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德成学校 2023-2024 学年高一上学期
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时量:75 分钟 分值:100 分
一、选择题(共 25*2=50 分)
1.下列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大汶口文化 B.红山文化 C. 良渚遗址 D.半坡人遗址
2.“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亩。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该史料
所反映土地制度的性质应是( )
A. 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B. 奴隶制土地国有制
C. 奴隶主土地私有制 D. 地主土地私有制
3.春秋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据此可知,
下列思想符合这一思想家的是( )
A. 依法治国 B. 天下为公 C. 为政以德 D. 无为而治
4秦朝的三公九卿制,九卿中有管国家事务的官职,如:廷尉,掌管刑法; 典客,管边疆民族事务; 也
有管皇家事务的官职,如:宗正,管皇室宗族事务; 太仆,管宫廷车马;奉常,管宗庙礼仪。据此可
知,秦朝( )
A. 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B.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 政治体制有家国同构色彩 D. 体现礼法结合的治理理念
5.秦国商鞅变法规定:“改帝王之治,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实质上( )
A. 从法律上确定土地私有制 B. 禁止自由买卖土地
C. 承认了井田制的合法性 D.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6.西汉初年,岭南地区南越国国王赵昧死后身着汉代帝王、王侯的敛服——金缕玉衣入葬,墓中的五色
药石、药具表明赵昧也同汉朝贵族一样幻想升仙。这反映出( )
A. 岭南文化深受中原影响 B. 经济重心南移助推道教发展
C. 游牧与农耕文明的交融 D. 中央政府开始介入岭南管辖
7.北魏孝文帝采取措施改革鲜卑族的婚姻丧葬、发式服饰、生活习惯等,此后鲜卑族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逐渐与汉族趋同。据此,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 完成鲜卑族文化转变 B. 确立北魏政权的正统地位
C. 推动民族的交流交融 D. 推崇儒家礼治与孝治思想
8.唐文宗时,宰相郑覃宁愿将孙女嫁给士族出身的九品小官崔皋,也不肯与皇太子联姻。唐文宗尴尬地
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这说明唐代( )
A. 士族阶层兴起 B. 择偶标准多元 C. 皇权受到挑战 D. 重视门第观念
9.中国古代有些统治者为加强统治,解决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问题,曾经采用过类似“一国两制”的
办法进行治理。下列制度中具有明显“一国两制”特征的是( )
A. 秦朝推行郡县制 B. 契丹南北面官制 C. 金朝猛安谋克制 D. 元朝实行行省制
10.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由中央掌握,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
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膨胀到 120 多万人。这一制度( )
A. 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 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C.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D.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11.朱元璋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
不法官吏,直接对皇帝负责,除了皇帝之外,不受任何部门制约。这反映了( )
A. 专制皇权强化 B. 监察制度完善 C. 官员矛盾激化 D. 君臣分权制衡
12.下图漫画为“依样画葫芦”,仔细读图,下列官职中,其职能符合该漫画特征的是( )
{#{QQABDQIAggCIABBAAAgCUwUYCkGQkBGACIoOwAAAoAAACRNABAA=}#}
A.中书省长官 B.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C. 内阁大学士 D. 军机大臣
13.《南京条约》签署后,某英国画家“受命创作”《南京条约签订图》。画中签约双方平等洽谈,右下
角绘有“永远和好”的中文字样。后来,该画广为印行。其意在( )
A. 掩盖英国的侵略行径 B. 扩大对华商品输出 C. 打开中国艺术品市场 D. 客观再现历史场景
14.《中美五口通商章程》(1844 年签订) 载:合众国来中国贸易之民人所纳出口、入口货物之税饷,俱
照现定例册,不得多于各国......如另有利益及于各国,合众国民人应一体均沾,用昭平允。该材料反
映美国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
A. 协定关税权 B. 通商口岸传教权 C. 领事裁判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15.“完全废除私有制,居民原来的财物全部归‘圣库’。”这反映出《天朝田亩制度》( )
A. 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要 B. 改造社会方案具有空想性
C. 顺应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D. 政治制度设计具有先进性
16.在山东烟台,进口的“本色花布在 1866 年每匹价格大约仅为二两九钱到四两白银,1867 年更是降到
二两五钱到三两。”这种低价的洋布在中国( )
A. 适合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 B. 推动自然经济的解体
C. 抢占资本市场的大量份额 D. 导致了关税主权丧失
17.甲午中日战争后的 3 年间,清政府把长达 6420 英里的铁路修筑权和管理权“拍卖”了,其中英国占
2800 英里,沙俄占 1530 英里,比利时(背后是俄法集团)占 650 英里。当时的外国人就说过“铁路所
布,即权力所及”“铁道者,犹人之血管机关也,死生存之系之”。这表明,清政府“拍卖”的铁路权( )
A.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B.激化了侵华列强间的矛盾
C.密切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8.义和团“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盆,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甚至波及轮船,铁路电线、机
器、洋学堂、洋装书、洋服等。义和团极端仇视洋货的主要原因是( )
A.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 B. 列强瓜分中国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
C. 洋货的倾销造成了小生产者大量破产 D. 西方传教士与国内民众存在文化分歧
19..1900 年 6 月,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部分地方督抚和各参战国达成《东南保护约款》。该事件是
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汉族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满人朝廷。这说明( )
A. 清政府最高权威遭遇挑战 B. 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
C. 使中外反动势力走向联合 D. 促成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
20.1902 年,梁启超《新史学》问世,主张要以“民统”代替“君统”,以“国史”代替“朝史”,以“民
史”代替“君史”。梁启超的主张旨在( )
A. 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B. 积极宣传民主与科学
C. 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D. 倡导反清的武装起义
21. 关于五四运动,多数学者认同其为“爱国政治运动”“群众反抗运动”,也有不少学者为其贴上“文
艺复兴”“启蒙运动”“反传统运动”的标签。这表明五四运动( )
A. 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 B. 具有多维度的社会影响
C. 展现了大众的磅礴力量 D. 使爱国救亡压倒了启蒙
22.1930 年,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形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点燃“星星之火”的是( )
A.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召开八七会议
C.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D. 发动秋收起义
23.朱德在中共七大上作报告称:从全民总动员、团结一切抗日力量、积极打击日寇出发,从团结军民、
团结官兵出发,从团结一切友军出发,从积极打击敌人增强自己的战略战术出发,这样就形成了一条中
国人民的抗日的军事路线。这条军事路线( )
{#{QQABDQIAggCIABBAAAgCUwUYCkGQkBGACIoOwAAAoAAACRNABAA=}#}
A.推动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B.服从于整风运动后的组织路线
C.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 D.贯彻了毛泽东政治建军的思想
24.1935 年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呼吁停止内战
“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这一宣言( )
A. 表明中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B. 得到社会各阶级的普遍认可
C. 适应了中国抗战形势的需要 D. 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25.2023 年 3 月,在中国的斡旋之下,断交了 7 年的沙特和伊朗两国达成协议,同意恢复双方外交关系。
美国则公开表示,沙特与伊朗之所以会谈判,是因为内部压力,而不是外部的因素。这表明( )
A.美国失去了在中东地区的霸权基础 B.大国博弈竞争影响国际关系
C.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民族矛盾的和解 D.全球命运共同体已深入人心
二、材料题
26.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
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伙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
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
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成纳于汉,诸侯稍微,
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都八九十,形
错诸侯闲,犬牙相临,秉其院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据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整理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延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
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
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制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6分)“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指
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解决方法。(6 分)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随即通电全国,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严厉谴责国民党
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自发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义勇军斗争
受挫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战的主要力量,活动范围遍及 70 余个县。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材料二 1942 年春,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军
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
和德国联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
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北地区局部抗战的主要特点。(6 分)指出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重要作用。(4 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6分)
{#{QQABDQIAggCIABBAAAgCUwUYCkGQkBGACIoOwAAAoAAACRNABAA=}#}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经济建设步骤一首先恢复农业及一切可能恢复的工业;其次发展农业和轻工业以及少数必要的重工
业;然后发展重工业;然后倚靠已经建立起来的重工业,进一步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刘少奇《中国共产党今后的历史任务》(1951 年 7 月)
材料二
从历史上看,工业化有两条基本道路:一是以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为起点的西欧道路:二是通过农副
产品价格的剪刀差实现高积累的东欧(包括苏联)道路。毛泽东认为,中国的工业化既不能走西欧道路,
也不能走东欧道路,而应走一条既不同于西欧又不同于东欧的第三条道路,这就是“发展工业必须和发
展农业同时并举”。
——摘编自杨耕《东方的崛起: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反思》
材料三
1952 年现代工业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 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
35.5%。而苏联在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前的 1928 年已分别达到 45:2%和 39.5%。1952 年我国许多重
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 1950 年的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 2.37
千克,印度为 4 千克,美国为 538.3 千克,发电量中国为 2.76 度,印度为 10.9 度,美国为 2949 度。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最初选择“第三条道路”的原因。(4 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工业化的道路上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6 分)
{#{QQABDQIAggCIABBAAAgCUwUYCkGQkBGACIoOwAAAoAAACR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