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3-12 19:30:35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幅书法作品题的是“颂江长”。
B.图中书法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该作品落笔轻重有序,整体美观协调。
D.作品中“颂”字的写法错误。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 虔诚(qiǎn) 气喘吁吁(xū)
B.蠕动(rú) 棱角(lènɡ) 接踵而至(zhǒnɡ)
C.黧黑(lí) 腈纶(qínɡ) 大煞风景(shā)
D.演绎(yì) 敦实(dūn) 千山之巅(diān)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2)肃敬而有诚意。   
(3)松懈懒惰。   
(4)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二、综合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晨报讯 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尽管这些年长江流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但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两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陈振楼和张兆安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长江流域的保护问题。
(1)请为上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2)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为此拟一则公益广告。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长江的古诗词。
6.为加强同学们对游记作品的关注与了解,语文老师组织了“走进美文,遍游天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作为语文科代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棵灿烂的明珠。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而且,也体味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广阔情怀。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正式开始!
①开场白中有一个错别字:“   ”应改为“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后的句子是:   
③开场白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修改为:   
三、阅读与理解
课内阅读
长江源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世界。我们乘着越野大卡车,顶着足以使人唇裂血流的紫外线,冲进了那据说有8万平方公里的无人之地。
7月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就会下起冰雹。我们几次一觉醒来,帐篷被大雪埋了半截。最令人生畏的是高山反应,我就曾经被它折磨得头重脚轻,“哇哇”的吐个不停,还在帐篷里躺了整整两天。
五天以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长江的源头,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冰封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川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有的像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还有的像千年巨龟……我觉得,真正能震动人心的,还是那倒挂在冰川之上的无数冰条。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一滴的融水悄然而落,没有声响,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
7.作者写小冰峰时主要采用   、   的修辞手法。
8.填空。
①长江源头在   。
②寻找长江源头最大的困难是   。
③长江源头最奇异的景色是   。
9.读了本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课外阅读
烟雨中的古镇
庄红蕾
①伴着潇潇春雨,到江南古镇走了一趟。下雨给游览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欣赏古镇,品味古镇,恰恰该在雨天。雨天的乌镇烟雨缥缈,是那么个性闪烁、古风淳朴。徜徉古街长巷而神迷,静赏小桥流水而心醉。她好像一杯淡淡的绿茶,是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的。
②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氤氳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岁月的血脉么?那不是缕缕的年华么?似水年华,在这清清的河水中反照着时光流逝和生命匆匆的无奈。于是古桥、老屋、乌篷船……切都发出一股淡淡的感伤来——烟雨之中,因为有了这种美丽的婉约的感伤,古镇才显得楚楚动人。
③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一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古镇却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
④春雨潇潇地下着,雨丝缕缕撩人情思,点点滴滴淋在心头,令人怀旧之意顿生。小时候,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篷船,一样悠长的小巷……那时的河里,水是清清的,在河里淘米,便会引来无数的小鱼儿,它们在水中争食,激起朵朵小小的浪花,荡起圈圈美丽的涟漪。石拱桥的缝隙里总是长出一蓬蓬的杂树乱草,疏影横斜,就像人老了长出的胡须,使石桥平添几许沧桑感。乌篷船悠悠地晃荡而过,橹声钦乃,渔舟唱晚。这一切,如今在家乡很难见到了。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经济在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
⑤虽然是下雨天,但游客依然不少,这些绝大多数来自大都市的人,带着世俗红尘的喧嚣,来扰乱了古镇的宁静。这些都市里的人在充分享受现代化文明的时候,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旅游?是追求返璞归真,还是怀旧,抑或逃避红尘喧嚣,给自己浮躁的心灵注入些许静气?
⑥细细地感受,帮岸,廊棚,石板路,隔着河看对岸的水阁。水阁是一色的青瓦平屋,枕河而筑,开启着一扇扇木板窗。憩息的老人临窗喝茶,赏窗沿口架子上的盆花。水阁将倒影投入狭长的河道,幽幽的,静静的。此时,蒙蒙细雨中一方蓝花巾倏然入目,是篷船上掌橹女的头巾。翩翩而来,飘飘而去。像一首小诗,一曲小调,一缕清香,它柔和在春风里,像枝头的绿叶映衬着烂漫缤纷的花朵,透出一种幽雅,一种气息。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淳朴的空气之中。我细细地凝视着、品咂着、探究着她的“静之源”,想着她的深厚的静气从何而来?结果发现竟是那穿镇而过的河水。那水是那么沉着,那么宁谧,那么平和,她的颜色呈深绿色,看似不动,实是活水,连着外边的大河,水中有小鱼儿游动,给古镇平添些许灵气。静静地看着河水,我不禁浮想联翩:不正是因为有了水,因为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江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文豪、大画家的吗?
⑧回来以后,似乎仍受着那烟雨古镇水汽的晕染,好长时间心头湿湿漉漉的。
10.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古镇的?
11.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篷船,一样悠长的小巷……(作者连用五个“一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12.不正是因为有了水,因为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不“江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文豪、大画家的吗?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3.文章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但第③段用的是“他”字,而第⑦段用的则是“她”字。请结合两段的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4.本文的作者想通过“古镇”诉说些什么感悟和思考?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书法;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A项,书法一般从右往左念,应该是“长江颂”;
B项,字体是行书;
D项,“颂”是书法中的繁体字的行书写法,不属于错别字;
C项正确,“长江颂”的横幅书法,运用行书的字体,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书法知识,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正确的。A项,虔诚(qiǎn) 应为qián。
B项,棱角(lènɡ)应为lénɡ。
C项,腈纶(qínɡ) 应为 jīnɡ。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答案】B
【知识点】语言连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
⑤③①④ 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②为总结这四句的。故②排在最后。
【点评】根据承前启后来连接句子。注意将分句中出现的相同的词语,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由此可以确定前后顺序。无法确定前后顺序的,一般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4.【答案】(1)接踵而至
(2)虔诚
(3)懈怠
(4)川流不息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这属于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下面注释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注意不写别字。易错字有”踵、虔、懈怠“。
故答案为:⑴ 接踵而至
⑵ 虔诚
⑶ 懈怠
⑷ 川流不息
【点评】⑴⑵⑶⑷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及理解。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下面注释部分。掌握词语含义及运用。
5.【答案】(1)示例:长江年喝一条“黄河”的污水
(2)【示例1】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示例2】让长江不再浑浊,让我们生命的血液清澈。
(3)示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新闻、材料类;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大于正文。拟写新闻标题,可以抓住导语(一般为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本新闻中“ 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为新闻导语,通过信息组合、规范表达,本新闻的标题可以拟写成:“ 长江年喝一条“黄河”的污水 ”。
⑵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围绕主题,做到语言简明,有感染力,可以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如:“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长江不再浑浊,让我们生命的血液清澈”。答案不统一。
⑶此题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答题时不写错别字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长江年喝一条“黄河”的污水
⑵ 【示例1】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示例2】让长江不再浑浊,让我们生命的血液清澈。 ⑶ 示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拟写新闻标题,第一步:抓关键词。所谓关键词,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词语,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新闻的开头或结尾部分。第二步:信息组合、规范表达 。标题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了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缩句中的主干。第三步:充分考虑限制。概括要点或拟写标题往往有些限制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要被扣分,如果有其他限制条件,一定要遵守。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还有些要注意的事项: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具体、明确地表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语言简洁,朴实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悍,用词简易通俗,大众化。3.巧用修辞,妙达情意。
⑶)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古诗文默写题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6.【答案】(1)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2)棵;颗;示例一: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示例二: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绽放光彩!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如 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⑵ ①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注意平时对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等的积累和识记。 棵 ——颗; ② 考查对病句的修改。滥用“通过,使”使句子成分残缺,删掉其中一个。 ③ 考查的是语言得体。“蓬荜生辉”一般用贵宾或贵客的光临,此处用在同学的身上不恰当。应该改为“绽放光彩”
故答案为:⑴ 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⑵ 棵;颗;示例一: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示例二: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
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绽放光彩!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注意语言的简洁、对仗。
⑵本题考查了错别字的辨析、病句的秀和语言的运用。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作答。
【答案】7.排比;比喻
8.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恶劣的气候和高原反应;小冰峰
9.感受到了涓涓细流也可以有着惊人的力量,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比喻;排比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在文中找到对应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概括大意归纳即可。
(3)本题考查文章感受。找到描写对象及其特征,分析概括作者意图。围绕主题展开描写即可。
7.有的像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还有的像千年巨龟……。三个”有的“句属于排比。冰川像雄鸡、白熊、巨龟,是比喻。
故答案为:排比、比喻
8.理解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概括大意归纳即可。
第三段:我们终于来到了长江的源头,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冰封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第二段: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最令人生畏的是高山反应。
第三段: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川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
故答案为: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恶劣的气候和高原反应、小冰峰
9.找到描写对象及其特征,分析概括作者意图。围绕主题展开描写即可。
第三段: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一滴的融水悄然而落,没有声响,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大海由一滴滴水滴融汇而成,自然真奇妙。
故答案为:感受到了涓涓细流也可以有着惊人的力量,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
【答案】10.①具有古典、朦胧、婉约之美的小桥流水;②深厚的历史底蕴;③宁静、古朴的生活。
11.运用排比句式,更为全面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旧之情。
12.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水”这一江南的重要元素的高度礼赞:正是水给了江南古镇以灵气,并孕育出卓越的文化名人。
13.第③段主要写的是古镇的历史底蕴和沧桑感,表现出了古镇的阳刚之美,所以用“他”字。第⑦段主要写的是水给古镇带来了宁静、内蕴和灵气,表现出了古镇的阴柔之美,所以用“她”字。
14.①追求经济发展也应兼顾留存古老文明。②在享受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③古老文明的内蕴和底气能让我们的心灵宁静与平和。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记叙人称;排比;反问;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题目要求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人称分析其实也是文章内容理解,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概况段落大意,简要归纳即可。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和思考。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围绕文章主题,结合现实生活日常,展开分析。
10.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题目要求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②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氤氳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写小桥流水的古典婉约。
③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
故答案为:①具有古典、朦胧、婉约之美的小桥流水;②深厚的历史底蕴;③宁静、古朴的生活。
11.连用五个”一样的“,是排比。排比的作用是加强气势。联系上文”令人怀旧之意顿生。小时候,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情感是怀旧。
故答案为:运用排比句式,更为全面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旧之情。
12.不正是有了......,才......吗?反问句,加强反问语气,表示强调。强调水的作用,成就江南,孕育历史名人。
故答案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水”这一江南的重要元素的高度礼赞:正是水给了江南古镇以灵气,并孕育出卓越的文化名人。
13.人称分析其实也是文章内容理解,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概况段落大意,简要归纳即可。
③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一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古代读书的是男子,见证历史发展,用他。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淳朴的空气之中。 这是强调乌镇的柔和宁静,是女子柔和的象征,用她。
故答案为:第③段主要写的是古镇的历史底蕴和沧桑感,表现出了古镇的阳刚之美,所以用“他”字。第⑦段主要写的是水给古镇带来了宁静、内蕴和灵气,表现出了古镇的阴柔之美,所以用“她”字。
14.阅读感悟和思考其实就是文章内容理解。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围绕文章主题,结合现实生活日常,展开分析。
④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经济在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说明经理发展时要注意文化保护。
⑤虽然是下雨天,但游客依然不少,这些绝大多数来自大都市的人,带着世俗红尘的喧嚣,来扰乱了古镇的宁静。说明人们追求精神享受。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淳朴的空气之中。说明古老文明能让我们的心灵宁静与平和。
故答案为:①追求经济发展也应兼顾留存古老文明。②在享受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③古老文明的内蕴和底气能让我们的心灵宁静与平和。
1 / 1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8《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幅书法作品题的是“颂江长”。
B.图中书法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该作品落笔轻重有序,整体美观协调。
D.作品中“颂”字的写法错误。
【答案】C
【知识点】书法;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A项,书法一般从右往左念,应该是“长江颂”;
B项,字体是行书;
D项,“颂”是书法中的繁体字的行书写法,不属于错别字;
C项正确,“长江颂”的横幅书法,运用行书的字体,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书法知识,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 虔诚(qiǎn) 气喘吁吁(xū)
B.蠕动(rú) 棱角(lènɡ) 接踵而至(zhǒnɡ)
C.黧黑(lí) 腈纶(qínɡ) 大煞风景(shā)
D.演绎(yì) 敦实(dūn) 千山之巅(diān)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注意审题,选择正确的。A项,虔诚(qiǎn) 应为qián。
B项,棱角(lènɡ)应为lénɡ。
C项,腈纶(qínɡ) 应为 jīnɡ。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答案】B
【知识点】语言连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解析】【分析】
⑤③①④ 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②为总结这四句的。故②排在最后。
【点评】根据承前启后来连接句子。注意将分句中出现的相同的词语,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由此可以确定前后顺序。无法确定前后顺序的,一般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2)肃敬而有诚意。   
(3)松懈懒惰。   
(4)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答案】(1)接踵而至
(2)虔诚
(3)懈怠
(4)川流不息
【知识点】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这属于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字词。学生注意掌握教材里每篇课文下面注释部分和“读读写写”部分。注意不写别字。易错字有”踵、虔、懈怠“。
故答案为:⑴ 接踵而至
⑵ 虔诚
⑶ 懈怠
⑷ 川流不息
【点评】⑴⑵⑶⑷本题考查词语含义及理解。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下面注释部分。掌握词语含义及运用。
二、综合
5.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晨报讯 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尽管这些年长江流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但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两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陈振楼和张兆安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长江流域的保护问题。
(1)请为上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2)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为此拟一则公益广告。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长江的古诗词。
【答案】(1)示例:长江年喝一条“黄河”的污水
(2)【示例1】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示例2】让长江不再浑浊,让我们生命的血液清澈。
(3)示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知识点】应用性默写;新闻、材料类;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大于正文。拟写新闻标题,可以抓住导语(一般为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本新闻中“ 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为新闻导语,通过信息组合、规范表达,本新闻的标题可以拟写成:“ 长江年喝一条“黄河”的污水 ”。
⑵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围绕主题,做到语言简明,有感染力,可以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如:“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长江不再浑浊,让我们生命的血液清澈”。答案不统一。
⑶此题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答题时不写错别字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长江年喝一条“黄河”的污水
⑵ 【示例1】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示例2】让长江不再浑浊,让我们生命的血液清澈。 ⑶ 示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拟写新闻标题,第一步:抓关键词。所谓关键词,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词语,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新闻的开头或结尾部分。第二步:信息组合、规范表达 。标题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了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缩句中的主干。第三步:充分考虑限制。概括要点或拟写标题往往有些限制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要被扣分,如果有其他限制条件,一定要遵守。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还有些要注意的事项: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具体、明确地表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语言简洁,朴实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悍,用词简易通俗,大众化。3.巧用修辞,妙达情意。
⑶)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古诗文默写题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6.为加强同学们对游记作品的关注与了解,语文老师组织了“走进美文,遍游天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作为语文科代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棵灿烂的明珠。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而且,也体味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广阔情怀。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正式开始!
①开场白中有一个错别字:“   ”应改为“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后的句子是:   
③开场白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修改为:   
【答案】(1)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2)棵;颗;示例一: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示例二: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绽放光彩!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拟定标语、宣传语等;语言得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⑴本题要求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如 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⑵ ①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注意平时对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等的积累和识记。 棵 ——颗; ② 考查对病句的修改。滥用“通过,使”使句子成分残缺,删掉其中一个。 ③ 考查的是语言得体。“蓬荜生辉”一般用贵宾或贵客的光临,此处用在同学的身上不恰当。应该改为“绽放光彩”
故答案为:⑴ 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⑵ 棵;颗;示例一: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示例二: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
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绽放光彩!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注意语言的简洁、对仗。
⑵本题考查了错别字的辨析、病句的秀和语言的运用。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作答。
三、阅读与理解
课内阅读
长江源头,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朦胧的世界。我们乘着越野大卡车,顶着足以使人唇裂血流的紫外线,冲进了那据说有8万平方公里的无人之地。
7月是这里最好的季节,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刚刚还是晴空万里,瞬间就会下起冰雹。我们几次一觉醒来,帐篷被大雪埋了半截。最令人生畏的是高山反应,我就曾经被它折磨得头重脚轻,“哇哇”的吐个不停,还在帐篷里躺了整整两天。
五天以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长江的源头,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冰封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川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有的像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还有的像千年巨龟……我觉得,真正能震动人心的,还是那倒挂在冰川之上的无数冰条。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一滴的融水悄然而落,没有声响,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
7.作者写小冰峰时主要采用   、   的修辞手法。
8.填空。
①长江源头在   。
②寻找长江源头最大的困难是   。
③长江源头最奇异的景色是   。
9.读了本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答案】7.排比;比喻
8.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恶劣的气候和高原反应;小冰峰
9.感受到了涓涓细流也可以有着惊人的力量,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比喻;排比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在文中找到对应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概括大意归纳即可。
(3)本题考查文章感受。找到描写对象及其特征,分析概括作者意图。围绕主题展开描写即可。
7.有的像傲然屹立的雄鸡;有的像抬头望天的白熊;还有的像千年巨龟……。三个”有的“句属于排比。冰川像雄鸡、白熊、巨龟,是比喻。
故答案为:排比、比喻
8.理解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概括大意归纳即可。
第三段:我们终于来到了长江的源头,青海省南部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冰封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
第二段:但天气仍然变化无常。最令人生畏的是高山反应。
第三段:那是一幅奇异的景色:冰川下,由于阳光、风力、流水的作用,冰川形成无数个小冰峰,人们叫它“冰塔林”。
故答案为: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的姜根迪如冰川、恶劣的气候和高原反应、小冰峰
9.找到描写对象及其特征,分析概括作者意图。围绕主题展开描写即可。
第三段: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一滴的融水悄然而落,没有声响,却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大海由一滴滴水滴融汇而成,自然真奇妙。
故答案为:感受到了涓涓细流也可以有着惊人的力量,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
课外阅读
烟雨中的古镇
庄红蕾
①伴着潇潇春雨,到江南古镇走了一趟。下雨给游览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欣赏古镇,品味古镇,恰恰该在雨天。雨天的乌镇烟雨缥缈,是那么个性闪烁、古风淳朴。徜徉古街长巷而神迷,静赏小桥流水而心醉。她好像一杯淡淡的绿茶,是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的。
②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如同漫步于唐诗宋词意境的画廊。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氤氳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流水静静地流淌,那不是岁月的血脉么?那不是缕缕的年华么?似水年华,在这清清的河水中反照着时光流逝和生命匆匆的无奈。于是古桥、老屋、乌篷船……切都发出一股淡淡的感伤来——烟雨之中,因为有了这种美丽的婉约的感伤,古镇才显得楚楚动人。
③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一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古镇却依然故我,潇洒超脱于岁月之外,从容淡泊于生活之中,只是把沧桑悄悄累积在心头。
④春雨潇潇地下着,雨丝缕缕撩人情思,点点滴滴淋在心头,令人怀旧之意顿生。小时候,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篷船,一样悠长的小巷……那时的河里,水是清清的,在河里淘米,便会引来无数的小鱼儿,它们在水中争食,激起朵朵小小的浪花,荡起圈圈美丽的涟漪。石拱桥的缝隙里总是长出一蓬蓬的杂树乱草,疏影横斜,就像人老了长出的胡须,使石桥平添几许沧桑感。乌篷船悠悠地晃荡而过,橹声钦乃,渔舟唱晚。这一切,如今在家乡很难见到了。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经济在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
⑤虽然是下雨天,但游客依然不少,这些绝大多数来自大都市的人,带着世俗红尘的喧嚣,来扰乱了古镇的宁静。这些都市里的人在充分享受现代化文明的时候,为什么要到这里来旅游?是追求返璞归真,还是怀旧,抑或逃避红尘喧嚣,给自己浮躁的心灵注入些许静气?
⑥细细地感受,帮岸,廊棚,石板路,隔着河看对岸的水阁。水阁是一色的青瓦平屋,枕河而筑,开启着一扇扇木板窗。憩息的老人临窗喝茶,赏窗沿口架子上的盆花。水阁将倒影投入狭长的河道,幽幽的,静静的。此时,蒙蒙细雨中一方蓝花巾倏然入目,是篷船上掌橹女的头巾。翩翩而来,飘飘而去。像一首小诗,一曲小调,一缕清香,它柔和在春风里,像枝头的绿叶映衬着烂漫缤纷的花朵,透出一种幽雅,一种气息。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淳朴的空气之中。我细细地凝视着、品咂着、探究着她的“静之源”,想着她的深厚的静气从何而来?结果发现竟是那穿镇而过的河水。那水是那么沉着,那么宁谧,那么平和,她的颜色呈深绿色,看似不动,实是活水,连着外边的大河,水中有小鱼儿游动,给古镇平添些许灵气。静静地看着河水,我不禁浮想联翩:不正是因为有了水,因为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江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文豪、大画家的吗?
⑧回来以后,似乎仍受着那烟雨古镇水汽的晕染,好长时间心头湿湿漉漉的。
10.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古镇的?
11.一样的小河,一样的石拱桥,一样的老木屋,一样的乌篷船,一样悠长的小巷……(作者连用五个“一样”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上下文分析。)
12.不正是因为有了水,因为有了河,江南才成其为不“江南,古镇才成其为古镇,这里才会孕育出茅盾、丰子恺等大文豪、大画家的吗?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13.文章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但第③段用的是“他”字,而第⑦段用的则是“她”字。请结合两段的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14.本文的作者想通过“古镇”诉说些什么感悟和思考?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0.①具有古典、朦胧、婉约之美的小桥流水;②深厚的历史底蕴;③宁静、古朴的生活。
11.运用排比句式,更为全面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旧之情。
12.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水”这一江南的重要元素的高度礼赞:正是水给了江南古镇以灵气,并孕育出卓越的文化名人。
13.第③段主要写的是古镇的历史底蕴和沧桑感,表现出了古镇的阳刚之美,所以用“他”字。第⑦段主要写的是水给古镇带来了宁静、内蕴和灵气,表现出了古镇的阴柔之美,所以用“她”字。
14.①追求经济发展也应兼顾留存古老文明。②在享受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③古老文明的内蕴和底气能让我们的心灵宁静与平和。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记叙人称;排比;反问;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题目要求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格式,指出运用何种修辞方法,分析如何修饰语句,修辞的作用,表达作者何种情感。常考修辞手法是: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借代等。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人称分析其实也是文章内容理解,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概况段落大意,简要归纳即可。
(5)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和思考。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围绕文章主题,结合现实生活日常,展开分析。
10.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题目要求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②那淡淡雨雾轻笼下的小桥流水氤氳着古典之美、朦胧之美,像一幅水墨晕润的国画小品,又像一首空灵飘逸的美丽小诗;然而更多的,却是那至真至性的婉约之美。写小桥流水的古典婉约。
③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
故答案为:①具有古典、朦胧、婉约之美的小桥流水;②深厚的历史底蕴;③宁静、古朴的生活。
11.连用五个”一样的“,是排比。排比的作用是加强气势。联系上文”令人怀旧之意顿生。小时候,这样的风景我们身边多的是“,情感是怀旧。
故答案为:运用排比句式,更为全面地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怀旧之情。
12.不正是有了......,才......吗?反问句,加强反问语气,表示强调。强调水的作用,成就江南,孕育历史名人。
故答案为: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水”这一江南的重要元素的高度礼赞:正是水给了江南古镇以灵气,并孕育出卓越的文化名人。
13.人称分析其实也是文章内容理解,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分析概况段落大意,简要归纳即可。
③如果要作比喻,那么,小镇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举止,他的气质,婉约中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千百年来,他是读了太多太多的书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历史在这里一页页翻过,人儿从这里一代代走过。古代读书的是男子,见证历史发展,用他。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淳朴的空气之中。 这是强调乌镇的柔和宁静,是女子柔和的象征,用她。
故答案为:第③段主要写的是古镇的历史底蕴和沧桑感,表现出了古镇的阳刚之美,所以用“他”字。第⑦段主要写的是水给古镇带来了宁静、内蕴和灵气,表现出了古镇的阴柔之美,所以用“她”字。
14.阅读感悟和思考其实就是文章内容理解。在文中找到对应句,围绕文章主题,结合现实生活日常,展开分析。
④我在想,这样的古镇在我们那里为什么会消失了呢?是不是家乡经济在飞速发展,将这样的小镇都翻新了?为什么某些古老文明的留存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协调呢?说明经理发展时要注意文化保护。
⑤虽然是下雨天,但游客依然不少,这些绝大多数来自大都市的人,带着世俗红尘的喧嚣,来扰乱了古镇的宁静。说明人们追求精神享受。
⑦这就是乌镇的宁静、内蕴和底气,她给游客的心灵注入了缕缕静气,使得每一个来此一游的红尘过客,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荡涤世俗尘埃,洗去满身疲惫,将身心融入那古风淳朴的空气之中。说明古老文明能让我们的心灵宁静与平和。
故答案为:①追求经济发展也应兼顾留存古老文明。②在享受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追求一种精神上的满足。③古老文明的内蕴和底气能让我们的心灵宁静与平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