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内容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1.通过比较唐玄宗统治前期、后期的社会变化,理解统治者的作为导致的不同后果;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和教材内容,知道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原因和影响;了解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学习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对唐朝的影响,知道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和教材内容,知道五代十国的根源和影响;通过《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分立情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3.通过学习,正确认识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并能够从朝代更迭、衰亡中吸取教训,理解在分裂动荡中孕育着统一这一历史趋势,认识到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重要性。(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五代十国。
教学难点:安史之乱的过程和藩镇割据的概念。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诗句: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二首》
教师提问:这句诗描写的是哪个时期的社会情况?当时的皇帝是谁?
(学生回答:“开元盛世”。唐玄宗。)
教师导入:唐朝经历了唐太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的多年治理,成为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文治武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达到鼎盛。唐朝至此是否就一直强盛下去了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是什么导致这个强盛的王朝走向没落并最终灭亡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学习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二、探究新知
(一)安史之乱
1.展示材料:
材料一 开元以来,豪贵雄盛,无如杨氏之比也。玄宗凡有游幸,贵妃无不随侍,乘马则高力士执辔授鞭。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镕造,又数百人。扬、益、岭表刺史,必求良工造作奇器异服,以奉贵妃献贺,因致擢居显位。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五一《后妃上·玄宗杨贵妃》
材料二 (元和十四年)乙巳,上(宪宗)问宰相(崔群):“玄宗之政,先理而后乱,何也?”崔群对曰:“玄宗用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则理,用宇文融、李林甫、杨国忠则乱。故用人得失,所系非轻。人皆以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为乱之始,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专任李林甫,此理乱之所分也。愿陛下以开元初为法,以天宝末为戒,乃社稷无疆之福!”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四一“元和十四年九月”条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忆第2课中的“开元盛世”相关内容,列表比较唐玄宗前期、后期表现不同的关键词,并归纳出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提示: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前期 崇尚节俭 反对奢侈 任用贤相 励精图治 整顿吏治
后期 追求享乐 奢华无度 任用奸相 不理政事 朝政腐败
原因:①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②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③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安史之乱爆发的时间、叛乱的首领、起兵的地点、攻占的重要地点。
提示:时间:755—763年;叛乱的首领:安禄山和史思明;起兵的地点:河北;攻占的重要地点:洛阳、潼关、长安。
3.展示材料:
材料一 夫以东周之地,久陷贼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榛棘,豺狼所嗥,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一二○《郭子仪传》
材料二 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采取安抚政策,设立更多的节度使,节度使占据藩镇,割据一方。
教师提问:根据上述两则材料,说说安史之乱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提示: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②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③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教师强调:安史之乱的性质是叛军企图夺取唐王朝中央政权。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展示诗句: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教师提问:唐朝人都特别喜欢写诗,以诗明志,黄巢也不例外,他在诗作《不第后赋菊》中就表达了自己的愿望。请同学们诵读这首诗,感受黄巢心中的抱负。
提示:这首诗表达了黄巢想要改朝换代的愿望。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概括黄巢起义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提示: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②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过程: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教师过渡:唐朝灭亡后,中国的政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展示材料:
材料一 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遍检薛、欧二史,文臣为节度使者,惟冯道暂镇同州,桑维翰暂镇相州及泰宁而已。兜鍪积功,恃勋骄恣,酷刑暴敛,荼毒生民,固已比比皆是。乃至不隶藩镇之州郡,自朝廷除刺史者,亦多以武人为之。欧史《郭延鲁传》谓,刺史皆以军功拜,论者谓天下多事,民力困敝之时,不宜以刺史任武夫,恃功纵下,为害不细。薛史《安重荣传》亦云,自梁、唐以来,郡牧多以勋授,不明治道,例为左右群小所惑,卖官鬻狱,割剥烝民。诚有慨乎其言之也!……自宋太祖易以文臣牧民,而后天下渐得苏息,历代因之,皆享国久长,民不思乱。
——[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卷二二《五代藩郡皆用武人》
材料二 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
——[清]赵翼著,王树民校证《廿二史札记校证》卷二二《五代藩帅劫财之习》
教师提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
提示:唐末藩镇割据。
2.多媒体出示《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掌握五代十国的政权更迭与分立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概括五代十国的历史影响。
提示: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4.教师提问:唐朝是继隋朝以后大一统的王朝,在国际上拥有很高的地位,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然而遭遇安史之乱,唐朝走上了衰亡之路。现如今,我国的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唐朝的衰亡对我国国家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小组讨论交流后回答。
三、课堂小结
唐朝盛极一时,最后因为唐玄宗的奢侈腐化而导致了王朝的衰败和接下来一百多年的混乱,我们应该从唐玄宗前、后半生的所作所为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该戒骄戒躁,始终如一。
本节课用多媒体、材料等形式再现了唐朝由盛世到衰败的过程,充分展示了唐玄宗统治后期的腐化和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以此启发学生,让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五代十国虽然混乱不已,但其中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使其领悟到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