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巩乃斯的马》 学案长春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巩乃斯的马》 学案长春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7-17 11:0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长春版九年级上《巩乃斯的马》 学案
1.整体感知
《巩乃斯的马》是周涛的代表作,也堪称是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作家中写马写得最好的一篇。这并不是因为作者见到了天底下最好的马,而是因为他很好地写出了心中的马。作者吹入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气息,使有关马的形象、性格及生活场景等零碎片断整合起来,获得了艺术生命力。特别是由于作者在马的形象中压缩了自己强烈的情感底蕴,所以往往使人感到某种象征性和传奇性。
本文借助对马的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不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作家通过对比,议论马不像牛、骆驼、驴子的形象,它在广阔的草原上“是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马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却仍然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与人类是朋友而非奴隶,兼得文明与自然之长:“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故而认为“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很显然,马的形象寄托了作者自己对不受羁绊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2.学法指导
学习本文的重点是联系课文,从其中较为成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作手法中领悟到写作的有效途径。对比铺垫手法的运用是重点之一。另外文中透露出来的那种昂扬、积极的奋斗精神也是我们要重点感受领悟的。品读文章时要注意体会作者以物喻理的手法,把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事物,赋予其一定的哲理精神,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可以联系自己平常的生活、学习以及以前学过的文章来加以分析、综合。
第二板块
1.文题解读
巩乃斯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区新源县内,蒙语意为“太阳坡”。巩乃斯草原山地草原、河谷草原并存,春夏秋冬牧场齐备,河湖泉涧,野果山花,珍奇异兽,应有尽有,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此地是中国名马伊犁马的故乡,是我国著名的养马区。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秀散文,文题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即是作者所托之物,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巩乃斯”则是“马”所活动的环境,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本文的题目就极为传神地概括出了文章的主旨。
2.走近作者
周涛,1946年3月15日出生,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诗人、散文家。是新边塞诗人的代表人物。祖籍山西,少年时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周涛散文的叙述语言,像西部的山水一样凝练,可谓字字珠玑,且不时有神来之笔。读周涛的散文,就像听一首首演奏于西部高原上的牧歌,古朴真实而又苍劲有力。
3.背景纵览
1966—197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特别悲惨的日子,因为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在“文革”时期,政治运动使得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宝贵的信任,人人自危,动辄得咎。在政治高压下,每个人都过得压抑、痛苦。关于十年“文革”的叙述,是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后的一个热点,像刘心武的《班主任》、张洁的《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北岛的《回答》、巴金的《随想录》……作家们痛定思痛,从不同的角度反复控诉批判这场给国家、民族和个人带来深重灾难的浩劫,周涛创作于1984年的《巩乃斯的马》呈现的也正是个人关于“文革”岁月的记忆和感受。
4.课文详解
巩乃斯的马
周涛
我一直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认为那是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气不足和对美的感觉迟钝所造成的,而且这种缺陷很难弥补。有时候读传记,看到有些了不起的人物以牛或骆驼自喻,就有点替他们惋惜,他们一定是没见过真正的马。
这一段表达作者对马的喜爱。“偏见”、“缺陷”和“惋惜”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马非常喜爱,应该说他对马有一种偏爱。
在我眼里,牛总是有点落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征的意思,一副安贫知命的样子,这大概是由于过分提倡“老黄牛”精神引起的反感。[写牛,突出其“落后”“安贫知命”。]骆驼却是沙漠的怪胎,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把自己改造得那么丑陋畸形。[写骆驼,突出其丑陋畸形。]至于毛驴,顶多是个黑色幽默(20世纪欧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黑色幽默”文学以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表现荒谬的环境与人之间的不协调,以变形、放大、扭曲的手法把这种不协调表现的荒诞不经、滑稽可笑。这个词引申到生活中,意指变态滑稽。)派的小丑,难当大用。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所以我不喜欢。它们不是作为人类朋友的形象出现的,而是俘虏,是仆役。有时候,看到小孩子鞭打牛,高大的骆驼在妇人面前下跪,发情的毛驴被缚在车套里龇(zī)牙大鸣,我心里便产生一种悲哀和怜悯。[写牛、骆驼、毛驴的特点,说它们是俘虏、是仆役,与下面褒扬马是“作为人类朋友的形象出现、的”形成鲜明对比。用马与以上动物的对比,引出马;然后再用“桔树有自己的土壤”作类比,引出了“巩乃斯的马。”]
这一段写作者对牛、骆驼以及毛驴的情感态度,与其对马的态度形成对比。
那卧在盐车之下哀哀嘶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骏马和诗人臧克家笔下的“老马”(指中国现代诗人臧克家1932年发表的诗作《老马》中的形象。),不也是可悲的吗?但是不同。那可悲里含有一种不公,这一层含义在别的畜牲中是没有的。在南方,我也见到过矮小的马,样子有些滑稽(言语、动作引人发笑。),但那不是它的过错。既然桔树有自己的土壤,马当然有它的故乡了。[类比手法,以桔树有自己的土壤与马当然有它的故乡类比。]自古好马生塞北。在伊犁,在巩乃斯大草原,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多指美女。),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
这一段写马的故乡在塞北,在巩乃斯大草原。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先通过对比,议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马不像牛、骆驼、驴子的形象,来说明马是茫茫天地间的一种尤物,虽然接受了文明的洗礼,却仍然保持了自由的生命力。
那是1970年,我在一个农场接受“再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时大批知识青年到农村、边疆、农场去生活、劳动,称为“再教育”。),第一次触摸到了冷酷、丑恶、冰凉的生活实体。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像潮闷险恶的黑云一样压在头顶上,使人压抑到不能忍受的地步。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能打击我对生活的热爱,精神上的压抑却有可能摧毁我的信念。[在“文革”时期,高压的政治运动使得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宝贵的信任,人人自危,动辄得咎。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个性被磨灭了,自由被剥夺了,所以会感受到巨大的压抑,从而心情变得忧郁。]
这一段写我在接受再教育时的精神状态——冰冷、压抑。
有一天夜晚,我和一个外号叫“蓝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长着古希腊人脸型的朋友一起爬起来,偷偷摸进马棚,解下两匹喉咙里滚动着咴咴低鸣的骏马,在冬夜旷野的雪地上奔驰开了。
这一段写我和朋友雪夜驰马。
天低云暗,雪地一片模糊,但是马不会跑进巩 ( http: / / www.21cnjy.com )乃斯河里去。雪原右侧是巩乃斯河,形成了沿河的一道陡直的不规则的土壁。光背的马儿驮着我们在土壁顶上的雪原轻快地小跑,喷着鼻息,四蹄发出嚓嚓的有节奏的声音,最后大颠着狂奔起来。随着马的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在空旷的雪野上打着唿哨乱喊,在颠簸的马背上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畅啊!我们高兴得大笑,笑得从马背上栽下来,躺在深雪里还是止不住地狂笑,直到笑得眼睛里流出了泪水……[感受到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畅快淋漓啊!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宣泄在这里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阴沉的气候,在压抑的环境中使人重拾自由的快乐。]
这一段写雪夜狂奔带给自己的自由、舒畅的感受。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
那两匹可爱的光背马,这时已在近处缓缓 ( http: / / www.21cnjy.com )停住,低垂着脖颈,一副歉疚(qiàn jiù觉得对不住别人,对自己的过失感到不安。)的想说“对不起”的神态。它们温柔的眼睛里仿佛充满了怜悯和抱怨,还有一点诧异,弄不懂我们两个究竟是怎么了。我拍拍马的脖颈(gěng),抚摸一会儿它的鼻梁和嘴唇,它会意了,抖抖鬃毛像抖掉疑虑,跟着我们慢慢走回去。[人与马进行交流,使马具有了 “人性”。]一路上,我们谈着马,闻着身后热烘烘的马汗味和四围里新鲜刺鼻的气息,觉得好像不是走在冬夜的雪原上。
这一段写人与马之间的默契、交融,使我重温自由的温馨与快乐。
第一层(4~7自然段)通过在农场骑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个场面,写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让自己在压抑的环境中使人重温到自由的快乐,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
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当时阴暗低沉的社会生活气候。在压抑痛苦的环境中,马的狂奔使作者重温到人生自由的快乐。了解了这层含义,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把观察马作为一种艺术享受了。]
这一段交待了我喜爱马的根本原因。
我喜欢看一群马,那是一个马的家族在夏牧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游牧传统把牧场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牧场,夏牧场多是牧草丰茂、水源充足的高山草场。)上游移,散乱而有秩序,首领就是那里面一眼就看得出的种公马。它是马群的灵魂,作为这群马的首领当之无愧,因为它的确是无与伦比的强壮和美丽。匀称高大,毛色闪闪发光,最明显的特征是颈上披散着垂地的长鬃,有的浓黑,流泻着力与威严;有的金红,燃烧着火焰般的光彩。它管理着保护着这群牝(pìn鸟兽的雌性,与牡相对)马和顽皮的长腿短身子马驹儿,眼光里保持着父爱般的尊严。
这一段是对马群中头马——种公马的观察与描写。
马的这种社会结构中,首领的地位是在竞争中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的。任何一匹马都可以争雄,通过追逐、撕咬、拼斗,最强的马成为公认的首领。为了保证这群马的品种不至于退化,就不能搞“指定”,不能看谁和种公马的关系好,也不能凭血缘关系接班。[这里的议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通过关键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种种非正常现象的愤懑和抨击。马群所呈现的坦荡、自在、公平,与人的世界中的扭曲、丑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和反讽。]
这一段写作者的发现,马群中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首领地位的公马是通过激烈公平的竞争才获得首领地位,统帅保护着马群。对自然界的这种生存竞争机制,作者不胜向往。]
第二层(8~10自然段)写观赏马成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一种艺术享受。这里“我”并不是由于闲适,而是因为痛苦无奈,而在这种痛苦无奈中,“马”的形象给自己以生命的震撼和启迪。
生存竞争的规律使一切生物把生存下去作为第一意识,而人却有时候会忘记,造成许多误会。
这一段是总结性过渡。
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在巩乃斯草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的那些日子里,我与世界隔绝,生活单调;人与人互相警惕,唯恐失一言而遭灭顶之祸,心灵寂寞。只有一个乐趣,看马。好在巩乃斯草原马多,不像书可以被焚,画可以被禁,知识可以被践踏,马总不至于被驱逐出境吧?[充满无奈与愤激。]这样,我就从马的世界里找到了奔驰的诗韵。辽阔草原的油画、夕阳落照中兀立于荒原的群雕、大规模转场(转移牧场,转场时间视气候和草场的气候条件而定。)时铺散在山坡上的好文章、熊熊篝火边的通宵马经、毡房里悠长喑哑(yīn yǎ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的长歌在烈马苍凉的嘶鸣中展开、醉酒的青年哈萨克在群犬的追逐中纵马狂奔,东倒西歪的俯身鞭打猛犬,使我蓦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壮美和那时潜藏在我们心里的共同忧郁…… [这些文字,虽然是回忆性的追叙,但是仍可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在“文革”时期,高压的政治运动使得人与人之间失去了最宝贵的信任,人人自危,动辄得咎。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个性被磨灭了,自由被剥夺了,所以会感受到巨大的压抑,从而心情变得忧郁。]
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所谓“那时被取消的”,是指在那个特定的年代,人们生活单调,精神压抑,作者在农场接受再教育,更加被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压抑得连正常的精神生活都没有了。作者这时只有一个乐趣:看马。而正是在看马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一种酣畅的生命境界。人不能仅有物质的生活,更需要精神的生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这个完整的世界是巩乃斯的马给予他的。]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时,就在屋子里坐卧不宁,总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在那个与世隔绝、生活单调、充满危险的年代,作者只有一个乐趣,看马。从中“蓦然感受到生活不朽的壮美和那时潜藏在我们心里的共同忧郁……”从而获得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至今不能忘怀。]而且我还听不得马嘶,一听到那铜号般高亢、鹰啼般苍凉的声音,我就热血陡涌、热泪盈眶,大有战士出征走上古战场,“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刺秦王出发前所唱的悲壮的歌。)的悲壮之慨。
以上两段写我从巩乃斯的马身上感受到精神奔驰的自由、生活的壮美以及潜藏于心中的深深忧郁。
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豪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牲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在这原野上汇集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携裹,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伤。怆chuànɡ)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见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这一段抒情文字,展现了作者在短短的几分钟内经历了罕见的惊心动魄的万马奔腾的奇景后,所引起的心灵的震撼。这种广阔壮烈的自然界生命奔腾的场面,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崇高壮烈的美,其引起的心灵的巨大震撼是作者“发愣、发痴、发呆”。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它是人终生难忘,也是人终生受用不尽。]
以上三段写夏日暴雨中马群奔驰的场景及我的所思所感。
第三层(11~16自然段)写在夏日暴雨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又说明作者自己对不受羁绊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追求。
第二部分(4~16自然段)通过对马的描绘,赞扬了马的精神和气韵。
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 ( http: / / www.21cnjy.com ),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的人物、民族的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这一段写马的特点: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作者赞美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过去我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长篇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苏联作家肖洛霍夫著。肖洛霍夫获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才是马的史诗;离开巩乃斯之后,我不这么看了。[与《静静的顿河》中的马作对比,写自己对马的新认识。]瞧瞧我们巩乃斯的良种马吧,这些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 “汗血马”(我国古代史书记载的一种马。据说能日行千里,因其颈部流出的汗中有红色的物质,故叫“汗血马”。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汗血马不是一个马种,而是个体,汗血现象是一种病症,是寄生虫所致。)的英气勃勃的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们好像永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而又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有四个轮子,车身由六根圆形的木棍组成的马车,车上铺地毯,可坐可卧。)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淘汰,但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玩艺儿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这一段写马作为英雄史诗的历史价值。
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牛只有实用的功能,社会发展了,牛由挽用到食用,它仍然是一种实用物,不能在精神上给人更多的东西,毛驴和骆驼则更会因交通事业的发展失去其实用价值而变为展览品。马则不同,它不仅仅在交通意义上具有价值,它还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激发人们去追求一种生命的自由境界。所以,车辆只能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却不能在精神方面取代它,历来以马为题材的工艺品的创作,正说明了这一点。]
这一段将牛、毛驴、骆驼与马作对比,说明马独特的价值。
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唐太宗昭陵前的六块浮雕石刻,所雕刻的是李世民在统一全国的征战中所乘的六匹战马的雄姿,是我国盛唐时期石刻艺术的杰出代表。),从马踏飞燕(东汉青铜奔马。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县出土。)的奇妙构想到大宛(古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位于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处的费尔干纳盆地。)汗血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呵,我们是十分爱马的民族呢。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的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地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巩乃斯的马身上——[“龙马精神”在作者看来就是一种进取精神。文章中从马从使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和英雄的宝马来写,突出马的筋骨、血脉、气韵与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进取精神。]
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这是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中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四句诗句。房星,二十八星宿之一。本星,代表地上某人某物身份命运之星。古人认为“马为房星之精”。)[从历史的角度,赞颂马具备的进取精神和英雄形象。]
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这一段呼应开头,再一次表达对马的偏爱之情。
第三部分(17~20自然段)写马的历史与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地关联着,马的筋骨、血脉、气韵及精神已深深融进了民族的历史。
1984年5 月20日于乌鲁木齐
5.结构图解
6.写作特色
1.将思想的表现与感性的叙述、描写结合起来,形成特有的清澈而又深邃的风格。
在《巩乃斯的马》中,“马”作为核心形象引起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对于世界的思考,通过马联想到人生不朽的壮美和潜藏在其深层的忧郁,联想到流淌于民族精神中的英雄豪气与进取精神,现实与想象、情感与理性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崇高深邃的气韵与精神。不过,这种理性颇强的写作之所以能够达至崇高的风格,与其浸透了生命体验的感性的叙述、描写是分不开的。
2.静静弥漫全篇的忧郁感真正控制着本文的情绪节奏,使作品充满了无所不在的飞动感,使本文成为作者内心生活的独特显现。
这种忧郁感像积雪覆盖大地一样默默承载着表面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切狂放奔突之物,构成巨大的内在张力。作者开始时是在时代性的精神苦闷中偷偷到冬夜旷野上纵马狂奔的。他从马上跌下来,在雪地里打滚,狂笑,心却在为生活流泪。观察草原上的马成了他的一种“艺术享受”,但也并不是由于闲适,而是因为痛苦无奈。这种隐隐沉痛的感觉不断起着化合作用,最后注定要在开开合合间寻找一个突破口,这就是暴风雨之夜马群聚集狂奔那一节。正是有这样的内心风暴作底蕴,作者才可能在万马齐喑的时代氛围中,写出自己心中的“巩乃斯的马”。
7.主旨探究
本文中心是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的特殊品格: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它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文章通过对马的描写,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美好精神的赞美。
8.练习解析
一、作者开篇就宣称“我一直对不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阅读课文,我们不仅感受到作者对马的深情,还能领略到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刻体验和思考。想一想,作者在对马的赞美和描写中寄托了怎样的人生理想?你从中获得了什么教益?
解析:作者自己对不受羁绊的自由的生命境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追求,表达了一种对不受羁绊的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向往与渴求;充分体验到生活的自由和快乐,感受到自由的亲切并具有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达到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去感受生命界真正的崇高壮烈。
二、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 马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这也不是笨拙的动物所能有的。在巩乃斯后来的那些日子里,观察马渐渐成了我的一种艺术享受。
解析:马的身上充满着不受羁绊的生命力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断进取的精神,这是像安贫知命的老黄牛之类的动物不能给予作者的,更不是丑陋的骆驼和毛驴所能有的。作者在精神压抑有可能摧毁信念的时候,从颠簸的马背上感受到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从马的身上吸取了勇气,产生了幻想,体会到一种人格的尊严。
2. 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
解析:所谓“那时被取消的”,是指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那个特定的年代,人们生活单调,精神压抑,作者在农场接受再教育,更加被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压抑得连正常的精神生活都没有了。作者这时只有一个乐趣:看马。而正是在看马之中,作者感受到了一种生命的自由,精神的自由,一种酣畅的生命境界。人不能仅有物质的生活,更需要精神的生活,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而这个完整的世界是巩乃斯的马给予他的。
3.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解析:这一段抒情文字,展现了作者在短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几分钟内经历了罕见的惊心动魄的万马奔腾的奇景后,所引起的心灵的震撼。这种广阔壮烈的自然界生命奔腾的场面,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崇高壮烈的美,其引起的心灵的巨大震撼是作者“发愣、发痴、发呆”。这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受,它是人终生难忘,也是人终生受用不尽。
4. 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了。
解析:牛只有实用的功能,社会发展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牛由挽用到食用,它仍然是一种实用物,不能在精神上给人更多的东西,毛驴和骆驼则更会因交通事业的发展失去其实用价值而变为展览品。马则不同,它不仅仅在交通意义上具有价值,它还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能“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幻想”,激发人们去追求一种生命的自由境界。所以,车辆只能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却不能在精神方面取代它,历来以马为题材的工艺品的创作,正说明了这一点。
三、马和其他一些充满力与美的动物,历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艺术家钟爱的表现对象。广泛欣赏此类题材的艺术作品(诗文、绘画、雕塑、摄影等),领略其中的艺术魅力,思考不同的艺术种类在表现动物之美时有什么异同之处。
解析:题旨意在引导学生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领域中作一种扩展性的探索,了解不同的艺术种类在表现同类题材时有审美异同。一般说来,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属于空间艺术,往往只能表现静态的对象。在表现动态对象时,也只能选择动态的一瞬,如“马踏飞燕”,只能选择马飞奔的一瞬;而文学(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属于时间艺术,可以表现对象的动态过程,如《巩乃斯的马》所描写的夏夜狂奔、万马奔腾的场面,把动态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
可以充分发动学生,特别是在诗文、绘画、雕塑、摄影方面有特长的同学,各抒己见,让学生在表现动物之美的技巧方面有更深的认识。
第三板块
1.人生启迪
“随着马的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感受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是何等的痛快舒畅啊!”马的狂奔与人的情感的宣泄合拍,生命的强力冲动抗拒着阴暗低沉的气候,在压抑的环境中使人重温到自由的快乐。了解了这层含义,就不难理解作者何以如此钟情于马。在另一个场景中,作者进一步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作者“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真正的崇高壮烈。
2.他山之石(拓宽视野)
守 望 峡 谷(节选)
周涛
这里就是世界第二大峡谷,怒江峡谷。
在峡谷的大拐弯处,怒江水象一大群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参加世界杯赛的摩托车选手似的,优美而惊险地作弯道侧压,把箭一般直射的速度拧弯——而且拧得这样漂亮,大概只有怒江。它似乎并不怎么“怒”,却有一种大回环的稳健之美。
金沙江不是这样,金沙江被挤压在两岸陡壁之下,清纯澄碧但不显得单纯,它有一股寒凉的怨气。
澜沧江呢?澜沧江以两岸浓密的热带雨林,以榕树的苍迈、樟树的灰斑、橡胶林的婷婷和藤缠树、树缠藤的亲密状造成一种傣族少妇的气质。
独龙江——它给我的印象并不象他的名字那么凶,而倒像是怒江的弟弟。
伊洛瓦底江作为瑞江的一部分是平凡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但是流入缅甸之后据说长大了,变得非常迷人。我估计,她在瑞丽时只是个十一岁的小姑娘,到缅甸以后,她丰满漂亮了,像变了一个人。
这么多的江养育着云南。而且是这样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些著名的江,云南怎么能不神秘呢?这些守护神一样的江,各自都有性情独具的美妙的名字,有性格、有历史底蕴,有概括力,有婉转优美的诗意,谁起的呢?真该感谢那个人。在一个废名的只剩下编码的所谓现代社会里,凭着这样几个组合而成的美丽的字音,我们将能感到多少亲近、宽慰,品尝多少遐思和美感!
怒江的水这时变成一股一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每一股都非常清晰,但合在一起又浑然组成一条江。他们从岩石上翻滚过去或盘绕过去,在江中纠缠,然后分开,被流速梳理着,又被山峡规范着,像一根粗大的多股的发辫似的,弯曲盘绕在峡谷的尖底部,并无声息。
车子停下来,谷地有风,然不甚烈。前面横跨江面的是一座桥。
桥墩的水泥柱额上,刻着暗红的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字:亚碧罗桥。又是一个美名字!在名称问题上,这个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总是以她特殊的选择能力超出诗人们的想像。
3.自主完善与解析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龇牙(zī) 驾驭(yù) 颠簸(diān bō) 鬓毛(bìn)
B.歉疚(qiàn) 喑哑(ān) 安分(ān fèn) 倏忽(shū hū)
C.牝马(pìn) 悲怆(chuànɡ) 挟裹(ɡuǒ) 骐骥(qí jì)
D.后裔(yī) 量力(liánɡ) 唿哨(shào) 咴咴(hu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龇牙 唿哨 驾驭 叱咤风云
B.鬓毛 滑稽 悲创 我行我素
C.倏忽 骐骥 后裔 南柯一梦
D.颠簸 牝马 喑哑 海市蜃楼
3.填在下面语句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随着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的心情变得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
A.跳跃 喘息 起伏 奔驰
B.奔驰 起伏 跳跃 喘息
C.奔驰 跳跃 起伏 喘息
D.起伏 喘息 跳跃 奔驰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颠簸十年,终为南柯一梦;信心尽失,无奈断臂出局。《证券市场红周刊》日前刊登文章讲诉了一位老股民的悲惨结局。
B.一夜大雨后,昨日清晨,一幅美轮美奂的海市蜃楼景象悄然展现蓉城天空,众多早起的市民大饱眼福。
C.尽管同学们都帮助他,但他还是我行我素,根本不听从别人的劝告。
D.他笑着说:“你这样连着几个白天通宵达旦地工作,可要注意身体呀!”
5.不属于本文所赞美的巩乃斯的马的崇高品性的一项是
A.优美柔顺而不懦弱
B.奔放雄健而凶暴
C.具有崇高感情进取精神
D.力与美的美妙结合
6.鉴赏这篇文章,首先要注意通过两个场面感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笔下马奔驰的力量与壮美,鉴赏作者描绘马的高超技巧;其次要鉴赏本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请你以“可爱的生灵”为题,写一篇与动物有关的短文,不少于400字。
解析与答案:
1.答案:C(A项的“簸”应读“bǒ”;B项的“喑”应读“yīn”;D项的“裔”应读“yì”。)
2.答案:B(“创”应为“怆”。)
3.答案:B(结合马的奔跑的表现的先后顺序来辨析。)
4.答案:D(“通宵达旦”是“从天黑到天亮”的意思,与“几个白天”有矛盾。)
5.答案:B(“马”虽“奔放雄健”但并不“凶暴”,“凶暴”就脱离本文的主旨。)
6.提示:从小到大,鸟兽虫鱼这些世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爱的生灵会让你感动。仔细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还要注意去观察它们,再查找资料研究一下它们,最后把你对它们的观察与思考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