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1-27 22:1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白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生物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要务必填写答题卷上的有关项目。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请考生保持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l-、CO2、解旋酶、抗体 B.Ca2+、葡萄糖、淀粉酶、麦芽糖
C.K+、溶菌酶、尿素、神经递质 D.Na+、载体蛋白、血浆蛋白、受体
2.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2型”家庭(4个老人+1对夫妇+2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三孩政策”。下列有关“三孩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失衡不会影响我国人口数量
B.可提高我国人口出生率,加快人口老龄化趋势
C.可降低我国人口死亡率
D.可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组成
3.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能够非特异性地识别靶细胞,并通过其内溶细胞颗粒释放的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迅速杀死靶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杀伤(NK)细胞识别并杀死靶细胞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B.自然杀伤(NK)细胞可以抗肿瘤、抗病毒感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颗粒酶和穿孔素等溶细胞蛋白跟抗体一样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D.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免疫系统是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
4.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为了方便对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
C.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试管中的培养液
D.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5.生长素(IAA)、赤霉素(GA)等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胚芽鞘生长的影响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IAA抑制了玉米胚芽鞘的生长
B.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不同处理方式,试剂用量不影响实验结果
C.GA和IAA在促进玉米胚芽鞘生长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D.GA和IAA都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从而促进胚芽鞘生长
6.S蛋白是新冠病毒重要的表面蛋白,是科研人员研制新冠疫苗的抗原依据。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S蛋白的基因装入改造后无害的腺病毒,送入人体,在体内产生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核酸疫苗是将编码S蛋白的核酸直接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产生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分为DNA疫苗和RNA疫苗,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腺病毒载体疫苗既可以引起细胞免疫也可引起体液免疫
B.时间间隔合适的多次接种,可以保证人体内含有较高浓度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C.若接种间隔时间过长,会造成相应记忆细胞数量偏少导致免疫预防效果降低
D.核酸疫苗进入人体细胞后均需经转录、翻译产生相应的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7.苹果树间杂草是蚜虫天敌的良好栖息地,适当引入蚜虫天敌可实现“以草养虫”“以虫治虫”;秋冬季节,苹果树间杂草倒伏腐烂后成为有机肥,又实现了“以草肥田”。这一生态农业模式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查果树蚜虫种群密度
B.果园生态系统中,果树、蚜虫和蚜虫的天敌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C.“以虫治虫”属于生物防治,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以草肥田”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8.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调整为4: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是原来的( )
A.1.273倍 B.1.964倍 C.109倍 D.375倍
9.下列关于群落结构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稻田中的水稻有高有矮,表现出明显的分层现象
②物种丰富度与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
③校园中低矮的草坪不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终一定都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⑤菟丝子从大豆体内获取有机物和无机物,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
⑥芦苇是湿地的优势物种,与其和浮萍等植物在竞争阳光时处于优势有关
A.二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
10.甲、乙、丙、丁4个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乙瓶中缺乏光照,生态瓶不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
B.丙瓶中没有泥沙,分解者太少,不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
C.丁瓶中虽然物种更加丰富,但可能因为氧气含量少而不如甲瓶稳定
D.生态瓶必须是密闭的,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11.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
①植物体内不同的腺体能够分泌不同的激素,脱落酸能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与脱落
②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缺乏氧气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③乙烯可以促进苹果和香蕉等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
④植物激素能够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
⑤植物横放状态下茎的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⑥植物激素的形成可体现基因对生物性状的间接控制
⑦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A.②④⑥ B.③⑤⑦ C.②④⑥⑦ D.①③⑥⑦
12.我国古文、古诗词中记载了很多的生物学现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利用根瘤菌和绿豆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进行肥田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描述了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C.“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可保证鱼类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施于中谷,维叶萋萋”中叶子繁茂的葛藤遍布全谷,表明葛藤是优势种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3.如图是关于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实验排序②③⑤①④,就是科学家发现植物生长素的科研实验顺序
B.⑤所表示的实验验证的结论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C.实验①②③都能验证单侧光照射能够引起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物质)发生横向移动
D.④所表示的实验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
14.如图表示由5个物种(U、V、W、X、Y)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网,Z表示分解者,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如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生产者 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肉食动物
A U Y X WV
B U V W XY
C V U Z XY
D V U Y WX
A.A B.B C.C D.D
15.在拟南芥中,赤霉素与细胞内的赤霉素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与R蛋白结合使R蛋白降解,从而抑制相关基因的表达,引起细胞伸长、植株增高。用赤霉素处理野生型和蓝光受体缺失突变体拟南芥后,分别进行蓝光照射和黑暗处理,检测R蛋白的含量,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 )
A.推测蓝光受体可能会加强赤霉素受体的作用
B.蓝光受体被激活后,拟南芥植株增高被抑制
C.蓝光受体被激活后,R蛋白的降解量减少
D.赤霉素合成缺陷,题中相关基因表达正常
16.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属于不同营养级)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共有2条食物链
B.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F、D的数量也都将减少
C.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增长速率最大的是a时期
D.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B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过敏性鼻炎是特定个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主要由抗体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导致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的炎性疾病。该病的发生机理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每空均2分,共12分)
(1)过敏反应出现的原因很可能是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功能异常。
(2)B细胞活化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和两个信号的刺激,除了图中的过敏原刺激,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剂量的外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抑制细胞免疫,而大剂量的外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抑制体液免疫。①根据上述信息分析,选用__________的外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比较适宜。
②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一种,其分泌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大剂量应用外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____________________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所学知识,提出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均2分,共12分)
(1)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顶芽浓度,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光生长的幼苗,若其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B点对应浓度,则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α—萘乙酸(NAA)的生理作用,用玉米试管苗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浓度(mg/L) 平均每株生根数(条) 平均根长(cm)
0.2 7.8 10.0
0.3 7.4 9.6
0.4 6.3 9.4
0.5 5.9 8.8
由上表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从表中数据不能确认________________是该实验最适宜的浓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藏羚羊栖息于海拔3700-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雄性有角雌性无角。回答下列问题:(每空均2分,共12分)
(1)科研人员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I、Ⅱ、Ⅲ、IV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地区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地区藏羚羊种群数自将增加。
(2)图2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值________________。
(3)成年藏羚羊一年中除繁殖季节,绝大部分时间是雌雄分群。生态学家为解释此现象;提出如下假说:形态相同的个体集中在一起。能有效迷惑天敌,使其难以果断选择捕食对象,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为检验该假说的正确性,研究小组用狗(能将抛到草坪上的物体叼回来),质量和大小等相同且适宜的橡胶圈和橡胶棒做了如表的模拟实验:
组别 实验处理 统计并记录
实验组 1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圈 分别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物体所用的时间
2 同时向草坪中抛出两个相同橡胶棒
对照组 ?
实验中橡胶圈或橡胶棒模拟的对象是雄性或雌性藏羚羊。对照组应进行的实验处理是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则假说成立。
20.下图是某生态学家对某湖泊中鲫鱼和鲤鱼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监测结果(入表示当年种群数量是前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据图回答问题:(每空均2分,共12分)
(1)一个生物小组探究一支试管中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在统计酵母菌数量时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法。将酵母菌数量的变化绘制成曲线的研究方法属于构建_______________模型。
(2)调查某动物的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72只,标记并放归;几天后第二次捕获了60只,其中有9只带有标记,则该种群密度是_______________只/hm2。若被标记的动物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则动物B种群密度估算值比种群密度实际值_______________。
(3)若某湖泊发生了“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生根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森林群落阶段”的变化,则该湖泊的演替是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有机质总量不再增加,演替也不再进行,此时称为顶极群落。顶极群落与正在演替中的非顶极群落特征有明显的不同。以下属于顶极群落的特征的有(填对应字母)_______________。
A.物种多样性高
B.群落净生产量高(净生产量=固定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C.抗干扰能力强
21.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二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三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请据图回答问题:(每空均2分,共12分)
(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_______。
(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kJ。
(3)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_______________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Ⅰ: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C D C B C D
7 8 9 10 11 12
C B A D A D
二、单项选择题Ⅱ: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 14 15 16
C D A B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60分)
17.(每空均2分,共12分)(合理就给分)
(1)免疫防御
(2)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
(3)大剂量 抑制 大剂量应用外源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使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减少
(4)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18.(每空均2分,共12分)
(1) 高 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种子
(2) 在B、D之间
(3) NAA促进玉米试管苗生根的最适浓度 0.2mg/L 缺少小于0.2mg/L的浓度设置以及空白对照组(合理就给分)
19.(每空均2分,共12分)(合理就给分)
(1)衰退型 丙
(2)先增加后减少 不变/基本不变
(3)同时向草坪中抛出分别与实验组1和实验组2相同的一个橡胶棒和一个橡胶圈
对照组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实验组1和实验组2
20.(每空均2分,共12分)
(1)抽样检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 数学
(2)480 偏大 (3)初生演替 AC
21.(每空均2分,共12分)
(1)丁 有机物 (2)80 (3) 12.8% 逐级递减
(4)第三营养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