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4.1月球(第2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 )
A.气象卫星 B.通信卫星 C.太阳 D.月球
2.下列物质在月球上存在的是( )
A.液态的水 B.大气 C.生命物质 D.矿产资源
3.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但看上去它们的大小却相似,原因是( )
A.月球和太阳的亮度相似
B.月球和太阳离地球都太遥远了
C.月球距离地球比太阳距离地球近多了
D.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中心的温度约为6 000 ℃
B.太阳半径是地球半径的4倍
C.月球质量比地球小,故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时是轻飘飘的
D.月球距太阳较近时,温度高达127 ℃,较远时,则温度降到-183 ℃
5.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山、山脉
6.在月球上,天空背景是黑色的,其原因是( )
A.月球上总是有一半的地方看不到太阳
B.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
C.月球距离太阳比地球远
D.月球上众多的环形山阻挡了太阳光
7.月球表面看上去有的地方比较黑暗,有的地方比较明亮,比较明亮的区域一般是月球的( )
A.冰山 B.山地 C.平原 D.海洋
8.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2013年12月2日,嫦娥-3落月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射中心成功发射。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下列各项中,在月球上不能实现的是( )
A.刻度尺测长度 B.电子停表测时间
C.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 D.手电筒照明
9.下列是一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生活片段的描述,可能真实的是( )
①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④听大风呼啸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拍一张照片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④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⑥⑦ D.②③④⑤
10.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是 和 ,其中 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万千米,月球本身 (填“发光”或“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光照亮的月面。
11.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如图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那么b 代表 。
(2)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在月球上,航天员可以做到的是 (填“放风筝”“扔石头”或“打雪仗”)。
二、中档题
12.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登月也已被列入了发展的目标。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对登月的宇航员来说,下列设备不是必需的是( )
A.无线对讲机——方便通话 B.专用宇航服——防寒(热)
C.专用汽车——用于行走 D.氧气瓶——用于供给呼吸
13.下列关于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月球大小与太阳大小差不多 B.月球本身能发出柔和的光
C.月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天然卫星 D.月球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14.下列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B.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
15.在月球上,下列活动中宇航员可能做到的有 ( )
A.放风筝 B.举起250千克的杠铃
C.植树造林 D.开露天音乐会
16.2200年在月球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是( )
A.月球上建立了地球人工作站 B.一颗陨石撞击地面
C.看到流星现象 D.找到地球上没有的元素
17.登月一直是我国人民的愿望。假如“嫦娥X号”登月开始了,而你就作为一名宇航员到月球上进行考察时,下面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月球上行走像在水中漫步一样,轻飘飘的,可以跳跃很远
B.月球上万籁俱寂,宇航员的脚步声显得震耳欲聋
C.虽然是白天,但天空却像地球的晴朗黑夜一般,繁星满天
D.月球上的一天特别漫长,几乎是地球上的一个月
18.下列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你觉得可能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周围一片死寂
B.我们看到了众多的环形山,还看到了月海,水波荡漾,景色非常秀丽
C.我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时举步艰难
D.月面上没有空气,常常有大风吹起,尘土飞扬,让我们看不清路面
19.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完成定点着陆,撞月成功,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B.卫星撞击月球时,会对月球产生很大的作用力
C.由于月球表面重力很小,所以撞击时不会形成坑洞
D.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听不到撞击产生的爆炸声
20.地月的平均距离约为 千米,日地的平均距离约为 千米,日地距离约为月地距离的 倍。
21.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1 000千米,从地球飞到月球约需要 小时,合 日。
三、拓展题
22.观察月球的照片,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是有许多环形山(如图所示),环形山(crater),希腊文的意思是“碗”,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所以环形山也叫做“月坑”。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 km,小的不过是些凹坑,月坑是如何形成的呢?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受月球的吸引,流星在太空中运行时会靠近月球,到一定距离时会与月球发生碰撞,从而形成坑洞。你能对有关月球坑洞的问题进行探究吗?想想看,有哪些因素(变量)可能会影响坑的尺寸?
现在一个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月坑探究的模拟实验:如下左图所示,找一只铝制的盘子,里面铺上面粉,几只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玻璃球。每次使一只玻璃球在盘子的上方某一高度竖直下落,再尝试使玻璃球在不同高度下落,观察现象。如果你的猜想是“玻璃球质量越大,坑就越深”,那么,在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 。
23.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抛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解答】气象卫星、通信卫星是地球的人造卫星,AB不符题意;太阳是恒星, C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是一个固体星球,由岩石构成,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水分,因此无生命。
【解答】A: 自古以来,彗星和陨星不断地撞击月球.这些物体中的大部分都含有水分.来自阳光的能量将这些大部分的水分分解回组成它的元素,氢和氧.两者通常都会立即飞离月球.没有水资源,故A错;
B: 月球上没有气体,处于真空状态,故B错;
C:月球没有一系列的物质条件保障,如月球没有大气(引力小,有大气都逸散到天空去),所以没有生物资源,故C错;
D:月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存储仓库.月球上的资源对人类来说价值惊人.月球上的玄武岩里钛铁矿的体积占25%,钛大概有100万亿吨以上,所以说月球上有矿产资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离地球比月球离地球远的多,故看起来差不多一样大。
【解答】月球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一亿五千万公里,两两相除我们得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远,太阳直径约为138万公里,月球直径约为3400多公里,两两相除,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直径的395倍大,395倍。多么巧合的数字,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大家想一想,太阳直径是月球的395倍大,它们离地球又有395倍远,那么由于距离抵消了大小,使这两个天体在地球上空看起来 ,他们的圆面就变的一样大了。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和月球的概括进行分析.
【解答】A: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万℃,故A错误;
B:太阳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09倍,故B错误;
C:由于月球比地球质量小得多,故引力小,只有地球的1/6,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轻飘飘的;
D: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太慢,由近一个月时间,所以昼夜温差很大,达300℃,与月球距离太阳远近关系不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概括回答.
【解答】月球是一个固体星球,表面无空气,水分,因此不可能有各种天气现象,更不可能有蓝天白云,彩虹和风。月球表面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暗的区域为地势较低的地方,亮的地方为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有高山,平原和山脉。
故答案为:D
6.【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无大气,水分,因此无各种天气想象,不可能有蓝天白云。
【解答】在地球表面,太阳光经大气层折射,到达地面反射回大气层,在地面和大气层间多次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的了。
月球没有大气层,太阳光是直接到达月球表面的,反射回的光线没有大气层的阻挡直接回到宇宙中去,不会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不见,看不见自然就是黑色的了。
故答案为:B
7.【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是月球早期陨石撞击所形成的,使得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出现高山平原。
【解答】月亮主要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那些“高原”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强,看上去就明亮;那些“平原”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弱,看上去就比较暗了。“高原”占月球正面面积的60%,区内有蜿蜒数百千米的高大山脉。“平原”占月球正面面积的40%,基本是覆盖着沙砾和尘埃的大平原。
故答案为:B
8.【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由于质量小,故引力小,月球无磁场,故不能使用指南针,月球表面无大气,故无天气现象。
【解答】A、刻度尺测量长度,不需要空气水分,因此可以正常使用;
B、电子停表的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大气以及磁场存在;故可以正常使用;
C、月球上没有地磁场,所以不能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故C错误;
D、手电筒是闭合开关后,电源电压使电路产生电流发光的,故可以正常使用。
故答案为:C
9.【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 月球特点: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的引力较小,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受到重力的1/6。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①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月球上没有生命,不真实;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由于月球的引力较小,所以人能轻松的跳得很高,真实;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月球上200千克的石头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所以月球上这块石头的重力是200千克×10牛/千克×1/6=333.3牛,相当于地球上30千克的物体产生的重力,所以可以举起,真实;
④听到大风呼啸,月球上没有空气,不会有大风,不真实;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月球上温差大,没有空气,人在月球上需要穿宇航服,不真实;
⑥拍了一张照片,照片利用的光,光能在真空中传播,真实;
⑦“袋鼠式”走路,宇航员在月球上采用跳跃的方式进行行走,真实。
故答案为:C
10.【答案】太阳;月球;月球;不发光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和月球的概括回答。
【解答】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重要来源,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所以太阳和月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近邻。
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月球本身不发光,发射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太阳照到月球表面,然后被月球反射到地球上,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感知到光线的存在。
故答案为:太阳、月球、月球、不发光。
11.【答案】(1)地球
(2)扔石头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判断模型代表的星球;月球上无大气、水分,因此无风,不会下雪。
【解答】地球绕太阳公转,可知a是太阳,b是地球;月球绕地球公转,可知c是月球,b是地球;
月球上没有大气、水分,因此不可能有天气现象,因此不能放风筝,不能打雪仗,但月球有引力,故可以扔石头。
故答案为: (1) 、地球; (2)、扔石头
12.【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是无空气,昼夜温差大,这些对于宇航员来说,必须要克服才能生存。
【解答】A: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作为介质传播声音,所以需要无线对讲机通过电磁波进行通话,
B: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所以需要专用宇航服.
C:登月后,活动范围比较小,所以专用汽车不是必须的。
D:月球表面没有氧气,而人的生存需要氧气,所以需要带氧气瓶.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概括进行回答.
【解答】A:月球的直径是太阳的1/400,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由于太阳离地球太远,所以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而真实大小差别很大,故错误;
B: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发射太阳光,人们才能看到月球,故错误;
C:月球绕地球旋转,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故错误;
D:月球靠发射太阳光,所以地球上的人才能看见月球,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4.【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和月球的概括回答.
【解答】A、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故A错误;
B、太阳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故B正确;
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故C正确;
D、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5.【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的概况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就谈不上有什么风,也听不到声音;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也就没有生命生存的物质基础;物体在月球表面会变得很轻(约为地球上所受重力的l/6),所以宇航员有可能举起250千克的杠铃。故正确答案是B。
16.【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上无大气、水分,故看不到流星现象。
【解答】A:目前,人类正在探月,200年后,在月球建立工作站有可能实现;
B:月球上没有大气,陨石能直接撞击月球表面;
C:不行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不会有流星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火光的流行现象;
D:地球上目前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月球还未开采,可能会发现地球上没有的元素。
故答案为:C
17.【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概括和表面无大气、水分分析.
【解答】A:月球引力约为地球的1/6,故宇航员感觉轻飘飘的,符合;
B: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故直接听不到声音,用无线电才能交流,不符合;
C:月球上没有空气,恒星发出的光没有被空气遮掩,可以直接到达月球表面,符合;
D:月球自转周期为29.53天,近一个月,所以一个昼夜为地球上一个月,符合。
故答案为:B
18.【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特点: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的引力较小,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受到重力的1/6。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因此一片死寂,正确;
B:月球上没有水分,不可能有江河湖泊,故错误;
C:月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轻飘飘的,错误;
D:月球上没有空气,而风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所形成的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9.【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当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较大时,相撞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解答】A、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指挥系统发出的命令都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传递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卫星与月球之间相互的碰撞会有很大的撞击力,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卫星与月球之间的冲击力很大,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会在月球上留下坑洞,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听不到撞击声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答案】38.44万;1.5亿;400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概括进行回答.
【解答】地月平均距离为38.44万千米,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因此日地距离为地月距离的1.5亿千米/38.44万千米=400
故答案为:38.44万; 1.5亿;400
21.【答案】384;16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地月距离为38万千米和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解答】根据速度公式t=s/v=384400km/(1000km/s)=384.4h;
一天24h,可计算需要天数为384.4h/24h=16天
故答案为: 384; 16
22.【答案】玻璃球的质量;下落高度;坑的深度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的灵活运用.
【解答】为验证猜想,(玻璃球质量越大,坑就越深)要控制下落的高度不变,改变下落的玻璃球的质量,来观察坑的深度;
所以应测量的物理量为:玻璃球的质量、下落高度、坑的深度。
故答案为:玻璃球的质量;下落高度;坑的深度。
23.【答案】(1)碰撞说。
(2)环形山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在月球形成过程中有外来星球与地球发生了碰撞,碰撞中激射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不断吸引形成了一个新的天体,即月球;根据对月球的了解可回答月球表面的月坑。
【解答】(1)从左向右看,第一幅图中有外来星球飞向原始地球,图二外来星球与地球相撞,图三空中有激射出去的天体及地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运动时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图四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上图符合了碰撞说;
(2)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所以不会像落向地球时克服摩擦做功而烧毁,故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而在月球表面形成一个个较大的坑,故称月坑;坑的周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环形山。
故答案为:碰撞说;环形山(月坑)。
1 / 1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4.1月球(第2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 )
A.气象卫星 B.通信卫星 C.太阳 D.月球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解答】气象卫星、通信卫星是地球的人造卫星,AB不符题意;太阳是恒星, C不符题意;
故答案为:D
2.下列物质在月球上存在的是( )
A.液态的水 B.大气 C.生命物质 D.矿产资源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是一个固体星球,由岩石构成,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水分,因此无生命。
【解答】A: 自古以来,彗星和陨星不断地撞击月球.这些物体中的大部分都含有水分.来自阳光的能量将这些大部分的水分分解回组成它的元素,氢和氧.两者通常都会立即飞离月球.没有水资源,故A错;
B: 月球上没有气体,处于真空状态,故B错;
C:月球没有一系列的物质条件保障,如月球没有大气(引力小,有大气都逸散到天空去),所以没有生物资源,故C错;
D:月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存储仓库.月球上的资源对人类来说价值惊人.月球上的玄武岩里钛铁矿的体积占25%,钛大概有100万亿吨以上,所以说月球上有矿产资源.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3.月球的直径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但看上去它们的大小却相似,原因是( )
A.月球和太阳的亮度相似
B.月球和太阳离地球都太遥远了
C.月球距离地球比太阳距离地球近多了
D.月球和太阳都是球体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离地球比月球离地球远的多,故看起来差不多一样大。
【解答】月球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38万公里,太阳离地球平均距离约为一亿五千万公里,两两相除我们得到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月球到地球的395倍远,太阳直径约为138万公里,月球直径约为3400多公里,两两相除,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直径的395倍大,395倍。多么巧合的数字,它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大家想一想,太阳直径是月球的395倍大,它们离地球又有395倍远,那么由于距离抵消了大小,使这两个天体在地球上空看起来 ,他们的圆面就变的一样大了。
故答案为: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中心的温度约为6 000 ℃
B.太阳半径是地球半径的4倍
C.月球质量比地球小,故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时是轻飘飘的
D.月球距太阳较近时,温度高达127 ℃,较远时,则温度降到-183 ℃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和月球的概括进行分析.
【解答】A:太阳表面温度为6000℃,中心温度高达150万℃,故A错误;
B:太阳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109倍,故B错误;
C:由于月球比地球质量小得多,故引力小,只有地球的1/6,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轻飘飘的;
D: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太慢,由近一个月时间,所以昼夜温差很大,达300℃,与月球距离太阳远近关系不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5.月球景观和地球景观相似的是( )
A.有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B.有碧海蓝天
C.有日光、彩虹和风 D.有平原、高山、山脉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概括回答.
【解答】月球是一个固体星球,表面无空气,水分,因此不可能有各种天气现象,更不可能有蓝天白云,彩虹和风。月球表面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暗的区域为地势较低的地方,亮的地方为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有高山,平原和山脉。
故答案为:D
6.在月球上,天空背景是黑色的,其原因是( )
A.月球上总是有一半的地方看不到太阳
B.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
C.月球距离太阳比地球远
D.月球上众多的环形山阻挡了太阳光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无大气,水分,因此无各种天气想象,不可能有蓝天白云。
【解答】在地球表面,太阳光经大气层折射,到达地面反射回大气层,在地面和大气层间多次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蓝色的了。
月球没有大气层,太阳光是直接到达月球表面的,反射回的光线没有大气层的阻挡直接回到宇宙中去,不会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不见,看不见自然就是黑色的了。
故答案为:B
7.月球表面看上去有的地方比较黑暗,有的地方比较明亮,比较明亮的区域一般是月球的( )
A.冰山 B.山地 C.平原 D.海洋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是月球早期陨石撞击所形成的,使得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出现高山平原。
【解答】月亮主要靠反射太阳的光而发亮,那些“高原”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强,看上去就明亮;那些“平原”地区反射光的能力弱,看上去就比较暗了。“高原”占月球正面面积的60%,区内有蜿蜒数百千米的高大山脉。“平原”占月球正面面积的40%,基本是覆盖着沙砾和尘埃的大平原。
故答案为:B
8.我国的“嫦娥工程”将按“绕月、落月和驻月”三步进行,2013年12月2日,嫦娥-3落月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射中心成功发射。已知月球上无大气、无磁场、弱重力。下列各项中,在月球上不能实现的是( )
A.刻度尺测长度 B.电子停表测时间
C.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 D.手电筒照明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由于质量小,故引力小,月球无磁场,故不能使用指南针,月球表面无大气,故无天气现象。
【解答】A、刻度尺测量长度,不需要空气水分,因此可以正常使用;
B、电子停表的正常工作时不需要大气以及磁场存在;故可以正常使用;
C、月球上没有地磁场,所以不能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故C错误;
D、手电筒是闭合开关后,电源电压使电路产生电流发光的,故可以正常使用。
故答案为:C
9.下列是一位宇航员在月球上生活片段的描述,可能真实的是( )
①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④听大风呼啸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 ⑥拍一张照片
⑦袋鼠式走路
A.②③④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⑥⑦ D.②③④⑤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 月球特点: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的引力较小,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受到重力的1/6。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①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月球上没有生命,不真实;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由于月球的引力较小,所以人能轻松的跳得很高,真实;
③举起一块200千克重的大石头,月球上200千克的石头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所以月球上这块石头的重力是200千克×10牛/千克×1/6=333.3牛,相当于地球上30千克的物体产生的重力,所以可以举起,真实;
④听到大风呼啸,月球上没有空气,不会有大风,不真实;
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月球上温差大,没有空气,人在月球上需要穿宇航服,不真实;
⑥拍了一张照片,照片利用的光,光能在真空中传播,真实;
⑦“袋鼠式”走路,宇航员在月球上采用跳跃的方式进行行走,真实。
故答案为:C
10.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是 和 ,其中 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月球和地球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万千米,月球本身 (填“发光”或“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球是太阳光照亮的月面。
【答案】太阳;月球;月球;不发光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和月球的概括回答。
【解答】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的重要来源,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所以太阳和月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近邻。
光源是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月球本身不发光,发射太阳光,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太阳照到月球表面,然后被月球反射到地球上,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感知到光线的存在。
故答案为:太阳、月球、月球、不发光。
11.浩瀚的宇宙中有各种不同的天体,太阳和月球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
(1)如图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位置关系的模型,那么b 代表 。
(2)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在月球上,航天员可以做到的是 (填“放风筝”“扔石头”或“打雪仗”)。
【答案】(1)地球
(2)扔石头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判断模型代表的星球;月球上无大气、水分,因此无风,不会下雪。
【解答】地球绕太阳公转,可知a是太阳,b是地球;月球绕地球公转,可知c是月球,b是地球;
月球上没有大气、水分,因此不可能有天气现象,因此不能放风筝,不能打雪仗,但月球有引力,故可以扔石头。
故答案为: (1) 、地球; (2)、扔石头
二、中档题
12.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登月也已被列入了发展的目标。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对登月的宇航员来说,下列设备不是必需的是( )
A.无线对讲机——方便通话 B.专用宇航服——防寒(热)
C.专用汽车——用于行走 D.氧气瓶——用于供给呼吸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是无空气,昼夜温差大,这些对于宇航员来说,必须要克服才能生存。
【解答】A: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作为介质传播声音,所以需要无线对讲机通过电磁波进行通话,
B:因为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所以需要专用宇航服.
C:登月后,活动范围比较小,所以专用汽车不是必须的。
D:月球表面没有氧气,而人的生存需要氧气,所以需要带氧气瓶.
故答案为:C
13.下列关于月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月球大小与太阳大小差不多 B.月球本身能发出柔和的光
C.月球是绕太阳运行的天然卫星 D.月球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
【答案】D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概括进行回答.
【解答】A:月球的直径是太阳的1/400,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由于太阳离地球太远,所以看起来大小差不多,而真实大小差别很大,故错误;
B: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发射太阳光,人们才能看到月球,故错误;
C:月球绕地球旋转,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故错误;
D:月球靠发射太阳光,所以地球上的人才能看见月球,故正确。
故答案为:D
14.下列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日珥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B.太阳是一个由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月球表面布满了环形山
【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太阳和月球的概括回答.
【解答】A、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故A错误;
B、太阳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故B正确;
C、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故C正确;
D、月球表面月坑的周围环绕着高出月面的环形山,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15.在月球上,下列活动中宇航员可能做到的有 ( )
A.放风筝 B.举起250千克的杠铃
C.植树造林 D.开露天音乐会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的概况进行分析作答。
【解答】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就谈不上有什么风,也听不到声音;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和水,也就没有生命生存的物质基础;物体在月球表面会变得很轻(约为地球上所受重力的l/6),所以宇航员有可能举起250千克的杠铃。故正确答案是B。
16.2200年在月球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是( )
A.月球上建立了地球人工作站 B.一颗陨石撞击地面
C.看到流星现象 D.找到地球上没有的元素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上无大气、水分,故看不到流星现象。
【解答】A:目前,人类正在探月,200年后,在月球建立工作站有可能实现;
B:月球上没有大气,陨石能直接撞击月球表面;
C:不行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所以不会有流星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火光的流行现象;
D:地球上目前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月球还未开采,可能会发现地球上没有的元素。
故答案为:C
17.登月一直是我国人民的愿望。假如“嫦娥X号”登月开始了,而你就作为一名宇航员到月球上进行考察时,下面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在月球上行走像在水中漫步一样,轻飘飘的,可以跳跃很远
B.月球上万籁俱寂,宇航员的脚步声显得震耳欲聋
C.虽然是白天,但天空却像地球的晴朗黑夜一般,繁星满天
D.月球上的一天特别漫长,几乎是地球上的一个月
【答案】B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概括和表面无大气、水分分析.
【解答】A:月球引力约为地球的1/6,故宇航员感觉轻飘飘的,符合;
B: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故直接听不到声音,用无线电才能交流,不符合;
C:月球上没有空气,恒星发出的光没有被空气遮掩,可以直接到达月球表面,符合;
D:月球自转周期为29.53天,近一个月,所以一个昼夜为地球上一个月,符合。
故答案为:B
18.下列是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感受,你觉得可能的是( )
A.这里是无声的世界,周围一片死寂
B.我们看到了众多的环形山,还看到了月海,水波荡漾,景色非常秀丽
C.我们穿着沉重的宇航服,手拿探测器在月面上行走时举步艰难
D.月面上没有空气,常常有大风吹起,尘土飞扬,让我们看不清路面
【答案】A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月球特点:月球的表面除了岩石及其碎屑外,几乎什么都没有,既没有空气和水,也没有生命;月球的引力较小,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受到重力的1/6。据此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A: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因此一片死寂,正确;
B:月球上没有水分,不可能有江河湖泊,故错误;
C:月球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轻飘飘的,错误;
D:月球上没有空气,而风是空气的对流运动所形成的的,故错误。
故答案为:A
19.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卫星完成定点着陆,撞月成功,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地面对卫星的指令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B.卫星撞击月球时,会对月球产生很大的作用力
C.由于月球表面重力很小,所以撞击时不会形成坑洞
D.由于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所以听不到撞击产生的爆炸声
【答案】C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当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较大时,相撞时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力。
【解答】A、因为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指挥系统发出的命令都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传递的,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卫星与月球之间相互的碰撞会有很大的撞击力,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卫星与月球之间的冲击力很大,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所以会在月球上留下坑洞,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听不到撞击声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地月的平均距离约为 千米,日地的平均距离约为 千米,日地距离约为月地距离的 倍。
【答案】38.44万;1.5亿;400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月球概括进行回答.
【解答】地月平均距离为38.44万千米,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因此日地距离为地月距离的1.5亿千米/38.44万千米=400
故答案为:38.44万; 1.5亿;400
21.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1 000千米,从地球飞到月球约需要 小时,合 日。
【答案】384;16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根据地月距离为38万千米和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解答】根据速度公式t=s/v=384400km/(1000km/s)=384.4h;
一天24h,可计算需要天数为384.4h/24h=16天
故答案为: 384; 16
三、拓展题
22.观察月球的照片,月面上最明显的特征是有许多环形山(如图所示),环形山(crater),希腊文的意思是“碗”,通常指碗状凹坑结构,所以环形山也叫做“月坑”。其中大的直径可超过100 km,小的不过是些凹坑,月坑是如何形成的呢?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受月球的吸引,流星在太空中运行时会靠近月球,到一定距离时会与月球发生碰撞,从而形成坑洞。你能对有关月球坑洞的问题进行探究吗?想想看,有哪些因素(变量)可能会影响坑的尺寸?
现在一个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月坑探究的模拟实验:如下左图所示,找一只铝制的盘子,里面铺上面粉,几只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玻璃球。每次使一只玻璃球在盘子的上方某一高度竖直下落,再尝试使玻璃球在不同高度下落,观察现象。如果你的猜想是“玻璃球质量越大,坑就越深”,那么,在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 。
【答案】玻璃球的质量;下落高度;坑的深度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法的灵活运用.
【解答】为验证猜想,(玻璃球质量越大,坑就越深)要控制下落的高度不变,改变下落的玻璃球的质量,来观察坑的深度;
所以应测量的物理量为:玻璃球的质量、下落高度、坑的深度。
故答案为:玻璃球的质量;下落高度;坑的深度。
23.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抛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答案】(1)碰撞说。
(2)环形山
【知识点】月球的概况
【解析】【分析】由图示可知在月球形成过程中有外来星球与地球发生了碰撞,碰撞中激射出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不断吸引形成了一个新的天体,即月球;根据对月球的了解可回答月球表面的月坑。
【解答】(1)从左向右看,第一幅图中有外来星球飞向原始地球,图二外来星球与地球相撞,图三空中有激射出去的天体及地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空中运动时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图四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上图符合了碰撞说;
(2)月球表面由于没有空气,所以不会像落向地球时克服摩擦做功而烧毁,故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而在月球表面形成一个个较大的坑,故称月坑;坑的周边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环形山。
故答案为:碰撞说;环形山(月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