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期七年级期终巩固练习
历
史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黄河与长江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最早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农耕居民代表是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2.黄帝在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部落进行过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对开启中华
文明史具有重要意义。这场战争指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桂陵之战
D.阪泉之战
3.西周初年,宗亲周公旦被封在参与叛乱的商朝旧部故地—奄,建立鲁国:功臣姜
尚被封在敌视周的东夷人故地—营丘,建立齐国。这表明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
A.拓展疆域
B.控制地方
C.奖赏功臣
D.笼络宗亲
4.商周时期人们已经能够准确的掌握青铜的含锡、铅比例。可根据铸造器物的不同,
按比例加锡、铅。上述材料反映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A.种类逐渐丰富B.象征国家权力C.制作工艺高超
D.主要用于祭祀
5.从公元前656年到前357年,涉及大国的160场战役中,秦仅发动了11场。从公元
前356年到前221年,秦发动了96场大战役中的52场,并打胜了48场。导致这一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A.三家分晋
B.商鞅变法
C.秦灭六国
D.兵家的崛起
6.《中国焦点》评出十大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形象符号中,位于第一位的是孔子。孔子
的主要思想是
A.主张“无为而治
B.主张“兼爱“非攻”
C.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D.提出“仁”的学说
7.《汉书》记载:“秦兼四海,
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据此
可知,秦朝推行
A.皇帝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丞相制
七年级历
史
(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8。商祖白圭是战国时期洛阳著名的商人,也是商业行业最早收授门徒的人,他认为经
商要按时机,只有随机应变,巧用计谋方可立于不败之地。公元前210年他的弟子到咸阳购
进一批货物,付账时应该用
B
9.小华在网页里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字眼,出现的网页
最有可能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王莽篡权
D.刘邦起义
10.下表反映的是汉高祖和汉景帝时期的赋税和徭役情况。根据表格,可以判断西汉初
年实行
统治者
赋税
徭役
3
汉高祖
十五分之一
每年一个月
汉景帝
三十分之一
每三年一个月
A.以法治国
B.“以德化民”
C.休养生息
D.勤俭治国
11.“推恩”的实施导致诸侯国分崩离析,很多侯国仅有数县的大小,不少诸侯国原有的
势力范围被收归中央,由郡县管辖,剩余的诸侯国也因为实力削减难以和中央朝廷分庭抗礼。
由此可见,“推恩”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增强了地方实力
C.完善了郡县制度
D.加强了民族团结
12.汉武帝在长安设立太学,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为加强思想的控制,汉武帝接
受董仲舒的建议而采取的政策是
A.“盐铁专营”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尊孔复古”
D.“焚书坑儒”
13.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第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
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七年级历史
第2须
(共6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2023年秋期七年级期终巩固练习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5 CDBCB 6—10 DBCAC 11—15 ABBBC 16—20 ACBAC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
(1)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任意两个,2分)
(2)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分)
(3)商鞅变法;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2分)
22.(6分)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颁布推恩令。(2分)
(2)圆形方孔铜钱;五铢钱。(2分)
(3)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实行仁政,减轻老百姓的负担;得民心者得天下。
(言之有理即可,2分,
23.(6分)
(1)蔡伦。(1分)
(2)华佗;东汉。 (2分)
(3)《史记》;司马迁。(2分)
(4)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等。(1分)
24.(7分)
(1)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2分)
(2)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1分)
(3)孝文帝;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2分)
(4)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民族交融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分)
25. (5分)题目: 儒家思想的发展
先秦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仁政”、“德治”。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汉代的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手里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