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单元雷雨[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单元雷雨[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6-04-27 17: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雷雨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2、通过揣摩戏剧人物语言来探测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周朴园的语言品读,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课型课时
品读—鉴赏课。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简介剧情及课文
1、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痴呆了……
2、点击课文
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三、提示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我们刚刚学过小说,都知道鉴赏小说中人物可以从人物的外部特征,人物的经历际遇以及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描写中去分析,去品评。而受时空限制的戏剧,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
(板书)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揣摩人物语言
2、探究舞台说明
3、把握戏剧冲突
四、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现在,我们就拿着这些戏剧人物鉴赏的钥匙,去开启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心灵之门吧!在此,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有关文学鉴赏的一句话“倘要论文,最好要顾及全篇”。或许只有这样大处着眼,才能少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那么,我们看,该先动用这些钥匙中的哪把呢?(明确:把握戏剧冲突)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明确:“周朴园 可是你——”)
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道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窥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呢?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和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五、从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矛盾冲突中的语言入手,评析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其实,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还得依附于戏剧语言,特别是戏剧中人物的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其实情感,从而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一) 着重品一词,解读周朴园对自以为已“死去”的侍萍的“怀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他自以为“死去”了的鲁侍萍的。这部分对白中,周朴园在探询往事,语言较多,但我想独辟蹊径带领大家避繁就简,去着重品味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
1、请同学们马上从开头跳读到“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找一找在这部分对话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个(10个),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6次)
2、我们知道,戏剧的语言特别讲究个性化,每个人物的用语、语气都各有特色,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同的“哦”呢?何况这一小部分,仅仅周朴园一人就“哦”了六次!它们都相同吗?大家再仔细读读,分别说说你对这六个“哦”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语言中去探讨)
(投影)周朴园用语“哦”字示例:
①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②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③哦。
④哦?你说说看。
⑤(苦痛)哦!
⑥(汗涔涔地)哦。
(明确:①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朗读停顿稍短;②勾起周朴园的回忆,停顿稍长;③一般应答词,停顿短;④表示惊奇,声调上扬重读;⑤谎言被当面揭穿时,不由自己发出的耻态语,可以短促重读;⑥受人指控般、作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
3、想不到,“哦”这个潜台词竟有如此丰富的意蕴。显然,刚才我们对“哦”这个词的感觉主要得力于上下文语境的理解,当然也包括对舞台说明的解读。所以,我们已学会了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来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不过,我觉得这个“哦”还有研究的价值。你们说,有吗?你有什么新发现?
4、噢,“哦”后面的标点符号不同。我们都知道,标点符号的使用大多是为了语法的需要,都仅仅如此吗?我们一齐来看看。显然,第①、②句“哦”后用逗号,是表示句中的停顿。那么③—⑥句“哦”都单独成句了,为什么标点符号不同呢?(略)特别是第⑥句“哦”为什么不用“!”呢?(明确:⑥窘态需要掩饰,不想让人发现,句号有此情韵。朗读可以轻短得让人难以听清。)
5、好,我们再来跳读这部分,看看周朴园的这六个“哦”字分别在哪些地方出现,从它的文字安排疏密度中,你又能发现什么?(明确:先疏后密),这个发现对你理解周朴园的精神状态又有何帮助呢?(明确:心情由平静到紧张的过程。)
6、小结:刚才在品读“哦”字过程中,我们不仅从中“哦”出了周朴园由漫不经心到作贼心虚的情态变化过程,而且也“哦”出了挖掘人物潜台词的方法。
(二) 抓住一种句子,探究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来感知一下周朴园是怎样对待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
1、课文中能集中体现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态度的部分,就是课文中从“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到“周朴园 好,你先下去吧。”现在我想请同学们推荐出能够代表本班朗读水平的男女生各一名,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周朴园和鲁侍萍的语言,要注意读出剧中角色的情感。(读后点评)
2、不知同学们在听他们朗读过程中注意了没有,这部分周朴园的语言又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特点。看谁最先发现——就是一类语气相同的句子特别多。哪一类?(明确:疑问句)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问句的语言长不长?一般有多少字?(大多在2—3个字间)那我现在把开头两个简短问句改长一点,大家再来读读,改了以后,你的感觉又怎么样呢?
(投影)周朴园问话比较鉴赏:
鲁侍萍 哦,——那用不着了。
周朴园 怎么?(怎么就用不着呢?)
鲁侍萍 这个人现在还活着。
周朴园 (惊愕)什么?(她真的还活着吗?)
(明确:改了以后,似乎是在问旁人的事情,有点漠不关心了,突然、惊奇、紧张、激动的感觉就少了几分。)
3、看来,周朴园简短问句的自有他的内蕴,不过,我觉得课文121页中间“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三个疑问句连用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就用一个“什么?”不是更简洁吗?(引导学生体会三个疑问句连用所表现的惊恐和急迫心情。)
4、话剧在表演过程中,往往由于口语化和加快节奏等方面的需要,会对剧本作些适当的修改。我现在给大家播映的这部分话剧,就对课文对白的某些语句作了删改,请大家注意看,仔细听,思考两个问题;编剧对课文删改了哪些文字?改了以后效果怎么样?
(投影)话剧表演对课文部分对白文字的删改说明:
1、增添了一个字“就”:那(就)用不着了。
2、删去了“她没有死。”“哦,救活啦?”“(忽然立起)你是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哦。”“不,不用。”“自己”等文字。
(明确:“就”是副词,可以起加强语气作用,能突出鲁侍萍对周朴园惺惺作态的反感;删掉“她没有死。”周朴园的语言就三个疑问短句连用了,表达效果与“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异曲同工;删掉“哦,救活了?”不能突出周朴园因惊奇,而痴呆地重复鲁侍萍语言的神情;删掉“(忽然立起)你是谁?”“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哦。”不能很好地表现周朴园从极度恐慌到冷静的心理变化过程;删掉“不,不用。”不能淋漓尽致地揭露周朴园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躲之唯恐不及的真面目;“自己”或许包含着鲁侍萍对遭到抛弃的怨恨。)
(品读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腾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再创造空间)
5、小结:这部分我们又以周朴园的简短问话入手,再散发出去,通过语言的比较赏析,终于读出了周朴园知道鲁侍萍还活着时的惶恐不安、惊慌失措,也读出了周朴园叶公好龙的真实心态。
(三)挑选一句话,体验周朴园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
那么,当他知道站立眼前的人就是离开自己三十年的鲁侍萍时,周朴园又会怎样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从“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到“周朴园 可是你——”,从中找出一句你认为最能体现周朴园性格、心理的话,运用我们刚才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体验,去大胆地走近周朴园的心灵,前后左右的同学可以先相互交流交流。我再想听听大家的声音。
(鼓励学生各抒已见,并注意在解读文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在总体把握课文主要矛盾冲突的前提下,选取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矛盾冲突这个点,从戏剧人物语言这个鉴赏视角出发,探究出了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怀念”、惊慌到冷酷的心路历程,从而揭开了周朴园虚伪、冷酷、自私的真面目。我相信,大家应该收获了许多借揣摩人物语言来鉴赏戏剧人物的方法。我觉得,揣摩人物语言最好从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入手,联系上下文语境,再反复体会其语言的表现方式,挖掘人物语言的潜台词。如果你这样做了,我相信,剧中人物一定会动感地活跃于纸上,浮现在你的脑海里。
(板书)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
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3、反复体会其语言 表现方式
七、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余你可以利用今天学会的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去探测鲁侍萍的内心。也可以凭借你今天获得的周朴园印象,再去品析周朴园在与鲁大海矛盾冲突中的表现,去完整地创造你心目中的周朴园,写下像《难以界定的周朴园》《情利中的周朴园》之类的评论文章。我也相信,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你的所有看法都应该是正确的!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字词
  1.选出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 ]
  A郁热 烦燥 沉吟 甜言密语
  B涔涔 惊愕 窟窿 略见一班
  C弥补 谛听 执教 歪风斜气
  D贤慧 严励 酝酿 按部就班
  2.下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盛气凌人:自高自大,以气势压人。
  待人接物: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
  B党同伐异:纠合同伙,攻击异己。
  恻隐:对受苦难的人表同情。
  背井离乡:离开水井,离开家乡。
  C骑墙:比喻立场不明确,站在中间,向两方面讨好。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近乎妄诞的话。
  望洋兴叹:远望海洋,发出兴叹。
  D犯而不校:被人侵犯,不加计较。
  豢养:喂养(牲畜)。比喻收买培植爪牙。
  臻于郅治:社会秩序安定,国家到了天下大治的最好地步。
  3.下面各字的笔画和起笔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长 矢 卮 鸟 B民 矛 弘 驭
  C曳 岂 帆 用 D凸 贞 吊 因
  4.以下汉字的部首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肴 屑 胁 能 B戊 戕 戍 臧
  C申 畏 曲 畸 D旨 曳 杳 沓
  二、语言运用
  1.在对话和朗读中,对有些要强调的字眼应读得重一些。下列台词画线的句子中哪个词应重读,请标出。
  ①周朴园 不对,不对,这都是新的。我要我的旧雨衣,你回头跟太太说。( )
  ②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 )
  ②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 ( )
  2.说话时重音不同,意思的侧重点往往也不同。请在应该重读的词语下加着重号,使括号内外的句意相吻合。
  ①a.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太少了!)
  b.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真不少!)
  ②a.你为什么打他?(应该好好教育嘛!)
  b.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
  3.破折号的用法是:(1)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2)标明话题的突然转变,(3)表示语音的中断延长,(4)表示事项的列举分承。请选出对下面八句话中破折号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 ]
  ①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②鲁侍萍 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③周朴园 不许多说话。(回头向鲁大海)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④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⑤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
  ⑥鲁侍萍 (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面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⑦周朴园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
  ⑧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需要寻求适当的地点——矮树、篱笆、野草、灌木枝等——蜕掉身上的皮。
  A ②③⑦⑧ㄧ④⑥ㄧ①ㄧ⑤
  B ③⑦⑧ㄧ②④⑥ㄧ①ㄧ⑤
  C ②④⑦⑧ㄧ③⑥ㄧ①ㄧ⑤
  D ③④⑦⑧ㄧ②⑥ㄧ①ㄧ⑤
  4.“门前是一条河。”后面接下去最顺当的一组句子是[ ]
  A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
  B山门里有一个穿堂。弥勒佛供在迎面。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河边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
  C打谷场很大,就在河边。高大的柳树栽在三面。穿堂对着山门。迎面供着弥勒佛。
  D一片很大的打谷场在河边。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面供着弥勒佛。三面都栽着高大的柳树。
阅读思考
  一、阅读《雷雨》片断,回答后面问题
  周朴园 哦,侍萍!(低声)是你?a
  鲁侍萍 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b
  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C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d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e
  鲁侍萍 (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1.a句表现周朴园说这话的感情是[ ]
  A惊喜 B惶恐 C惊呆 D惊疑
  2.b处两句是剧本中属于“ ”的文字,是剧本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3.c.d两句是周朴园的连声责问,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
  A自私虚伪 B冷酷阴险 C老于世故 D伪善残忍
  4.e句有言外之意,未尽之言(即潜台词),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十年了,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B三十年了,你终于还是找到我了,我还是没躲过你的追寻。
  C已经三十年了,你到我这里来,还有什么用呢?
  D你没有死,这将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的威胁。
  5.鲁侍萍不止一次说到命运:“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对侍萍的命运观,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不得不自认是“不公平的命”所使然。
  B鲁侍萍在苦难中挣扎,悲叹自己的“命苦”,她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与不平。
  C她虽然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并无深意,只是客观反映了她对自己苦难一生的悲叹。
  D三十年的苦和恨,使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侍萍觉醒了,她所说的“命”,从根本上看,是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与抗争。
  6.对这个片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戏使周鲁两家三十年前旧恨的冲突实质明朗化了。
  B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丑恶灵魂。
  C侍萍的突然出现,使周朴园马上意识到,这将危及到他的名誉地位,因而他一下子变得冷酷无情起来。
  D周朴园思念的是年轻貌美的侍萍,眼前的侍萍使他很失望。这段戏表现了他复杂的心情和性格。
  二、阅读“语言运用”第1题中所录台词,回答后面问题
  1.周朴园把年轻时的侍萍说成是“小姐”,而且“很贤慧,也很规矩”,目的在于[ ]
  A赞扬侍萍,表达自己对侍萍的爱恋之情。
  B名为赞扬侍萍,实为掩盖自己的罪行。
  C说侍萍很高贵,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
  D为自己开脱,并表达愧疚之情。
  2.鲁侍萍反驳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是[ ]
  A以此报复周朴园,解心头之恨。
  B澄清自己,表明自己的清白、诚实。
  C揭出周的隐私,揭穿周的虚伪。
  D进一步试探周的真正态度及真实感情。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一、1.A2.D(“待人接物”指与他人相处,其中的“物”指人;“井”与“乡”同义,均指家乡;“望洋”是抬头远望的样子,与“海洋”无关)3.B4.B二、1.①新、旧②小姐、贤慧、规矩、忽然③不是、也不、不大2.①a就b五百台②a打b他3.B 4.A
  阅读思考 一、1.B 2.舞台说明 3.B 4.D 5.B 6.D 二、1.B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