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26 21:46:11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海淀期末)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
【答案】D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核能等。
电能、煤和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人类早已大范围使用,且技术也十分成熟,不属于新能源。
故答案为:D。
【分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核能等。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
B.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
C.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答案】A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不是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如生石灰与水反应也会放热。A答案错误;
B、化石燃料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B答案正确;
C、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C答案正确;
D、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含有硫元素,氮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放热反应分析;
B、化石燃料全是混合物;
C、根据人类需要的能量分析;
D、根据煤的组成成分分析。
3.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中含有丰富的矿物、生物、动力资源等
B.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
C.海底开采出的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
D.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海洋环境
【答案】B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海洋中含有丰富的矿物、生物、动力资源等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不是氯化钠,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海底开采出的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海洋环境,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海洋资源的丰富,海洋资源开发分析。
4.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能源
【答案】D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氢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分析。
5.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A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 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一种化工原料,故错误, 符合题意;
B.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中沸点的不同,将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分析。
B、根据利用石油中各成分中沸点的不同,将石油分馏分析。
C、根据煤的综合利用分析。
D、根据能源的分类分析。
6.(2023九上·扶风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
B.在黄河沿岸大力植树造林
C.露天焚烧垃圾
D.废旧电池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能有效的防风固沙,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旧电池中含有比较多的重金属,因此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及时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可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B.在黄河沿岸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及时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7.(2023九上·西乡县期末)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环境方面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答案】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有害物随水流入江河而污染水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有效提高对资源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和烟尘,不利于保护环境,做法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约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
8.(2023九上·鸡西期中)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乘坐公交车
C.垃圾分类 D.人走关灯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使用一次性筷子,加重树木砍伐,不符合环保理念,故符合题意;
B、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量,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废物利用,不符合题意;
D、人走关灯,减少电的用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等知识分析。
9.(2021九上·恩施期末)“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氢气
【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A、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最清洁燃料,不符合题意;
B、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最清洁燃料,不符合题意;
C、乙醇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属于最清洁燃料,不符合题意;
D、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含碳燃烧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分析。
10.(2019九上·石首月考)石油被誉为“工业上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应节制开采海底石油
B.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C.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露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石油属于混合物
【答案】C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A、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同时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节制开采海底石油,不符合题意;
B、石油中含有碳元素和少量硫元素,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不符合题意;
C、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浪费,符合题意;
D、石油属于混合物,将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节制开采资源的好处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中类不变分析
C、根据石油燃烧污染大气分析
D、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二、填空题
1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产生的   会加剧温室效应,产生的   和   会形成酸雨。
【答案】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分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等燃料中除了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还含有硫、氮等元素,这些元素在燃烧时会转化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氧化物造成空气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
12.(2023九上·唐河期末)每年的11月是“119消防宣传月”,2021年其主题是“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蔬菜,其原理是   ;家中消毒用的酒精,存放时要远离火源,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隔绝氧气;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3.(2021九上·谷城期末)2021年6月13日6时42分许,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的集贸市场发生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其中重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395.41万元。9月30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官方网站发布《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6 13”重大燃爆炸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该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直接原因为天然气中压钢管严重锈蚀破裂,泄漏的天然气在建筑物下方河道内密闭空间聚集,遇餐饮商户排油烟管道排出的火星发生爆炸。
安全无小事,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是   。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使用燃气(提示:管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3H8、C4H10等)的情况,你家中安装报瞥器的位置应该是   (填“上面”、“下面”)原因是   。
【答案】管道天然气;上面;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可以是管道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报警器应安装在上面,原因是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容易在上方聚集。(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14.(2020九上·太原期末)能源太原。图中的新能源是   ,而山西的传统化石能源主要是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其优点是   (写一条)。
【答案】太阳能、风能;煤;环保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图片中太阳能路灯、风力发电和火力发电,属于新能源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山西传统化石能源主要是煤,新能源燃烧产物无污染,则新能源相比与化石能源要更加的环保。
【分析】根据太阳能、风能等都属于新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化石能源及新能源对环境的保护分析。
15.(2019九上·江南期末)化学能的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   变化,这就是化学能。化学能可转化为   、   等为人类所利用。物质燃烧将   能转化为   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   ,常用的电池有   、   等。
【答案】能量;热能;电能;化学;热;化学电池;干电池;锂电池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能量变化,这就是化学能。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电能等为人类所利用。物质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化学电池,常用的电池有干电池、锂电池等。
【分析】根据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长沙期末)蓝天保卫战,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2)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守卫长沙的碧水蓝天,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做的是   。(写一点即可)
【答案】(1)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2)公交出行、节约纸张(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2)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有节约用电;少开私家车;乘公共汽车上学(出行);步行上学;双面使用纸张等。
【分析】(1)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2)从节约资源方面考虑
四、综合题
17.(2021九上·房山期末)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1)现阶段的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碳中和是指通过一定途径实现CO2“零排放”。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填序号)。
A.氢气 B.一氧化碳 C.氨(NH3)
(3)为应对能源短缺问题,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生物质能、   (填1种)等。
【答案】(1)石油
(2)A;C
(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氨(NH3)中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C;
(3)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故答案为:(1)石油(2)AC(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进行分析
18.(2018九上·怀柔期末)认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7年5月18日,在南海,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9月22日,我国科考团队在我国南海约1100米的深海海底,首次探测到两个站点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
可燃冰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极易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因此,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据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的诞生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如果温度高于20℃,它就会“烟消云散”,所以,海底的温度最适合可燃冰的形成;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至少大于30个大气压,海底越深压力就越大,可燃冰也就越稳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
可燃冰在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经海水进入大气层,一旦得不到及时控制,其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为了获取这种清洁能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可燃冰”的开采方法。目前可燃冰常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发化学试剂法、二氧化碳置换法、降压法等。我国试采使用深水半潜式平台通过降压进行开采。科学家们认为,一旦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可燃冰”将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
(1)天然气水合物称作“可燃冰”的原因是   。
(2)可燃冰有望成为新能源的理由是   。
(3)可燃冰的诞生是有条件的,我国南海1100米的深海海底能发现可燃冰,从压力和温度的角度说明其符合可燃冰的诞生条件是   。(提示:海水每下降10米,压强增加1个大气压)
(4)“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产生的危害是   。
(5)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答案】(1)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
(2)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3)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
(4)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5)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天然气水合物称作“可燃冰”的原因是:天然气水合物是冰状固体,能够燃烧;(2)由题中信息可知可燃冰有望成为新能源的理由是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3)可燃冰的产生条件是: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4)“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产生的危害是: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5)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正确;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燃烧几乎不产生残渣或废气,正确;C.“可燃冰”提供了是甲烷和水反应产物,不是将水成油,错误;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燃料及其利用,主要是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鹿邑期末)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的。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
A.天然气 B.酒精 C.煤 D.石油
(2)要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点)。
(3)我国化学家已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这对我国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B
(2)植树造林等
(3)
【知识点】绿色化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B;
(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要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利用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所以通过植树造林、低碳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措施能够帮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分析;
(2)根据通过植树造林、低碳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措施能够帮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分析。
20.(2021九上·叙州期末)小明通过学习“燃烧与灭火”后,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查阅资料: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酒精是   ,天然气是   。(填写“固体”“液体”或“气体”),这三种物质的燃烧,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   (填“吸热”或“放热”)。
(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3)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见图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和   (填化学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固体;液体;气体;放热
(2)①③⑤
(3)哪一层温度最高;外焰温度最高
(4)H2O;CO2;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固体,酒精是液体,天然气是气体;
这三种物质的燃烧,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放热;
(2)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
故答案为:①③⑤;
(3)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哪一层温度最高;
与外焰接触部分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4)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天然气燃烧生成了水,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H2O、CO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蜡烛、天然气的状态及燃烧放热分析;
(2)根据酒精燃烧现象分析;
(3)根据酒精灯火焰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4)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一)
一、选择题
1.(2020九上·海淀期末)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潮汐能 B.太阳能 C.风能 D.化石能源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
B.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
C.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D.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3.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中含有丰富的矿物、生物、动力资源等
B.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氯化钠
C.海底开采出的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
D.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海洋环境
4.下列各种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能源
5.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将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
C.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6.(2023九上·扶风期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
B.在黄河沿岸大力植树造林
C.露天焚烧垃圾
D.废旧电池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
7.(2023九上·西乡县期末)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生态环境方面指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下列做法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
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8.(2023九上·鸡西期中)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
A.使用一次性筷子 B.乘坐公交车
C.垃圾分类 D.人走关灯
9.(2021九上·恩施期末)“低碳”生活是一种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的是(  )
A.煤 B.石油 C.乙醇 D.氢气
10.(2019九上·石首月考)石油被誉为“工业上的血液”。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应节制开采海底石油
B.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C.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露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
D.将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石油属于混合物
二、填空题
11.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产生的   会加剧温室效应,产生的   和   会形成酸雨。
12.(2023九上·唐河期末)每年的11月是“119消防宣传月”,2021年其主题是“落实消防责任,防范安全风险”。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蔬菜,其原理是   ;家中消毒用的酒精,存放时要远离火源,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2021九上·谷城期末)2021年6月13日6时42分许,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的集贸市场发生重大燃气爆炸事故,造成26人死亡,138人受伤,其中重伤3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395.41万元。9月30日,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官方网站发布《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艳湖社区集贸市场“6 13”重大燃爆炸事故调查报告》,认定该事故是一起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事故直接原因为天然气中压钢管严重锈蚀破裂,泄漏的天然气在建筑物下方河道内密闭空间聚集,遇餐饮商户排油烟管道排出的火星发生爆炸。
安全无小事,你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是   。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家中安装报警器。根据使用燃气(提示:管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罐装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C3H8、C4H10等)的情况,你家中安装报瞥器的位置应该是   (填“上面”、“下面”)原因是   。
14.(2020九上·太原期末)能源太原。图中的新能源是   ,而山西的传统化石能源主要是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其优点是   (写一条)。
15.(2019九上·江南期末)化学能的利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   变化,这就是化学能。化学能可转化为   、   等为人类所利用。物质燃烧将   能转化为   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   ,常用的电池有   、   等。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长沙期末)蓝天保卫战,旨在传递低碳生活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该主题倡导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1)近几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写一点即可)
(2)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守卫长沙的碧水蓝天,作为中学生的你可以做的是   。(写一点即可)
四、综合题
17.(2021九上·房山期末)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1)现阶段的能源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
(2)碳中和是指通过一定途径实现CO2“零排放”。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填序号)。
A.氢气 B.一氧化碳 C.氨(NH3)
(3)为应对能源短缺问题,人类正在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生物质能、   (填1种)等。
18.(2018九上·怀柔期末)认真阅读下面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7年5月18日,在南海,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的历史性突破,这是我国、也是世界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9月22日,我国科考团队在我国南海约1100米的深海海底,首次探测到两个站点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
可燃冰由于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因此极易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因此,可燃冰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据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可燃冰的诞生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是温度不能太高,如果温度高于20℃,它就会“烟消云散”,所以,海底的温度最适合可燃冰的形成;第二是压力要足够大,至少大于30个大气压,海底越深压力就越大,可燃冰也就越稳定;第三是要有甲烷气源,海底古生物尸体的沉积物,被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甲烷。
可燃冰在给人类带来新的能源前景的同时,对人类生存环境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经海水进入大气层,一旦得不到及时控制,其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温室效应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因此,为了获取这种清洁能源,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可燃冰”的开采方法。目前可燃冰常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发化学试剂法、二氧化碳置换法、降压法等。我国试采使用深水半潜式平台通过降压进行开采。科学家们认为,一旦开采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那么“可燃冰”将会成为21世纪的主要能源。
(1)天然气水合物称作“可燃冰”的原因是   。
(2)可燃冰有望成为新能源的理由是   。
(3)可燃冰的诞生是有条件的,我国南海1100米的深海海底能发现可燃冰,从压力和温度的角度说明其符合可燃冰的诞生条件是   。(提示:海水每下降10米,压强增加1个大气压)
(4)“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产生的危害是   。
(5)下面关于“可燃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
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1九上·鹿邑期末)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全国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碳中和”是指某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内人为活动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多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引起的。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
A.天然气 B.酒精 C.煤 D.石油
(2)要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任写一点)。
(3)我国化学家已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这对我国节能减排和开发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2021九上·叙州期末)小明通过学习“燃烧与灭火”后,对蜡烛燃烧、酒精灯燃烧、家庭使用的天然气燃烧等产生了兴趣,于是开始了一系列实验。查阅资料: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1)首先他发现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   ,酒精是   ,天然气是   。(填写“固体”“液体”或“气体”),这三种物质的燃烧,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   (填“吸热”或“放热”)。
(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   (填序号)。
①发出蓝色火焰;②燃烧后产生刺激性气味;③发光、放热;④产生浓烟;⑤火焰分层。
(3)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见图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   ;通过该实验的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
(4)为了探究天然气燃烧后生成的产物,他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天然气燃烧的生成物中一定含   和   (填化学式),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核能等。
电能、煤和石油、天然气、水能等人类早已大范围使用,且技术也十分成熟,不属于新能源。
故答案为:D。
【分析】新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和核能等。
2.【答案】A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不是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如生石灰与水反应也会放热。A答案错误;
B、化石燃料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B答案正确;
C、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C答案正确;
D、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含有硫元素,氮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放热反应分析;
B、化石燃料全是混合物;
C、根据人类需要的能量分析;
D、根据煤的组成成分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海洋中的资源
【解析】【解答】A. 海洋中含有丰富的矿物、生物、动力资源等 ,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不是氯化钠,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海底开采出的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保护海洋环境,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海洋资源的丰富,海洋资源开发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氢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煤 、石油 、天然气属于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能源的分类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A. 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一种化工原料,故错误, 符合题意;
B.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中沸点的不同,将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煤油和柴油等,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石油是一种化石燃料分析。
B、根据利用石油中各成分中沸点的不同,将石油分馏分析。
C、根据煤的综合利用分析。
D、根据能源的分类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能有效的防风固沙,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C、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而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保护环境,符合题意;
D、旧电池中含有比较多的重金属,因此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及时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工厂烟囱加装净化装置可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
B.在黄河沿岸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D.废旧电池含有重金属,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放入垃圾箱专用回收盒,及时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
7.【答案】C
【知识点】保护水资源;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有害物随水流入江河而污染水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有效提高对资源的处理和再利用,减少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和烟尘,不利于保护环境,做法符合题意;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保护环境,做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可减少水体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B.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约资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C.加大煤炭供应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
8.【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A、使用一次性筷子,加重树木砍伐,不符合环保理念,故符合题意;
B、乘坐公交车,减少尾气排放量,不符合题意;
C、垃圾分类 ,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还可以废物利用,不符合题意;
D、人走关灯,减少电的用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低碳生活、保护环境等知识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解答】A、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最清洁燃料,不符合题意;
B、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不属于最清洁燃料,不符合题意;
C、乙醇是一种较为清洁的能源,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不属于最清洁燃料,不符合题意;
D、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因此符合“低碳”理念的最清洁燃料,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含碳燃烧燃烧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A、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同时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应节制开采海底石油,不符合题意;
B、石油中含有碳元素和少量硫元素,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不符合题意;
C、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和浪费,符合题意;
D、石油属于混合物,将石油分馏可得到汽油、柴油等多种产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节制开采资源的好处分析
B、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中类不变分析
C、根据石油燃烧污染大气分析
D、根据混合物的概念分析
11.【答案】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分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煤、石油等燃料中除了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还含有硫、氮等元素,这些元素在燃烧时会转化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氧化物造成空气污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
12.【答案】隔绝氧气;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或放入较多的蔬菜,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方法分析。
酒精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3.【答案】管道天然气;上面;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家中做饭、洗浴等使用的燃气可以是管道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报警器应安装在上面,原因是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容易在上方聚集。(合理即可)
【分析】根据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14.【答案】太阳能、风能;煤;环保
【知识点】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图片中太阳能路灯、风力发电和火力发电,属于新能源的是太阳能和风能,山西传统化石能源主要是煤,新能源燃烧产物无污染,则新能源相比与化石能源要更加的环保。
【分析】根据太阳能、风能等都属于新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化石能源及新能源对环境的保护分析。
15.【答案】能量;热能;电能;化学;热;化学电池;干电池;锂电池
【知识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解答】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常伴随有能量变化,这就是化学能。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电能等为人类所利用。物质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化学电池,常用的电池有干电池、锂电池等。
【分析】根据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16.【答案】(1)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2)公交出行、节约纸张(任写一点或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特别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森林遭到破坏等;(2)日常生活中符合“节能减排”的做法有节约用电;少开私家车;乘公共汽车上学(出行);步行上学;双面使用纸张等。
【分析】(1)根据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分析
(2)从节约资源方面考虑
17.【答案】(1)石油
(2)A;C
(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答案合理即给分)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氢气燃烧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氨(NH3)中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AC;
(3)新能源是指无污染、可以持续利用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故答案为:(1)石油(2)AC(3)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合理即可)。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进行分析
18.【答案】(1)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
(2)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3)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
(4)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5)C
【知识点】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1)天然气水合物称作“可燃冰”的原因是:天然气水合物是冰状固体,能够燃烧;(2)由题中信息可知可燃冰有望成为新能源的理由是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3)可燃冰的产生条件是: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4)“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产生的危害是: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5)A.“可燃冰”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重要能源,正确;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洁净的能源,燃烧几乎不产生残渣或废气,正确;C.“可燃冰”提供了是甲烷和水反应产物,不是将水成油,错误;D.“可燃冰”的可燃成分是甲烷,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天然气水合物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可燃冰诞生需要高压、低温的条件,南海1100米的温度在5℃,远低于导致可燃冰“烟消云散”的20℃,且压强达到110个大气压,远大于30个大气压,符合压力要足够大的条件;大量甲烷气体分解出来,温室效应为 CO2 的20 倍,“可燃冰”在开采中发生泄露,造成的异常气候、海平面上升、地球上永冻土和两极冰山融化,这一切都会威胁人类的生存;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燃料及其利用,主要是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9.【答案】(1)B
(2)植树造林等
(3)
【知识点】绿色化学;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酒精不属于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B;
(2)根据题目信息可知,要解决“碳达峰”,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利用植树造林等吸收的二氧化碳相互抵消。所以通过植树造林、低碳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措施能够帮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分析;
(2)根据通过植树造林、低碳出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措施能够帮助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甲醇和水分析。
20.【答案】(1)固体;液体;气体;放热
(2)①③⑤
(3)哪一层温度最高;外焰温度最高
(4)H2O;CO2;
【知识点】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1)三种物质的状态不同,蜡烛是固体,酒精是液体,天然气是气体;
这三种物质的燃烧,其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放热;
(2)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
故答案为:①③⑤;
(3)点燃酒精灯,用一张滤纸平放在火焰上,约2S后取出,纸上留下一个黑色圆环,故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哪一层温度最高;
与外焰接触部分留下一个黑色圆环,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4)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天然气的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天然气燃烧生成了水,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故填:H2O、CO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蜡烛、天然气的状态及燃烧放热分析;
(2)根据酒精燃烧现象分析;
(3)根据酒精灯火焰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分析;
(4)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