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30张PPT 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30张PPT 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7 10: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1.了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发明时间、排版方式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应用和外传,知道宋元时期发达的中外交通状况;
3.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4.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
学习目标
重难点
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科学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新工具论》
这三种东西是什么?它们如何改变世界的面貌?
为文艺复兴准备了条件
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
使地理大发现成为可能
新课引入
造纸术、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雕版
印刷术
隋唐时期
北宋
元朝王祯
泥活字
木活字
转轮
排字法
元朝中期
铜活字
元朝
阅读教材,说说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历程?
1.古代印刷术发明历程
毕昇
《农书》
新知学习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人的重要发明,是在版料上雕刻图文进行印刷的技术。
雕版印刷的版料,一般选用纹质细密坚实的木材,如枣木、梨木等。然后把木材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开始普遍使用。
唐-咸通九年(868年)《金刚经》
唐懿宗咸通九年(868年),
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现藏于英国国家图书馆
材料一:一个工人当时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同学们手中的历史教材共约12.6万字,同学们算一算,要制作一个历史书雕版,要多长时间呢?
材料二:宋太祖时由官方主持刻印的《大藏经》,耗时十二年、雕版十三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派不上用场。
材料三: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一个字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结合下列材料,思考雕版印刷术有哪些缺陷?
材料分析
费工费时
只能印制一种书籍,利用率低
不易修改
(2)活字印刷术
胶泥刻字
烧制字模
排字固版
印刷拆版
使字模变硬
可以再次排版
泥活字版(模型)
制作过程
你觉得活字印刷术“活”在哪里?
变死字为活字
变死版为活版
省时
省力
经济
这样的进步会带来什么影响?
传播及影响
材料一 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大量图书得以刊印,进而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材料二 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学者罗伯特
①加快图书普及,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②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13世纪
传入朝鲜
经过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结合材料说说活字印刷术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分析
1.指南针
战国
司南(模型)
宋朝
罗盘
材料一 舟师(掌舵者)识地理(辨别方向),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天色昏暗即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州可谈》
材料二:渺茫天际,天水一色,船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南宋《诸藩志》
北宋末年,运用到航海领域
南宋时,广泛应用于航海
宋代/缕悬法
宋代/碗唇旋定法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发明与应用
海船上指南针只是在阴晦天气使用
海上航行完全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下列材料说明了什么?
(2)传播与影响
指南针的传播
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没有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就不会有世界近代发达的航海事业,就不会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一系列地理大发现,就不会有各国间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与世界近代文明的突飞猛进。
——盛静《浅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
朱彧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链接课本P68——材料研读
①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③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为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想一想:指南针用于航海有什么好处?
2.火药
火药是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唐朝
偶然发明
唐末
开始用于军事
南宋
广泛用于战争
宋代火器(模型)
元代火铳
宋元时期
突火枪发明
(枪炮始祖)
元朝
发明了火铳 [chòng]
由于竹筒承受不了太大的气压,因此在元代,出现了用铜或铁铸成的筒式大炮。因其威力大,被尊称为“铜将军”。
(1)发明与应用
火药的传播
(2)传播与影响
中国的火药和烟火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地区,14世纪初又经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
材料二 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而我们的社会可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
——德克·海德
材料一:南宋初,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管里,制造出竹管火枪,临阵时点燃发射,烧伤敌人。南宋后期,又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链接课本P61——相关史事
①火药推动欧洲战争从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
②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结合材料分析火药传播的影响。
发达的中外交通
阅读课本,思考宋元交通发达的原因?
材料:十一至十三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以百分之十的税率计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进出口总额约为二千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宋代 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1.宋朝由于航海技术的进步,南方的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发达;
2.元朝建立后,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1.原因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1)陆上交通
2.表现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驿站制度
链接课本P68——材料研读
鸡鸣驿
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元朝建立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什么作用?并分析出现此局面的因素?
作用:①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②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
③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因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府的大力支持
(2)海上交通
阅读教材,说说这一时期的海上交通发达的条件是什么?
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发展;
使用指南针;
宋元时期,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陆路
陆上丝绸之路
海路
海上丝绸之路
宋元时期中外交通发展的原因
①宋代海路多条航线:
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50—60个)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②元朝时的发展:
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影响
中国
外国
药物
数学
天文历法
手工业生
产技术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纸币
驿站制度
农业生
产技术
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双向互动,共同发展
材料一:中国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李约瑟
1.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高峰是在什么时期?
材料二:“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文明的国度》
思考探究
材料分析
2.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和对外交流达到了新高度。请结合单元主题和所学知识,思考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和对外交流繁荣的原因。(从经济、政治、民族关系、对外交往角度分析)。
推荐格式:第X课的……知识点与……产生关联,所以……。
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历史传承等角度思考。
材料: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经济高度繁荣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各民族之间和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种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国家统一
经济发展
民族交融
对外交往
历史传承
促进
科技进步
对外交通发达
海外贸易繁荣
推动
交流
促进
4、民族交融和对外交往都有了很大发展,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1、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基础
2、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
3、宋元时期经济繁荣,为科技文化成就奠定了物质基础
“十二气历”和《授时历》
沈括创制的“十二气历”,是一种先进的历法。它以立春为元旦,按节气定月份,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有利于安排农事。
郭守敬是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他在元初编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 5天,这与现在通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
《授时历》取“敬授民时”之意,对指导农业生产有很大帮助。他还研制了近20种天文仪器,主持开凿北京东部的通惠河。
知识拓展
链接课本P64——知识拓展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宋元科技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
火药
发明:北宋毕昇
排版:转轮排字法
应用于文化并传播
司南、罗盘
北宋应用于航海并传播
宋元应用于战争并传播
宋元交通
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驿站制度
宋元社会状况
政治安定
经济发展
民族融合
对外交往
传承隋唐
相互
促进
创新
开放
发展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课堂小结
1.(2022·江苏泰州)唐宋之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造纸术的推广 B. 印刷术的革新
C. 对外往来密切 D. 文化交流频繁
随堂练习
B 
2.《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了宋元时期( )
A. 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 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C. 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 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A
3.《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
A. 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 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 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 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A
4.(2022·四川雅安)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他的表述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的(  )
A. 发明过程
B. 传播途径
C. 先进程度
D. 世界贡献
D
5.结合下面操作流程可知活字印刷术的特点是(  )
A.随地取材,原料丰富 B.反复使用,节约成本
C.文字清晰,图案优美 D.专书专用,制版精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