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综合训练(8-12单元)(一)
一、选择题
1.(2021九上·永年月考)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水银 C.磁铁矿 D.金刚石
【答案】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解答】A.硬铝是Al--Cu--Mg--Mn的合金,属于合金;
B.水银是汞单质,不属于合金;
C.磁铁矿是指氧化物矿物的矿石,不属于合金;
D.金刚石是碳单质,不属于合金;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合金的定义分析,注意合金一定是单质的混合。
2.(2019·益阳)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NaOH+CuSO4═Na2SO4+Cu(OH)2↓
B.CaCO3+CO2+H2O=Ca(HCO3)2
C.2NaNO3 2NaNO2+O2↑
D.CuO+H2 Cu+H2O
【答案】D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3.(2016九上·马山期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Al B.Si C.Fe D.O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故选:A.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4.(2023九上·临汾月考)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
B.守恒观: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A答案正确;
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B答案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答案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分析;
B、根据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增加分析;
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分析;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5.(2024九上·哈尔滨月考)如图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是甲大于乙
C.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50%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仍为饱和溶液,A不符合题意;
B.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形成饱和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的质量一定是甲大于乙 ,B符合题意;
C. 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C不符合题意;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利用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B.利用同温度下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等质量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析;
C.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溶解度的定义分析;
D.利用溶解度曲线和物质的提纯方法分析。
6.(2023九上·德阳期中)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质量为30g
B.若③④中均无固体,则③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③中无固体,④中有固体,④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D.①②③④都是混合物
【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将10g物质a加入到20g水中,不能确定物质a是否完全溶解于水中,故 ②中溶液质量应该是小于或等于30g ,不符合题意;
B、 若③④中均无固体 ,两溶液中溶质相等都是10g,但④溶液中的溶剂比③溶液中的溶剂因蒸发而少5g,故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③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③④两溶液的温度都是60℃,④中有固体而 ③中无固体 ,则④溶液一定是60℃时物质a的饱和溶液; 而② 溶液的温度是20℃,无论是饱和溶液还是非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小于60℃时饱和溶液④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符合题意;
D、 ① 只有水,是纯净物, ②③④ 都是溶液,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从溶液的定义和组成去分析,只有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才能算作溶液的溶质,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作溶液的组成成分;
B、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带入计算;
C、除特殊物质外,同种物质在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低温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D、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7.(2024·深圳模拟)下列基于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 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滤纸过滤河水后, 滤液仍浑浊, 说明滤纸一定破损
B.检验氢气的纯度时, 听到尖锐爆鸣声, 说明气体不纯
C.向生石灰中加水时, 放出大量的热, 说明化学反应均放热
D.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
【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实验室用滤纸过滤河水后,滤液仍浑浊,说明滤纸可能破损。A答案错误;
B、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B答案正确;
C、向生石灰中加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说明化学反应有能量的变化。C答案错误;
D、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
B、根据检验氢气纯度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分析;
D、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分析。
8.(2023·潜江)下列化学反应中y与x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C.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钾元素质量不变,但固体总质量因氧气的生成而减小,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x表示反应时间,y不能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不符合题意;
B、 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随盐酸的加入,氢气产生,质量从0起增加,至镁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符合题意;
C、 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总质量,溶液总质量应随盐酸质量增加不断增加,不会保持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随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pH从小于7增加,至等于7然后大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分解时钾元素质量不变,固体总质量减小,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增加,起点不是原点分析;
B、根据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质量从原点增加至镁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分析;
C、根据氧化铁中加入盐酸,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分析;
D、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pH从小于7到等于7到大于7分析。
9.(2023九上·道里月考)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用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过滤 加肥皂水
B 饱和硝酸钾溶液与不饱和硝酸钾溶液 升高温度,观察 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C 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 燃着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D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加入稀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碱的化学性质;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硬水和软水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区分;加入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A答案错误;
B、饱和硝酸钾溶液与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高温度无法区分;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可以区分饱和硝酸钾溶液与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B答案错误;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瓶中和人呼出的气体瓶中,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熄灭的是人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空气瓶中,振荡,无明显变化,倒入人呼出的气体瓶中,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答案正确;
D、加入稀盐酸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呈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无法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区分软硬水用肥皂水分析;
B、根据饱和硝酸钾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分析;
C、根据空气和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分析。
10.(2023·佛山模拟)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属于复合肥料
B.硫酸钾具有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C.区别磷矿粉和硫酸铵两种化肥不能看外观
D.氯化铵与碱性草木灰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肥的简易鉴别
【解析】【解答】A、尿素中只含植物所需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硫酸钾为钾肥,具有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符合题意;
C、磷矿粉为灰白色,硫酸铵为白色,观察颜色可区别两物质,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与碱性草木灰能发生反应,不能混合施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尿素中只含植物所需氮元素分析;
B、根据钾肥的用途分析;
C、根据磷矿粉为灰白色分析;
D、根据铵盐与碱性物质能发生反应分析。
11.(2023九上·即墨期中)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
A.二氧化氮(NO2) B.PM2.5
C.一氧化碳(CO) D.臭氧(O3)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 A、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氮(NO2) 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形成酸雨,符合题意;
B、 PM2.5 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不符合题意;
C、 一氧化碳(CO) 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不会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D、 臭氧(O3) 具有强氧化性,会对人体健康不利,属于空气污染物,不与水反应,不会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由二氧化氮(NO2) 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分析;
B、 PM2.5 的概念、组成分析;
C、由 一氧化碳(CO) 的性质分析;
D、由臭氧(O3) 的性质分析。
12.(2023·兴化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食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加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碘酸钾()。碘酸钾受热易分解,会影响人体对碘的吸收。低钠盐是在加碘盐中添加一定量KCl,适用于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加铁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亚铁盐,如,加“硒”食盐中添加有亚硒酸钠(),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
(1)加碘盐中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是一种金属元素 B.碘原子在反应中易失电子
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g
(2)下列关于加“硒”食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
B.属于氧化物
C.硒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应多吃含硒营养品
D.中硒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科学膳食,有助于维持人体内各元素之间的相对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食用加铁盐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B.烹饪时尽早加入加碘盐,利于充分溶解
C.加碘食盐可用于检验淀粉
D.食用加锌盐可以预防佝偻病
【答案】(1)C
(2)A
(3)A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图可知,碘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带负电,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故说法正确的是C,AB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2)下列关于加“硒”食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属于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不是氧化物,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硒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应多吃含硒营养品的说法错误,人体中的元素含量多了有害健康,故不符合题意;
D、中硒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 科学膳食,有助于维持人体内各元素之间的相对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加铁盐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碘盐在高温时易分解产生碘蒸汽扩散到空气中,故烹饪时尽早加入加碘盐,利于充分溶解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碘食盐中不含碘单质,可用于检验淀粉的说法错误,应该是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故不符合题意;
D、食用加锌盐不可以预防佝偻病 ,缺锌会引起食物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图来解答;
(2)根据的化学式的意义来解答;
(3)根据人体中各元素的作用来解答。
13.(2023·玄武模拟)三氯蔗糖(C12H19Cl3O8)是目前较为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氯蔗糖由42个原子构成
B.三氯蔗糖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三氯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三氯蔗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3:8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三氯蔗糖由分子构成,一个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三氯蔗糖为有机物,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三氯蔗糖中碳、氢、氯、氧元素质量比为144:19:106.5:12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
D、三氯蔗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9:106.5:128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上千万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14.(2023九上·桂东月考)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对应图形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镁粉、锌粉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电解水生成的气体质量比
D.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高锰酸钾
【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镁比锌活泼,反应时间较短,故A选项不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快一些),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慢一些),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故B选项不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8:1,故C选项不正确。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金属性得强弱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锰得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15.(2024九上·吉林期末)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可以为NO2
B.D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N2O3
C.E点对应的物质是HNO3(属于酸类物质)
D.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属于盐类物质),它代表的点是F
【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概念;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C点表示的是氧化物,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则为二氧化氮,化学式为:N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保存进入下一题
B、D点表示的是氧化物,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则为五氧化二氮,化学式为:N2O5,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E表示的是酸,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则表示的是硝酸,化学式为:HNO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F点表示的是盐,且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形成的化合物,硝酸钾由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氧化物定义、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B、根据氧化物定义、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C、根据酸定义、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D、根据盐定义、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二、填空题
16.(2024九上·大同期末)我国自主研制的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拥有执行灭火任务能力。这款飞机可以在短时间内汲水12吨快速抵达火区,进行投水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鲲龙-600”飞机外壳采用钛铝合金制成,其优点是 ,钛元素和铝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答案】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硬度大##抗腐蚀性强;质子数不同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投水灭火,其灭火原理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鲲龙-600”飞机外壳采用钛铝合金制成,其优点是:硬度大,抗腐蚀性强;钛元素和铝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合金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分析,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分析。
17.(2023九上·崂山期中)请从以下物质:H2、O2、CO2、H2O选取适当的化学式填空。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
(3)具有可燃性的气体 。
(4)最常见的溶剂 。
【答案】(1)CO2
(2)O2
(3)H2
(4)H2O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
故答案为:;
(2)氧气具有助燃性,故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故答案为:;
(3)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和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为:;
故答案为:;
(4)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故最常见的溶剂为;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水为常见的溶剂进行分析解答。
18.(2023·焦作模拟)煤、石油和天然气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排放出 、NO2等污染物,一定条件下会形成酸雨。
【答案】不可再生;SO2(或NO)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煤、石油和天然气均书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排放出SO2(或NO)、NO2等污染物,一定条件下会形成酸雨。
【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
19.(2023九上·济南期中)
(1)按要求从氧气、氢气、二氧化硫、氯化钙、氧化镁、碳酸钙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烧的气体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
③一种空气污染气体 ④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2)写出下列微粒符号
①铜离子 ②2个铝原子 ③3个氮气分子
(3)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界“百科全书”。
①《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中的硅酸有益人体健康,其分子中硅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硅酸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写元素符号)。
②《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其主要是由茶黄素、香叶醇、儿茶素等物质所致,以上三种物质均属于 (选填“混合物”“化合物”或“氧化物”之一);茶香四溢主要体现了分子 的性质。
③《茶经》中关于煮茶的记载有“渡水襄……其格以生铜铸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漉水襄”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原因是流动的山泉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含量少,硬度小,煮茶最好。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1);;;
(2);;
(3);O;化合物;不断运动;过滤;加热煮沸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常用盐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氢气具有可燃性;
金属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是金属元素;
二氧化硫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一种;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2) 铜离子的符号为Cu2+;
2个铝原子 的符号为2Al;
3个氮气分子的符号为3N2;
(3)硅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8:16×3=7:12;
在硅酸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Si元素的质量分数为,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 硅酸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O;
三种物质均为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香味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固液分离的操作方式为过滤;
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分析】(1)利用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2)掌握常见微粒符号的写法;
(3)利用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
分别求出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利用分子的性质分析;
利用过滤的原理分析;
利用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20.(2023·长沙)长沙是一座烟火气、幸福感、国际范十足的城市。小明来长沙品尝了火宫殿的“臭豆腐”、南门口的“糖油粑粑”、文和友的“小龙虾”。“小龙虾”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是 。他发现这些美食都是用纸袋或纸盒包装的,使用纸质包装比使用塑料包装能减少 污染。
【答案】蛋白质(合理即可);白色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小龙虾”中富含蛋白质,减少塑料包装能减少白色污染,故答案为:蛋白质(合理即可);白色。
【分析】虾肉中富含蛋白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4九上·吉林期末)铝合金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小明为了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以下实验:
(1)甲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的金属活动性更强。
(2)小红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____。(填字母)
A.乙、丙都不能省去 B.乙、丙都能省去
C.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去 D.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去
(3)除小明的方案外,你还可以用金属铝、铜、镁与 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答案】(1)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2Al+3CuSO4=3Cu+Al2(SO4)3;铝
(2)D
(3)稀硫酸(合理即可)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甲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Al+3CuSO4=3Cu+Al2(SO4)3 ;
铝能置换铜,故铝的金属活动性更强;
(2)甲实验已经证明铝比铜强,故丙实验可以省去,乙实验中没有现象,说明铝金属活动性没有镁强,故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镁>铝>铜;
故选D;
(3)金属镁、铝可以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且和相同浓度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铜不反应,说明最不活泼,故还可以用金属铝、铜、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及方程式书写知识分析;
(2)根据金属活动性知识分析;
(3)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性质分析。
22.(2023九上·福州期中)如图为探究粒子性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下:
(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观察到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该操作的目的是 。再关闭止水夹,拔下注射器。
(2)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 (填操作),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 。
(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 (选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的速度加快,说明 。
【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打开止水夹;自下而上;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左侧;温度越高分子(粒子)运动越快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 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转置气密性。
(2)打开止水夹后, 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氨水进入试管,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先接触下部的酚酞试纸,则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 左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的速度加快,试管两边温度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分析】(1) 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是安装仪器前的重要步骤.在装入试剂或调整仪器时,连接处常会松动,所以装入试剂后对装置整体再次作气密性检查很有必要。
(2) 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停运动,遇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3) 温度高,能提供分子的能量就会越多,分子提供更多能量之后它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四、计算题
23.(2023九上·天桥期中)
(1)配制1000g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小组的同学按照下列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计算:需氯化钠固体 g,水 mL(室温时,水的密度约为1g/mL)。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 此时应( )(填选项序号之一)。
A.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B.增加适量氯化钠
C.减少适量氯化钠
D.减少砝码质量
③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
④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标签。
(2)查阅资料可知:实验室制备氧气,也可以利用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 MnO22KCl+3O2↑, 现将含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27.6g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物质总质量为18g。试回答:
①上述过程中固体混合物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 g,原因是生成了 (填化学式)。
②请分别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答案】(1)9;991;B;搅拌
(2)①9.6,O2
②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3O2↑
245 96
x 9.6g
x=24.5g
二氧化锰的质量=27.6g﹣24.5g=3.1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分别为27.6g与3.1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 (1) 溶液的配制。
①计算: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水为。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添加氯化钠。故答案为:B.
③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
(2)、 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上述过程中固体混合物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原因是生成了氧气,故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克。
【分析】(1)①根据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来解答;
②根据天平称量固定质量的方法来解答;
③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是加快溶解速度来解答;
(2)①根据固体加热产生气体的方程式中固体质量减少的就是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来解答;
②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中氧气的质量来求氯酸钾的质量来解答。
1 / 1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综合训练(8-12单元)(一)
一、选择题
1.(2021九上·永年月考)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水银 C.磁铁矿 D.金刚石
2.(2019·益阳)下列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NaOH+CuSO4═Na2SO4+Cu(OH)2↓
B.CaCO3+CO2+H2O=Ca(HCO3)2
C.2NaNO3 2NaNO2+O2↑
D.CuO+H2 Cu+H2O
3.(2016九上·马山期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Al B.Si C.Fe D.O
4.(2023九上·临汾月考)善于用化学的眼光看世界,能够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下列有关化学学科观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
B.守恒观: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相等
C.转化观: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结构观: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5.(2024九上·哈尔滨月考)如图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B.t2℃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是甲大于乙
C.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50%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6.(2023九上·德阳期中)根据图示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质量为30g
B.若③④中均无固体,则③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若③中无固体,④中有固体,④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②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D.①②③④都是混合物
7.(2024·深圳模拟)下列基于实验证据进行的推理, 正确的是( )
A.实验室用滤纸过滤河水后, 滤液仍浑浊, 说明滤纸一定破损
B.检验氢气的纯度时, 听到尖锐爆鸣声, 说明气体不纯
C.向生石灰中加水时, 放出大量的热, 说明化学反应均放热
D.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
8.(2023·潜江)下列化学反应中y与x的关系,可以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A.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x表示反应时间,y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B.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C.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总质量
D.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9.(2023九上·道里月考)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所用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硬水和软水 过滤 加肥皂水
B 饱和硝酸钾溶液与不饱和硝酸钾溶液 升高温度,观察 加入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C 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 燃着的木条 澄清石灰水
D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加入稀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10.(2023·佛山模拟)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尿素属于复合肥料
B.硫酸钾具有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C.区别磷矿粉和硫酸铵两种化肥不能看外观
D.氯化铵与碱性草木灰混合施用可提高肥效
11.(2023九上·即墨期中)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
A.二氧化氮(NO2) B.PM2.5
C.一氧化碳(CO) D.臭氧(O3)
12.(2023·兴化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食盐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加碘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碘酸钾()。碘酸钾受热易分解,会影响人体对碘的吸收。低钠盐是在加碘盐中添加一定量KCl,适用于中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加铁盐是在食盐中添加一定量亚铁盐,如,加“硒”食盐中添加有亚硒酸钠(),亚硒酸钠能消除加速人体衰老的活性氧。
(1)加碘盐中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是一种金属元素 B.碘原子在反应中易失电子
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6.9g
(2)下列关于加“硒”食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
B.属于氧化物
C.硒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应多吃含硒营养品
D.中硒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科学膳食,有助于维持人体内各元素之间的相对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食用加铁盐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B.烹饪时尽早加入加碘盐,利于充分溶解
C.加碘食盐可用于检验淀粉
D.食用加锌盐可以预防佝偻病
13.(2023·玄武模拟)三氯蔗糖(C12H19Cl3O8)是目前较为优秀的功能性甜味剂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氯蔗糖由42个原子构成
B.三氯蔗糖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三氯蔗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三氯蔗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3:8
14.(2023九上·桂东月考)下面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对应图形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镁粉、锌粉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
C.电解水生成的气体质量比
D.在密闭容器中加热高锰酸钾
15.(2024九上·吉林期末)如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关系,若它表示氮元素的部分关系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可以为NO2
B.D点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为N2O3
C.E点对应的物质是HNO3(属于酸类物质)
D.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KNO3(属于盐类物质),它代表的点是F
二、填空题
16.(2024九上·大同期末)我国自主研制的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600”拥有执行灭火任务能力。这款飞机可以在短时间内汲水12吨快速抵达火区,进行投水灭火,其灭火原理是 。“鲲龙-600”飞机外壳采用钛铝合金制成,其优点是 ,钛元素和铝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17.(2023九上·崂山期中)请从以下物质:H2、O2、CO2、H2O选取适当的化学式填空。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 。
(3)具有可燃性的气体 。
(4)最常见的溶剂 。
18.(2023·焦作模拟)煤、石油和天然气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排放出 、NO2等污染物,一定条件下会形成酸雨。
19.(2023九上·济南期中)
(1)按要求从氧气、氢气、二氧化硫、氯化钙、氧化镁、碳酸钙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可燃烧的气体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
③一种空气污染气体 ④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2)写出下列微粒符号
①铜离子 ②2个铝原子 ③3个氮气分子
(3)我国饮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茶界“百科全书”。
①《茶经》记载“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泉水中的硅酸有益人体健康,其分子中硅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硅酸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写元素符号)。
②《茶经》中用“细、馨、苦”形容茶汤的色、香、味,其主要是由茶黄素、香叶醇、儿茶素等物质所致,以上三种物质均属于 (选填“混合物”“化合物”或“氧化物”之一);茶香四溢主要体现了分子 的性质。
③《茶经》中关于煮茶的记载有“渡水襄……其格以生铜铸之。”“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漉水襄”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原因是流动的山泉水中钙和镁化合物含量少,硬度小,煮茶最好。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0.(2023·长沙)长沙是一座烟火气、幸福感、国际范十足的城市。小明来长沙品尝了火宫殿的“臭豆腐”、南门口的“糖油粑粑”、文和友的“小龙虾”。“小龙虾”含有的营养素主要是 。他发现这些美食都是用纸袋或纸盒包装的,使用纸质包装比使用塑料包装能减少 污染。
三、实验探究题
21.(2024九上·吉林期末)铝合金主要含铝、铜、镁三种金属,小明为了探究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以下实验:
(1)甲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 ,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的金属活动性更强。
(2)小红认为实验乙、丙中均无明显现象,对完整的结论没有作用,都可以省去。你的看法是 ____。(填字母)
A.乙、丙都不能省去 B.乙、丙都能省去
C.乙可以省去,丙不能省去 D.丙可以省去,乙不能省去
(3)除小明的方案外,你还可以用金属铝、铜、镁与 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2.(2023九上·福州期中)如图为探究粒子性质的实验装置,操作过程如下:
(1)连接好装置。打开止水夹,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注入空气,观察到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该操作的目的是 。再关闭止水夹,拔下注射器。
(2)用注射器抽取30mL浓氨水,重新接入该装置。 (填操作),推动注射器的活塞将浓氨水通过导管挤入装置下端两侧玻璃管内,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 (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 。
(3)马上将装置下端玻璃管底部同时浸入装有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发现 (选填“左侧”或“右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的速度加快,说明 。
四、计算题
23.(2023九上·天桥期中)
(1)配制1000g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小组的同学按照下列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①计算:需氯化钠固体 g,水 mL(室温时,水的密度约为1g/mL)。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右, 此时应( )(填选项序号之一)。
A.调节天平平衡螺母
B.增加适量氯化钠
C.减少适量氯化钠
D.减少砝码质量
③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
④装瓶、贴标签: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标签。
(2)查阅资料可知:实验室制备氧气,也可以利用氯酸钾(KClO3)在二氧化锰(MnO2)作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钾(KCl)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 = MnO22KCl+3O2↑, 现将含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27.6g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冷却后称量固体物质总质量为18g。试回答:
①上述过程中固体混合物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 g,原因是生成了 (填化学式)。
②请分别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解答】A.硬铝是Al--Cu--Mg--Mn的合金,属于合金;
B.水银是汞单质,不属于合金;
C.磁铁矿是指氧化物矿物的矿石,不属于合金;
D.金刚石是碳单质,不属于合金;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合金的定义分析,注意合金一定是单质的混合。
2.【答案】D
【知识点】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氧、硅、铝、铁、钙,汉字中带钅字旁(汞和金除外)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故选:A.
【分析】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判断方法考虑.
4.【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A答案正确;
B、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B答案错误;
C、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答案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分析;
B、根据铜丝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质量增加分析;
C、根据氧气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分析;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 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仍为饱和溶液,A不符合题意;
B. 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形成饱和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的质量一定是甲大于乙 ,B符合题意;
C. 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C不符合题意;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利用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B.利用同温度下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等质量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析;
C.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溶解度的定义分析;
D.利用溶解度曲线和物质的提纯方法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将10g物质a加入到20g水中,不能确定物质a是否完全溶解于水中,故 ②中溶液质量应该是小于或等于30g ,不符合题意;
B、 若③④中均无固体 ,两溶液中溶质相等都是10g,但④溶液中的溶剂比③溶液中的溶剂因蒸发而少5g,故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③中溶质质量分数,不符合题意;
C、③④两溶液的温度都是60℃,④中有固体而 ③中无固体 ,则④溶液一定是60℃时物质a的饱和溶液; 而② 溶液的温度是20℃,无论是饱和溶液还是非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小于60℃时饱和溶液④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符合题意;
D、 ① 只有水,是纯净物, ②③④ 都是溶液,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从溶液的定义和组成去分析,只有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才能算作溶液的溶质,未溶解的部分不能算作溶液的组成成分;
B、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带入计算;
C、除特殊物质外,同种物质在高温时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低温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D、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A、实验室用滤纸过滤河水后,滤液仍浑浊,说明滤纸可能破损。A答案错误;
B、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B答案正确;
C、向生石灰中加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说明化学反应有能量的变化。C答案错误;
D、燃着的木条伸入装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说明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滤液浑浊的原因分析;
B、根据检验氢气纯度分析;
C、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有能量变化分析;
D、根据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钾元素质量不变,但固体总质量因氧气的生成而减小,则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在原有基础上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x表示反应时间,y不能表示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不符合题意;
B、 一定量的镁片中滴加稀盐酸,随盐酸的加入,氢气产生,质量从0起增加,至镁反应完全后保持不变,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 ,符合题意;
C、 一定量的氧化铁中加入稀盐酸,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x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总质量,溶液总质量应随盐酸质量增加不断增加,不会保持不变 ,不符合题意;
D、 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x表示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y表示溶液的pH ,随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pH从小于7增加,至等于7然后大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高锰酸钾分解时钾元素质量不变,固体总质量减小,固体中钾元素质量分数增加,起点不是原点分析;
B、根据镁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氢气质量从原点增加至镁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分析;
C、根据氧化铁中加入盐酸,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分析;
D、根据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溶液pH从小于7到等于7到大于7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碱的化学性质;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硬水和软水用过滤的方法无法区分;加入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丰富泡沫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A答案错误;
B、饱和硝酸钾溶液与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升高温度无法区分;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可以区分饱和硝酸钾溶液与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可以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B答案错误;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空气瓶中和人呼出的气体瓶中,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熄灭的是人呼出的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空气和人呼出的气体,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空气瓶中,振荡,无明显变化,倒入人呼出的气体瓶中,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答案正确;
D、加入稀盐酸可以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呈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无法区分氢氧化钠和碳酸钠。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区分软硬水用肥皂水分析;
B、根据饱和硝酸钾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硝酸钾分析;
C、根据空气和人呼出气体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分析;
D、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呈碱性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化肥的简易鉴别
【解析】【解答】A、尿素中只含植物所需氮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B、硫酸钾为钾肥,具有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符合题意;
C、磷矿粉为灰白色,硫酸铵为白色,观察颜色可区别两物质,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与碱性草木灰能发生反应,不能混合施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尿素中只含植物所需氮元素分析;
B、根据钾肥的用途分析;
C、根据磷矿粉为灰白色分析;
D、根据铵盐与碱性物质能发生反应分析。
11.【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 A、空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氮(NO2) 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形成酸雨,符合题意;
B、 PM2.5 是指悬浮于空气中的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不符合题意;
C、 一氧化碳(CO) 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不会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D、 臭氧(O3) 具有强氧化性,会对人体健康不利,属于空气污染物,不与水反应,不会形成酸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 由二氧化氮(NO2) 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分析;
B、 PM2.5 的概念、组成分析;
C、由 一氧化碳(CO) 的性质分析;
D、由臭氧(O3) 的性质分析。
12.【答案】(1)C
(2)A
(3)A
【知识点】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图可知,碘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带负电,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故说法正确的是C,AB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2)下列关于加“硒”食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属于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不是氧化物,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硒是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应多吃含硒营养品的说法错误,人体中的元素含量多了有害健康,故不符合题意;
D、中硒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钠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 科学膳食,有助于维持人体内各元素之间的相对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加铁盐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碘盐在高温时易分解产生碘蒸汽扩散到空气中,故烹饪时尽早加入加碘盐,利于充分溶解的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加碘食盐中不含碘单质,可用于检验淀粉的说法错误,应该是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故不符合题意;
D、食用加锌盐不可以预防佝偻病 ,缺锌会引起食物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图来解答;
(2)根据的化学式的意义来解答;
(3)根据人体中各元素的作用来解答。
13.【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
【解析】【解答】A、三氯蔗糖由分子构成,一个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三氯蔗糖为有机物,但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C、三氯蔗糖中碳、氢、氯、氧元素质量比为144:19:106.5:128,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符合题意;
D、三氯蔗糖中碳元素、氢元素、氯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4:19:106.5:128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分析;
B、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达到上万、上千万分析;
C、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14.【答案】D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电解水实验;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镁比锌活泼,反应时间较短,故A选项不正确。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一份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快一些),一份不加入二氧化锰(反应速率慢一些),最终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故B选项不正确。
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是8:1,故C选项不正确。
D、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A、根据金属性得强弱进行分析。
B、根据二氧化锰得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电解水实验结论进行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
15.【答案】B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酸、碱、盐的概念;物质的简单分类;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C点表示的是氧化物,氮元素化合价为+4价,则为二氧化氮,化学式为:NO2,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保存进入下一题
B、D点表示的是氧化物,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则为五氧化二氮,化学式为:N2O5,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E表示的是酸,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则表示的是硝酸,化学式为:HNO3,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F点表示的是盐,且氮元素化合价为+5价,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形成的化合物,硝酸钾由钾离子、硝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氧化物定义、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B、根据氧化物定义、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C、根据酸定义、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D、根据盐定义、化学式书写知识分析。
16.【答案】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硬度大##抗腐蚀性强;质子数不同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投水灭火,其灭火原理是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鲲龙-600”飞机外壳采用钛铝合金制成,其优点是:硬度大,抗腐蚀性强;钛元素和铝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合金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分析,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分析。
17.【答案】(1)CO2
(2)O2
(3)H2
(4)H2O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溶液的组成及特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为;
故答案为:;
(2)氧气具有助燃性,故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故答案为:;
(3)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二氧化碳和水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具有可燃性的气体为:;
故答案为:;
(4)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故最常见的溶剂为;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氢气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水为常见的溶剂进行分析解答。
18.【答案】不可再生;SO2(或NO)
【知识点】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煤、石油和天然气均书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排放出SO2(或NO)、NO2等污染物,一定条件下会形成酸雨。
【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酸雨的形成原因分析。
19.【答案】(1);;;
(2);;
(3);O;化合物;不断运动;过滤;加热煮沸
【知识点】硬水与软水;常用盐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1)氢气具有可燃性;
金属氧化物是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是金属元素;
二氧化硫属于大气污染气体的一种;
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2) 铜离子的符号为Cu2+;
2个铝原子 的符号为2Al;
3个氮气分子的符号为3N2;
(3)硅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28:16×3=7:12;
在硅酸中,H元素的质量分数为,Si元素的质量分数为,O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 硅酸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O;
三种物质均为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香味是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固液分离的操作方式为过滤;
生活中可以通过加热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分析】(1)利用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
(2)掌握常见微粒符号的写法;
(3)利用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比;
分别求出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根据化合物的定义分析;
利用分子的性质分析;
利用过滤的原理分析;
利用硬水软化的方法分析。
20.【答案】蛋白质(合理即可);白色
【知识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小龙虾”中富含蛋白质,减少塑料包装能减少白色污染,故答案为:蛋白质(合理即可);白色。
【分析】虾肉中富含蛋白质,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21.【答案】(1)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2Al+3CuSO4=3Cu+Al2(SO4)3;铝
(2)D
(3)稀硫酸(合理即可)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解析】【解答】(1)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故甲试管中的实验现象是铝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Al+3CuSO4=3Cu+Al2(SO4)3 ;
铝能置换铜,故铝的金属活动性更强;
(2)甲实验已经证明铝比铜强,故丙实验可以省去,乙实验中没有现象,说明铝金属活动性没有镁强,故可以得出金属活动性镁>铝>铜;
故选D;
(3)金属镁、铝可以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且和相同浓度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越剧烈,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铜不反应,说明最不活泼,故还可以用金属铝、铜、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及方程式书写知识分析;
(2)根据金属活动性知识分析;
(3)根据金属与酸反应性质分析。
22.【答案】(1)检查装置气密性
(2)打开止水夹;自下而上;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左侧;温度越高分子(粒子)运动越快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 两侧气球变大且一段时间内不缩小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操作的目的是检查转置气密性。
(2)打开止水夹后, 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氨水进入试管,氨水挥发出氨气,氨气分子在不断运动,先接触下部的酚酞试纸,则此时观察到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自下而上慢慢变红;该现象主要说明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 左侧玻璃管内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变红的速度加快,试管两边温度不同,导致实验现象不同,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分析】(1) 检查实验装置气密性是安装仪器前的重要步骤.在装入试剂或调整仪器时,连接处常会松动,所以装入试剂后对装置整体再次作气密性检查很有必要。
(2) 氨水易挥发,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不停运动,遇水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3) 温度高,能提供分子的能量就会越多,分子提供更多能量之后它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
23.【答案】(1)9;991;B;搅拌
(2)①9.6,O2
②解:设氯酸钾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 +3O2↑
245 96
x 9.6g
x=24.5g
二氧化锰的质量=27.6g﹣24.5g=3.1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分别为27.6g与3.1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 (1) 溶液的配制。
①计算: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水为。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调节天平平衡后,称量所需的氯化钠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添加氯化钠。故答案为:B.
③配制溶液: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度),这样得到的溶液即为1000g0.9%的氯化钠溶液。
(2)、 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上述过程中固体混合物在反应后质量减少了,原因是生成了氧气,故生成氧气的质量为9.6克。
【分析】(1)①根据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溶质的质量来解答;
②根据天平称量固定质量的方法来解答;
③根据溶解过程中玻璃棒是加快溶解速度来解答;
(2)①根据固体加热产生气体的方程式中固体质量减少的就是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来解答;
②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中氧气的质量来求氯酸钾的质量来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