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7 10:1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1.了解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和全面改革官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种种弊端;
2.认识明朝科举制改革虽然加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但过于死板,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和创造性;
3.认识明朝君权的强化,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又是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学习目标
重难点
放牛娃 和尚 乞丐 皇帝
何来的控制权?
朱元璋
新课引入
朱元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后,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带着问题开始我们今天的新课吧!
(1)朱元璋为何从放牛娃沦落为乞丐?
材料: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元·《醉太平小令》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新知学习
明朝的建立
1.背景
材料分析
(2)朱元璋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皇帝的?
朱元璋出身贫苦,17岁时父母双亡,他被迫到寺院里当了和尚,不久以行童游食于淮西一带。后来他参加了反元起义军,由于英勇善战和足智多谋,被推为领袖。他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逐步发展壮大,最终统一全国。
链接课本P66——相关史事
从1351年起,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了多支反元队伍。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渐强大。
策略:高筑墙 广积粮 缓称王
建立时间: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
都城:应天府(南京)
京师
2.概况
朱元璋像
明朝形势图(1433 年) 小琉球......... 今台湾 奴儿干都司.......... 管辖范围包括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治所在今黑龙江下游右岸的特林
材料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三: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粗略统计,洪武一朝,起义多达一百八十余次。 起义的范围遍及山东、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等地。
材料一:(明初)胡惟庸进左丞相……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官员的升降),或不奏径行(直接执行)。
——《明史》
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明初存在什么社会问题?
难题1:丞相权力过大
难题2 :地方分权严重
难题3 :地方农民起义不断
朱元璋强化皇权
材料分析
1.背景
皇帝
中书省
(丞相总领百官)
枢密院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御史台

皇帝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大都督府

左都督府
右都督府
后都督府
前都督府
中都督府
地方机

行省
(无不领之)
布政使司
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民政财政
司法
军务
(1)全面改革官职
三司




地方机

监视官民
对比元朝,根据课本P67内容,试绘制明朝官制示意图。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三司”互不统属,行省权力分散。
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进一步集中权力。
分散兵权,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2.措施
突出特点: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
链接课本P67——问题思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秦朝
独相
唐朝
群相
宋朝
削相
明朝
废相
无相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变化
朱元璋规定“凡百官奏事,皆跪。有旨令起,即起。”使跪拜变得习以为常,任何场合,下官见上官要跪,官员见藩王要跪,任何人见皇帝都必须跪。



观察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变化、中国古代君臣关系变化图,说明了什么现象?
皇权
相权
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没?吃什么菜?宋濂老实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锦衣卫画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吓出一身冷汗。
(2) 设立厂卫机构
(1)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朱元璋通过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2) 明成祖设立东厂
锦衣卫印(木质)
直属于皇帝,拥有自行侦缉、逮捕、审讯、判刑的特权。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明·王圻《稗史汇编》
社会恐怖
如果你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有什么感受?
合称“厂卫”,成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 影响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明太祖实录》
链接课本P68——材料研读
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告诫后代,不得设立丞相;
目的是防止朝臣专政,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立祖制
百官未起朕先起,
百官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三丈犹拥被。
朱元璋独揽大权以后,每天要处理很多公务,即使日理万机也难以应付。他曾下令设置四辅官,以辅佐皇帝,但不成功。后来,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链接课本P68——相关史事
如何解决?
“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不得相关白”反映了怎样的信息?
建立内阁
明朝科举考试要求
1.考试范围
2.考试要求
3.答题格式:
“四书”、“五经”
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准自己随意发挥。
八股文
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八股文结构
用两句话将题目的意义破开
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明之
议论的开始
起讲后入手之处
每股有两股必须用排比对偶句,而且要为文章的破题论点服务
尊孔崇儒
科举考试的变化
结合材料及书本思考明朝八股取士会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中国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从而在制度上彻底否定和在实践中基本杜绝了血缘及裙带关系的影响,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最为客观公正的选才制度。
——郭培贵《中国社会科学报》
材料一: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年代 世界主要 科技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宋元 67(件) 38 57﹪
明清 472(件) 19 4﹪
材料分析
负面: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抑制创造性思维,阻碍了文化、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正面:客观公正;为皇帝网罗人才,加强思想控制,加强皇权。
制度 措施
政治 地方
中央
监视官民
思想 科举制度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使行省权力分散;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①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分散大都督府兵权,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八股取士
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
知识小结
农业 引进新品种:原产美洲的 、 、 、 、__________等。 手工业 棉纺织业 从 推向 ,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丝织业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业 是制瓷中心,所产的 瓷器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商业 (1)商品经济活跃,出现 和 两个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和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2)出现了 、 等有名的商帮。 苏州
景德镇
晋商
北京
南京
徽商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南方
北方
青花
阅读课本P69,找出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完成下列表格。
经济的发展
材料一:废除丞相制度15年后,明太祖得意的总结道“我朝罢相设五府、六等荷门,分理天下庶各被此顿烦,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尖录》
如何评析“控制欲飙升的明朝皇权”?
材料二:明朝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官员的晋升或默免完全取决于朱元璋的好恶,并不真正取决于自己的德才……派遣锦衣卫的大批人员,严密监视臣下的一举一动。臣僚一旦稍有过失,即滥加诛戮,甚至施行廷杖,活活打死在殿廷之上。
——陈梧桐《朱元璋对人才的使用与摧残》
利:①有利于巩固统治,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
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扼杀了创造力,阻碍文化、科技的发展。
弊:①导致君主效率低下,皇权高度集中容易形成专权,决策易出错,易使权力滥用;
②君主对社会各阶层进行严密控制,厂卫机构造成社会恐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厂卫特务机构
农业、手工业、商业
废丞相和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八股取士
按察司
废行中书省
布政局
都 司
皇 帝
群臣
人民
知识分子
地方
中央
明朝经济的发展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 (2022·山东临沂)宋代大幅度增加了科举取士的名额,确立了三年一次的考试制度。明代统治者对科举高度重视,科举方法之严密也超过了以往历代。这种情况告诉我们(  )
A. 考试选拔官吏的办法发生了根本变化
B.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C. 科举制度在宋代和明代都进行了改革
D. 元朝近百年间一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
C
2. 下面示意图显示出唐至明清政治制度的变化趋势是( )
A.相权辅助君权 B.君主专制强化
C.中央集权加强 D.科举制度僵化
B
唐代 一切政令由宰相拟定送皇帝画敕

宋代 宰相上劄子,先得皇帝同意,或批改,再正式拟旨

明清 一切诏令,皆由皇帝亲旨,大学士只是皇帝秘书
3.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可用来研究我国古代( )
A. 统治秩序的维护 B. 中原文化的绚丽
C. 封建统治的加强 D. 手工技术的精进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