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唐雎不辱使命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7 14:5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本文发生的历史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演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文章的对话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演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对话的特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自读法、演读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路井是一个小国家,你是君王,土地方圆五十里。合阳是一个大国,我是君王,我想要用合阳五百里的土地交换路井这五十里的土地,你愿意吗?(愿意!)多好的事啊!如果时间向前推移两千多年,战国时期的秦国想和你交换,你还愿意吗?(不愿意)为什么?(可能会有猫腻,会有什么企图)
资料链接:公元前312年秦国谎称割让六百里地换取楚怀王与齐国断交事后兑现承诺的时候六百里变成了六里。公元前283年秦国谎称以十五座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最终上演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秦国是有前科的,不讲信誉早都众所周知了。非常好!看来大家都很谨慎,有先见之明。
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形。出示背景资料: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安陵在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
面对强大的秦国,安陵君敢直愣愣的说出:“我不愿意的话吗?”肯定不敢。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唐雎的传世风采。(板书课题)
二、活动一:角色朗读,理解课文
1.请同学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人物语言特点。小组长注意安排组织,务必使每一个同学都参与进来。随后我请一个小组来展演。
2.请一组同学角色朗读,其他组的同学注意做好点评。
3.请一位同学点评,从朗读语气、情态方面进行点评。
这位同学点评很到位。他说秦王是霸气的,应该读出霸气的感觉。你再说一下你是从哪句话中感受出来的?非常好!
那唐雎应该是怎样的?有勇有谋的,不卑不亢的。你又是从哪句话中看出来的?
三、活动二:演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1.从唐雎与秦王的对话中,你还看到了怎样一个秦王,怎样一个唐雎?请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2.注意下列对话,看看你有没有启发。
示例一:
(1)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盛气凌人、狡诈骄横)
(2)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有胆有识、不卑不亢)言之有节
(3)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狂妄自大、不可一世)
(4)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沉着应对、有勇有谋)
(5)先生坐,何至于此?(色厉内荏、前倨后恭)
(1)(3)与(5)对比
3.同学们一起演读第一组。
4.示例二:
(1)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毫不示弱、据理力争)言之有据.
(2)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正气凛然、不畏强暴)言之有力
5.同学们再来朗读一遍,读出正气凛然的感觉。
6.活动三:再次展演
请几名朗读较好的同学上台用自己的语言演读课文2-4段,能脱稿最好。注意表现出人物的语言特点。
四、活动四:拓展延伸
查找纰漏,探究虚实:
这个故事是真的吗?秦王真有那么怂吗?可以在原文中查找纰漏。
资料链接:
1.唐雎作为出使的使臣,能带剑上朝吗?
2.据历史记载秦王是很勇敢的,武功很不错的。至于唐雎一拔剑就“色挠”吗?
3.《魏策四 秦魏为与国》中言:公元前266年“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余”,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照此推算,此文唐雎接受出使秦国重担的时候年纪已经一百三十多岁了。
五、总结:
唐雎很懂说话的艺术,有理有据、有节有力,凭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和过人胆识,保全了自己国土的暂时完整。在生活中也要尽量注意说话的技巧。不同的语言,能反映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我们以后在写作文中要注意运用合理的语言塑造人物性格。
五、布置作业:
1.课后继续探讨或者查找资料:既然这篇文章不是真的,为什么还要将它收录到语文课本中让我们学习?
清朝的吴楚材、吴调侯两人一致认定此文为名篇佳作,并收入《古文观止》一书,供当时文人诵读。这篇文章收录到语文课本中而不是历史课本中,主要体现文学特点。
2.将这篇课文改成课本剧。(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