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燃烧有放热、发光现象,但是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热发光,故A错误;
B、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故B错误;
C、铁能在纯氧中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故C错误;
D、根据燃烧的概念可知,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2.(2023九上·楚雄期末)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以隔绝氧气(或空气),说法不符合题意;
B、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充分接触,说法符合题意;
D、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物质充分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3.(2021九上·永善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电路等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B.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C.家中燃气泄漏,应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镁可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电器、电路等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否则可能引起触电或损坏电器。不符合题意。
B、物质燃烧除了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要物质本身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C、家中燃气泄漏,如打开排气扇通风可能因电打火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镁可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4.(2018九上·无为期末)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MgO和C
C.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答案】B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叙述,因为金属镁与氧结合生成氧化镁;B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叙述,不是实验现象,而是结论;C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叙述,因为金属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D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叙述,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就没有氧气;故答案选择B
【分析】根据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5.(2018九上·抚宁期末)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小旭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能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的是( )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温度还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的,所以不能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②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的,而不能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③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的,所以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④ 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达到白磷的着火的通入空气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故答案为:C。
【分析】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保持一个或多个量不变,调整另一个或多个量改变,来探究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的实验往往同时有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实验现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这一思想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主要探究方式。
6.(2016九上·永登期末)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解;A、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故A正确;
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B正确;
C、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C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能降温,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有的情况下燃烧不需要氧气参加,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能灭火 B.没有达到着火点
C.纸不是可燃物 D.没有与氧气接触
【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过程中存在可燃物,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但纸船没有燃烧,其原因为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B;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2022九上·河东期中)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的矿井内都应严禁烟火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防止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
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的矿井内都应严禁烟火,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乘车禁带易燃、易爆物品分析;
B、根据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有易燃气体分析;
C、根据着火点是物质属性不能降低分析;
D、根据燃气泄漏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9.(2021九上·河源期末)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D.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增强空气对流,降温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煤矿的矿井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逃离,并拨打119,不符合题意;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D、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或固体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空气流通时燃烧更剧烈分析。
10.(2021九上·包头期末)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再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B.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降低,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C.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容易触电,故不符合题意;
D.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二、填空题
11.(2020九上·公主岭期末)天然气燃气灶通过电子点火器引燃天然气,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电子点火器的作用是 ,不用的时候关上阀门就可以达到熄火的目的,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答案】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清除(隔离)可燃物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其着火点,电子点火器的作用就是给天然气提供热量,使其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关闭阀门就隔断了天然气,其原理就是通过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使其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清除(隔离)可燃物。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12.(2020九上·阳城期末)篝火晚会是一项传统的欢庆活动。常用干燥的石块围出一个篝火环,环内放置干燥的树枝和煤炭形成引火堆。篝火环材料的选择依据是 ,引火堆搭建松散的目的是 ;篝火使用完毕,熄灭的方法是 。
【答案】不具有可燃性;增加空气流通;用水将篝火浇灭(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用干燥的石块围篝火环,说明应该选择不具有可燃性的材料,防止篝火环被火点燃;引火堆搭建松散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充分;灭火时只要去除任意一个燃烧条件,用水浇灭或用土盖灭均可。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3.(2020九上·睢县期中)某地厂房发生火灾,原因是由于电线线路老化漏电引起塑料泡沫天花板燃烧,塑料泡沫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中毒身亡。从燃烧条件分析:塑料泡沫是 ,漏电产生的电火花所起的作用是
【答案】可燃物;使温度达到塑料泡沫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的3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塑料泡沫属于可燃物;漏电产生的火花使温度升高,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塑料泡沫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及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14.(2020九上·通辽期末)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
【答案】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知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木船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5.(2019九上·防城港期中)某校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了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1)可燃物
(2)开门使室内外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房门,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利用的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室内着火,如打开房门,空气流通,会导致火势更猛;利用高压水枪喷水的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怀化期末)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但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我们发现火柴头斜向下的那根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
【答案】(1)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
(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更容易持续燃烧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填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
(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填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更容易持续燃烧。
【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是否给火柴梗预热。
17.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答案】因为蜡烛着火点较低,燃烧时石蜡蒸汽在燃烧,吹气能带走热量,同时也是石蜡蒸汽冷凝甚至脱离蜡烛,同时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是固体在燃烧,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也无法使可燃物分散,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因为蜡烛着火点较低,燃烧时时石蜡蒸汽在燃烧,吹气能带走热量,同时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是固体在燃烧,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综合题
18.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白磷(P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②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这两个实验现象都可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 。
(3)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 ,同时也证明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 。
(4)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水中,破坏的燃烧条件是____。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5)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1)P4+5O2 2P2O5
(2)与氧气接触
(3)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B
(5)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白磷(P4)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②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则这两个实验现象都可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3)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同时也证明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4)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水中,破坏燃烧的条件是隔绝氧气。
故答案为:B。
(5)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0九上·海珠期末)请你参与以下“燃烧条件“的探究。
(1)(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提出假设)
假设1:温度达到着火点;
假设2: 。
假设3: 。
(2)(设计实验)
请设计并完成以下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限选的实验用品是∶棉花、坩埚钳、烧杯、酒精灯、铜片、热水、蜡烛、红磷、酒精、白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热水,并在烧杯上放一片铜片,铜片两端分别放一小块 与 假设1成立
假设2成立
假设3成立
【答案】(1)有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红磷;白磷;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分别点燃水和酒精;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在空气中点燃两支蜡烛,之后将烧杯扣在一支燃着的蜡烛上;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用烧杯扣住后逐渐熄灭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提出假设}假设2:燃烧需要可燃物,故填有可燃物;
假设3: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需要氧气助燃,故填要与氧气接触。
(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需要选用两种着火点明显不同的物质,可以选择白磷与红磷,故填白磷与红磷;
将两种物质放到同一块铜片上,在将铜片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上,观察到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两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故填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验证假设2:向两只容积相同的小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的酒精,再用燃着的火柴点燃,故填分别点燃水和酒精;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说明物质有可燃性才能燃烧,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填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
验证假设3:在空气中点燃两支蜡烛,之后将烧杯扣在一支燃着的蜡烛上;
蜡烛燃烧时消耗氧气,将烧杯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观察到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用烧杯扣住后逐渐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填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用烧杯扣住后逐渐熄灭。
【分析】根据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20.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按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塞上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管,然后放入盛有90℃热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热水中,观察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a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b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1)图A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如图B所示,将一只空、冷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根据已有知识推测该实验的现象是 ,你推测该现象的依据是 。
(3)如图C所示,将茶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过了一会儿, 蜡烛先熄灭。
【答案】(1)没有与氧气接触
(2)水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3)上层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热水的温度超过了白磷的着火点(40℃),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2)水中的白磷由于满足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所以水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燃烧放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二氧化碳的密度会减小导致气流向上升,从而使上层的蜡烛先熄灭。
【分析】该题考查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一)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
C.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2.(2023九上·楚雄期末)科学用火,可以趋利避害。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B.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
C.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能燃烧
D.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
3.(2021九上·永善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器、电路等着火时,可以用水扑灭
B.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C.家中燃气泄漏,应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镁可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4.(2018九上·无为期末)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MgO和C
C.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5.(2018九上·抚宁期末)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小旭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能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的是( )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
6.(2016九上·永登期末)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B.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
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D.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7.小红在纸叠的小船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能灭火 B.没有达到着火点
C.纸不是可燃物 D.没有与氧气接触
8.(2022九上·河东期中)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的矿井内都应严禁烟火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9.(2021九上·河源期末)202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119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要严禁烟火
D.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增强空气对流,降温
10.(2021九上·包头期末)关于燃烧和灭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B.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D.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二、填空题
11.(2020九上·公主岭期末)天然气燃气灶通过电子点火器引燃天然气,从燃烧的条件分析,电子点火器的作用是 ,不用的时候关上阀门就可以达到熄火的目的,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12.(2020九上·阳城期末)篝火晚会是一项传统的欢庆活动。常用干燥的石块围出一个篝火环,环内放置干燥的树枝和煤炭形成引火堆。篝火环材料的选择依据是 ,引火堆搭建松散的目的是 ;篝火使用完毕,熄灭的方法是 。
13.(2020九上·睢县期中)某地厂房发生火灾,原因是由于电线线路老化漏电引起塑料泡沫天花板燃烧,塑料泡沫燃烧产生大量有毒气体造成人员中毒身亡。从燃烧条件分析:塑料泡沫是 ,漏电产生的电火花所起的作用是
14.(2020九上·通辽期末)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 。
15.(2019九上·防城港期中)某校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 。
(2)该同学慌忙打开了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 。
(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 。
三、简答题
16.(2019九上·怀化期末)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但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 。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我们发现火柴头斜向下的那根更容易持续燃烧,原因是 。
17.一支燃着的蜡烛吹气,蜡烛熄灭;而同样对着一支点燃的蚊香吹气,为何就燃烧更旺?
四、综合题
18.合理运用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对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进行验证: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白磷(P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②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这两个实验现象都可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 。
(3)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 ,同时也证明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 。
(4)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水中,破坏的燃烧条件是____。
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白磷的着火点
(5)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
五、实验探究题
19.(2020九上·海珠期末)请你参与以下“燃烧条件“的探究。
(1)(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提出假设)
假设1:温度达到着火点;
假设2: 。
假设3: 。
(2)(设计实验)
请设计并完成以下验证假设的实验方案。限选的实验用品是∶棉花、坩埚钳、烧杯、酒精灯、铜片、热水、蜡烛、红磷、酒精、白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热水,并在烧杯上放一片铜片,铜片两端分别放一小块 与 假设1成立
假设2成立
假设3成立
20.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按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将少量白磷和少量红磷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塞上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管,然后放入盛有90℃热水的烧杯中;另将少量白磷直接投入到烧杯的热水中,观察的实验现象如下:
①试管a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②试管b中的红磷不燃烧;③烧杯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1)图A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
(2)如图B所示,将一只空、冷试管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根据已有知识推测该实验的现象是 ,你推测该现象的依据是 。
(3)如图C所示,将茶杯倒扣在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过了一会儿, 蜡烛先熄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燃烧有放热、发光现象,但是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热发光,故A错误;
B、可燃物燃烧时不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没有火焰,故B错误;
C、铁能在纯氧中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在纯氧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不一定能燃烧,故C错误;
D、根据燃烧的概念可知,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
2.【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以隔绝氧气(或空气),说法不符合题意;
B、关闭燃气阀门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说法不符合题意;
C、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不一定能燃烧,还需与氧气充分接触,说法符合题意;
D、烧木柴时把木柴架空,有利于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物质充分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3.【答案】D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电器、电路等着火时不能用水扑灭,否则可能引起触电或损坏电器。不符合题意。
B、物质燃烧除了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还需要物质本身是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C、家中燃气泄漏,如打开排气扇通风可能因电打火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镁可在氮气中燃烧,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若缺少一个则可灭火,所以灭火原理为撤离可燃物或隔绝氧气或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4.【答案】B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A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叙述,因为金属镁与氧结合生成氧化镁;B选项是不符合题意的叙述,不是实验现象,而是结论;C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叙述,因为金属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D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叙述,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就没有氧气;故答案选择B
【分析】根据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5.【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温度还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的,所以不能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② 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的,而不能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③ 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的,所以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④ 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达到白磷的着火的通入空气燃烧,说明燃烧与氧气关系,故答案为:C。
【分析】当研究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先控制保持一个或多个量不变,调整另一个或多个量改变,来探究这些量之间的关系。控制变量的实验往往同时有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实验现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找出不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控制变量法是化学中常用的探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这一方法可以使研究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控制变量法可以对影响实验结果的多个因素逐一进行探究,然后再总结出结论,这一思想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主要探究方式。
6.【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解;A、钠、氢气都能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故A正确;
B、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的燃烧,氧气的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剧烈,故B正确;
C、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隔绝氧气可以灭火,故C正确;
D、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能降温,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有的情况下燃烧不需要氧气参加,灭火的方法有:(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3)撤走可燃物.
7.【答案】B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该过程中存在可燃物,可燃物也与氧气接触,但纸船没有燃烧,其原因为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B;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答案】C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防止发生危险,不符合题意;
B、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的矿井内都应严禁烟火,因为这些地方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不符合题意;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D、发现家中天然气或者液化气泄漏时,应先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因为天然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乘车禁带易燃、易爆物品分析;
B、根据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煤矿的矿井内都有易燃气体分析;
C、根据着火点是物质属性不能降低分析;
D、根据燃气泄漏不能接触明火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解析】【解答】A、煤矿的矿井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B、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迅速逃离,并拨打119,不符合题意;
C、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严禁烟火,不符合题意;
D、室内着火,迅速打开门窗,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或固体粉尘遇明火易发生爆炸,空气流通时燃烧更剧烈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再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故不符合题意;
B. 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降低,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C.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立即用水浇灭,容易触电,故不符合题意;
D. 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11.【答案】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清除(隔离)可燃物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其着火点,电子点火器的作用就是给天然气提供热量,使其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关闭阀门就隔断了天然气,其原理就是通过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使其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清除(隔离)可燃物。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12.【答案】不具有可燃性;增加空气流通;用水将篝火浇灭(合理即可)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用干燥的石块围篝火环,说明应该选择不具有可燃性的材料,防止篝火环被火点燃;引火堆搭建松散可以增加空气流通,使燃烧更充分;灭火时只要去除任意一个燃烧条件,用水浇灭或用土盖灭均可。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及促进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13.【答案】可燃物;使温度达到塑料泡沫的着火点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燃烧的3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塑料泡沫属于可燃物;漏电产生的火花使温度升高,作用是使温度达到塑料泡沫的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及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14.【答案】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根据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可知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木船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分析】根据燃烧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15.【答案】(1)可燃物
(2)开门使室内外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可燃物;(2)寝室内着火,如打开房门,空气流通致使氧气量增加,会导致火势更猛;(3)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利用的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分析】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室内着火,如打开房门,空气流通,会导致火势更猛;利用高压水枪喷水的灭火的原理是:水汽化时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6.【答案】(1)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
(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更容易持续燃烧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填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木材的着火点;
(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而火柴头向上时,燃烧产生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不能给火柴梗加热,火柴梗达不到其着火点,容易熄灭,故填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更容易持续燃烧。
【分析】(1)根据能量转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于是否给火柴梗预热。
17.【答案】因为蜡烛着火点较低,燃烧时石蜡蒸汽在燃烧,吹气能带走热量,同时也是石蜡蒸汽冷凝甚至脱离蜡烛,同时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是固体在燃烧,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也无法使可燃物分散,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因为蜡烛着火点较低,燃烧时时石蜡蒸汽在燃烧,吹气能带走热量,同时使周围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从而使蜡烛熄灭;而燃烧的蚊香着火点较高,是固体在燃烧,吹气无法使之达到着火点以下,相反,能给蚊香提供更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更旺.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答.
18.【答案】(1)P4+5O2 2P2O5
(2)与氧气接触
(3)高;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B
(5)降温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白磷(P4)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图②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则这两个实验现象都可证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要与氧气接触。
(3)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同时也证明了可燃物燃烧还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4)实验室中白磷保存在水中,破坏燃烧的条件是隔绝氧气。
故答案为:B。
(5)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降温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分析】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
19.【答案】(1)有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2)红磷;白磷;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分别点燃水和酒精;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在空气中点燃两支蜡烛,之后将烧杯扣在一支燃着的蜡烛上;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用烧杯扣住后逐渐熄灭
【知识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1){提出假设}假设2:燃烧需要可燃物,故填有可燃物;
假设3: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需要氧气助燃,故填要与氧气接触。
(2){设计实验}验证假设1,需要选用两种着火点明显不同的物质,可以选择白磷与红磷,故填白磷与红磷;
将两种物质放到同一块铜片上,在将铜片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上,观察到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两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故填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
验证假设2:向两只容积相同的小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水的酒精,再用燃着的火柴点燃,故填分别点燃水和酒精;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说明物质有可燃性才能燃烧,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故填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
验证假设3:在空气中点燃两支蜡烛,之后将烧杯扣在一支燃着的蜡烛上;
蜡烛燃烧时消耗氧气,将烧杯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观察到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用烧杯扣住后逐渐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填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用烧杯扣住后逐渐熄灭。
【分析】根据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20.【答案】(1)没有与氧气接触
(2)水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
(3)上层
【知识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1)热水的温度超过了白磷的着火点(40℃),没有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2)水中的白磷由于满足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所以水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3)燃烧放热使气体的体积膨胀,二氧化碳的密度会减小导致气流向上升,从而使上层的蜡烛先熄灭。
【分析】该题考查了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