《学习改写》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教材分析】
“学习改写”是统编版教材第六单元的作文训练,意在通过多种形式的言语实践,引导学生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改编原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适当的再创作。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把握原作,提高其阅读和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其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于内容概括、知识梳理有一定基础,但是本单元写作要求内容概括更准确,思路整理更清晰,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这就需要借助支架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
【写作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改写”的概念、常见形式及基本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依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改写,把握改写的基本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够通过改写支架的辅助进行改写。
【写作教学重点】
学习改写的要领,注意把握主题,做到详略得当,语言得体。
【写作教学难点】
通过改写,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培养创新能力。
【写作教学支架搭建点与支架类型】
1.通过解读范例,总结支架,形成结构支架。
2.进行改写时,搭建结构支架,依据支架完成写作。
3.展示作品,明确自己的写作水平时,搭建评价支架。
【教学流程】
【导入】
古时有一客店,主人斯文且有洁癖,一日,天降大雨,主人见泥泞的路上一人冒雨匆匆而来。于是,赶紧写一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贴于大门之上,然后关门进屋,避而不见。来客不断地敲门,东家好不生气,打开大门道:“客官识字否?怎不见门上所写之字?”来客便念到:“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而店主的本意是说“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来客这一“改”,如愿以偿。
改写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写作能力。这种语文表达能力的训练,既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又有助于发展思维、联想和想象能力。它的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可不少学生对改写比较陌生。
这不元旦快到了,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班级决定举办“课文改写”大赛。要求从以下表格中,选择改写内容完成改写,并在全班展示。
【设计理念】情境支架,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任务一】各小组派代表从以下四项内容中选一项作为本小组的改写任务。
【任务二】集中学习改写的知识点,明确改写的要领及评价量表。
(一)认识改写
改写,就是在忠于原作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文体、语体和叙述角度等形式,进行“再创作”,以服务于特定的需要。
相对于其他表现形式(扩写、缩写、续写)来说,改写在写法和表现形式上是比较自由的,可以对作品的体裁、结构、人称、描述方法、语言等方面进行重构。
(二)了解改写的形式
1.改变文体:比如将诗歌改写成散文,将小说改写成剧本;
2.改变语体:比如将文言文改写成白话文,把书面语改成口语;
3.改变人称:比如将第一人称改成第三人称,把第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等。
4.改变结构:比如把顺序改为插叙,把倒叙改为顺序等;
(三)知晓写作要领
1.忠于原文,掌握内容。
改写要以原作为基础,原作的主题思想,主要人物形象不能改变。
写作要领:在改写前,要认真研读原文,提炼出原文的人物、事件、主题等要素。
2.合理想象,适当扩展。
补充细节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也可以增加一些议论、抒情,增加必要的资料或补充论据等。如诗歌,需要发挥想象、生动描述,因为诗歌的精炼性和感情跳跃很大,所写内容不是很明晰。
写作要领:根据具体的改写要求,灵活选用扩写和缩写。
3.详略得当,结构完整。
扩写的语言同样要求简练、明确,详略得当,对照原文,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有所创新,认真构思,讲究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注意前后的照应,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4.行文协调,保持一致。
改写时,要注意行文的协调,文章风格要一致,不要各种问题、语体混杂。叙述方式要一致,避免人称不统一或叙述上的混乱。
写作要领:检查改写后的文章有没有文白夹杂、人称不统一、口语和书面语混杂等情况。
(四)熟悉评价量表
【设计理念】评价支架,帮助学生在任务开始前即了解规则,能够按照评价中的相关条目完成任务。
【任务三】按照选择好的改写形式,参照范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确定改写方法,形成写作支架。
【设计理念】通过范例支架,指导学生总结改写方法的途径,并通过呈现具体的写作过程由学生的主体学习形成改写方法,还可以在写作方法的指导下形成更为简单具体的写作支架。
【范例支架】
《枫桥夜泊》的诗歌改写:
改写过程:
原文: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 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 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例文:已经是三更半夜了,淡黄色的月亮渐渐地落了下去。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涂在天际,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满天都是白花花的霜。
“哇——哇——”乌鸦也都归巢了,声音是那么凄凉。我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心中充满了愁绪,此时陪伴我的只有江边的枫树和船头时隐时现的渔火。家乡的亲人,你们在做什么,日子过得好不好?恍惚间,两个熟悉的身影似乎出现在我的眼前,可是一伸手,他们都不见了……泪水从我脸上滑落下来……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还在那里悄然而立。“当——当——”寒山寺里的钟声敲到了我的心田。这凄凉的声音,仿佛是亲人在呼唤着我回家。
总结写作支架:
译——译诗句: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找——找要素:月落、乌啼、霜、愁眠、夜半、客船
定——定情感:诗人旅途中的羁旅之思,家国之忧。
补——补画面:( 什么样的 )月亮( 怎样 )落下,(什么样的)乌鸦( 怎样的 )啼叫( 如何 )寒气满天,( 谁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 为何 )忧愁而眠。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为何)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心情如何)。
【任务四】参照范例,按照选择好的写作项目,在评价量表的基础上总结写作方法,总结写作支架,完成写作并展示写作过程。
一小组:古代寓言改写(文言文改写为白话文)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结构支架:译→补→扩→连
译——译原文
夸 与天上的太阳竞跑, 直追赶到天上的太阳落下的地 ;他感到 渴,想要喝 ,就到黄河、渭河喝 。黄河、渭河的 不够, 去北 的 泽湖喝 。还没赶到 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 杖,化成桃林。
补——补情节
讲明故事原委补起因: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息在天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叫“夸父”。
围绕人物形象补细节: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般朝西方追去,一转就是几千几万里,他追了九天九夜,一直追到禺谷,也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一轮又红又大的火球就在夸父的眼前,他是多么地激动,多么地兴奋,他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双巨臂,把太阳捉住,带回去。
依据寓言主题补结尾:夸父死了,他并没有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坚强勇敢不牺牲的精神感动了,惩罚了太阳。从此, 夸父的部落风调雨顺,万物兴盛,他后代在那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扩——扩亮点
可是他已经奔跑了一天了,火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使俯下与去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刻间就喝干了,但还是没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可是,夸父实在渴了,他还没到达的地,就在中途死了。
连——连结构
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五个方面,再加上文言文较多省略的地方,所以寓言转换为故事的时候要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条理性。补充的开头和结尾就使得故事更完整,条理更清晰。
例文: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山头的积雪还没有融化,又匆匆从西边落下去了。夸父族的人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息在天空,不断地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们从本族中推选出一名英雄,去追赶太阳,他的名字叫“夸父”。
夸父被推选出来,心中分高兴,他决心不负全族老的希望,跟太阳赛跑,把它追回来,让冷的北方和江南一样温暖。于是他跨出大步风驰电般朝西方追去,转就是几千几万里,他追了九天夜,一直追到禺谷,也就是太阳落山的地方,那一轮又红又大的火球就在父的眼前,他是多么地激动,多么地奋,他想立刻伸出自己的一双巨臂,把太阳捉住,带回去。可是他已经奔跑了一天了,火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刻间就喝干了,但还是没有解渴,他就又向北方跑去,去喝北方大泽里的水。可是,夸父实在渴了,他还没到达的地,就在中途死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就是“夸父山”。他死时扔下的手杖,变成了一片五彩云一样的桃林,桃林地势险要,后人把这里叫做“桃林寨”。
夸父死了,他并没有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坚强勇敢不牺牲的精神感动了,惩罚了太阳。从此, 夸父的部落风调雨顺,万物兴盛,他后代在那里生活得非常幸福。
二小组:人称改写:《木兰诗》第一段人称改写
改换人称叙述故事(由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改人称:他(他们)改为我(我们)
改口吻: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
改标点:将逗号改为冒号,添加引号
补描写:增补心理活动
写作支架:改人称—改口吻—改标点——补描写(三改一补)
写作过程及例文展示: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支架:三改一补
三改:
改人称:“木兰”改为“我”“女”改为“我”。
改口吻: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
改标点: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改为“脑海中已经翻江倒海:”“我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
补描写:补心理描写
脑海中已经翻江倒海:“柔然一族突然入侵,皇上紧急征兵下诏每家每户都要派一位男子参军,父亲年近花甲,提刀都有些费劲,弟弟年龄还小,我又是女儿身,不能参军。哎,外族入侵,这世道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安宁”。
我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虽然我是女儿身,但自幼跟随父亲习武,体格也不瘦小,如果在军中处处留意,应该不会被人发现,如果日后能够提拔,就可以住单人帐篷……”
例文:我凝视着另一间房内,父亲在烛光下背有些驼的剪影,停下了手中的织梭。脑海中已经翻江倒海:“柔然一族突然入侵,皇上紧急征兵下诏每家每户都要派一位男子参军,父亲年近花甲,提刀都有些费劲,弟弟年龄还小,我又是女儿身,不能参军。哎,外族入侵,这世道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安宁。”
清冷的月光照进屋内,我躺在床上,却毫无睡意:“虽然我是女儿身,但自幼跟随父亲习武,体格也不瘦小,如果在军中处处留意,应该不会被人发现,如果日后能够提拔,就可以住单人帐篷……”我越想越兴奋,翻身而起,下定决心,短刀干净利落地一划,千万缕青丝随刀落下。
三小组:小说视角改写:《智取生辰纲》杨志视角改写
选视角:(主人公的视角、旁观者的视角、知情者的视角、参与者的视角)
改人称:(根据选择视角进行改变)
改口吻:(叙事角度)
补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
写作支架:选视角—改人称—改口吻—补描写
写作过程及例文展示:
却说当时,杨志一行已赶至黄泥冈,那十几人果是累得躺在松林树下睡倒任凭杨志如何斥笞。那老都管与他争执着,我在松林里影着(人称转换。原文中的“对面松林里影着”的一个人换成“我”,即刘唐,全文就以刘唐的角度叙述。),杨志瞥见,闪进来问:“你等是甚么人?”我反问道:“你是甚么人?”又问答几番,杨志方回。我正怀疑他莫不是看出了什么破绽,却见杨志也坐树下歇。便叫白胜稍候便行动。
没半盏茶时,白胜扮做的酒贩唱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众军汉见便问:“你这桶里是甚么东西?” 白胜依计应道:“ 白酒。”( 因为从刘唐的角度叙述,所以原文中的“那汉子”均改为“白胜”。)众人又问:“挑往哪里去?”白胜回答道:“挑去村里卖。”众人道:“几钱一桶?” 白胜答道:“五贯足钱。”众军便凑钱要买酒,杨志那厮见了,调过朴刀作势要打,向他们骂道:“你们又做甚?” 众军道:“买碗酒吃。” 又争执了几句,杨志唬他们怕是酒里下了药,众军忿忿(杨志的精暴、军威令从军忿然,为生辰纲的被劫埋下伏笔)。白胜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去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语言描写。白胜冷笑斥杨志好不晓事是激将法,诱导杨志等人中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正在树林里闹动静,那边我们(本句中的“我们”指的是晁盖一行人。)一伙提朴刀走出问:“你们做甚么闹?” 白胜道:“我自挑酒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问我买些吃,这客官道我这酒里有蒙汗药,你道好笑麽?这番话说!” 我们道:“呔!我们道有歹人!原是如此。即这样,我们正想酒来解渴,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白胜道:“不卖,不卖!” 我们道:“你这汉子好不晓事,你左右将去村里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什么不紧?” 白胜道:“也好,只没瓢吃。”我们道:“这汉子忒认真!” 便说一声:“我们自有瓢” 。说将便拿那椰瓢来。开了桶盖,轮换舀那酒吃。又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尽。问价,白胜道:“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石。” 我们道:“依你五贯,只饶一瓢吃。” 白胜道:“不得,坐定了价钱。” 我们中的一人还与他钱,另一人便揭开桶盖,兜一瓢便吃,白胜去夺时,我们扮的这客人便望松林里走。白胜赶将去,只见这边我们中的另一人便从松林里走出,手拿一瓢便舀酒。白胜见,赶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将瓢一丢,斥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 那边众军汉见了心自痒痒,便央老都管与他们说一声,也买他一桶吃。都管心里也要想吃些,便来对杨志说,既那贩枣子客人已吃一桶,胡乱也叫他们买吃了避暑气。杨志想那枣儿贩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当面见也兜了半瓢,想也好的,便应了。众军便即凑了五贯足钱买酒。
白胜摆手直嚷不卖,一旁的我们一行依计又言:“你这汉子!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几声,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吃些。” 白胜一脸忿忿道:“没事讨人疑心作甚?” 刘唐上前将白胜推开一边,将酒提于众人吃。众军汉陪个小心,问刘唐借椰瓢一用。刘唐道:“且送你们枣子过酒。” 众人推谢,刘唐道:“休要相谢,何争这百十个枣子?” 众人先让老都管,杨志各吃一瓢,杨志哪里肯吃?众军汉一发上,那酒登时吃尽了。杨志见众人无事,又则天热难耐,便也吃了一半,几个枣子过口。白胜道:“这桶酒被那客人舀一瓢吃了,少了些酒,就饶你们半贯钱吧。”众军凑钱还他,白胜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本段中的人称虽复杂,但人称和语言风格统一。叙述生动形象)。
我们几人等在一旁,心下暗喜,指那一十五人说:“倒也,倒也!” 只见那一十五人,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我们一行人从林中推出那七辆江州车,将枣子丢在一旁,将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里。道声:“聒噪!” 望那黄泥岗下推去了。杨志心里叫苦,软了身体,却挣扎不得,说不得,眼睁睁看着他们押那生辰纲去远了,却不知都是何人(本段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生动且简要地叙述了杨志及众军汉被麻倒,“我们”智取生辰纲,胜利完成任务的经过)。
【任务五】对照评价量表,组别间互评
改写完,小组依据评价标准互评。
【任务六】互评修改作品,班级展示。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改散文”“寓言改故事”“人称改写”“视角改写”“小说改课本剧”五种改写方法。总结提炼了改写支架,相信同学们都有收获。学习的过程,就是总结提炼的过程,希望同学们都能借此打开思维的大门,学有所得。
【作业设计】
使用诗歌改散文的支架,改写《天净沙·秋思》,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学生作品】
深秋已到,太阳将要下山,天边的云染上了夕阳的颜色,不像平日那么浓厚,稀稀疏疏,间隙能看见金黄的天空。路旁,夏日里生长茂盛的绿藤已失去了往日的绿意,只有几片干巴巴的叶子悬在枝头,显得弱不经风。老树的树干已干,再也结不出香甜的果子。小河的流水声扰乱了行人的心,一座木桥孤零零地立在河上,那边的木屋,炊烟缓缓升起,与天融为一体。远山,只听得翅膀的扑棱声,一群乌鸦飞上云霄,向西边飞去,似乎要归巢。
那条泥土的路上,熟悉的一人一马。西风吹来,将太阳的余晖吹尽了、将枯藤的叶子吹落了、将行人的愁思吹起了。可行人的袖口却总不见干,每日都湿润润的,不知谁在作怪。马儿摆动它早已不再光泽的毛发,与这位行人向东走着,渐渐地慢了下来……
【课后反思】
1.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使用情境支架、范例支架、结构支架和评价支架帮助学生明确不同种类改写的具体方法,因涉及到的改写种类较多,故采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在给定范例的基础上完成改写支架的搭建及写作。
2.情景的设置,依托于元旦活动的“课文改写”大赛,贴合学生实际,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具体的小组合作中,还存在分工不够明确,展示不够大方得体等问题,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完善改进。
3.写作过程中,先通过范例展示了支架的搭建过程,再由学生来完成其他支架的搭建,现场展示支架搭建过程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明确支架概念,进而进一步探索新的支架。通过支架的搭建学生能够准确、规范地进行写作,效果较好。
4.改写后的评价借鉴中考小作文评分标准使用了等级评价,确定任务时便给定评价标准,方便学生依照评分标准进行写作,做到了心中有数,脚下有路。
“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生灵光。”支架式写作之路道阻且长,工作室各位老师对支架式写作教学,仍在持续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