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从标题和情节了解文章的写作重点。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从标题和情节了解文章的写作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看图中入新课,比标题
(设计意图:通过变色龙的图片导入,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变色龙的自然特性,随周围环境而变色,这是这一动物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学生通过已学过的生物知识,能够很容易地判断,既锻炼了学生学科知识的衔接,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敞开对话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1、看图导入,契合内容
观图片后说说变色龙的特点?
明确:变色龙是自然界中一种奇特的动物,它的皮肤的颜色能随着四周的物体的颜色而改变。学生回答后板书标题《变色龙》。
2、小说写的是人,“变色龙”在文中指谁?为什么用《变色龙》做题目呢?试试换个标题比较一下?
明确:《荒唐的警官》《奉承多变的奥楚蔑洛夫》《两面人》《狡诈多变的警官》等均可。
小说的题目《变色龙》和主人公的名字“奥楚蔑洛夫”起得准确、巧妙、新颖、形象。它们同文章的主题思想有着内在联系,具有深刻的讽刺和象征意义。变色龙是蜥蜴类的一种,能随时改变皮肤的颜色,以适应环境的需要。俄文“变色龙”也可译为易变心的人。作者借此强调主人公善变的性格特征。主人公的名字“奥楚蔑洛夫”是音译,意译就是呆傻、疯癫的意思,作者借此来讽刺、嘲笑和否定奥楚蔑洛夫这类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二、变色中理情节,析人物
1、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是怎样的?
学生通过故事情节的梳理,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反复改变自己对案件的裁判,判案过程中态度发生了五次转变。
读法导航:读人,也就是对其事。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完成在图表上。
(设计意图:①满足学生兴趣,鼓励其认真阅读文本,了解奥楚蔑洛夫整个“变色”的过程,聚焦“变色”。②化繁为简,将文本转化成表格,直观清晰地展现给学生。③为下面小结做准备。)
不知谁家的狗→错在狗→弄死狗,惩罚主人 狗 的 主 人 是 谁? 好像是将军家的狗→错在首饰匠→首饰匠耍赖,想要赔偿金
不是将军家的狗→错在狗,完全是个下贱胚子→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气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怪首饰匠自己把蠢手指伸出来→就说狗是我找着并派人送上的
不是将军家的狗→错在狗→是条野狗,弄死它算了 是将军哥哥的狗→狗真伶俐,一口就咬破首饰匠的手指头→早晚要收拾首饰匠
思考:从五次的转变中,你觉得奥楚蔑洛夫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描写了奥楚蔑洛夫态度的五次变化,通过他的不断“变色”,自我表演,自我暴露,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灵魂,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形象跃然纸上。
三、变色中赏细节 揭灵魂
1、变色中赏细节,揭灵魂
(1)变色龙靠表皮下多种色素块随时变色,奥楚蔑洛夫又借助什么道具来完成变色的?
明确:军大衣
(2)请找出文中有关“军大衣”描写语句,认真读一读。(学生读书)
(设计意图:紧扣变色龙特点,寻找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与之相似的外表特征,形象地感受人物借此道具而进行的滑稽而可笑的表演。)
(3)联系上下文,说说每一处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有什么特殊作用?(学生交流、补充)
(设计意图: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让学生领悟、学习小说的一个写作特点——通过细节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欣赏人物“一脱一穿一裹”的“精彩”表演时,更深层地思考这件军大衣所代表的特殊身份,以及这件道具所承载的社会意义,为下面探究人物为何变色做好充分的准备。)
明确:军大衣既是奥楚蔑洛夫沙皇警官身份的标志,也是其掩饰窘态和内心恐慌的工具。让我们通过朗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学生个读、赛读、齐读;教师小结、板书:借什么变色)
(设计意图:小说教学应该扎根语言。小说的美是学生自己品出来的,而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引导学生反复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自己看到小说的美,尝到小说的味。)
(4)奥楚蔑洛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学生抓住文中奥楚蔑洛夫个性化的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说中人物动作、神情、语气、语调的变化,深入剖析人物的个性特征,分析、比较、综合出奥楚蔑洛夫“变”中“不变”的是他的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性格。
(设计意图:①养成小结习惯,使板块更清晰。②强化了人物给学生这个特定读者的深刻印象,让人物的丑恶嘴脸——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性格更加暴露无遗。)
1、读法总结
经典的作品,留给读者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作者自我最得意之处,但绝对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却会令人永久难忘的种种细节。典型细节是最能深刻地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节,是解锁人物形象的关键钥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掌握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
2、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掌握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变色中”析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
读法导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方法,这是一种思考问题、剖析现象的方法论。引导学生运用它来分析所学过的小说中的人物,如闰土、杨二嫂、胡屠户等,即教学生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一种思维的习惯。
1、是什么使奥楚蔑洛夫发生那么多变化?
让学生分析变化的原因,是对文本的深化,属于评鉴层次。“变”的是断案态度,“不变”的是那奴性与官气对立统一的人格,是培养这种奴性人格与官气对立统一的土壤——沙皇专制统治。
(设计意图:衔接上下板块,在分析人物性格后,借此巧妙过渡,期望再次引发课堂研究的高潮。)
(1)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节,结合具体的词语或句子说说这是个怎样的社会。(再次引导学生读文本,挖掘文本信息)
(设计意图: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基础和前提。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其思想、情感、行为和作风。一个人物的形象也只有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
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奴性只是人物形象性格的一面,另一面是十足的官气。奴性和官气在他身上是对立统一的。对将军而言,是奴性第一;对赫留金来说,则是官气十足。奥楚蔑洛夫的奴性和官气是怎样造成的,应该从所在的社会去看,他的恶棍和骗子的行为都应该归罪于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分析一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为主,注意研究分析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矛盾关系,并联系时代背景,结合作者的思想倾向,全面地去分析看待作品的主题,才能挖掘作品的精神实质所在。
(2)浏览全文,你还从哪些语句里看到这个社会的影子?(学生再读文本,寻找信息:两次围观的群众的描写;赫留金的话中提到的三次法律)
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关系:赫留金把法当作一根救命绳,叫喊:“法律上说得明白,现在大家都平等啦!”而奥楚蔑洛夫却把法律当儿戏,一会儿装成一个敢于执法的英雄,说什么“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一会儿又说什么“那儿(指彼得堡或者莫斯科)的人可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一眨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这些人物对话,在作品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实际上是对沙皇专制主义者作了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奥楚蔑洛夫和赫留金的矛盾是作品的基本矛盾,也是当时俄国社会所存在的底层人民强烈要求法制和上层统治者疯狂实行专制的尖锐矛盾的具体反映,突出地表现在主人公身上,则是以虚假的执法面目来掩盖它本质的横暴,这才是《变色龙》这个“两面派”人物的本质所在,也就是俄国沙皇专制政府的虚伪和专横的集中表现。契诃夫《变色龙》的锋芒所指就在这里。
(3)从社会环境的描写中你揣摩出作者的意图了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为什么变色)
设计意图:优秀的小说,除了精彩而集中的环境描写,往往在人物的言语中还不经意地透露给读者关于这个社会的信息。综合这些信息,读者会对人物生存的社会有更清晰的认识。至此,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清晰可见。
2、读法总结:小说的社会环境描写,能充分揭示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更是读者认识人物本质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人物活动的历史环境,是探究人物性格形成的主要途径。
二、变与不变中树观念
1、文章最后写道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请设想一下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去了哪里?又做了什么?要求设计的课本剧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1)学生需要根据文本进行推论和想象,奥楚蔑洛夫离开广场后会去哪里做什么?要求设计的情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设计意图:这是根据现有文本信息拓展文本内容,是对文本进行拓展设计和创造。)
(2)学生小组交流设计的情节,选出最好的设计作为模板,小组成员共同修改成小组课本剧的剧本,小组成员分角色演绎。(设计意图: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内化和再输出的过程。从动态的角度组织学习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丰富了学习内容,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后附课本剧评价量表)
2、你的生活中有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吗?你会怎样对待?说说你的做法和理由。
由“奥楚蔑洛夫”延伸到课外千千万万个“奥楚蔑洛夫”,是在特定情境中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由此及彼,激活并运用储存的知识,共同解决问题。
鲁迅先生有两句话描写剥削阶级的“走狗”:“它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这两句话用在奥楚蔑洛夫身上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他在富人面前摇尾乞怜,在穷人面前张牙舞爪。那么,在生活中和其他影视文学作品中,有没有像他这样的人?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你会怎样对待?说说你的做法和理由。(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并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师可引用莫言在《母亲》一文中的句子“人应该活得有尊严,不能像狗一样”来引导学生树立做人原则。注意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学生正直诚信、表里如一的品德,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变色”中寻特点:运用夸张、对比写讽刺
1、再读课文,分析小说的艺术手法。
(1)作为一篇讽刺小说,本文有什么突出特点?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契诃夫出身贫寒,从小生活在困苦之中,得为生活而奔波;同时,他又有着强烈的抗争精神,自我尊重,并通过自我奋斗而成为著名作家,从而形成了他对当时俄国社会中小市民环境和小市民意识的批判。在艺术表现上,这类小说充分调动各种讽刺艺术手段,本文运用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极其简洁尖锐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引发读者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达到警诫教育或暴露、鞭挞、抨击的目的。
(2)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收到讽刺效果的。
设计意图: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了解讽刺手法,学习本文的讽刺技巧。
明确:夸张。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化。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这种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
对比。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这样写,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2、鲁迅先生说:“契诃夫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他的作品不只是简单的招人一笑,一读自然往往会笑,不过笑后总会剩下些什么…… ”剩下些什么呢?试试对契诃夫或“变色龙”说句话。
举例:契诃夫先生,您的这条变色龙原来就是一条沙皇的走狗,借一件日常小事,让主人公和沙皇统治者掀开了头上的美丽纱巾一一法律,露出了走狗的嘴脸。
学法总结: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方法,能有效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透过现象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看本质,利用理性思维分析把握小说主题,从而提升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
作业布置
1、假如狗送到将军家,将军的哥哥说这条狗不是他的,只是跟他的狗长得比较像,会发生什么事情呢?续写一段文字。
要求:
(1)内容上与原文衔接,不令编故事;
(2)人物的性格、品质符合原文;
(3)续写内容主题与原文保持一致。
2、课外阅读契诃夫的其他经典名篇,如《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等,写出阅读心得,并与同学交流。
附件:课本剧评价量表
评价项目 项目评价要点 分值 得分
剧本创作(30分) 源自课本、符合故事发展以及人物的性格,感情基调与故事内容相符。 10分
主题鲜明、故事表演完整、情节流畅。 10分
在课本原有基础有所创新,能较好的体现原作的神韵并有创新元素 10分
语言(15分) 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晰流畅,符合人物性格。 15分
表演(40分) 是否表情自然大方、投入、手势与内容相符,角色意识强,能表现人物性格。 10分
揣摩人物性格、情感投入、表演自然 10分
精心设计表演,服装、道具符合剧情。 10分
细节,动作到位富于想象力。 10分
演出效果(15分) 小组合作配合默契,观众产生共鸣、有感染力。 15分
扣分项 要求脱稿,时间不超过十分钟10分,节目时间太短或太长应酌情扣分。 扣1-5
总得分 等级 100分
说明:A(100-85),B(84-70),C(69-60),D(59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