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4.5 营养物质的利用 泌尿系统(第1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A.心脏 B.小肠 C.肾脏 D.肺
2.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肾单位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构成
D.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构成
3.若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肾小囊
4.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减少,尿素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增加,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5.北京鸭在肥育期要添饲过量的糖类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这说明( )
A.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B.糖类可以转化为糖原
C.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 D.糖类可以转化为能量
6.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 外,血浆中的其余成分被滤到 内,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 。当原尿流过 ,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二、中档题
7.鸡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 )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水
C.氨基酸 D.麦芽糖
8.如图是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 )
A.1-2-3 B.2-1-3 C.3-1-2 D.3-2-1
9.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如下表(单位:克/100毫升),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A、B、C样液分别是(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A样液 99 0.00 0.10 0.72 0.03
B样液 95 0.00 0.00 1.50 2.00
C样液 90 7.00 0.10 0.72 0.03
A.原尿、尿液、血浆 B.原尿、血浆、尿液
C.尿液、原尿、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
10.从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原尿、动脉血、尿液 B.动脉血、原尿、尿液
C.静脉血、原尿、尿液 D.静脉血、尿液、原尿
11.尿液在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依次流经不同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流程图是( )
A.肾脏→膀胱→ 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D.肾脏→尿道→膀胱→ 输尿管
12.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
C.③的作用是滤过 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
13.下面是关于尿液形成的有关知识,据图回答问题:
液体 部分成分含量(克/100毫升)
葡萄糖 尿素 蛋白质
X 0.10 0.03 0.03
Y 0.00 1.80 0.00
Z 0.00 0.03 8.00
(1)图中①③⑤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 。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经过图中标号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图中标号 时发生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表格中代表尿液的是 (填“X”“Y”或“Z”),理由是 。
(3)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尿素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可以由 排出体外。
三、拓展题
14.如图1、2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泌尿系统由[①] 、[②] 、[③] 和[④] 组成。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是因为[③] 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3)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图2中的[4]肾小球和[3]肾小囊以及[5] 三部分构成肾单位。
(4)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生理过程:
[4] 的滤过作用和[5] 的重吸收作用。
(5)某人的尿检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病变那么可能的部位是肾脏的[4] 处。
(6)图2中含尿素最多的是 (填序号)中的液体,尿素含量最低的是 (填序号)中的液体。
(7)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排泄的其他途径有 (写一种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的变化解题即可。
【解答】解:据图可知,血液经过该器官后,尿素含量降低,故可能是肾脏,因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故答案为:C。
2.【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肾单位的组成及其功能解题即可。
【解答】解: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大部分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够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不能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尿液中发现有红细胞、蛋白质,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故答案为:A。
4.【答案】D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根据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的变化解题即可。
【解答】解:血液流经肾脏主要是为了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同时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故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故答案为:D。
5.【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根据营养物质成分及其作用解题即可。
【解答】解:因为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物质一旦过剩,很快在生物体内进行转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所以要想让鸭在短时间内变成肥鸭,主要方法是使其增加糖类物质的摄入,减少运动;
故答案为:A。
6.【答案】大分子蛋白质;肾小囊;滤过作用;肾小管、毛细血管时,其中的有用成分被全部重吸收回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大分子蛋白质、肾小囊、滤过作用、肾小管、毛细血管时,其中的有用成分被全部重吸收回。
7.【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不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解答】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进入小肠后,小肠里的肠液和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里,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人体能够吸收利用的氨基酸。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1是肾静脉、2是肾动脉、3是输尿管。
【解答】解:输尿管内是尿液,尿素含量最高,肾动脉中的血液经过肾脏后进入肾静脉,故肾静脉中尿素的含量是最低的;
故答案为:D。
9.【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血浆、原尿、尿液三者成分的异同点解题即可。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解答】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葡萄糖,原尿中只含有葡萄糖,尿液中既没有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
故答案为:A。
10.【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
【解答】解: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通过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球,但无论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里流淌的都是动脉血;血浆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形成原尿进入肾小囊;肾小囊内的原尿流向肾小管,经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变成尿液;故从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原尿、尿液;
故答案为:B。
11.【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尿液是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输送进入膀胱储存,膀胱充盈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B。
12.【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①是肾动脉、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④是肾静脉。
【解答】解:A、③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故A错误;
B、②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故B正确;
C、③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故C错误;
D、④肾静脉中流的液体是静脉血,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1)肾单位;①;⑤
(2)Y;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尿素含量增加
(3)皮肤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浆、原尿、尿液之间的区别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①是肾小球、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小管。
【解答】解:(1)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的,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的;故肾单位是由图中①肾小球、③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血浆、原尿、尿液三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葡萄糖,原尿中只含有葡萄糖,尿液中既没有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故X是血浆、Y是尿液;
(3)根据排泄的三大途径可知,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尿毒、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故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尿素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可以由皮肤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肾单位、①、⑤;(2)Y、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尿素含量增加;(3)皮肤。
14.【答案】(1)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膀胱
(3)肾小管
(4)肾小球;肾小球
(5)肾小球
(6)7;6
(7)呼吸(或排汗)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囊、4是肾小球、5是肾小管、6是肾静脉、7是集合管。
【解答】解:(1)泌尿系统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主要是因为[③]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3)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如图2中的3肾小囊、4肾小球、5肾小管三部分构成肾单位;
(4)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若某人的尿检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现了问题;
(6)图2中7集合管内的液体是尿液,尿素含量最高;血液流经肾脏主要是排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肾动脉中的血液经过肾脏后汇入肾静脉,故6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低;
(7)排泄有三大途径,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2)膀胱;(3)肾小管;(4)肾小球、肾小球;(5)肾小球;(6)7、6;(7)呼吸(或排汗)。
1 / 1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4.5 营养物质的利用 泌尿系统(第1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如图表示血液流经某器官后,一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器官为( )
A.心脏 B.小肠 C.肾脏 D.肺
【答案】C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的变化解题即可。
【解答】解:据图可知,血液经过该器官后,尿素含量降低,故可能是肾脏,因为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故答案为:C。
2.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肾单位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由收集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B.由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构成
C.由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构成
D.由入球小动脉、肾小囊、出球小动脉构成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肾单位的组成及其功能解题即可。
【解答】解: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故答案为:B。
3.若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球 B.肾小体 C.肾小管 D.肾小囊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大部分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能够吸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不能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尿液中发现有红细胞、蛋白质,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小球;
故答案为:A。
4.正常情况下,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减少,尿素增加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增加,尿素减少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答案】D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 根据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的变化解题即可。
【解答】解:血液流经肾脏主要是为了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无机盐等物质排出体外;同时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属于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故人体从肾脏流出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加;
故答案为:D。
5.北京鸭在肥育期要添饲过量的糖类饲料,减少运动,从而使鸭在短期内变成肥鸭,这说明( )
A.糖类可以转化为脂肪 B.糖类可以转化为糖原
C.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 D.糖类可以转化为能量
【答案】A
【知识点】食物与营养
【解析】【分析】根据营养物质成分及其作用解题即可。
【解答】解:因为糖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物质一旦过剩,很快在生物体内进行转化,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所以要想让鸭在短时间内变成肥鸭,主要方法是使其增加糖类物质的摄入,减少运动;
故答案为:A。
6.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时,除血细胞和 外,血浆中的其余成分被滤到 内,形成原尿,这一过程称为 。当原尿流过 ,这一过程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答案】大分子蛋白质;肾小囊;滤过作用;肾小管、毛细血管时,其中的有用成分被全部重吸收回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大分子蛋白质、肾小囊、滤过作用、肾小管、毛细血管时,其中的有用成分被全部重吸收回。
二、中档题
7.鸡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 )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水
C.氨基酸 D.麦芽糖
【答案】C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是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不需经过消化即可被吸收;而淀粉、脂肪、蛋白质等大分子的、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则必需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人体吸收。
【解答】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进入小肠后,小肠里的肠液和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里,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人体能够吸收利用的氨基酸。
故答案为:C
8.如图是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 )
A.1-2-3 B.2-1-3 C.3-1-2 D.3-2-1
【答案】D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1是肾静脉、2是肾动脉、3是输尿管。
【解答】解:输尿管内是尿液,尿素含量最高,肾动脉中的血液经过肾脏后进入肾静脉,故肾静脉中尿素的含量是最低的;
故答案为:D。
9.某人的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如下表(单位:克/100毫升),根据样液的成分判断A、B、C样液分别是( )
成分 水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尿素
A样液 99 0.00 0.10 0.72 0.03
B样液 95 0.00 0.00 1.50 2.00
C样液 90 7.00 0.10 0.72 0.03
A.原尿、尿液、血浆 B.原尿、血浆、尿液
C.尿液、原尿、血浆 D.血浆、原尿、尿液
【答案】A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血浆、原尿、尿液三者成分的异同点解题即可。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
【解答】解:血浆、原尿、尿液三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葡萄糖,原尿中只含有葡萄糖,尿液中既没有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
故答案为:A。
10.从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 )
A.原尿、动脉血、尿液 B.动脉血、原尿、尿液
C.静脉血、原尿、尿液 D.静脉血、尿液、原尿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形成的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余的物质形成尿液。
【解答】解: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球,通过出球小动脉离开肾小球,但无论是入球小动脉还是出球小动脉里流淌的都是动脉血;血浆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形成原尿进入肾小囊;肾小囊内的原尿流向肾小管,经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变成尿液;故从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流出的液体分别是动脉血、原尿、尿液;
故答案为:B。
11.尿液在形成及排出过程中依次流经不同器官,正确表示此过程的流程图是( )
A.肾脏→膀胱→ 输尿管→尿道 B.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C.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D.肾脏→尿道→膀胱→ 输尿管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相关知识解题。
【解答】解:尿液是在肾脏中形成的,尿液形成后经输尿管输送进入膀胱储存,膀胱充盈后,经尿道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B。
12.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尿液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是重吸收 B.②中的液体是原尿
C.③的作用是滤过 D.④中流的液体是尿液
【答案】B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①是肾动脉、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④是肾静脉。
【解答】解:A、③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故A错误;
B、②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故B正确;
C、③肾小管的作用是重吸收,故C错误;
D、④肾静脉中流的液体是静脉血,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3.下面是关于尿液形成的有关知识,据图回答问题:
液体 部分成分含量(克/100毫升)
葡萄糖 尿素 蛋白质
X 0.10 0.03 0.03
Y 0.00 1.80 0.00
Z 0.00 0.03 8.00
(1)图中①③⑤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称为 。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血液经过图中标号 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图中标号 时发生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表格中代表尿液的是 (填“X”“Y”或“Z”),理由是 。
(3)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尿素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可以由 排出体外。
【答案】(1)肾单位;①;⑤
(2)Y;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尿素含量增加
(3)皮肤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浆、原尿、尿液之间的区别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①是肾小球、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是出球小动脉、⑤是肾小管。
【解答】解:(1)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的,肾小体是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的;故肾单位是由图中①肾小球、③肾小囊、⑤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血浆、原尿、尿液三者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既含有蛋白质,又含有葡萄糖,原尿中只含有葡萄糖,尿液中既没有蛋白质,也没有葡萄糖;故X是血浆、Y是尿液;
(3)根据排泄的三大途径可知,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尿毒、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故人体细胞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尿素除了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尿素可以由皮肤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肾单位、①、⑤;(2)Y、没有葡萄糖和蛋白质,尿素含量增加;(3)皮肤。
三、拓展题
14.如图1、2分别是人体泌尿系统组成模式图和肾单位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泌尿系统由[①] 、[②] 、[③] 和[④] 组成。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是因为[③] 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3)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图2中的[4]肾小球和[3]肾小囊以及[5] 三部分构成肾单位。
(4)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生理过程:
[4] 的滤过作用和[5] 的重吸收作用。
(5)某人的尿检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如果是肾脏有病变那么可能的部位是肾脏的[4] 处。
(6)图2中含尿素最多的是 (填序号)中的液体,尿素含量最低的是 (填序号)中的液体。
(7)某同学认为二氧化碳这种废物没有从尿液中排出,说明排泄还有其他途径,你认为排泄的其他途径有 (写一种即可)。
【答案】(1)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2)膀胱
(3)肾小管
(4)肾小球;肾小球
(5)肾小球
(6)7;6
(7)呼吸(或排汗)
【知识点】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根据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尿液的形成过程解题,尿液的形成过程分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据图可知,①是肾脏、②是输尿管、③是膀胱、④是尿道、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囊、4是肾小球、5是肾小管、6是肾静脉、7是集合管。
【解答】解:(1)泌尿系统由①肾脏、②输尿管、③膀胱、④尿道组成,其中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
(2)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而排出是间断的,主要是因为[③]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3)每个肾脏大约由12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它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如图2中的3肾小囊、4肾小球、5肾小管三部分构成肾单位;
(4)尿液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生理过程: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能将血液中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的物质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指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若某人的尿检中出现了蛋白质和红细胞,说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出现了问题;
(6)图2中7集合管内的液体是尿液,尿素含量最高;血液流经肾脏主要是排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肾动脉中的血液经过肾脏后汇入肾静脉,故6肾静脉中尿素含量最低;
(7)排泄有三大途径,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和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
故答案为:(1)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2)膀胱;(3)肾小管;(4)肾小球、肾小球;(5)肾小球;(6)7、6;(7)呼吸(或排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