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寒假)沪粤版物理第三章《光和眼睛》
分层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现代生活电子产品众多,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图中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3.下列四个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三棱镜分解白光 B. 水面上山的“倒影”
C. 笔在水面处“折断” D. 手影游戏
4.某同学从远处走向一面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及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正确的是( )
A.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大
C.像变大,像和人之间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和人之间的距离不变
5.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
C.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是积水
D.不管怎样走,地上暗处都是积水
6.在清澈的湖面上空,小燕子正在向下俯冲捕食,在小燕子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燕子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燕子和像之间的距离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距离变小 B.实像、距离变小
C.虚像、距离变小 D.虚像、距离变大
7.(不定项)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将透镜向右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8.(不定项)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 )
A.光的折射 B. 平面镜成像
C.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的光路 D.光的反射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MN是A和B两种介质的界面,A、B中有一种介质为空气。一束光从介质A射到界面时,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根据图中的信息可判断:入射角是 度,反射角是 度,折射角是 度。图中表示空气的是介质 (选填“A”或“B”)。
10.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
11.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焦距为10cm凸透镜前18cm处,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 (正立/倒立)、 (放大/缩小)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他可将光屏 (靠近/远离)凸透镜。
12.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会提醒你,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了雨水后,相当于一个 透镜,太阳出来后,它对光线有 作用,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
13.当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30°增大到35°,则反射角 (增大/减小) 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改变了 度。当反射光线与镜面成60°时,入射角为 度。
14.“猴子捞月”这一成语故事中,猴子在水中看到的是月亮的 (选填“虚像”或“实像”),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选填“反射”或“折射”)。已知月亮距离地球3.8×108m,水深2m,则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是 m。
15.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平面镜上,光的传播方向 发生改变(选填“会”或“不会”),此时反射角为 度。若此时镜面旋转15°,则入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射角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始终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16.小白河是我市著名旅游景点,.每年春天都会有迁徙的天鹅途径小白河湿地公园。当某只天鹅距水面120m时,这只天鹅的倒影与它的距离为 m,该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7.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e点处,其中蜡烛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远,放在 处得到的实像最小。
18.王老师需要摘下眼镜才能看清远处来的是哪位同学,他患的是 (选填:“近视眼”、“远视眼”),需要佩戴 (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矫正。
19.小明在某商场买鞋,他选一双新鞋在竖直的“试鞋镜”前试穿,如图所示,但在镜中他看不到自己穿着的新鞋的像,为了看到新鞋的像,则他应该 (选填“使身体离镜子远一些”、“把穿着新鞋的脚抬高”、“弯腰或下蹲”)。
三、实验题
20.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中,如图甲,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个粘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乙,把硬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 ;
(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
(3)为了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在图甲中应进行的操作是:多次改变 角度,观察并记录 的大小;
(4)为了看清楚纸板上的光路,纸板材质应是 (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
21.如图甲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中A、B是两段外形相同的蜡烛:
(1)小明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
(2)将蜡烛B移走,在相同位置上放上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是为了验证: ;
(3)小明把蜡烛A向靠近玻璃板方向移动,则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结束后,小明想,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乙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 (选填“A”或“B”)。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22.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2)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如图所示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 。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4)实验过程中,蜡烛会逐渐变短,为了使蜡烛的像能始终成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5)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第三章《光和眼睛》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B
6.C
7.BD
8.AB
9. 50 50 60 B
10. 同一种均匀 3×108m/s
11. 倒立 放大 会聚 靠近
12. 凸 会聚
13. 减小 5 10 30
14. 虚像 反射 3.8×108
15. 会 0 变大 变大 相等
16. 240 反射
17. b e
18. 远视眼 凸透镜
19.弯腰或下蹲
20. 不能 同一平面内 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 反射角 粗糙的
21. 见解析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不变 A
22. 同一高度 缩小 照相机 完整的像 上 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