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27 14:34:48

文档简介

2023一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座号
题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总分
得分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
字母的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下列属于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共
同点的是
A.都有爱美意识
B.都会建造房屋
C.都会制作工具
D.都会人工取火
2.右图考古发现共同反映了我国
(
A.早期人类的起源
B.农业的起源发展
C.天文历法的出现
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良诸文化石型
D.远古人类的传说
3.仰部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
距今约7000一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
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A.半坡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元谋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作家冯安泽在《尧舜禹的传说》一书中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中华文明的先驱,对
他们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A.战争
B.世袭
C.选举
D.禅让
5.《最早的中国
一二里头文明的崛起》一书中写道,“早在西周王朝建立前数百年,最早的
中国已经展开她广袤而悠长的画卷”。书中“最早的中国”指的是
A.商朝
B.夏朝
C.西周
D.东周
6.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
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秩序
)
7.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
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
()
A.磨制石器
B.瓷器烧制
C.彩色陶器
D.青铜铸造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8.从右面两幅图片中,你能直接得出关于春秋战国时期
的历史信息是
(
A.诸侯间战争十分频繁
B.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春秋护头铜胄
战国铜壶
C.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
(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9、“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巍之师,举
地千里,至今治强。”这段材料指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影响
C.过程
D.目的
10.《荀子》虽师法仲尼(孔子),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子》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
了老子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
(
A.互相排斥
B.独立发展
C.趋于一致
D.相互融合
11.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秦朝创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它是
()
A.中央集权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2.象棋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右图棋中标识两军对弈的“楚河”
“汉界”来源于
A.刘邦、项羽反秦战争
B.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
C.刘邦、项羽楚汉之争
D.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
13.读下图,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1000
800
30
600
20
400
单位:万
200
单位:个
10
中央人口
中央辖郡
封国人口
0
·四封国辖郡0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
A.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B.“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王国数量大大减少
D.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统治
14.“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反映了东汉中期以后的现象是()
A.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封建帝制的渐趋衰微
C.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
D.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
选择题
1—5:CBADB      6—10:CDABD      11—15:ACDAC      16—20:DCBBD
非选择题
21. (1)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进行管理;在边疆地区组织屯田;北击匈奴,收复失地;等。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秦汉两朝的措施,扩大了疆
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2)思想措施:罢黜百家,尊崇
儒术;(1 分)经济措施: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1 分)(3)①:西晋;(1 分)
②:北魏。 (1 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状态被三国鼎立局面取代,实现了局部统一,为西
晋实现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2 分)
22. (1)①:炎帝;(1 分)②:涿鹿之战。 (1 分)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
祖。 (1 分)(2)由视为夷狄到被视为华夏族的组成部分。 (1 分)促进华夏观念的增强;
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
可)(3)北方出现一批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各民族之间交往交融加强;鲜卑族统一
北方并建立政权;保留旧习俗,统治北方困难重重。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
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等。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
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3. (1)象形。 (1 分)甲骨文使商朝的历史成为信史;甲骨文是研究汉字、汉语言语法的重要
素材;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甲骨文是研究商代自然天象的重要资料。 (2 分,
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简作为书写材料有很多不便,如果书写时发生错误,人们只
能用书刀将原字从简上削去,重新再写。 (1 分)蔡伦。 (1 分)从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来
看,纸的发明改变了人们书写的材料,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来看,纸
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用纸来包裹物品。 (2 分,从社会文化和人们生活两个角
度,说明发明造纸术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3) 姓名 时代(1 分) 事迹(1 分) 贡献(1 分)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
李冰 战国 主持修建都江堰
纽,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对症
张仲景 东汉 写成《伤寒杂病论》 治疗;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
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1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
领先世界近千年
后的第七位数字
祖冲之 南北朝 创制《大明历》 这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1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1 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4)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而不同;以人为本;尚贤;追求家国情怀;等。 (2 分,答出任意
两点即可,答出两条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即可)
{#{QQABQQIAogAgAhBAAQgCQwUaCkEQkAEAAKoORAAIsAAACQNABAA=}#}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八年级历史试卷
选择题
1—5:CBDBA      6—10:DCBAA      11—15:CBDAA      16—20:CDADB
非选择题
21. (1)鸦片战争。 (1 分)第二次鸦片战争。 (1 分)(2)义和团群众。 (1 分)沉重打击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 分)(3)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黄海大战抗击日军;杨靖宇
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日斗争;等。 (1 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
答案也可)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 分,言之有理即可)
22. (1)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利用了一战的有利时机;革命准备充分;有可靠的政党和
群众;有劳农(工农)阶级的支持。 (3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
也可)(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 分)(3)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等人积极宣传马克思
主义;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921 年,在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影响下,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工人运动有了政党的领导;
1945 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3. (1)领导一二·九运动,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2)抗日战争的
胜利是近代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
民族凝聚力;壮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力量;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有价值。 看法:作为中国
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具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在国家及个人的发展过程
中,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也要具备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
理,表述规范也可。 只答有价值不给分,必须答出个人看法,且表述规范,不得随意作答)
24. 参考范文: 人民的支持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
在三大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大力支援人民解放军,为三大战役的
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实践证明,革命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拥护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等级建议: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一等
(6 ~ 5 ) ②史实运用正确;分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二等
(4 ~ 2 )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分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①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三等
(1 ~ 0 )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分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25. (1)“自强”“求富”。 (2)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两江总督张之洞等地方官员
的支持;张謇的个人才能。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3)轻重工业的发展是极不平
衡;中国民族工业的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不能和封建势力割
断联系。 (3 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QQABQQIAogAgAhBAAQgCQwUaCkEQkAEAAKoORAAIsAAACQNABAA=}#}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九年级历史试卷
选择题
1—5:BCDAD      6—10:BACAB      11—15:DCBAC      16—20:ADBCD
非选择题
21. (1) 两河流域。 (1 分) 大河文明。 (1 分) 泥板、楔形文字、巴格达、幼发拉底河等。
(1 分)(2)人类逐渐认识了整个世界,世界的观念开始形成。 (1 分)欧洲市场需求逐渐
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旧商路受阻;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东方的商品在欧洲极
受欢迎;文艺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指南针的传播;欧洲造船技术的进步。 (2 分,答出其中
任意两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2. (1)局限于社会上的少数英才;借助古典文化;具有创新性。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
可)(2)随着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的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发展;随着新
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自然科学的发展,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资产阶级力量
壮大,要求推翻封建专制的启蒙思想得到发展;工业革命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阶级
矛盾日益尖锐,马克思主义产生并发展起来。 (2 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3)工业革
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为马
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促使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
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 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3. (1)美国独立战争实现国家独立;美国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最大障碍;注重科技发
展与生产应用的结合。 (3 分)(2)1787 年,制宪会议制定了 1787 年美国宪法。 理由:宪
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共和国,推动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促
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2 分,举例 1 分,说明 1 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3)国家独
立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国家发展要注重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1 分,答出其中任意
一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4. (1)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 (2 分)(2)二战后亚非
拉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倡导不结盟运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 在资
本主义阵营中,欧洲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到 20 世纪 70 年代,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 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和东欧等社会
主义国家改革失利,导致国内政局不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
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 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两极格局下呈现多极化趋势。 (2 分,答出其
中任意两例即可)(3)世界格局的变动见证国家实力的消长,为国家发展提供机遇;国家
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 (2 分,每点 1 分,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5. 参考范文: 科学应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服务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将原子弹投到日本,加速了日本的投降和二战结束。 今天,
原子动力已被用于其他许多目的,推动了社会的生产发展与进步,说明科技既能运用到
军事领域,又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所以科技
的进步应该服务于人类的和平事业,应用于生产生活。
等级建议:
①题目恰当,观点明确;
一等
(6 ~ 5 ) ②史实运用正确;分 ③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①题目恰当,观点较为明确;
二等
(4 ~ 2 ) ②史实运用基本正确;分 ③条理较为清晰,语句较为通顺,表述较为完整。
①题目不恰当,观点不明确;
三等
(1 ~ 0 ) ②史实运用不正确;分 ③条理不清晰,语句不通顺,表述不完整。
{#{QQABQQIAogAgAhBAAQgCQwUaCkEQkAEAAKoORAAIsAAACQN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