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社会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
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
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文
艺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新发型民然有点出,但
1912年时尚
这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
新款发型
的到米…
第2
分
老弟,我这叫五指山、
我这叫三座
你那个叫什么山?
大山!
中闲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强令男子剪掠辫子。
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夹缝中生存。
废除了科举制,
以后怎么办啊!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
《狂人日记》是舟迅的代作,它无情批判了吃人的封建
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做文。
(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基础知识
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安女
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
2社会生活的变化女安
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初步发展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其产生
近代经济
。张套
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
①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
原因
社会生活与教
②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夏
状元实业家张赛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
代表
上“实业救国”道路
化事
发展贺本主义工商业以扬御列强的侵略
的发展
133
3.“短暂的春天”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1)时间:一战期间(1914一1918年)。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
2)原因
历史作用
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
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壮
②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迸
大了无产阶级的队伍,为新民
侵略。
日本、美国除外
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有利
于西方思想的传播。
3)受挫: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再度受挫
4.顽强挣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
1)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
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2)代表: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5.特征
快
陷
1)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总的来说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
哲春
打
入
展
技术差。
火缝产生
发展
人分
境
新
2)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3)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兆海沿江的
年
大城市
2社会生活的变化
1.概况
时间
19世纪70年代以后
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
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
表现
革
修筑近代铁路和公路,开僻水上、空中航线,修建新式马
不平衡性
路,改造传统街道,发展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
沿海地区的变化,人于内
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
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
影响
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
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
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
原因
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
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风
民众的变化。
俗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
惯
表现
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谷”“大
中知
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
扣新式旗袍,中山装
清单
生活方式
人们的饮食、眼领、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
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历
2.特征:不平衡,总体上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