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四校联考
高二生物学
一、单选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自浆…们织液」
外界环利道
阳胞内液
淋巴
内环境
A,若图中虚线用箭头表示,则双向箭头一般应有3处
B.血浆蛋白、抗体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心.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系统只有循环、消化、呼吸和祕尿系统
D,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
2:短期记忆与脑内海马区神经元的环状联系有关,如图表示相关结构。信息在环路中循
环运行,使神经元活动的时间延长。下列有关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环路中的传递顺序是①→②+③→①
③
B.M处的膜电位为外负内正时,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
①M
C.N处突触前膜释放护喇性神经递质
D,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进入突触后膜内发挥作用
3.如图表示当人进食时,胰液的分泌过程,图中激素Y是一种由2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
肽。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神经中枢、神经
物脑
食物
肤腺
八引一→小分/
A,图中激素Y经胰腺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就失活
B.物质X能够引起胰腺细胞膜产生生理变化
C.胰腺细胞膜上含有物质X、激素Y的受体
D.激素Y为促胰液素,其分泌方式与物质X不同
4.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部分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
下丘脑日
A
不正确的是()
体/c
A,“寒冷→下丘脑→肾上腺”的调节是神经调节。
B C
内环境
B.骨骼肌增加产热的实质是骨骼肌细胞代增强
循环
B一甲状腺
上腺
C.图中肾上腺和甲状腺均属千效应器和靶器官
#桥肌
有关组织
皮肤
D.“甲状腺→内环境→下丘脑的调节是体液调节
增加产热
减少散热
高二生物试卷
第1页共11页
5,图中甲、乙所示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
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细胞,
细胞表面受体
细胞膜
信号分子
靶细胞
D
③信号分
靶细胞
细胞表面受体
细胞内受体
甲
乙
丙
了
A.若甲图为激素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信号分子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
B,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
经,且乙图的调节比甲图更准确、更迅速
C.若乙图中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应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D,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丙图所示的作男方式
6.图甲表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表示水平放置幼苗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生
长素浓度与植株某一器官生长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出
单侧光
州
A生长素浓度
A
4
B CD
R
丙
A.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导致的
B.图乙1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2处,所以幼苗根的生长表现出向地性
C.图乙3、4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对应图丙的C点之前和之后
D.图丙可以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作用效果可能相同
7.为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绿豆发芽的影响,
998c5
5r长度cm
某实验小组用等量的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分别浸
12
泡绿豆种子12h,再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得
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2,4-D溶液既能促进根的生长,也能抑制根
0.4
0.71131.6
的生长
2,4-D溶液浓度mgL
B.0.4mgL的2,4-D溶液促进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
C.1mgL的2.4-D溶液是培养无根豆芽的最适浓度
D.2,4-D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功能,属于植物激素
高二生物试卷
第2项共11页2023~2024学年度 第一学期 期末四校联考答案
高二生物学
单选题(每题3分,共60分)
1-5 ABDCB 6-10 DACCB 11-15 CDABD 16-20 ACCBC
二、非选择题
21.【本题10分】(每空1分)
(1)抗原呈递; a; 病原体(或抗原或新冠病毒)与B细胞接触; 细胞因子
(2) 细胞毒性T细胞; 防御
(3) 灭活或减毒; c、g;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乙
22.【本题8分】(每空1分)
(1)神经递质; 自主神经
(2)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糖皮质激素受体
(3)囊泡蛋白簇与突触前膜蛋白簇; 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
(4)糖皮质激素; A组5-羟色胺含量明显高于B、C组
23.【本题8分】(每空1分)
(1)信号 ;调节;抑制;促进;
(2)(此空2分)乙烯作用于S蛋白突变体,仍可以抑制初生根生长
(3)(①) - (②) -
24.【本题7分】(每空1分)
(1) 红豆杉属于高大乔木,且是濒危植物; 增长型
(2)高; 下降; 非生物
(3)(此选择2分,少选得1分)ABC
25.【本题7分】(每空1分)
(1) ①④⑩
(2) 次生演替
(3) ①15% ②D+F 生物防治
(4) 优势物种; 物种丰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