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6 21:18:58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安全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B.煤矿巷道内严禁烟火,并及时做好瓦斯气体的检测监控
C.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答案】D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先做灯火实验。A答案正确;
B、煤矿矿井内有可燃性气体及可燃性粉尘,煤矿巷道内要严禁烟火。B答案正确;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C答案正确;
D、家用电器着火,应该先切断电源,用沙土扑灭。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分析;
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分析;
D、根据家用电器着火灭火的原理分析。
2.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C.用水浇灭燃烧的木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防止中毒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物质跟氧气发生反应可能是燃烧,也可能是缓慢氧化。A答案错误;
B、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B答案正确;
C、用水浇灭燃烧的木材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答案错误;
D、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火势更旺。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2023九上·富县期末)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及原理都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原理是隔绝氧气
B.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辟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C符合题意;
D. 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4.(2023九上·廊坊期末)下列使蜡烛熄灭的四种方法中,其中一种和另外三种灭火原理不同的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用嘴吹蜡烛的火焰,加快了周围的空气流动,使蜡烛火焰温度降低,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B. 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有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蜡烛因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C. 用杯子将蜡烛罩住,当蜡烛燃烧消耗掉杯子内的氧气时,蜡烛因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D.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蜡烛因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由以上分析可知,BCD选项的灭火原理都是隔绝氧气,A选项是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5.(2022九上·灌阳期中)森林火灾扑救的方法有飞机吊桶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飞机吊桶投水”采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灭火的方法主要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水可以吸收热量“飞机吊桶投水”采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原理分析。
6.(2021九上·靖西期末)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B.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
C.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D.加油站严禁烟火,面粉厂不用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煤火取暖时容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煤火取暖时不能紧闭门窗,否则容易造成煤气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B. 家用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 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故符合题意。
D. 面粉加工厂、加油站周围存在大量的面粉粉尘、汽油蒸气,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极容易发生爆炸,要严禁烟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易燃易爆知识,进行分析。
7.(2020九上·来宾期末)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都发光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剧烈燃烧 D.都发生爆炸
【答案】B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燃烧、自燃发光、放热,缓慢氧化不发光,但是放热,不符合题意;
B.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C.缓慢氧化不剧烈,很缓慢,不符合题意;
D.缓慢氧化、自燃、燃烧都不一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根据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2018九上·宁城期末)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B.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C.图甲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图乙比图甲环保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错误;A不符合题意;
B.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因而不能燃烧,错误;B不符合题意;
C. 图甲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错误;C不符合题意;
D. 图乙中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没有逸散到空气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比图甲环保,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因为五氧化二磷是白烟,容易逸散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在实验中要注意防范污染;
9.(2018九上·漳州期末)下列描述不是创造“充分燃烧条件”的是(  )
A.将煤转化成煤气做燃料
B.“人要实,火要虚”中的“火要虚”
C.在门窗紧闭的屋内烧炭取暖
D.调节天然气炉具的进风口使火焰呈蓝色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将煤转化成煤气做燃料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燃烧,A不符合题意;
B、“火要虚”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燃烧,B不符合题意;
C、在门窗紧闭的屋内空气流动不畅,容易引起氧气的不足,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造成煤气中毒,C符合题意;
D、调节天然气炉具的进风口增大了氧气的质量,使得天然气充分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增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增大氧气的质量
10.(2018九上·邵阳期末)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A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符合题意,
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不符合题意,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物质燃烧需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填空题
11.(2022九上·镇江月考)依据如图进行实验,通入O2,点燃酒精灯。
(1)红磷燃烧放热、发光,产生   (填现象)。
(2)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1)大量的白烟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放热、发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2)通入O2,点燃酒精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无明显现象,b中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红磷燃烧:冒白烟、放热;
(2)根据燃烧三要素综合分析。
12.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   和   所发生的现象,称之为爆炸。
【答案】急剧燃烧;气体;热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所发生的现象,称之为爆炸。
【分析】根据爆炸条件分析。
13.燃烧的条件:(1)   ;(2)   ;(3)   。
【答案】必须要可燃物;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4.(2017九上·吉安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轮胎爆炸 C.牛奶变酸 D.   .
【答案】C;铁生锈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铁丝燃烧比较剧烈,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B、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牛奶变酸的过程很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D、铁的生锈是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过程.
故答案为:C;铁生锈.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溶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
15.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答案】氧气;发光;发热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分析】根据燃烧定义分析。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偃师月考)用燃烧及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事例
(1)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   
【答案】(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7.(2016九上·罗山期末)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倡导的一种生活态度,其中“减排”主要指的是什么?
(2)使燃料充分燃烧,也是节能的重要方面,要使燃料充分燃烧,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答案】(1)解: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解:氧气(空气)要充足;燃料与氧气(空气)接触要充分.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1)“减排”主要指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从而减缓二氧化碳对地球造成的温室效应;(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空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氧气(空气)要充足;燃料与氧气(空气)接触要充分.
【分析】(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主要指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2)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
四、综合题
18.(2017九上·柘城期末)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1).请回答:
(1)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填①、②或③).
(2)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1)③
(2)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解:(1)棉花能燃烧,蘸有水的棉花不燃烧,说明燃烧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方法有三种: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酒精在桌上燃烧最好的方法是用湿布盖灭,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故答案为:(1)③;(2)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
五、实验探究题
19.(2018九上·怀柔期末)小明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烧杯中加入白醋后,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该气体是   ,蜡烛逐渐熄灭的原因是   。
(2)活动2:烧杯中倒入双氧水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蜡烛   。
(3)活动3: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答案】(1)二氧化碳;烧杯中充满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
(2)燃烧更剧烈
(3)小于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活动1:小苏打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烧杯中加入白醋后,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蜡烛逐渐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烧杯中充满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 ;(2)活动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有助燃性,蜡烛燃烧更剧烈;(3)活动3: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蜡烛减小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所以蜡烛减小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烧杯中充满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燃烧更剧烈;小于。
【分析】物质的通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得到的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20.(2021九上·房山期末)用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试管3中红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1中白磷不燃烧,2中白磷燃烧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水温为60℃,试管3中红磷与氧气接触,红磷未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实验过程中,1中白磷未与氧气接触,不燃烧,2中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所以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1中白磷不燃烧,2中白磷燃烧,故填:1中白磷不燃烧,2中白磷燃烧。
【分析】(1)燃烧三要素: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空气),可燃物。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水温为60℃,试管3中红磷与氧气接触,红磷未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燃烧三要素: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空气),可燃物。实验过程中,1中白磷未与氧气接触,不燃烧,2中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所以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安全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B.煤矿巷道内严禁烟火,并及时做好瓦斯气体的检测监控
C.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2.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C.用水浇灭燃烧的木材——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防止中毒
3.(2023九上·富县期末)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及原理都正确的是(  )
A.吹灭蜡烛,原理是隔绝氧气
B.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辟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D.电器着火用水扑灭,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2023九上·廊坊期末)下列使蜡烛熄灭的四种方法中,其中一种和另外三种灭火原理不同的是
A. B.
C. D.
5.(2022九上·灌阳期中)森林火灾扑救的方法有飞机吊桶投水、砍出隔离带、人工扑打等,其中“飞机吊桶投水”采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隔离可燃物
D.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6.(2021九上·靖西期末)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煤火取暖时紧闭门窗
B.家用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
C.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
D.加油站严禁烟火,面粉厂不用
7.(2020九上·来宾期末)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都发光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剧烈燃烧 D.都发生爆炸
8.(2018九上·宁城期末)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B.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
C.图甲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图乙比图甲环保
9.(2018九上·漳州期末)下列描述不是创造“充分燃烧条件”的是(  )
A.将煤转化成煤气做燃料
B.“人要实,火要虚”中的“火要虚”
C.在门窗紧闭的屋内烧炭取暖
D.调节天然气炉具的进风口使火焰呈蓝色
10.(2018九上·邵阳期末)下列词语或俗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
B.钻木取火——使可燃物的着火点升高
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
二、填空题
11.(2022九上·镇江月考)依据如图进行实验,通入O2,点燃酒精灯。
(1)红磷燃烧放热、发光,产生   (填现象)。
(2)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2.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   ,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   和   所发生的现象,称之为爆炸。
13.燃烧的条件:(1)   ;(2)   ;(3)   。
14.(2017九上·吉安期中)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B.轮胎爆炸 C.牛奶变酸 D.   .
15.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偃师月考)用燃烧及灭火的原理解释下列事例
(1)用扇子扇煤炉,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   
17.(2016九上·罗山期末)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倡导的一种生活态度,其中“减排”主要指的是什么?
(2)使燃料充分燃烧,也是节能的重要方面,要使燃料充分燃烧,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四、综合题
18.(2017九上·柘城期末)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图1).请回答:
(1)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填①、②或③).
(2)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   ,所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五、实验探究题
19.(2018九上·怀柔期末)小明在科学实践活动中,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烧杯中加入白醋后,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该气体是   ,蜡烛逐渐熄灭的原因是   。
(2)活动2:烧杯中倒入双氧水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蜡烛   。
(3)活动3: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0.(2021九上·房山期末)用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试管3中红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
(2)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浓度高,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先做灯火实验。A答案正确;
B、煤矿矿井内有可燃性气体及可燃性粉尘,煤矿巷道内要严禁烟火。B答案正确;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C答案正确;
D、家用电器着火,应该先切断电源,用沙土扑灭。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分析;
B、根据可燃性的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理分析;
D、根据家用电器着火灭火的原理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物质跟氧气发生反应可能是燃烧,也可能是缓慢氧化。A答案错误;
B、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B答案正确;
C、用水浇灭燃烧的木材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答案错误;
D、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使火势更旺。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B、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 用高压水枪灭火,原理是水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能改变的,故B不符合题意;
C.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C符合题意;
D. 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4.【答案】A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用嘴吹蜡烛的火焰,加快了周围的空气流动,使蜡烛火焰温度降低,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B. 将二氧化碳倒入盛有燃烧的蜡烛的烧杯中,蜡烛因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C. 用杯子将蜡烛罩住,当蜡烛燃烧消耗掉杯子内的氧气时,蜡烛因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D. 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蜡烛因与氧气隔绝而熄灭。
由以上分析可知,BCD选项的灭火原理都是隔绝氧气,A选项是降低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灭火的方法主要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水可以吸收热量“飞机吊桶投水”采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原理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煤火取暖时容易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煤火取暖时不能紧闭门窗,否则容易造成煤气中毒,故不符合题意。
B. 家用天然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立即打开排风扇排气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不符合题意。
C. 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火灾逃生时弯腰前行,故符合题意。
D. 面粉加工厂、加油站周围存在大量的面粉粉尘、汽油蒸气,当其扩散在空气中与空气充分接触,极容易发生爆炸,要严禁烟火,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易燃易爆知识,进行分析。
7.【答案】B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燃烧、自燃发光、放热,缓慢氧化不发光,但是放热,不符合题意;
B.燃烧、自燃、缓慢氧化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题意;
C.缓慢氧化不剧烈,很缓慢,不符合题意;
D.缓慢氧化、自燃、燃烧都不一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根据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8.【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错误;A不符合题意;
B.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充分接触,因而不能燃烧,错误;B不符合题意;
C. 图甲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接触氧气,错误;C不符合题意;
D. 图乙中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没有逸散到空气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比图甲环保,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因为五氧化二磷是白烟,容易逸散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所以在实验中要注意防范污染;
9.【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将煤转化成煤气做燃料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燃烧,A不符合题意;
B、“火要虚”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燃烧,B不符合题意;
C、在门窗紧闭的屋内空气流动不畅,容易引起氧气的不足,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造成煤气中毒,C符合题意;
D、调节天然气炉具的进风口增大了氧气的质量,使得天然气充分燃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促进燃烧的方法解答,增进燃料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增大氧气的质量
10.【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A不符合题意,
B、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符合题意,
C、真金不怕火烧——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C不符合题意,
D、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金刚石硬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物质燃烧需将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1.【答案】(1)大量的白烟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红磷燃烧放热、发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2)通入O2,点燃酒精灯,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无明显现象,b中温度达到了红磷的着火点,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1)红磷燃烧:冒白烟、放热;
(2)根据燃烧三要素综合分析。
12.【答案】急剧燃烧;气体;热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所发生的现象,称之为爆炸。
【分析】根据爆炸条件分析。
13.【答案】必须要可燃物;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4.【答案】C;铁生锈
【知识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解析】【解答】A、铁丝燃烧比较剧烈,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B、轮胎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牛奶变酸的过程很缓慢,属于缓慢氧化,故选项正确;
D、铁的生锈是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过程.
故答案为:C;铁生锈.
【分析】有些氧化反应进行的比较缓慢,甚至不溶易被察觉,这样的氧化称为缓慢氧化.
15.【答案】氧气;发光;发热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分析】根据燃烧定义分析。
16.【答案】(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
(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用扇子扇煤炉,给煤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因此炉火越扇越旺;(2)酒精洒到实验台上着火,用湿布覆盖,可以隔绝氧气,同时可以降温,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7.【答案】(1)解: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解:氧气(空气)要充足;燃料与氧气(空气)接触要充分.
【知识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解:(1)“减排”主要指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从而减缓二氧化碳对地球造成的温室效应;(2)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空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空气)的接触面积.
故答案为:(1)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2)氧气(空气)要充足;燃料与氧气(空气)接触要充分.
【分析】(1)“节能减排,低碳生活”主要指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2)根据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进行解答.
18.【答案】(1)③
(2)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解:(1)棉花能燃烧,蘸有水的棉花不燃烧,说明燃烧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灭火方法有三种: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撤离可燃物;酒精在桌上燃烧最好的方法是用湿布盖灭,采用隔绝空气的方法.故答案为:(1)③;(2)用湿布盖灭,隔绝空气.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解答.燃烧需要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只需破坏燃烧条件之一即可.
19.【答案】(1)二氧化碳;烧杯中充满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
(2)燃烧更剧烈
(3)小于
【知识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活动1:小苏打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烧杯中加入白醋后,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蜡烛逐渐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烧杯中充满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 ;(2)活动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有助燃性,蜡烛燃烧更剧烈;(3)活动3: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蜡烛减小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所以蜡烛减小的质量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烧杯中充满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燃烧更剧烈;小于。
【分析】物质的通途由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燃烧的条件有三个: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物质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由此可得到的灭火原理有: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离可燃物。
20.【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1中白磷不燃烧,2中白磷燃烧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水温为60℃,试管3中红磷与氧气接触,红磷未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实验过程中,1中白磷未与氧气接触,不燃烧,2中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所以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1中白磷不燃烧,2中白磷燃烧,故填:1中白磷不燃烧,2中白磷燃烧。
【分析】(1)燃烧三要素: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空气),可燃物。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水温为60℃,试管3中红磷与氧气接触,红磷未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燃烧三要素: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空气),可燃物。实验过程中,1中白磷未与氧气接触,不燃烧,2中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所以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