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轴对称例1、例2及其练习
二、教材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已经能辨认轴对称图形,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日常生活中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轴对称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学生回顾旧知,动手操作,提炼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进一步发现总结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根据不同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它的另一半。
五、教学准备
学习单、各种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次认识轴对称
1.出示情境图,发现轴对称图形
师:从数学的角度观察这些图,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2.概括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3.画图形的对称轴
师:拿出剪好的附页上的图形,先折一折,再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能画几条。
学生尝试画图后进行交流。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
(二)主动探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本质
活动一: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
师:这个松树图,是轴对称图形吗?请你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把你判断的方法和结论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生1: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A点对折后和A′点不能重合,这两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不一样长。
师问:那你能把它变成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生2:动手操作,调整成右图。
师追问:你是怎么变的?为什么这样做?
生2:因为点A和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生3:这两个点对折后重合。
师小结:点A′是点A的对称点。
2.完成学习单,画出其他对应点
师:你还能找到图中其他的对称点吗 试着用字母表示出每组对应点。
学生完成学习单上。
3.小组交流,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汇报交流并总结: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活动二:补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
(出示教材80页例2情境图)
1.猜想: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猜它是什么图形?
生:五角星。
2.验证: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试着在学习单上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
3.思考:怎样画的又好又快?
学生小组讨论后开始动笔画。
4.交流总结补全方法:一找关键点;二定对称点;三依次连线。
5.追问:为什么要找到这些关键点,并确定它的对称点?
生:这些关键点和对称点确定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6.小结:之前我们认识轴对称图形,是从“面”这个整体去感受对折后完全重合。而今天我们再次学习轴对称,是抓住了轴对称图形上的“点”,从点到线,再到面。
(三)课堂练习
1.完成80页做一做第2题,画出下面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下面的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说一说。
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七、板书设计
轴对称
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补全方法:
一找关键点;
二定对称点;
三依次连线。
八、作业设计
作业主题:最美设计师
作业内容:利用“轴对称”设计美丽的图案,一起欣赏数学之美。
《轴对称》探究性作业单
活动一: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把上面松树图变成轴对称图形,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图中画出来。
2.找到图中其他的对称点,试着用字母表示出每组对称点。
3.观察、连接任意一组对称点,你发现了什么?请写下来。
活动二:补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
1.猜想: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猜猜它是什么图形?写下来。
2.验证: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试着在学习单上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课后作业单
作业类型:探究型作业 预估完成时间:20分钟
作业主题:最美设计师
作业内容:利用“轴对称”设计美丽的图案,并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