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1《平均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8.1《平均数》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27 17:41: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
【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统 计知识的起始课,是学生接触的第一个统计量。平均数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统计 图、单式统计表以及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内容的学习主 要是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本质,能够正确求解平均数,学习本课对学生后续学习统计知识起着重要的影响。平均数是一个常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统计量,它描述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学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认识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增强用统计量描述客观事物的随机现象的能力。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继续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类推分析,给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通过该内容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更便于直观形象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同时为后续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移多补少的操作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了解平均数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具有虚拟性、介于一组数据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等特点。
3.从平均数中感受一组数据的变化规律,把握事物的总体水平,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4.经历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现平均数具有判断、预测、决策作用,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问题启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我们来聊聊运动吧!谁来跟我们说说你喜欢什么体育运动?
师:看来都是热爱运动的孩子。同学们,在我们学校,有一支体育组他们正
在开展投篮比赛,看,比赛多激烈呀。(播放投篮视频)
师:从这样的两幅条形图里,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情预设:男生队1号投了5个篮球,2号投了9个篮球,3号投了6个篮
球,4号投了8个篮球;我知道了女生1号投了11个篮球,2号投了4个篮
球,3号投了6个篮球,4号投了5个篮球,5号4个。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哪一队的成绩好?为什么?
学情预设:1.女生队好,总数多。2.女生队好,最高分高。3.男生队成绩
好。
师:比总数公平吗?
学情预设:不公平,因为两队人数不相等。师: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孩子们看人数相等吗?人数相等我们可以比 总个数,那人数不相等的时候比总个数公平吗?那同学们,我们来比两队的
最好成绩呢?男生队最好成绩低于女生队的最好成绩,所以我说女生队赢,
这种说法又公平吗?为什么?
学情预设:不公平。
师:一个人的成绩能代表一个队的投篮水平吗?那到底应该怎么比才公平
呢?
学情预设:应该求出男生队和女生队的平均数。
师:平均数是一个新词。关于平均数你想知道什么?
师:平均数在这里就表示平均每人投进的个数。那这种比法公平吗?我们今
天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平均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在引导学生时突出了“不公平”三个字,让学生体会平
均数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使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更深刻。
探究理解新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1.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我们先来试一试怎样才能找到男生队平均每人投进几个球呢?
(1)动手操作,移多补少。
①活动要求:两人为一组,在条形统计图上画一画,移一移,看看男
生队平均每人投进几个球?
抽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②思考:移来移去的目的是什么呢?
学情预设:使得每个男生投篮的个数同样多。
③提问:仔细观察,移补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情预设:男生队投篮总数没变,人数没变。每个男生投篮的个数变了。
师:对,他们的人数总数都没有变。同学们看这样的移动只是小组
内部成员之间做调整,对集体的成绩没有影响。而每份的个数变了。
师:像这样为了把每个人投进的变得相同我们移动多的补给少的,
谁来给这种方法取一个名字?
学情预设: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2)计算平均数,求和平分
师:孩子们,生活中所有类似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摆一摆,移多补少
来解决吗?平均身高、平均体重该怎么办呢?
学情预设:还可以直接计算。
师:在学习单上列算式算一算男生队平均每个人投进去几个?
学生分享。
教师板书:
(5+9+6+8)÷4
=28÷4
=7(个)
总数÷分数=平均数 这种方法叫做求和平分。
2.理解感悟平均数的意义。
(1)提问:对比计算和移多补少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情预设:都是使原来几个不相同的数变得同样多,都是在求平均数。
(2)小结:数学上,我们把得到的这个同样多的数叫作一组数据的平均
数。这里我们就说 7 是 5、9、6、8 这几个数据的平均数。
(3)思考:平均数 7 在这里表示什么?平均每个人投的篮球都是 7 吗?
请你们把每个人实际投进的个数和 7 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讨论)
师:平均数并不是每个人实际投中的个数,而是我们相当于把四个
人投进个数总和起来再平均分成四份得到的,是为了代表男生队的整体水平
而创造出来的一个虚拟数据,所以我们可以用条虚线来表示平均数。
(板书:整体水平)
3. 探究平均数的特点。
(1)估算女生队的平均成绩。
师:那么女生队平均每人投进几个球呢?不着急计算,我们来估一
估吧。谁来估一估平均每人可能投进几个?
师:我估 11 个,可能吗?追问:为什么不可能啊?那我改一个吧?
4 可能吗?为什么又不可能?
学情预设:因为最多的补给少的以后,最少的就变多了,最多的就
变少了。 师:那谁知道平均数在谁和谁之间呢 学情预设:平均数在 4 和 11 之间.
(2)自主计算女生队的平均成绩。
师:这只是你们的猜测。到底猜的对不对呢,赶紧计算验证验证好吧。
师:我们发现平均数比一组数据的最大数要小,比最小数要大。它
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这也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我们才能
通过移多补少找到平均数。(板书:最小值<平均数<最大值)
师:我们看这个女生实际投中了 6 个,女生队的平均数也是 6,这两
个 6 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学情预设:一个代表个体水平,一个代表整体水平。
(3)比较男女队的成绩
师: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我们从这样的两幅条形图出
发,要比较人数不相等的两个队哪个队成绩更好的问题,我们想出了什么办
法?(找到了平均数。)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数来表示男生队的投篮水
平,你们用几?(8)女生队呢?(6)哪一队的成绩好?(男生队)
因为平均数它代表了这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比较人数
不相等的两个队谁的成绩更好一些应该用平均数来比较才更加的公平。
(4)分析结果
师:同学们,最好成绩在女生队,为什么女生队的整体水平不高
呢?
学情预设:最低分 1 个,计算数据有影响。
师:那如果让其中一个女生多投几个,你猜猜平均数会发生变化
吗?为什么变大?(课件演示)
师:通过刚才的试验,你又发现了平均数什么新的特点?(易变,
和这里的每一个数都息息相关)
师:一个数据发生变化,平均数就会随之发生改变,看来咱们女生
队要想获得胜利,需要所有队员共同的努力呀。
一般正规的比赛在打分时会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这也是考虑到
了平均分的敏感性,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某个评委
过于凭经验或感情,把分数打得过高或过低,造成评分不公平,因此比赛
中一般都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积分规则。
(5)小结
师:现在通过前面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平均数是一个
怎样的数?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
用不同的方法求平均数,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论是直观形象的操作
演示,还是运用平均分来计算,都为学生理解平均数这一概念提供了感性支
撑,掌握了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在感悟两种求平均数方法本质上的同一
性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巩固应用新知(平均数的应用)
1.生活中评分的理解
师:回到我们的课前电影《流浪地球 2》的评分 8.4,是不是每一位观
众真的都打了 8.4 分?(不是)
师:那这个 8.4 分是怎么得来的?
师:那这么高的评分说明了什么呀?
(评分越高说明了这个电影在人们心中演的越好,很受欢迎)
的确,这部电影的票房已经达到了五十亿。
师:除了电影评分,你还知道什么评分?
师:你们的生活经验可真丰富。老师在逛网店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同样
的商品在不同的店铺都有销售,而且价格也都还不一样。同学们看,这是两
家店铺的评分,你们来帮我参谋参谋我应该在哪家店购买?
师:为什么
师:通过求平均数算的评分可以较好的反映人们的总体评价,给更多的
人在选择的时候提供建议和帮助。
2.生活中的平均数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还听说过哪些平均数呢?
学情预设:平均分数、平均速度、平均身高、平均体重
3.平均数的作用
师:你六岁以前坐公交车需要买车票吗?知道为什么吗?我们来看。(ppt 介绍)政府部门规定身高 120 厘米以下的儿童乘坐公共汽车免收乘车票。
从 2019 年 1 月 1 日起重庆市政府规定对身高 130 厘米以下儿童免收乘车票。儿童免乘车票这个 120 厘米 130 厘米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是政府部门随便选了一个身高吗?
学情预设:不是,是 6 岁儿童的平均身高。
师:特别有道理。这是政府部门对部分六岁儿童的身高数据进行统计计
算出平均数之后做出的决定。从 120 厘米到 130 厘米我们的儿童乘车免票线长高了十厘米,那这又说明什么呢?
师:随着近几年来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身高水平也在不
断的提高。你们看平均数多有用啊!连我们政府部门做决定都要用到它。
师:说到平均身高,那如果酒店按照旅客的平均身高来订购这批新床这
样做合理吗?为什么?
学情预设:不合理。平均身高不是每个人真实的身高。
师:据调查生活中绝大部分的人都不会超过 2 米,所以不管是酒店的床还咱们家里面的床都是 2 米长。在这里用平均身高来选择床的长度是不合适的。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平均数的作用,学会用平均数描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观念。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愉快的 40 分钟就要结束了,谁来说说你都学会了些什
么?
学情预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平均数的意义和特点,学会了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等等。
师:在今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我们还将会认识一些新的统计量比
如众数、中位数。
【板书设计】
平均数
整体水平 最小值<平均数<最大值
移多补少
不同 相同
求和平分
男生队 女生队:
(5+9+6+8)÷4 (11+4+6+5+4)÷5
=28÷4 =30÷5
=7(个) =6(个)
【设计理念及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统计与概率”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要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重要途径就是要在教学中着力展示统计的广泛应用。因此教学中,我没有只停留在“简单地给出若干数据,要求学生计算出它们的平均数”上,而是把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作为教学的重点,紧密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充分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概念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统计与概率的背景,让学生再实践应用。
课标指出:小学中年级、高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本节课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我以同学们生活中常见的电影评分,网店评分、体育运动,乘公交车免乘车票举例去把握平均数的特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据观念、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