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7 08: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织金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学业水平检测试卷
七年级
历史
温馨提示:
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题前,务必填写好答题卡内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答题时,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水性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4.考试结束时,考生只需交答题卡,不交试卷。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推恩令”是汉武帝刘彻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一项重要法令。提出“推恩”这一计谋的大臣是()
A.董仲舒
B.卫青
C.李斯
D.主父偃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四句诗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
A.西洋
B.新疆
C.大秦
D.西域
3.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4.很多古籍文献中都有张骞引入“胡种”的记录,如《西京杂记》载:“苜蓿原出大宛,汉使张骞带归中国。”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描述胡瓜时也讲到:“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从材料可以看出张骞出使西域()
A.建立了汉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丰富了中原人物质生活
C.密切了汉与西域各民族关系
D.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形成
5.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
A.修筑长城
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
D.废除丞相
6.如果你想穿越时空,回到远古时代去体验我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的生活,那么你该去体验的地方是()
A.北京龙骨山
B.云南元谋县
C.河南安阳
D.浙江余姚
7.商鞅在政治上推动秦国社会转型的措施包括()
①统一度量衡
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④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赢政哪一历史功绩()
A.推行郡县制
B.兼并六国,完成统
C.修筑万里长城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9.小红同学在假期旅行途中参观某一景点时,看到了一处模拟远古居民生活的场景(如图所示)。与这一生活场景相关的远古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居民
C.半坡居民
D.大汶口居民
10.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相继出现了“宋齐粱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定都()
A.建康
B.洛阳
C.开封
D.咸阳
1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其意义()
A.“丝绸之路”得以开通
B.中央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C.专门机构管理海上贸易
D.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12.秦朝建立后,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实行哪种制度()
A.分封制
B.分封结合郡县制
C.郡县制
D.部落制
13.秦实现统一后,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其中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A.诸侯
B.太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14.根据下面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标题()
关键词:三国鼎立、江南地区的开发
西晋短暂统一、北方民族大交融
A.中华文明的起源的发展
B.早期国家和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5.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
A.神话传说
B.《史记》记载
C. 口述史料
D.考古发现
16.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
D.稳定形势,巩固疆土
1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秦统一后,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
A.甲骨文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18.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王羲之——《兰亭集序》
B.贾思勰——《齐民要术》
C.郦道元——《洛神赋图》
D.老子——《道德经》
19.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写有"楚河”、“汉界"字样,这是以棋比喻历史上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发生在()
A.商纣和周武王之间
B.夏桀和商汤之间
C.秦二世和陈胜之间
D.项羽和刘邦之间
20.在四川有一座20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经受住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考验,是谁修建的哪个工程()
A.李冰、灵渠
B.李冰、都江堰
C.管仲、都江堰
D.孙膑、通济渠
21.卫青和霍去病都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他们死后,都陪葬在汉武帝茂陵附近,得享殊荣。他们的"赫赫战功”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镇压农民起义
C.率军击败匈奴
D.打压地方豪强
2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以种植业为主的原始农业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2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形成了什么局面()
A.百家争鸣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依法治国
24.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春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5.了解历史发展的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培养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与下图中序号相对应的朝代依次是()
A.东汉、蜀、西晋、东晋
B.东汉、齐、东晋、西晋
C.西汉、秦、东晋、西晋
D.西汉、蜀、西晋、东晋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分析题(第26小题19分,第27小题16分,第28小题15分,共50分)
26.(共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并说明秦始皇实行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4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采纳谁的建议推行什么政策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共同影响。(6分)
(4)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举出其中两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5分)
27.(共16分)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汉高祖)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遂除民田之租税。……举景(汉景帝)二年,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至武帝之处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江南地区在我国历史上与黄河流域相比较,发展起步较晚。两晋南北朝以后,北方战乱较多,江南地区则相对稳定。……晋代以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使南方人口剧增,市场需求剧增,要求南方广大地区加快开发。南方特有的自然条件与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相结合,使其发展速度加快。
——摘编自何炼成《中国经济史》
(1)生产工具的改进,极大促进了农业发展,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农业生产工具。(4分)
(2)据材料二、西汉初期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农业经济到发展?(6分
(3)据材料三、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有那些?(3分)
(4)依据以上的材料和问题,请你为当今如何发展农业提两条建议。(3分)
28.(共15分)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距今六七千年前,居住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那时候人们已经懂得种植水稻粟和蔬菜,饲养家畜和家禽,有稳定的食物来源,人们再也不必像过去那样四处奔波,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材料二:
材料三:汉文帝令地方官吏务必促使人民回归农业生产,各郡国要劝民进行农桑生产,对劝农成绩差者给以处罚;借贷种子、口粮给贫民,对其中确有困难而不能按期偿还的贫民,放免还贷,遇到了自然灾害则开仓放粮以赈济灾民。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
材料四: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南朝梁时期,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吠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1)据材料一,请分析归纳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3分)
(2)材料二中的文物反映出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变化?由此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3)据材料三,概括汉文帝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文帝及其后继者的治国措施起到了怎样的效果?(4分)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出现“田美土肥”现象的原因。(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