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
1.(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口算
10×700= 20×30= 9×1000=
10×50= 400×20=
1×700= 200×30= 90×100= 100×50= 400×2=
2.(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桐桐和琪琪一共有68张卡片。桐桐比琪琪多10张。两人原来各有卡片多少张?
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甲、乙两地相距495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3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的多45千米。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4.(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六、二班的操场原来是一个正方形。扩建时,操场的一组对边各增加18米,这样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1080平方米。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5.(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小明和小兰共有52支画笔,小明比小兰多18支。两人各有画笔多少支?
6.(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湖滨小区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如果将这块草坪的长增加5米,它的面积就会增加120平方米;如果将这块草坪的宽增加6米,它 的面积就会增加180平方米。原来这块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作答)
7.(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甲村原来有一个宽30米的长方形鱼池。因扩建公路后,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30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8.(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琪琪有一张宽30厘米的长方形彩纸,她从这张彩纸上裁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彩纸的面积是360平方厘米。原来彩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7000;600;9000;500;8000;700;6000;9000;5000;800
【知识点】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整十、整百数相乘,把前面的数相乘,然后把两个因数中末尾的0都加到积中即可。
2.【答案】解:琪琪:(68-10)÷2=29(张) 桐桐:29+10=39(张)
答:琪琪29张,桐桐39张
【知识点】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68-10)2表示桐桐的张数,再加10表示琪琪的张数。
3.【答案】解:已经行驶距离:(495-45)÷2=225(千米) 225÷3=75(千米)
答: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5千米/时
【知识点】整除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 【分析】495减去45等于450千米。根据题意:450千米是行驶路程的2倍,求出行驶的路程,然后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求出速度。
4.【答案】解:正方形的边长:a=1080÷18=60(米) 原来面积:60×60=3600(平方米)
答:原来操场的面积是3600平方米
【知识点】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增加的面积18求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根据边长边长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5.【答案】解:小兰:(52-18)÷2=17(支) 小明:17+18=35(支)
答:小兰17支,小明35支
【知识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解析】
【分析】(52-18)2表示小兰画笔的支数。小兰支数+18为小明的支数。
6.【答案】解:作图:略
原长方形的宽:120÷5=24(米)
原长方形的长:180÷6=30(米)
面积:24×30=720(平方米)
答:原来这块草坪面积是720平方米
【知识点】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根据增加长后增加的面积5求出原长方形的宽 ,增加宽后增加的面积6求出 原长方形的长,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7.【答案】解:鱼池长:300÷5=60(米)
现在鱼池面积: 30×60-300=1500(平方米)
答:现在鱼池的面积是1500平方米
【知识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
【分析】宽减少5米,面积减少300,3005求出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答案】解:长:360÷30+30=42(米)
面积:42×30=1260(平方米)
答:原来彩纸的面积是1260平方厘米
【知识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
【分析】裁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 / 1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
1.(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口算
10×700= 20×30= 9×1000=
10×50= 400×20=
1×700= 200×30= 90×100= 100×50= 400×2=
【答案】7000;600;9000;500;8000;700;6000;9000;5000;800
【知识点】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整十、整百数相乘,把前面的数相乘,然后把两个因数中末尾的0都加到积中即可。
2.(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桐桐和琪琪一共有68张卡片。桐桐比琪琪多10张。两人原来各有卡片多少张?
【答案】解:琪琪:(68-10)÷2=29(张) 桐桐:29+10=39(张)
答:琪琪29张,桐桐39张
【知识点】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68-10)2表示桐桐的张数,再加10表示琪琪的张数。
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甲、乙两地相距495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已经行了3小时,剩下的路程比已经行的多45千米。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时?
【答案】解:已经行驶距离:(495-45)÷2=225(千米) 225÷3=75(千米)
答: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75千米/时
【知识点】整除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 【分析】495减去45等于450千米。根据题意:450千米是行驶路程的2倍,求出行驶的路程,然后再根据:路程时间=速度,求出速度。
4.(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六、二班的操场原来是一个正方形。扩建时,操场的一组对边各增加18米,这样操场的面积就增加了1080平方米。原来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答案】解:正方形的边长:a=1080÷18=60(米) 原来面积:60×60=3600(平方米)
答:原来操场的面积是3600平方米
【知识点】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增加的面积18求出原来正方形的边长,根据边长边长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5.(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小明和小兰共有52支画笔,小明比小兰多18支。两人各有画笔多少支?
【答案】解:小兰:(52-18)÷2=17(支) 小明:17+18=35(支)
答:小兰17支,小明35支
【知识点】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解析】
【分析】(52-18)2表示小兰画笔的支数。小兰支数+18为小明的支数。
6.(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湖滨小区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如果将这块草坪的长增加5米,它的面积就会增加120平方米;如果将这块草坪的宽增加6米,它 的面积就会增加180平方米。原来这块草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一画,再作答)
【答案】解:作图:略
原长方形的宽:120÷5=24(米)
原长方形的长:180÷6=30(米)
面积:24×30=720(平方米)
答:原来这块草坪面积是720平方米
【知识点】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解析】
【分析】根据增加长后增加的面积5求出原长方形的宽 ,增加宽后增加的面积6求出 原长方形的长,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7.(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甲村原来有一个宽30米的长方形鱼池。因扩建公路后,鱼池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鱼池的面积就减少了300平方米。现在鱼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答案】解:鱼池长:300÷5=60(米)
现在鱼池面积: 30×60-300=1500(平方米)
答:现在鱼池的面积是1500平方米
【知识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
【分析】宽减少5米,面积减少300,3005求出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8.(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2课时)琪琪有一张宽30厘米的长方形彩纸,她从这张彩纸上裁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彩纸的面积是360平方厘米。原来彩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答案】解:长:360÷30+30=42(米)
面积:42×30=1260(平方米)
答:原来彩纸的面积是1260平方厘米
【知识点】加、减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
【解析】
【分析】裁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原来长方形的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