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二首 教案 (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1 古诗二首 教案 (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7 13:5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莺、拂”等10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联系生活经验,将古诗中的情景与生活中的情景联系起来。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
3.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
1.图片导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代表了什么季节?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这个季节的古诗?
2.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代诗人高鼎是怎样来描绘春天的景色的。(板书课题:《古诗二首》村居)
3.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居住在乡村。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听配乐朗读,圈出文中的生字 。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会认字,掌握生字读音。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1)加一加:土+是=堤 酉+卒=醉
(2)看图识字:春风拂面、纸鸢
(3)重点指导:“醉”是平舌音;“纸鸢”的“鸢”要读准(出示风筝图)。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
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放风筝)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快乐)
(2)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等。
2.出示第一、二句诗,早春二月的乡村有怎样的美景?
(1)边读边想象:你发现了哪些美景?分组交流。(指名回答,教师补充)
(2)你能把你看到的事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学生互评)
重点引导学生重读“长、飞、醉”字,用轻缓的语气读“草、莺、拂堤、春烟”,来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再次配图、配乐,教师范读,再齐读)
3.出示第三、四句诗,孩子们在干什么呢?
(1)边读边想象:春天里除了放风筝,还能进行哪些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中的体验带到古诗的学习之中。)
(2)你能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吗?
重点引导学生重读“归来早、忙趁”,读得快而重,来体会欢畅、快乐的心情。
4.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古诗大意,然后全班交流。
(早春二月,绿草生长,黄莺飞舞,春风中垂柳的枝条轻拂堤岸,迷蒙的春烟仿佛令垂柳陶醉。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5.感悟提升:
(《村居》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四、朗读积累,背诵古诗
1.教师总结前两句诗的诗意,学生回答对应诗句。
2.教师带领学生诵读一遍古诗。
3.以补白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4.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五、指导写字
1.学写“诗、童、趁”三个字。
出示生字课件,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先让学生自由发言,找关键笔画,再由教师补充讲解。)
诗:注意右边三横的写法,三横的行距相等,第二横最长。左窄右宽。
童:“立”字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以上,“丶”要写在竖中线上。“里”的竖画也要写在竖中线上。
趁:“走”横画平行,两竖相对,撇短捺长。“ ”撇捺不宜太长,三撇平行均匀。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描红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柳》,并背诵。
3.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村居》。
2.上节课我们看到了清代诗人高鼎笔下的春天,今天我们继续来看看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板书课题:《古诗二首》咏柳,讲解“咏”的含义)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边读边把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4.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1)加一加:口+永=咏 纟+条=绦 前+刀=剪
(2)换一换:咏-泳 裁-栽 妆-壮、状
(3)看图识字:土豆丝
(4)重点指导: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咏:读“yǒng”。妆:翘舌音。绦:读“tāo”。)
三、指导朗读,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诗。
(1)课件出示“碧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碧玉的外形特点,尤其是颜色和光泽,再想一想它和柳树的哪部分相似。(诗人用碧玉来形容柳树鲜嫩发亮的新叶。)
(2)课件出示“丝绦”图片,“丝绦”就是衣裙上长长的丝带。思考:“丝绦”和柳树有哪些相似之处?(“绿丝绦”指的就是垂下来的、长满叶子的柳条。)
(3)指名读。教师指导断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4)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诗句的理解。(柳树好像是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样,垂挂着千万根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枝条。)
2.自读第三、四句诗。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请同学们读第三、四句诗。多读几遍,读出感情。教师相机指导断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读到第三句诗的时候,让同学们观察柳叶的形状;读到第四句诗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不仅赞美了柳树,还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学生谈诗意。
(是谁裁出这一片片细小的嫩叶?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裁出来的啊!)
(4)从“不知”“谁”可以看出来这里是问句,这是什么问句?表达效果是什么?(这是设问句,自问自答的形式。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的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5)发挥想象:二月的春风还可以裁剪出什么?(小草、花朵、树叶)
(6)感悟提升:
《咏柳》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既歌颂了春天,又赞美了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四、指导写字
1.学习“碧、妆、绿、丝、剪”五个生字。
碧:“珀”六右紧靠,横画短,间距均匀。“石”横画稍短;“口”位置得当,大小适中。
妆:“丬”竖画正直,点提居竖的中部,间距恰当。“女”两撒平行,距离适中,横画要长。
绿:左边是“纟”,右边“录”字的第三笔要穿头;“录”的下半部分与“水”字作区别,第五、六笔分别是点和提;
丝:注意横平竖直,先写左半部分,再写右半部分,最后一横要写长写平。
剪:上下结构,“前”字注意两点要写正,把横平均分成三分,“刀”字注意撇的写法。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3.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遍。
五、作业
1.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教学板书]
古诗二首
《村居》:草、莺、拂堤、杨柳、春烟、儿童、东风、放纸鸢(生机 快乐)
《咏柳》:绿、多、细、美(赞美)
[教学反思]
本课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春天的,而且极具画面感,所以我采用了以图导入,先描绘画面,再来理解诗意的教学方法,效果较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古诗的美好意境,我结合朗诵和图片,让学生对古诗的基调有一个大致了解,并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知到诗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