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一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试题
历
史(闭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在答题卡中正确填
涂。
1.1972年,新华社首次向全世界发布,我国在云南元谋发现了两枚直立人门齿化石,经
古地磁学方法测定元谋人的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这说明
()
A.元谋人能够制作粗糙的石器
B.化石是研究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C.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天然火
D.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1987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贾湖骨笛(今藏于河南博物院)将中国音乐文明起源
的时间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提前
到了新石器时代中期。由此可知,新出土文物(
A.是认识历史的唯一途径
B.可能改变已有历史结论
C.相比文献记载更为可靠
D.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相
3.新郑境内有轩辕避暑洞、轩辕庙、轩辕宫等遗存。同时,郑州还是“岐黄中医药文化根
脉之地”,发现与岐黄中医药文化有关的遗址、胜迹、地名、山川、庙字约百十余处。与
此密切相关的是
()
A.蚩尤
B.黄帝
C.舜
D.禹
4.“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说
明该制度
()
A.导致了王室衰微
B.使诸侯力量强大
C.巩固了西周统治
D.权利和义务交织
5.“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
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毋庸置疑,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这说明甲骨
文
()
A.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史料
B.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C.对我国文字的发展影响深远
D.佐证了商朝是中华文明源头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6.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右图可以
帮助我们了解哪个时期的历史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7.东汉思想家王充曾说道:“商鞅相孝公,为秦
开帝业”。王充旨在强调商鞅变法
齐楚器园随军清收
A.损害了秦国旧贵族利益
B.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C.激发了秦国人参军热情
D.在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
8.王桐龄的《中国史》提到:“(战国)学术异常发达。中国数千年来,凡哲学、文学、各种科
学以及美术技艺等,除去自外国输入者外,大抵皆发端于此时。”材料突出了“百家争
鸣”的
A.背景
B.内涵
C.结果
D.影响
9.钱穆认为“秦人统一…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下列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制定小篆颁行全国
C.开凿灵渠统一岭南
D.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之失,在于政,而不在制。”下列最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A.废除分封建立郡县
B.徭役繁重刑罚残酷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州郡割据战乱不已
11.某学习小组从下列不同视角感受帝王治国措施。他们探究的是
(
视角
感受
丰收交租的农民
薄赋
成年男子的徭役
轻徭
触犯徐法的囚徒
轻刑
年事已高的老者
敬老
A.文景的温情治理
B.汉武的文治武功
C.光武的精兵简政
D.孝文的移风易俗
12.《史记·儒林外传》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精通《春秋》之学升迁为天子信用的重
臣,又封以平津侯。这得益于汉武帝
)
A.推崇儒学
B.推恩措施
C.兴办太学
D.统一铸币
13.《资治通鉴》记载:“自张角之乱,所在盗贼并起…不可胜数,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
千人。”材料所述史实
(
A.打击了西汉的统治
B.推翻了西汉的统治
C.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D.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2页(共6页)2023-2024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末试题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C C B B D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A C D B C A B D A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
(1)二里头遗址绿松石龙形器;西周何尊扉棱和云雷纹;云纹铜禁纹饰;九龙壁上的“五爪金龙”;上古特色龙鼻;(3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2)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绵延不绝(具有延续性或传承至今等);一脉相承;多元一体;包容性;传承性;博采众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领域广阔等)。(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3)贴春联;逛庙会;吃粽子;划龙舟等传统文化。孝道;仁者爱人。(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2.(6分)
(1)了解古代养蚕业;了解古代鎏金工艺的发展;了解古代丧葬习俗。了解汉代石泉县的历史;了解汉代的社会发展情况。(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汉代养蚕缫丝业(丝织业)发达;政府重视丝织业;汉代交通发达;丝绸之路的开辟;技艺高超,做工精致;官府经营。(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一方面,丝绸之路仍是中西方的重要商道;另一方面,丝绸之路积淀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合作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和往来;弘扬丝路精神。(经济文化两方面,分开写,合在一起,都算2分)(2分,言之有理即可)
23.(6分)
(1)“罢黜百家、尊崇(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设置太学;北击匈奴,巩固统治;设置西域都护;命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开辟丝绸之路;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盐铁官营、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刺史制度。(任意三点即可)
(2)政权并立;政权分立;政局纷繁复杂;军阀割据;政权更迭频繁。图示法;示意图;大事年表;年代尺;列表格。(2分,每点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国家统一。(1分)
24.(6分)
(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五胡内迁;中原人南迁;北民南迁;(2分,每点1分)
(2)兴修大量水利工程;水稻广泛种植;冶铸、造纸、造船、制瓷、纺织等方面有显著发展;建康等商业城市兴起;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
(3)北方人南迁,为江南地区的开发带去了丰富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北人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北民南迁。(第一种描述完整即可,第二种答出来相互关系)
25.(6分)
(1)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在不断的边境战争中进一步交融;区域特征明显;战争;友好交流;和平交往。(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汉族学习和接受少数民族的食物;汉人胡食;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礼仪;相互交融;双向交流。(言之有理即可,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蒙古族的马头琴,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新疆的囊、烤包子,丰富了我们的饮食;汉族的文字,便利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等;北方少数民族的床、凳子、椅子、烧饼等;歌舞、饮食等方面都可以。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社会的发展。(2分,举例1分,说明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