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二)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B.该实验验证了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C.图二烧杯中通入氧气后白磷没有燃烧
D.图一薄铜片的作用是阻止空气进入烧杯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 ℃,升温至60 ℃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3.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
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金属网导热降低了着火点
D.面粉厂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4.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5.(2022·温江模拟)许多成语本意源于自然现象,下列从化学视角解释有误的是( )
A.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燃烧放热使燃烧更旺
C.水火不容:加水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温度达到木头着火点,木头燃烧
6.(2022九上·承德开学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厨房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
D.图书馆内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7.(2023九上·黄埔期末)严禁在居民房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否则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以下说法:①可能引起电动车燃烧,会产生剧毒气体;②非常安全,不会出现事故;③可能引起爆炸;④可能造成短路、串电事故发生;⑤可能引起电池漏电。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
8.(2023九上·讷河期末)下列对火的控制与使用解释不科学的是( )
A.发生森林火灾时,要清理大火蔓延前方的树木,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B.水能降温是因为水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油、气等物质着火可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9.(2023九上·荔湾期末)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
C.对比①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0.(2023九上·中山期末)如图中,图1是泡沫灭火器,图II、II是灭火器原理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当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接触时,立即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B.图Ⅲ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泡沫从导管口喷出
C.碳酸钠溶液可以用块状大理石代替
D.图书、档案失火时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息县期末)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能源进一步利用和研发的重点。为减轻污染,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为 。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
12.(2021九上·孟津期末)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冷水中。如图所示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开始时没有燃烧,原因可能是 ;实验时不慎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使燃料燃烧充分可以节约能源,请你写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 (写出一条即可)。
13.(2020九上·襄城期末)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 (填两种物质写化学式)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所示实验可得到结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14.(2020九上·长白期末)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分析以上方法中,分别符合以下灭火原理的是(填序号):
(1)隔绝空气 。
(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3)隔离(移走)可燃物 。
15.(2019九上·平和月考)《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更旺.
三、简答题
16.你能想出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写出方法并分别写出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至少写出3种方法。
17.白磷是一种能在空气中自燃的物质,请你利用物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实验室里,少量的白磷为什么必须保存在冷水中?
四、综合题
18.(2020九上·甘井子期末)你知道吗,当遇到小范围的木材、棉、毛、纸张等火灾时,可以打开一个大瓶可乐的瓶盖,用手指堵住瓶口使劲晃动,接着将瓶口对准火源松开手指,可乐随即喷涌而出,可以把火扑灭。
(1)解释“可乐灭火"的主要原因 。
(2)油锅起火不能使用大瓶可乐灭火,说明理由 。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物失火时,也不能使用“可乐灭火”;一般使用哪一种灭火器 ?使用时为什么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离喷射口远一些?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0九上·秦都期末)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所示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有2个作用:① ,② 。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预防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 。
(5)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若不慎小面积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 。
(6)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原理是 。
20.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如图所示:
(1)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 ,原因是 。
(2)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 ,原因是 。
(3)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 ,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图一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A答案错误;
B、图一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答案正确;
C、图二烧杯中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C答案错误;
D、图一薄铜片的作用是导热。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①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燃烧,②中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能燃烧,③中红磷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 ,不符合题意;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不符合题意;
C、水浴温度无法达到红磷着火点,若继续水浴升温,③中红磷也不会燃烧,符合题意;
D、该实验对比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①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燃烧,②中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能燃烧,③中红磷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及水浴温度无法达到红磷着火点分析。
3.【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A、 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不符合题意;
B、 剧烈燃烧若热量可随时扩散,则不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C、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金属网导热降低了周围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为物质属性,不能改变 ,不符合题意;
D、 面粉厂附近空气中有易燃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燃烧更充分分析;
B、根据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附空气发生急速燃烧引起分析;
C、根据着火点为物质属性,不能改变分析;
D、根据面粉厂附近空气中有易燃粉尘分析。
4.【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火灾现场产生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不符合题意;
B、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与氧气接触才可燃烧 ,符合题意;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不符合题意;
D、 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火灾现场产生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分析;
B、根据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分析;
C、根据隔离氧气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加速燃烧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火上浇油,增加了可燃物,可促进燃烧,使燃烧更旺,不符合题意;
C、加水吸热,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D、摩擦生热,使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头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增加可燃物可使燃烧更旺盛;
D.物质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不一定都会发生燃烧,例如呼吸、饭菜的腐烂、粮食酿酒等属于缓慢氧化,就不是燃烧,故符合题意;
B、厨房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图书馆内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物质与氧气反应现象来解答;
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解答;
C、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现象来解答;
D、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①可能引起电动车燃烧,会产生剧毒气体;①符合题意;
②非常不安全,会出现事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可能引起爆炸;③符合题意;
④可能造成短路、串电事故发生;④符合题意;
⑤可能引起电池漏电。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③④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居民房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存在的危害分析。
8.【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发生森林火灾时,要清理大火蔓延前的林木,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A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无法人为改变,水能降温是因为水汽化降低蜡烛周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B项解释不科学,符合题意;
C、干粉灭火器可扑灭油、气等物质着火,故C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D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增大氧气的量和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据此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对比①③,白磷均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跟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
B. 对比①④,①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但是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温度和是否与氧气接触,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
C. 对比①②,①、②中白磷都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不符合题意;
D. 对比③④,③中白磷放在冷水中,不能燃烧,④中白磷放在热水中,能燃烧,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结合实验,控制变量法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使用浓盐酸时产生气泡速率会更快速,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Ⅲ中,盐酸和碳酸钠溶液接触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使得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且二氧化碳会和溶液混合后形成泡沫,并在管口喷出,故B不符合题意;
C. 灭火器需要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时速率较慢,所以块状碳酸钙不适用于制造灭火器,故C符合题意;
D. 图书、档案失火时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以防对图书、档案等造成毁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使用方法分析。
11.【答案】C2H5OH+3O22CO2+3H2O;氢气或H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用嘴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根据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的无污染性及降温的灭火原理分析。
12.【答案】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入足量的空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开始时没有燃烧,原因可能是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实验时不慎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氧气越充足,燃料燃烧越充分,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通入足量的空气。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13.【答案】SO2、NO2(两者全写);C2H5OH+3O2 2CO2+3H2O;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化石燃料中含有硫、氮元素,燃烧后生成SO2、NO2溶于雨水中形成酸雨。酒精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图中铜片上的两种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一种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了,另一种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4.【答案】(1)②③④
(2)⑤
(3)①⑥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①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②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③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④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⑤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⑥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
故答案为:(1)②③④;(2)⑤;(3)①⑥。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15.【答案】(1)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移走了可燃物
(3)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木船具有可燃性,“火箭“射向木船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发生燃烧,故填提供热量,使本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2)部分船只逃脱,离开了燃着的木船相当于移走了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3)“东风”可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势更旺,故填充足的氧气。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就行,
16.【答案】(1)用扇子扇灭或者用嘴吹灭,利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用玻璃杯罩住,利用隔绝空气的方法;(3)剪掉烛芯,利用移走可燃物的方法。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熄灭蜡烛的常见方法有: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移走可燃物
故答案为:(1)用扇子扇灭或者用嘴吹灭,利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用玻璃杯罩住,利用隔绝空气的方法;(3)剪掉烛芯,利用移走可燃物的方法。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7.【答案】少量的白磷保存在冷水中,一白磷与空气隔绝,二温度在白磷的着火点以下,所以白磷就自燃不了了。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少量的白磷保存在冷水中,一白磷与空气隔绝,二温度在白磷的着火点以下,所以白磷就自燃不了了。
【分析】该题考查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8.【答案】(1)水蒸发吸热降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水蒸气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2)油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水不能使油隔绝空气,反而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
(3)二氧化碳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降温,容易使手冻伤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1)可乐灭火的主要原因:首先可乐中的水蒸发吸热降温,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其次,水蒸气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再者,因为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可乐中的二氧化碳逸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2)油锅起火不能使用大瓶可乐灭火,是因为油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随水流动,水不能使油隔绝空气,反而增大了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油燃烧更旺;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物失火时一般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降温,容易使手冻伤,因此,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离喷射口远一些。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19.【答案】(1)有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提供热量;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清除可燃物
(5)用湿抹布扑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一所示实验中小木条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为点发生燃烧,玻璃块没有可燃性,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
(2)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3)图三所示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有2个作用:①提供热量,②隔绝空气;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预防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5)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若不慎小面积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达到才行。灭火时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20.【答案】(1)否;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否;白磷与空气隔绝
(3)能;白磷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1)中的温度为0℃,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不能燃烧;(2)中的白磷在水中,隔绝了空气,所以(2)中的白磷也不能燃烧;(3)三中的白磷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3)中的白磷能燃烧。
【分析】该题考查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二)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
B.该实验验证了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
C.图二烧杯中通入氧气后白磷没有燃烧
D.图一薄铜片的作用是阻止空气进入烧杯
【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图一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A答案错误;
B、图一实验证明了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答案正确;
C、图二烧杯中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C答案错误;
D、图一薄铜片的作用是导热。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如图实验,三支试管里面充满氮气,初始温度25 ℃,升温至60 ℃后,用注射器同时向②③试管中迅速注入足量氧气。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只有②中有燃烧现象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
C.若继续水浴升温,则③中一定会燃烧
D.该实验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
【答案】C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①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燃烧,②中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能燃烧,③中红磷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 ,不符合题意;
B、由①②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未必燃烧,不符合题意;
C、水浴温度无法达到红磷着火点,若继续水浴升温,③中红磷也不会燃烧,符合题意;
D、该实验对比能总结出燃烧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①中白磷不接触氧气不燃烧,②中白磷接触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能燃烧,③中红磷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不燃烧及水浴温度无法达到红磷着火点分析。
3.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用打气筒向容器内打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软橡胶片被冲飞,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B.剧烈燃烧不一定会发生爆炸
C.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金属网导热降低了着火点
D.面粉厂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和爆炸实验
【解析】【解答】A、 吹散面粉的目的是增大面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不符合题意;
B、 剧烈燃烧若热量可随时扩散,则不会发生爆炸 ,不符合题意;
C、 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金属网导热降低了周围温度,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着火点为物质属性,不能改变 ,不符合题意;
D、 面粉厂附近空气中有易燃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事故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A、根据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使燃烧更充分分析;
B、根据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附空气发生急速燃烧引起分析;
C、根据着火点为物质属性,不能改变分析;
D、根据面粉厂附近空气中有易燃粉尘分析。
4.火的使用标志着人类文明的伟大进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B.当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即可燃烧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D.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答案】B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 火灾现场产生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口鼻 ,不符合题意;
B、 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与氧气接触才可燃烧 ,符合题意;
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使可燃物隔绝氧气而灭火 ,不符合题意;
D、 烧锅炉用的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火灾现场产生大量烟尘及有害气体分析;
B、根据可燃物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和与氧气接触分析;
C、根据隔离氧气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增大接触面积加速燃烧分析。
5.(2022·温江模拟)许多成语本意源于自然现象,下列从化学视角解释有误的是( )
A.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可以灭火
B.火上浇油:增加可燃物,燃烧放热使燃烧更旺
C.水火不容:加水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钻木取火:摩擦生热温度达到木头着火点,木头燃烧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釜底抽薪,是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火上浇油,增加了可燃物,可促进燃烧,使燃烧更旺,不符合题意;
C、加水吸热,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D、摩擦生热,使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木头燃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B.增加可燃物可使燃烧更旺盛;
D.物质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6.(2022九上·承德开学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厨房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
D.图书馆内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不一定都会发生燃烧,例如呼吸、饭菜的腐烂、粮食酿酒等属于缓慢氧化,就不是燃烧,故符合题意;
B、厨房锅里的油着火时,可以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用扇子扇煤炉火焰,越扇越旺,是因为提供了更充足的氧气,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图书馆内失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物质与氧气反应现象来解答;
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解答;
C、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现象来解答;
D、根据灭火的原理来解答。
7.(2023九上·黄埔期末)严禁在居民房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否则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以下说法:①可能引起电动车燃烧,会产生剧毒气体;②非常安全,不会出现事故;③可能引起爆炸;④可能造成短路、串电事故发生;⑤可能引起电池漏电。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
【答案】C
【知识点】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①可能引起电动车燃烧,会产生剧毒气体;①符合题意;
②非常不安全,会出现事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可能引起爆炸;③符合题意;
④可能造成短路、串电事故发生;④符合题意;
⑤可能引起电池漏电。⑤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①③④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在居民房楼道给电动车充电存在的危害分析。
8.(2023九上·讷河期末)下列对火的控制与使用解释不科学的是( )
A.发生森林火灾时,要清理大火蔓延前方的树木,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B.水能降温是因为水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C.油、气等物质着火可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发生森林火灾时,要清理大火蔓延前的林木,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A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无法人为改变,水能降温是因为水汽化降低蜡烛周围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故B项解释不科学,符合题意;
C、干粉灭火器可扑灭油、气等物质着火,故C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故D选项解释科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增大氧气的量和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据此分析。
9.(2023九上·荔湾期末)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不燃烧 白磷燃烧
A.对比①③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可燃物接触氧气
B.对比①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可燃物
C.对比①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对比③④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 对比①③,白磷均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物质燃烧需要跟氧气接触,故不符合题意;
B. 对比①④,①中白磷不能燃烧,④中白磷能燃烧,但是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温度和是否与氧气接触,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可燃物,故不符合题意;
C. 对比①②,①、②中白磷都不能燃烧,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不符合题意;
D. 对比③④,③中白磷放在冷水中,不能燃烧,④中白磷放在热水中,能燃烧,得出物质燃烧需要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结合实验,控制变量法分析。
10.(2023九上·中山期末)如图中,图1是泡沫灭火器,图II、II是灭火器原理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当碳酸钠溶液和浓盐酸接触时,立即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B.图Ⅲ的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泡沫从导管口喷出
C.碳酸钠溶液可以用块状大理石代替
D.图书、档案失火时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答案】C
【知识点】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使用浓盐酸时产生气泡速率会更快速,故A不符合题意;
B. 图Ⅲ中,盐酸和碳酸钠溶液接触后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使得锥形瓶内压强增大,且二氧化碳会和溶液混合后形成泡沫,并在管口喷出,故B不符合题意;
C. 灭火器需要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而碳酸钙和盐酸反应时速率较慢,所以块状碳酸钙不适用于制造灭火器,故C符合题意;
D. 图书、档案失火时不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以防对图书、档案等造成毁损,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灭火器的反应原理,使用方法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1九上·息县期末)节约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是能源进一步利用和研发的重点。为减轻污染,我国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为 。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C2H5OH+3O22CO2+3H2O;氢气或H2;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用嘴吹灭蜡烛,吹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其灭火原理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根据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氢气的无污染性及降温的灭火原理分析。
12.(2021九上·孟津期末)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冷水中。如图所示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开始时没有燃烧,原因可能是 ;实验时不慎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使燃料燃烧充分可以节约能源,请你写出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通入足量的空气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开始时没有燃烧,原因可能是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实验时不慎有火星飞溅到红磷上,引起红磷燃烧,证明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氧气越充足,燃料燃烧越充分,使燃料充分燃烧应考虑的因素通入足量的空气。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13.(2020九上·襄城期末)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 (填两种物质写化学式)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常见的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图所示实验可得到结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答案】SO2、NO2(两者全写);C2H5OH+3O2 2CO2+3H2O;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化石燃料中含有硫、氮元素,燃烧后生成SO2、NO2溶于雨水中形成酸雨。酒精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C2H5OH+3O2 2CO2+3H2O。图中铜片上的两种可燃物都与氧气接触,一种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了,另一种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4.(2020九上·长白期末)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分析以上方法中,分别符合以下灭火原理的是(填序号):
(1)隔绝空气 。
(2)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3)隔离(移走)可燃物 。
【答案】(1)②③④
(2)⑤
(3)①⑥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①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②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③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④通过隔绝氧气灭火,⑤通过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⑥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
故答案为:(1)②③④;(2)⑤;(3)①⑥。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15.(2019九上·平和月考)《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的士兵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 .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更旺.
【答案】(1)提供热量,使木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2)移走了可燃物
(3)充足的氧气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木船具有可燃性,“火箭“射向木船可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发生燃烧,故填提供热量,使本船温度达到其着火点。(2)部分船只逃脱,离开了燃着的木船相当于移走了可燃物,故填移走可燃物。(3)“东风”可为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火势更旺,故填充足的氧气。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就行,
三、简答题
16.你能想出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写出方法并分别写出破坏了燃烧的什么条件?至少写出3种方法。
【答案】(1)用扇子扇灭或者用嘴吹灭,利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用玻璃杯罩住,利用隔绝空气的方法;(3)剪掉烛芯,利用移走可燃物的方法。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灭火的方法有: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熄灭蜡烛的常见方法有: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移走可燃物
故答案为:(1)用扇子扇灭或者用嘴吹灭,利用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2)用玻璃杯罩住,利用隔绝空气的方法;(3)剪掉烛芯,利用移走可燃物的方法。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解答: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7.白磷是一种能在空气中自燃的物质,请你利用物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分析实验室里,少量的白磷为什么必须保存在冷水中?
【答案】少量的白磷保存在冷水中,一白磷与空气隔绝,二温度在白磷的着火点以下,所以白磷就自燃不了了。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少量的白磷保存在冷水中,一白磷与空气隔绝,二温度在白磷的着火点以下,所以白磷就自燃不了了。
【分析】该题考查了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四、综合题
18.(2020九上·甘井子期末)你知道吗,当遇到小范围的木材、棉、毛、纸张等火灾时,可以打开一个大瓶可乐的瓶盖,用手指堵住瓶口使劲晃动,接着将瓶口对准火源松开手指,可乐随即喷涌而出,可以把火扑灭。
(1)解释“可乐灭火"的主要原因 。
(2)油锅起火不能使用大瓶可乐灭火,说明理由 。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物失火时,也不能使用“可乐灭火”;一般使用哪一种灭火器 ?使用时为什么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离喷射口远一些?
【答案】(1)水蒸发吸热降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水蒸气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
(2)油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随水流动,水不能使油隔绝空气,反而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燃烧更旺
(3)二氧化碳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降温,容易使手冻伤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1)可乐灭火的主要原因:首先可乐中的水蒸发吸热降温,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其次,水蒸气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再者,因为压强减小,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可乐中的二氧化碳逸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2)油锅起火不能使用大瓶可乐灭火,是因为油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随水流动,水不能使油隔绝空气,反而增大了油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油燃烧更旺;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物失火时一般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降温,容易使手冻伤,因此,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离喷射口远一些。
【分析】根据灭火的方法,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0九上·秦都期末)燃烧与灭火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所示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有2个作用:① ,② 。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预防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 。
(5)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若不慎小面积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 。
(6)住宅和商场等地发生火灾,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其原理是 。
【答案】(1)有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
(3)提供热量;隔绝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清除可燃物
(5)用湿抹布扑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图一所示实验中小木条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为点发生燃烧,玻璃块没有可燃性,不能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有可燃物。
(2)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
(3)图三所示实验中,烧杯中的水有2个作用:①提供热量,②隔绝空气;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4)预防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5)酒精使用时应远离火种,若不慎小面积泼洒燃烧,灭火的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6)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吸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达到才行。灭火时只要控制其中一个条件即可。
20.甲、乙、丙三支试管内分别注入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水,分别放入相同质量的白磷,如图所示:
(1)试管甲内白磷能否燃烧: ,原因是 。
(2)试管乙内白磷能否燃烧: ,原因是 。
(3)试管丙内白磷能否燃烧: ,原因是 。
【答案】(1)否;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2)否;白磷与空气隔绝
(3)能;白磷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1)中的温度为0℃,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白磷不能燃烧;(2)中的白磷在水中,隔绝了空气,所以(2)中的白磷也不能燃烧;(3)三中的白磷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所以(3)中的白磷能燃烧。
【分析】该题考查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