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旋转》(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面的旋转》(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27 08:2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面的旋转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呈现了几个生活中的具体情景,鼓励学生进行观察,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经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一步认识圆柱和圆锥,并在“练一练”中强化表象,进一步了解其组成和特征,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2.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并充分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这两种完全由平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本节课则是将学生的视角由平面的立体图形引向含有曲面的立体图形,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这不仅是对面和体关系的学习,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学时将重心前移,把“面动成体”这一环节作为重点,给学生的思维以更广阔的空间,从而实现学习方式由“整体辨认”到“局部特征刻画”的转变。
3.学习目标确定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面旋转成圆柱、圆锥的活动,体会面和体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在参与中积累活动经验,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5.学习评价设计
本节课因为采取的是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在课堂上采取小组之间的评价,小组内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三个层面对本节课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时候我们采取用鼓励性的语言对课堂上表现好点同学进行鼓励。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自主猜想,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1 (一)探究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1、体会点动成线课件演示:点动成线 2、体会线动成面、面动成体。教师引导学生拿一支蜡笔在白纸进行线动的操作,领会线动成面。 预设:线动:平移——长方形;旋转——圆形;斜移——平行四边形;波浪面。 教师引导学生拿长方形纸片进行面动的操作,领会面动成体。 预设:面动:平移——长方体;旋转——圆柱体。 课件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学生活动1 1学生在小组内根据学习单进行点动成线的实践操作。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进行线动成面的实践操作。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内进行面动成体的实践操作活动意图说明: 1.通过生活中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自然揭示课题,同时,也对接下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作好铺垫。环节二: (二)探究“面的旋转”教师活动2 (1)圆柱的形成 a、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短边为轴、对称轴为轴快速旋转,形成一个圆柱体。b、三个学生一起转动,观察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以不同的边为轴进行旋转,都得到一个圆柱体。圆柱体的样子不相同。 c、引导学生发现以长方形一条边为轴进行旋转,其他几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出示转动器转动小旗。 (预设:两条短边旋转变成圆形,另一长边旋转形成一个弯曲的面。) d、出示几何画板演示圆柱形成过程。 认识曲面。(板书:曲面) (2)圆锥的形成 a、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以另一条直角边、以斜边为轴,快速旋转形成圆锥体。 (出示两个倒扣的圆锥实物) b、引导发现以一条直角边为轴进行旋转,另外的两条边旋转后形成的图形。 c、几何画板看圆锥形成过程。(课件出示) 3、练一练(1)学生先想像每个图形旋转后的立体图形。结合立体图形想象由什么样的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2)整体出示立体图形,学生判断。(课件抽象出圆柱圆锥)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动手转一转、动脑想一想,探究出一个平面图形绕着轴进行旋转,就能得到一个立体图形。接下来我们要探究这些立体图形当中——圆柱和圆锥的面的特点。学生汇报交流。1、小组活动。 活动要求: 1、同桌合作:选取平面图形和小棒制作小旗,然后快速转动小旗。 2、组内交流:小旗以哪条边为轴,快速转动后形成什么立体图形。 3、学生汇报。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想象、操作、实验,体会圆柱和圆锥的形成过程,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环节三: (三)探究圆柱和圆锥面的特点。教师活动3 1、举生活中的例子。 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和圆锥,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圆锥 2、探究面的特点。 圆柱的特征:两个底面、一个侧面。底面是由两个大小完全相等的圆组成。(电子白板演示上下两个底面完全相等)侧面是一个弯曲的面。 圆锥的特征:由一个底面(圆)、一个侧面(曲面)组成。 4、圆柱圆锥面的区别。 圆柱和圆锥的面有哪些共同点 又有哪些区别呢 师小结:刚才我们结合生活中的物体,探究出圆柱圆锥面的特点。你能想象出圆柱圆锥切开后的面是什么形状。 三、课堂总结,微视频深化理解。 1、谈收获。 2、微课:面的旋转。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微课:面的旋转。 3、结束语。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学生互动交流。 学生汇报。 活动意图说明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并知道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思维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2.通过微课深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兴趣。
7.板书设计
面的旋转 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 面动成体 圆柱 圆锥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 他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高 圆柱有无数条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某种饮料罐的形状为圆柱形,底面直径为6.5厘米,高为11厘米。将24罐这种饮料放入箱内,这个箱子的长、宽、高至少是多少 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立体图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课堂上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首先设计了激光笔的运动,体会“点的运动形成线”的活动,然后让学生把蜡笔看成“线”在白纸上运动,体会“线的运动形成面”,把白纸看做长方形的“面”,体会“面的平移可以形成体”,引出面的另外一种运动形式,“面的旋转”。出示是“转门”,引导学生感受“面的旋转形成体”。在结合具体情境感受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个操作活动,通过快速旋转小旗,引导学生结合空间想象体会立体图形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上,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出示圆锥和圆柱的组合体,让学生想一想它是由那些平面图形旋转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面的旋转”主要知识内容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圆柱和圆锥,学生已经能够直观辨认,本节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从三方面进一步加深认识: (一)从“静态”到“动态”,即由平面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几何体。这不仅是对几何体形成过程的学习,同时让学生体会面和体的关系也是发展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 (二)从“整体辨认”到“局部刻画特征”,鼓励学生在以前研究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同时,对圆柱和圆锥的侧面的认识,使学生对面的认识从平面过渡到曲面,这是认识上的再一次上升。 (三)从观察圆柱、圆锥实物到认识它们画在平面上的“图”。课上体现的是“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关注“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