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孔乙己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 孔乙己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8 09:4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孔乙己》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小说的结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深入把握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抓住文中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孔乙己形象的复杂性与丰富性,解读孔乙己个人的悲剧性。
2.探究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孔乙己》第一课时
【一课一得】
通过梳理情节,明确本文情节安排上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咸亨酒店为背景,围绕孔乙己这一中心人物,描写发生在其中的几个场景。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由我来给大家上连续一周的课,我来自红谷滩教体局教师发展中心,我叫单文娇。根据我的介绍,大家知道了我的姓名了吗?(知道,单文娇)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小说《孔乙己》,孔乙己是一个人的姓名吗?(是)(不是,是他的绰号)孔乙己有姓名吗?为什么不用他的真实姓名?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呢?(大家不关心他,不了解他)好,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来看看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二、理情节:
(一)看插图,判断这幅图中对应课本哪一段?你的依据是什么?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老师】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漫画家,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
丰子恺为鲁迅的小说绘插图共计194幅,可以说这是一代艺术大师与文学巨匠深度“合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鲁迅小说。
【学生】:对应第4段和第6段。
4.孔乙己被人取笑偷东西,他为自己争辩
(判断依据:画面有有个穿长衫的人,端着碗,还有一群穿短衣的人在那里笑;柜台里面还有两个人,可以判断一个应该就是文中的“我”,另外一个是掌柜。)
6.孔乙己被嘲笑捞不到半个秀才
(判断依据:这一段也是写大家笑孔乙己的内容,而且孔乙己脸色不大好看。)
(二)丰子恺为本文共画了七幅插图,判断另外六幅图对应课本哪一段?你的依据是什么?请概括情节。
1、2.咸亨酒店,短衣帮和穿长衫的不同喝酒方式
(对应第五幅图,判断依据:画面上有穿长衫的,背着手,慢慢踱进酒店里面;柜台外面,有一些穿短衣的人靠着柜台喝酒,聊天。)
(老师补充:①群贤毕至,指贤能者齐集,济济一堂,都汇聚在这里。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②远年指多年。花雕是指花雕酒,是浙江绍兴最富特色的酒。花雕酒又名状元红和女儿红,相传古时江浙地区的人都会自家酿黄酒,因为想送人但苦于一般的器皿不够精细,所以就请人烧制一些外面雕有龙凤、花草、鱼鸟的瓦罐或土罐,因此装在此类器皿中的黄酒被尊称为花雕。鲁迅先生的许多作品都以他的故乡浙江绍兴为背景。)
4. 孔乙己被人取笑偷东西,他为自己争辩
6.孔乙己被嘲笑捞不到半个秀才,他显得颓唐不安
7.孔乙己教“我”“回”字的四样写法。
(对应第三幅图,判断依据:因为图画中孔乙己穿着他打满补丁的长衫,把酒碗放在柜台上,上面还有一碟茴香豆,伸出右手食指指向柜台后面的小伙计,一脸笑容。)
8. 孔乙己给孩子们分吃茴香豆。
(对应第四幅图,判断依据:孔乙己还是穿着缀满补丁的长衫,右手伸开五指罩住茴香豆的碟子,冲一个小孩子摇右手,是告诉孩子他的茴香豆已经不多了。)
10.掌柜结账,发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喝酒的人说孔乙己被打折了腿。
(对应第一幅图,判断依据:掌柜取下粉板,发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
11.孔乙己用手走来喝酒,“我”探出头去看
“我”端酒给孔乙己,众人取笑他偷东西被打断腿
(对应第二、六幅图,判断依据:第二幅图孔乙己坐在一个蒲包上,一群人围着他笑,“我”端一碗酒放到门槛上给孔乙己喝。第六幅图,孔乙己对着门槛坐着,“我”探出头去看。)
(三)丰子恺没有画出来的内容:
5.孔乙己读书但没进学,好喝懒做,偶然偷窃,品行好,不拖欠酒钱。
12.后来一直没有看见孔乙己。
13.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追问:为什么没画出来?为什么有的画对应两段?有的两幅画对应一段?
【明确】有些情节画不出来,像第五自然段交代孔乙己身份、生活状况、人品等。12段的内容时间跨度大,也画不出来。孔乙己的结局也没办法画。
(四)情节安排与其他小说的不同:
鲁迅《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时间先后顺序,全文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三部分。
《孔乙己》截取生活的横断面,以咸亨酒店为背景,围绕孔乙己这一中心人物,描写发生在其中的几个场景。
(五)请你复述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我”在咸亨酒店当伙计,生活单调、无聊。孔乙己给大家带来快乐,他来喝酒,大家就嘲笑他偷书被打,他读过书,但没有进学,偶尔偷窃,他还被人嘲笑没捞到秀才。孔乙己会热心教“我”写“茴”字、分茴香豆给邻居孩子吃。最后孔乙己偷到丁举人家,被打折了腿,用手走来喝酒又被人嘲笑,以后一直没见到他。大约他的确死了。
三、续写情节:
根据情节的发展,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孔乙己用手走回去后发生了什么?字数200字。
下节课交流。
《孔乙己》第二课时
【一课一得】
通过事件和人物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一、导入:
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
“我曾问过鲁迅先生,其中,哪一篇最好。他说他最喜欢《孔乙己》,所以译了外国文。”
——孙伏园《关于鲁迅先生》
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二、析人物之孔乙己
(一)根据上节课概括的情节来分析
第4段孔乙己被人取笑偷东西,他为自己争辩 死要面子
第5段孔乙己读书但没进学,好喝懒做但品行好,不拖欠酒钱 好喝懒做,品行好
第6段孔乙己被嘲笑捞不到半个秀才,他显得颓唐不安 热衷功名
第7段 孔乙己教“我”“回”字的四样写法。 热心
第8段孔乙己给孩子们分吃茴香豆 善良
第11段 孔乙己被人取笑偷东西挨打,他恳求大家不要说 自欺欺人、可怜
(二)根据人物相关的描写来分析
仔细阅读4-11段,勾画出描写孔乙己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选取典型语句分析其形象特点。
要求:
分析时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品味。
1.外貌描写(两处外貌)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第4段)
这是孔乙己刚出场的样子。“站着”表明他生活贫困,经济、社会地位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看不起“短衣帮”,硬摆读书人的清高架子,刻意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拉开自己同“短衣帮”的距离。“身材高大”说明他尚且有劳动能力,可他的胡子却“乱蓬蓬”的,长衫又脏又破可见此人懒惰邋遢,好逸恶劳。皱纹间的“伤痕”表明他生活中常受人欺辱。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第11段)
这是孔已已最后一次出场。外貌与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见他遭受了非人的折磨,穷困潦倒到了极点。此时的他被丁举人家打断了腿,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已经陷入了绝境。
2.动作描写
“便排出九文大钱。”(第4段)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第11段)
思考:“排”“摸” 这两个字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不能。“排”指一个一个摆开,孔已已此举有在短衣帮面前炫阔之意,其实恰恰表现出了他的虚荣、穷酸;“摸”指小心探取,断腿后的孔乙已生活更加穷困,衣袋大,钱少,要摸索一番才能找到钱,与之前的神气形成了鲜明对比,表现此时孔乙己的生活已经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
3.语言描写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做孔乙己。……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第4段)
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第6段)
孔乙己这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反映出他对读书人身份的固守和痴迷,他受封建教育荼毒,自命清高,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他卖弄学问,以此表现自己与“短衣帮”的不同。然而,人们更多感受到的是他的迂腐可笑,“孔乙已”这个绰号的由来就是周围人对他最大的嘲弄。
3.语言描写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第4段)
“跌断,跌,跌……”(第11段)
“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宇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第7段)
明明偷了书,他却以“读书人”的荒谬理由为自己开脱。明明偷东西被人打断了腿,他却吞吞吐吐地说是跌断的,自欺欺人,至死不悟。他热心教“我”“回”的四样写法,但他引以为傲的学问实则陈腐无用。
4.神态描写
睁大眼睛……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第4段)
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第6段)
明明偷了东西,面对别人的嘲笑,为了维护读书人的清高,孔乙己激动地为自己辩解,可见其自欺欺人到了何种地步。他热衷功名,却连秀才也没考中,这是他心底最大的隐痛。“笼” 字写出了他被人嘲笑没有考取功名时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的心理。
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显出极惋惜的样子。(第7段)
孔己已终日生活在别人的嘲笑中,可他心底始终存有一份为人之善良。他会为小伙计识字而“极高兴”,他想教小化计“回”字的写法,小伙计看不起他,不想学,他还为此而“极惋惜”。他对自己低下的地位和学问的陈腐毫无认识,真是麻木至极,迂腐可笑。
(三)小结人物形象
孔乙己:
好喝懒做、不切实际、死要面子、顽固不化、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穷困迂腐、
但善良、热心。
(四)归纳方法:怎样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分析与人物相关的情节
2.分析与人物相关的描写
三、析人物之其他人物
人物 与孔乙己相关的情节 相关描写 人物特点
“我” 孔乙己教写字,“我”不理睬 和众人一起笑孔乙己 “我”把酒端出去方门槛上 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 回过脸去,不再理会 又不耐烦。愈不耐烦,努着嘴走远。 冷漠、不耐烦 ——稍有同情心
掌柜 和众人一起笑孔乙己 记得孔乙己还没还钱 还欠十九个钱呢 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 唯利是图 冷酷无情
酒客 嘲笑孔乙己偷书 质疑孔乙己认得字 嘲笑孔乙己没捞到秀才 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 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到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都捞不到? 谁晓得?许是死了。 麻木冷漠 幸灾乐祸 笑贫怕富
丁举人 打孔乙己 凶残狠毒、冷酷无情
小孩子 赶热闹,围着孔乙己吃豆 在笑声里走散了 天真
四、知命运
孔乙己最终怎样了?
第13段“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如何理解这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这是一个病句。
“大约”与“的确”在这里并不矛盾。“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孔乙己》。
《孔乙己》第二课时(实际情况)
一、知命运
孔乙己最终怎样了?
第13段“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如何理解这句话?
这是一个病句。
“大约”与“的确”在这里并不矛盾。“大约”表估计推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
二、析人物:
核心问题:你认为孔乙己值得同情吗?
值得同情:
他还是挺有才学的,又写得一手好字
他喝酒品行好,从不拖欠
他热心教“我”写“回”的四样写法
他很善良,把自己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大家吃
前后外貌描写看出来他穷困潦倒,好可怜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个“摸”写出他的穷困潦倒,好可怜
别人问他怎么没捞到半个秀才,他“颓唐不安”,他被人戳中了痛处,好可怜
他被打断了腿后,来酒店喝酒,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走回去,也好可怜
不值得同情:
他明明身材高大,有劳动能力,又固守自己读书人的身份不下来,不值得同情
他好喝懒做,还偷窃
他争辩“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他自欺欺人
他说话“满口之乎者也”“君子固穷”“者乎”“多乎哉?不多也”,他迂腐可笑
“便排出九文大钱”,一个“排”,看出他的虚荣又爱显摆
别人问他偷书,他的神态“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可以看出他自欺欺人、死要面子、迂腐不堪。
别人问他是不是真识字,他“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可以看出他自命清高
他说“跌断,跌,跌……”,他明明偷东西被打,还这样自欺欺人
小结: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自命清高、迂腐可笑、虚荣,但有才学、写一手好字、品行好不拖欠酒钱、热心、善良。
我们发现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
怎样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呢?通过事件和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孔乙己》第三课时
一、分析悲惨结局的原因
直接原因:偷丁举人家东西被打折了腿
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偷窃成性
社会原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们的冷漠势利麻木
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二、明确主旨
(一)写作背景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以《青年》为阵地,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鲁迅选取了社会的一角——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上的这种贫苦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
(二)链接材料
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鲁迅《<呐喊>自序》
(三)主旨归纳
小说通过对孔乙己悲惨遭遇的叙述,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科举制度对当时读书人的毒害,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也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以及人们精神的麻木。
三、探究写法
(一)作者为何选择以“小伙计”的视角讲述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使得情节简练,内容丰富,详略得当,几个片段写尽孔乙己的一生。
②以一个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不动声色地讲述着孔乙己的凄惨遭遇,并加入嘲笑者的行列,从而让人体会到连儿童都如此冷漠的炎凉世态;同时构成“看”与“被看”的小说结构。
③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显得更为真实亲切。
(二)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为何全文以“笑”贯穿始终?
文中四处写众人的哄笑,这哄笑主要来自于“短衣帮”,他们也是受苦人,与孔乙己同处于社会底层,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酷,对孔乙己不但没有同情和帮助,相反只知哄笑取乐,在劳累和苦闷的生涯中寻求片刻的快乐。用众人的哄笑贯穿孔乙己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色彩,小说以乐境写哀,更见其哀。也表明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更加深刻。
四、归纳小说的阅读方法
读懂故事情节 要读懂故事,先要梳理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懂得从事件和人物的描写中分析,对比人物前后的变化。
读透小说主旨 联系作者生平经历、思想,作品的创作背景,把握小说主旨。
读出艺术特色 从叙事视角、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赏析小说独特的艺术特色。
五、如何看待“孔乙己文学”
“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如果我没读过书,我可以找别的活做,可我偏偏读过书。”
“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会心安理得地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年轻人感觉自己像孔乙己一样,被学历束缚住了自由和选择。就如同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个因囊中羞涩买不起酒肴、心高气傲脱不下长衫、被世人嘲笑和歧视的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人。也有人提出反对和质疑:“学历并不等于能力和价值”“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思考:
1.大学毕业生是“孔乙己”吗?
2.当今社会是“孔乙己”所处的时代吗?
3.“孔乙己文学”的爆火反应了怎样的问题?
精彩时评:
孔乙己的长衫:一代年轻人的焦虑与反思
世间哪有脱不掉的“长衫”
敢于正视长衫,不做新时代的孔乙己
脱下长衫,拥抱未来
“孔乙己文学”爆火,别让学历成为思想枷锁
正视“孔乙己文学”背后的焦虑
读懂“脱不下的长衫”背后的不安
请给“孔乙己”们多一点时间
孔乙己的长衫,脱不下也不必脱下
长衫困不住当代青年
勇于脱下长衫,蓄力追逐梦想
脱下“孔乙己长衫”,做脚踏实地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