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分层能力提升(含答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分层能力提升(含答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27 15:2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寒假)沪粤版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分层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在使用小提琴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俗称“定弦”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是对琵琶声的形象描述,下列对琵琶弹奏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可以增大琴声的响度
B.琴声的音调越高,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快
C.琴声引起了诗人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琴声通过空气传入诗人的耳朵
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高速公路两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因为空气能够传播声音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色不同
4.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很大。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铁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三次敲击声,请判断传来的三次响声的介质按照先后依次是(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v铁>v水>v空气)(  )
A.水、空气、铁管 B.铁管、水、空气
C.水、铁管、空气 D.空气、水、铁管
5.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只有空气才能传声
B.乙图中,当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时,其响度一定越大
C.丙图中,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得越高,则音叉的音调越高
D.丁图中,靠近发声的扬声器的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6.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却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不定项)下列验证性实验错误的是( )
A.甲实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B.乙实验探究声音的响度与频率的关系
C.丙实验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丁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8.(不定项)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发声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D.课堂上能够听到老师讲话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二、填空题
9.日常用语中的声音的“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 ,“高”是指 。
10.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利用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噪声 (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汽车上装有消音管是在 处减弱噪声。
11.如图,甲、乙、丙、丁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甲、丙两种声音的 相同,甲、乙两种声音的 相同(以上两空填声音的特性), 听起来是响度不同的同一声音。
12.2022年春晚,由易烊千玺、邓超、李宇春深情演绎了歌曲《时代感》,李宇春唱高音部分的“高”是指声音的 高,听众感觉到歌声的强弱程度叫做声音的 ,听众可以“听音辨人”主要是因为不同歌手有不同的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3.如图所示,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从左向右,声音的音调依次 (选填“升高”或“降低”),我们听到这些声音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学校走廊贴有“禁止大声喧哗”标志,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14.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被称作“隐形杀手”。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填写合适的单位符号),高架桥道路两侧有许多隔音墙,这是从噪声 减小噪声。倒车时,当车与其他物体靠近,车内的倒车雷达系统就会报警,这个系统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工作的。
15.联欢会上,李欣同学表演了小提琴独奏。琴弦 产生的琴声。通过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传到大家耳里,琴声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16.甲同学将耳朵贴在一根34m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用力敲一下铁管,甲同学能听到 次敲击声。(空气中声速为,铁中声速为)
17.如图所示,甲实验中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乙实验中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若在月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甲实验 看到对应的现象,乙实验 看到对应的现象。(均填“能”或“不能”)
三、实验题
18.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a=c=d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 和 (填字母);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 ;
(3)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 ,原因是 ;
(4)如图2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 和 ,响度相同的是 和 。

19.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乒乓球动,这说明了 ;
(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效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
四、计算题
20.科学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测量距离,现在利用激光测距仪发出一束激光射向月球,大约经历了2.54s接收到反射光(已知光传播的速度是3×108m/s),试问:
(1)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2)我国最新研制的超级高铁时速高达600km/h,如果该超级高铁以最高时速不停的跑,它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跑完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3)能否用超声波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21.某物理学习小组成员为了体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制管厂找到一根长153m的直铁管.一位同学在铁管一端敲击一下,使铁管发出清脆的声音,其余同学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声并计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管子的传播速度为1500m/s).
(1)声音在铁中传播,从铁管一端传到另一端需要多少秒?
(2)声音在两种介质中传播时,声音传到达听音者的时间间隔小于0.1s时,人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此实验中,在铁管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几次敲击声?(请通过计算,加以说明)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参考答案:
1.B
2.B
3.C
4.B
5.D
6.D
7.BCD
8.BD
9. 音调 响度
10. dB 不能 不能 声源
11. 响度和音色 音调和响度 甲、丁
12. 音调 响度 音色
13. 升高 空气 声源
14. dB 传播过程中 超声波
15. 振动 气体 声波
16.一
17. 能 不能
18. a d 音调高低跟粗细的关系 不可行 没有控制粗细相同 甲 乙 乙 丁
19.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桌面上撒些小砂粒 空气 声音变小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1)3.81×105km;(2)635h;(3)不能,详见解析
21.(1)0.102s (2)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