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重要知识点梳理
浙工大附实
王璟莹老师 原创
王老师示范: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
秦一统天下举措多,陈吴起后,楚汉争,刘邦赢后西汉建。
汉高祖西汉建,文景帝休生息。
汉武帝大一统,张骞西域两来回。
王莽篡权建立新,西汉就此无。
东汉刘秀建,光武中兴好。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乱,官渡赤壁后三国魏蜀吴。
魏灭蜀、西晋灭了魏和吴,
西晋统一短,八王乱后北民迁。
后有北方十六国、南方是东晋,
前秦统一十六国,淝水之战东晋胜。
北方又混乱直到北魏又统一,南方宋、齐、梁、陈、在更替。北魏孝文帝,改革重汉化,民族融合佳。
再看南北朝、科技文化艺术繁荣又多元
按照朝代顺序,整理课本内容,编一个你自己的记忆口诀
王璟莹老师 原创
商鞅变法 书P35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为什么要变法)
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农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直接原因(目的):富国强兵,在战争中取胜。
商鞅变法内容(怎么样变法)
政治 经济 军事 (P35表格)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为什么能成功)
(1)商鞅变法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3)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措施得力
商鞅变法的意义影响(成功的作用是什么)
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王璟莹老师 原创
商鞅变法 秦统一六国 秦创立大一统中央集权
理清前后关系
商鞅变法的意义(影响)
使秦国的国力大大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条件
秦统一六国
秦创立
大一统中央集权
民心所向、变法后实力最强、秦始皇重用人才
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秦创立),
有三个组成部分(皇帝制、三公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制),其中皇帝制是由秦始皇创立的,其他两个春秋战国已经出现过了,
秦统一之后的“创制立法”指的是把这些具体的制度变成了一个体系,这个体系就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制”
王璟莹老师 原创
区别 秦国与秦朝
秦国 P35-36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商鞅变法(县制)、都江堰)
秦统一之后(郡县制)
秦朝 P44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巩固统一的措施)
王璟莹老师 原创
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与 秦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历史意义 不同
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战乱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P44-49
历史意义=作用=影响:巩固了国家统一,巩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
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主要内容:(中央:皇帝+三公;地方:郡县制)
在中央①实行皇帝制度,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②设有(三公制)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决断权由皇帝掌握。
在地方,废分封设郡县制。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王璟莹老师 原创
百家争鸣 书P38-42
诸子百家中提到“治国”主张的有: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实行“礼治”。庄子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提到“战争”主张的有:墨子、孟子、(墨子,主张“非攻”.孟子主张反对非正义的战争)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商鞅、秦始皇都是法家人物——法家思想对当时影响大,符合结束战乱统一全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历史潮流)
(汉初道家思想 ”无为而治“被刘邦、汉文帝、汉景帝采用实行“休养生息”)
(汉武帝重用儒家思想——符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
王璟莹老师 原创
时期 姓名 称谓 著作 主要思想 借鉴或启示
春秋时期 老子 道家 《道德经》 1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主张无为而治。 辩证地看待问题
孔子 儒家 《论语》《春秋》 思想上:核心思想是“仁” 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教育上: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 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文化成就: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尊重教育教学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
战国时期 墨子 战国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构建和谐社会;反对侵略战争;勤俭治国
孟子 战国 儒家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构建和谐社会
荀子 《荀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庄子 战国 道家 《庄子》 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积极地面对和看待问题
韩非 法家 (商鞅也是) 《韩非子》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树立君主权威。 积极改革,勇于创新
孙武 兵家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王璟莹老师 原创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P57-62
简述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而采取的措施及影响
①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①作用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②作用是加强思想控制);
③经济上,统一铸币,盐铁官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③作用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改善了财政,为汉武帝的诸多政策奠定了经济基础。)
④军事上,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汉武帝所有措施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王璟莹老师 原创
儒家思想为什么在西汉 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思想?书P58相关史实
1.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需要相结合
2.吸收其他学派的理论, 创建一儒学为核心的新思想体系
3.符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需要,受到汉武帝重视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P57-62
丝绸之路(陆上、海上)
汉武帝时期派 张骞去西域P67“丝绸之路”这些都是西汉的事都和汉武帝有关,丝绸之路起止点(P69图常考)、历史意义(常考)
王璟莹老师 原创
西汉
P54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时间、人物、措施、影响
P57-62 第12课 汉武帝 巩固大一统王朝
政治:推恩令、刺史
经济:盐铁专营、统一铸币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办太学
军事: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选官:察举制(P62)
P67-70 第14课 汉武帝 张骞 “丝绸之路”
西汉
西汉
王璟莹老师 原创
东汉P63-64 东汉初
好: 光武中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 )
怎么好: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P64)
P65 东汉中后期
坏: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
导 致
农民起义(黄巾起义)
州牧割据(军阀混战)P66
王璟莹老师 原创
东汉末年重要战争
P80
200年 官渡之战(曹操统一北方)
P81
208年 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229年孙权称帝 三国鼎立才正式形成
王璟莹老师 原创
220 曹丕 魏 洛阳
三国诞生顺序 221 刘备 蜀 成都
P82 229 孙权 吴 建业
魏国 重视农业、修水利(翻车)
三国经济特色 蜀国 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开发
P83 吴国 卫温带领船队到夷洲(台湾)
三国灭亡顺序 P85 灭蜀263 ——灭魏266——灭吴280
西晋建立 西晋统一全国
王璟莹老师 原创
第7课 P37
春秋时期:退避三舍(晋文公)、老马识途(齐桓公)、唇亡齿寒、卧薪尝胆、三令五申、一鼓作气
战国时期:纸上谈兵(赵括 长平之战)、完璧归赵、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合纵连横)
第10课 P52-53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项羽:破釜沉舟、乌江自刎、垓下之围、刚愎自用
刘邦:约法三章
第13课 P65相关史实
飞扬跋扈(东汉 外戚 梁冀)
第18课 P90相关史事
东晋:祖逖北伐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第19课 P93 课前导言(小字)
淝水之战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
本册书相关成语整理
王璟莹老师 原创
P25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P72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P97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
这三课都是细节、细节、细节
人物、时代、著作(代表作品)、典型器物、发明创造、意义、插图、地图册里的图片名
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人民群众的创造;各族人民的往来推动文化发展交流;中外交往的增多(佛教)
王璟莹老师 原创
教材中需要注意的图(还有地图册上凡是疆域图都要注意)
P23 周初分封诸侯国示意图
P25 商朝 四羊方尊(最巧)P26商朝 司母戊鼎(最大) ;
P26西周 利簋(牧野之战铭文) P28西周 毛公鼎
P34战国形势图P36都江堰 P45秦疆域图 P48灵渠 P52秦末农民起义图
P54“汉并天下”瓦当(前202年 汉高祖刘邦建立 西汉)
P59 五铢钱 汉代耧车(农业工具)P60西汉形势图(都城、西域都护府)
P63 东汉宅院画像砖(体现光武中兴)
P64陶院落(东汉阶级对立社会动乱)东汉说唱俑(光武中兴、民间生活)
P67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P69丝绸之路图 P70汉代海上航路图
P77洛阳白马寺(佛教传入在东汉明帝时期——P71班超、甘英)
P83三国鼎立形势图 P87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P91南朝青瓷莲花尊(江南得到开发,手工业上的表现)
王璟莹老师 原创
原因、影响意义作用 相关主题考点
1.分封制的作用(意义)书P23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2.铁农具、牛耕的作用 书P29 促进农业深耕细作、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春秋诸侯争霸的利与弊(对孟子“春秋无义战”的理解)书P31小白P32利:有利于局部统一、民族交融;弊:战争带来灾难百姓困苦
4.商鞅变法原因 铁农具牛耕生产力进步、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为富国强兵在兼并中取胜
商鞅变法影响 书P35使得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5.都江堰作用 书P36防洪灌溉 促进农业发展、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6.百家争鸣意义 书P42 促进思想学术繁荣、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奠定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
7.秦朝统一历史意义书P44 结束战乱,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8.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 意义书P45有利于加强统治、为历代王朝沿用
9.郡县制 书P46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开创古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战国已有县制 商鞅变法P35 春秋王室衰微有些诸侯国已经设郡P30)
王璟莹老师 原创
10.陈胜吴广起义 意义 P52 历史上第一农民起义
11.汉初休养生息措施和意义 P55 和P56文景之治(重点)
1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和意义 P57-61(细节+重点)
13.丝绸之路的意义书P69 东西方往来大动脉、促进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14.西域都护 意义 p70 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15.官渡之战 意义 P80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 意义 P82 为三国鼎立奠定基础(229孙权称帝三国正式形成)
16.西晋少数民族内迁 意义 促进民族交融
中原汉族南迁 意义 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17.东晋 江南的开发(原因、表现、影响)(重点)
原因:北民南迁带来劳动力、生产技术、江南战乱少安定、自然条件好、统治者支持 ;表现:南朝青瓷(手工业)、水稻播种双季稻、建康大都市 影响:促进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1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先统一北方再进行改革)
影响P95 促进民族交融、增强北魏实力
19.北方民族交融意义:P96民族隔阂减少、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活力、丰富物质精神文化,为隋唐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奠定基础
王璟莹老师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