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学科
期末测试题
温馨提示:本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60分钟,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只交答题卡。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20小题,共60分 )
1.获取有效信息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符合“距今约70万—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能打制石器”三个信息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蓝田人 C. 北京人 D. 山顶洞人
2.宋朝赵汝适在《诸蕃志海南》中记载了海南黎族一种古老的民居,其住宅建筑形式为“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下列选项中与之相似的是 ( )
A. 客家土楼 B. 半地穴式房屋 C.干栏式房屋 D.陕西窑洞
3.《礼记 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4.夏朝和商朝暴君分别是( )
A. 启、桀 B. 桀、纣 C. 汤、桀 D. 汤、纣
5.下列各项中,能反映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水平和成就的是( )
B. C. D.
6.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兼并战争不断,百家争鸣,思想空前活跃……这一切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
A.各诸侯国的变法 B.农业的精耕细作 C.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D.分封制的瓦解
7.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 )
A. 奖励农耕 B. 按军功授爵位 C. 推行县制 D. 抑制商业贸易
8.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不断变化转型。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B. 商→西周→夏→春秋→战国
C. 夏→西周→商→春秋→战国 D. 西周→夏→商→春秋→战国
9.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儒、道、墨、法、兵等各家学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①孔子 ②孟子 ③荀子 ④庄子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古发现是了解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右图所示图片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重要证据的是( )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1. 汉武帝时,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下令废半两钱,改铸( )
12.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楚河汉界”是楚、汉两方在荥阳长达四年的争夺战的一个历史典故。这场战争( )
A.仍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B.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C.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D.项羽“破釜沉舟”大败刘邦
13.《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刘邦此举( )
A.目的是废除秦朝苛法 B.有利于安定民心
C.证明他是贤明的皇帝 D.结束了楚汉之争
14.《汉书 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针对这种状况,汉初的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严刑峻法 B.休养生息 C.盐铁官营 D.重文轻武
15.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西汉时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 )
洛阳 B.长安 C.开封 D.大都
16.美国学者德克·卜德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该项发明是( )
A. 印刷术 B. 造纸术 C. 《伤寒杂病论》 D. 《大明历》
17.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下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 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8.右图所示战争带来的影响是(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C.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
D.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19.“风声鹤唳”“投鞭断流”“东山再起”这些成语皆出自于《晋书》对淝水之战的记载。这场战争( )
A.具有以少胜多的特点 B.交战双方为前秦和曹操
C.涌现出英雄人物周瑜 D.奠定前秦统一北方基础
20.北魏贾思勰总结了北方农业生产的经验,强调要掌握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依据天时地利的具体特点,合理使用人力,谋求事半功倍。下列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二、非选择题(21题13分,22题13分,23题14分,共40分)
21.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用主父偃谋,今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书》
材料三
使孔仅、东郭咸阳乘传举行天下盐铁,作官府,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史记》
材料四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 董仲舒传》
(1)材料一中图一的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归纳该制度的主要目的。(4分)
(2)材料一中的图二反映了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概括该制度的影响。(4分)
根据材料二、三、四,写出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采取的措施。(3分)
综合上述材料,从西周、秦、西汉王朝的治理措施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22.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某校七年级同学探讨了“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材料三
东晋南朝时,在太湖、鄱阳湖和洞庭湖一带开辟出了大量湖田。人们还把北方农作物的栽培、施肥、牛耕等先进技术与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相结合,在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双季稻。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与战国时期秦国在岷江流域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有关,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从图三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4分)
材料二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这条商路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4分)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4分)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1分)
23.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请结合下列相关史实回答以下问题。(14分)
材料一
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皇帝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此次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位皇帝是谁。(1分)
(3)概括材料二、三中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以上两次改革(变法)对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有什么启示。(1分)
D.铲形币
C.蚁鼻钱
B.五铢钱
A.秦半两
C.蚁鼻钱
B.五铢钱
赤壁之战形势示意图
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