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18 11:30:42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鹄(hú) 攘除(rǎnɡ) 猥自枉屈(wèi)
B.衣冠(ɡuān) 间进(jiàn) 陟罚臧否(zhì)
C.窥镜(kuī) 狗窦(dòu) 夙夜忧叹(sù)
D.恢弘(hónɡ) 锦衾(qīn) 以彰其咎(jiù)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逃走) 旦日(第二天)
B.性行淑均(善良公正)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C.既克(克服) 后值倾覆(倾倒)
D.以彰其咎(公布)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3.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B.望其旗靡 以彰其咎
C.皆以美于徐公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必以情 以数谏故
4.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最恰当不过了。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综合。
B.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书。它尤其善于合理描写战争和辞令,如《曹刿论战》详写战前与战后的人物语言,很好地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西汉时的史学家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该文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
6.(2019·杭州)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
7.名句默写。
(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2)   ,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过零丁洋》中“   ?   ”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8.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那儿只剩下我一个人,战场上的胜利者。这是我经历过的最艰苦的一次战斗,也是我获得的第一次胜利。我在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站过的地毯上站了一会儿,享受着我那种胜利者的孤独感。起初,我暗自微笑,觉得高兴;可是就像我的加速的脉搏跳动一样,这阵猛烈的欢乐急剧地减退了。
(节选自《简·爱》)
(1)文中“最艰苦的一次战斗”是指   。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9.九年级某班以“中国很赞”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宋明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关于“中国很赞”由来的信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在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中国很赞”众筹MV活动,【A】以“点赞青春,点赞中国,奋斗新时代”为主题,让网友深度互动、共同参与,用形象化的手指舞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3月7日晚,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正式发布MV《中国很赞》。轻快清新的旋律、阳光向上的歌词、自编自演的手指舞,迅速引发刷屏。网友纷纷点击人民日报客户端首页右下角的“中国很赞”悬浮框。【B】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
①【A】处画线句子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   ”与“   ”互换位置。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   。
(2)为中国点赞,你认为近些年中国值得你骄傲的事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3)“中国很赞”的主题激起了大家心中最厚重的家国情结,班级组织同学们在黑板报上留言、表白祖国,诉说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请你也写一条,要求不超过30个字。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鄙:   
②神弗福也 福: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悉:   
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晓:   
③战胜而不予人功 予: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飞事亲至孝 事:   
②饰名姝遗之 遗:   
③皆铠以习之 铠:   
④秋毫无犯 犯: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三、写作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著名作家肖复兴新书《我们的老院》的发布会上,有读者提问道:“随着看书越来越多,戴了眼镜,但眼睛看到的世界却变平了。请问,怎样能够保持灵性?”肖复兴回答道:“保持自己的灵性,实际上要保持自己心的一种敏感。比如今天我们见到很多人,如果你觉得是司空见惯的,觉得都是大同小异,你就没有敏感。我一直坚信,文学就是写小的,不是写大的。你即使写大的也要从小入手,注意小的地方就会增加你的敏感性,写东西也有的可写,容易下手,否则的话很难下手。”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猥(wěi);BCD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2.【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BD理解正确。C 既克(战胜) ;后值倾覆(遭遇失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3.【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结构助词,的/助词,其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B代词,代齐国军队/代词,他们的;
C介词,比/介词,在;
D介词,凭借/连词,因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4.【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ACD符合语境。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的是美丽的雪景,不能用来形容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积累及运用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在根据语境判断其使用是否符合语境。
5.【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左传》不是纪传体史书,而是编年体史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6.【答案】杳:日在木下,表示昏暗。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这几个字都是会意字,从字形上即可推测出字的意思,分析“杳”的组成部分,这个字上面是“木”,下面是“日”,也就是说太阳在大树下,大树遮挡住太阳的光,天就显得昏暗了。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日在木下,表示昏暗。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会意字字义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分析这个会意字由哪几个独体字组成,然后再理解这几个独体字的意思,最后把这些意思综合起来分析,即可推测出这个会意字的意思。
7.【答案】(1)雉从梁上飞
(2)将军角弓不得控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雉、梁“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⑴ 雉从梁上飞 ;⑵将军角弓不得控;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8.【答案】(1)在与里德太太的冲突中,简·爱勇敢地反驳了里德太太
(2)敢于反抗(敢于斗争)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简·爱》第四章里德太太向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说了下面的话“我相信我在三个星期以前写给你的信里已经说过,这小姑娘的性情脾气和我希望的不很一样;要是你让她进劳渥德学校,请监督和教师严厉地看管她,特别是提防她爱骗人这个最坏的缺点,那我一定很高兴。简,我当着你的面说这些话,是要你死了心,别欺骗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这让简爱忍受不了,等到这个人走后,于是和里德太太发生了一场冲突,她勇敢地反驳里德太太,自己不是那样的孩子。据此答题即可。
(2)里德太太是简爱的监护人,简爱能对自己的监护人发生这么强烈的冲突,足可见她具有敢于反抗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⑴ 在与里德太太的冲突中,简·爱勇敢地反驳了里德太太
⑵ 敢于反抗(敢于斗争)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9.【答案】(1)共同参与;深度互动;进入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
(2)①共享单车的普及;②众多高铁路线的开通;③世界最大的中国天眼;④支付宝的方便快捷;⑤全民广场舞,关注身体健康;⑤“一带一路”的务实推进。(任意两点即可)
(3)示例一:一生有你,不会害怕,谢谢你中国!示例二:祖国很赞,最美的语言也无法描述我对你的依恋。示例三:爱您的雄伟壮阔,爱您的宽广无边,爱您的生生不息,我爱您中国。
【知识点】主题活动;语言连贯;语言简明;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这句话不符合逻辑,只能是先参与,对这个活动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深度互动。故应将”共同参与“和”深度互动“调换顺序。”B缺少谓语动词,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是在活动页面上完成的,首先要进入活动。因此应在”活动页面“前面加上”进入“。
(2)此题要求举出两个近些年中国值得你骄傲的事 ,这个题要求我们平时要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发展。根据平时积累即可答题,如:①共享单车的普及;②众多高铁路线的开通;③世界最大的中国天眼等。
(3)本题要求写一条热爱和赞美祖国的留言,只要所写的内容符合这个主题,语言简洁恰当,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共同参与;深度互动;进入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
⑵ ①共享单车的普及;②众多高铁路线的开通;③世界最大的中国天眼;④支付宝的方便快捷;⑤全民广场舞,关注身体健康;⑤“一带一路”的务实推进。(任意两点即可)
⑶ 示例一:一生有你,不会害怕,谢谢你中国!示例二:祖国很赞,最美的语言也无法描述我对你的依恋。示例三:爱您的雄伟壮阔,爱您的宽广无边,爱您的生生不息,我爱您中国。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⑵本题考查积累。有这样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道题很好地诠释了它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特点,语文学习需要积累的很多,没有积累,一切方法技巧无从谈起。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0.【答案】(1)B
(2)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
【解析】【分析】(1)ACD分析正确。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运用的不是反问的修辞手法,而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在这首词里,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判断正误。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诗歌的主旨,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11.【答案】(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
(2)当权者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3)鲁庄公的“鄙”: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的“远谋”: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4)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鄙”是古今异义词,今义是鄙视,轻视的意思,这里是见识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福“名称活用于动词,赐福,保佑。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谋议。间:参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当权者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3)根据战前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分析,当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和齐国一战时,鲁庄公说了三个条件,分别是:“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只有在他说道第三个条件时曹刿才认为这是根本条件:即取信于民。据此可以概括出本题的答案:鲁庄公的“鄙”: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的“远谋”: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写到:十年春,齐师伐我。自己的国家受到别国的攻伐,任何人都有责任挺身而出,曹刿虽然不是当权者,但他有勇有谋,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学习和赞扬他这种精神。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有里即可。
故答案为:⑴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
⑵ 当权者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⑶ 鲁庄公的“鄙”: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的“远谋”: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⑷ 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12.【答案】(1)都,全部;通晓、知晓;给予
(2)①先帝曾称赞向宠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荐举他为中部督。
①项羽有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3)C
(4)相同之处:都强调重用人才并且让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同之处:【甲】文诸葛亮侧重亲贤臣,远小人;【乙】文高祖则心胸宽广,用人所长。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悉”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能:有才能。是以;因此。举:推举,推荐。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先帝曾称赞向宠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荐举他为中部督。②用;重用。所以:……的原因。为;被。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项羽有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3)ABD理解正确。 C理解错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是先帝简拔的,向宠管理“宫中”之事, 是众议推举的,都不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的。
(4)从”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可以看出诸葛亮侧重亲贤臣,远小人,既注重才华,也注重品德。从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可以看出汉高祖则心胸宽广,用人所长,注重的是他们的才华。 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要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为国家做贡献。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1、都,全部;2、通晓、知晓;3、给予
⑵ ①先帝曾称赞向宠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荐举他为中部督。
①项羽有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⑶ C
⑷ 相同之处:都强调重用人才并且让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同之处:【甲】文诸葛亮侧重亲贤臣,远小人;【乙】文高祖则心胸宽广,用人所长。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13.【答案】(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赠送(给予、馈赠);穿上铠甲;侵占(侵犯)
(2)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①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②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4)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事”“铠”属于词类活用,“遗”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根据句意: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停顿划分为: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反问句式。重点的词有惜:吝惜;惜辞:推辞。“飞何功之有” 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飞有何功?”
(4)解答此题,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由“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可知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由“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可知岳家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故答案为:⑴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2、赠送(给予、馈赠);3、穿上铠甲;4、侵占(侵犯)
⑵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⑶ ①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②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⑷ 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要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14.【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这则材料讲的是作家创作的心得:要保持灵性,就要保持心的敏感;而要保持心的敏感,就要从小入手,注意小的地方。显然,灵性不仅仅是指写作的灵感和文笔的灵动,“灵性”其实就是人的天赋的智慧,是一种聪明才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灵性更体现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新与气度、一种摇曳多姿的活力与激情、一种不等撞到南墙就会另辟新径的聪慧。保持灵性可以使人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迅捷的领悟力和蓬勃的创造力。人们应该从“小”入手涵养“灵性”,多“敏”善感保持“灵性”。材料中,保持灵性、保持敏感、从小入手,三者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敏感”是“灵性”的基础,“灵性”是“敏感”的升华,“从小入手”是保持敏感和灵性的有效途径。材料看似简单,但考生不仔细分析,草率地从“从小入手”入手,把“敏感”和“灵性”抛却一边,大谈特谈“细节决定成败”,稍有不慎便会偏题。
【点评】本题考查写材料作文的能力。材料作文最为常见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就是抓关键词或关键句。关键词或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论性语句。审题后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这篇作文。这篇作文适合写议论文,可以把题目作为论点,然后再用一些事例及名人名言来论证,注意写作时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有说服力,论证要完整、严密,语言要准确,严谨。
1 / 1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六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鸿鹄(hú) 攘除(rǎnɡ) 猥自枉屈(wèi)
B.衣冠(ɡuān) 间进(jiàn) 陟罚臧否(zhì)
C.窥镜(kuī) 狗窦(dòu) 夙夜忧叹(sù)
D.恢弘(hónɡ) 锦衾(qīn) 以彰其咎(jiù)
【答案】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猥(wěi);BCD读音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逃走) 旦日(第二天)
B.性行淑均(善良公正) 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C.既克(克服) 后值倾覆(倾倒)
D.以彰其咎(公布)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答案】C
【知识点】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ABD理解正确。C 既克(战胜) ;后值倾覆(遭遇失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文言词语的解释要放在具体的语句中识记更事半功倍。另外,在积累的基础上积累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比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另外还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3.下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大之狱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B.望其旗靡 以彰其咎
C.皆以美于徐公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D.必以情 以数谏故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分析】A结构助词,的/助词,其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B代词,代齐国军队/代词,他们的;
C介词,比/介词,在;
D介词,凭借/连词,因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对来说较难,要求在平时学习时一定要认真积累,答题时,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后再根据句意解释词语含义。
4.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自从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火树银花的夜景总是给游客带来惊喜。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远行求学的你,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D.在中秋佳节这个特殊日子,归国探亲的旅法华侨用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来表达心情,最恰当不过了。
【答案】B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ACD符合语境。B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的是美丽的雪景,不能用来形容富春江两岸实施了“亮灯工程”。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诗词名句的积累及运用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在根据语境判断其使用是否符合语境。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的综合。
B.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是诸葛亮呈给后主刘禅的表。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史书。它尤其善于合理描写战争和辞令,如《曹刿论战》详写战前与战后的人物语言,很好地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著名国别体史书《战国策·齐策》。讲述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西汉时的史学家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该文是《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左传》不是纪传体史书,而是编年体史书。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6.(2019·杭州)根据下图,推测“杳”字的意思。
【答案】杳:日在木下,表示昏暗。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词义理解
【解析】【分析】这几个字都是会意字,从字形上即可推测出字的意思,分析“杳”的组成部分,这个字上面是“木”,下面是“日”,也就是说太阳在大树下,大树遮挡住太阳的光,天就显得昏暗了。据此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日在木下,表示昏暗。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会意字字义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分析这个会意字由哪几个独体字组成,然后再理解这几个独体字的意思,最后把这些意思综合起来分析,即可推测出这个会意字的意思。
7.名句默写。
(1)兔从狗窦入,   。(《十五从军征》)
(2)   ,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过零丁洋》中“   ?   ”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文天祥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答案】(1)雉从梁上飞
(2)将军角弓不得控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平时对诗词名句的积累答题,注意”雉、梁“容易写错。
故答案为:⑴ 雉从梁上飞 ;⑵将军角弓不得控;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8.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那儿只剩下我一个人,战场上的胜利者。这是我经历过的最艰苦的一次战斗,也是我获得的第一次胜利。我在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站过的地毯上站了一会儿,享受着我那种胜利者的孤独感。起初,我暗自微笑,觉得高兴;可是就像我的加速的脉搏跳动一样,这阵猛烈的欢乐急剧地减退了。
(节选自《简·爱》)
(1)文中“最艰苦的一次战斗”是指   。
(2)从文段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1)在与里德太太的冲突中,简·爱勇敢地反驳了里德太太
(2)敢于反抗(敢于斗争)
【知识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
【解析】【分析】(1)《简·爱》第四章里德太太向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说了下面的话“我相信我在三个星期以前写给你的信里已经说过,这小姑娘的性情脾气和我希望的不很一样;要是你让她进劳渥德学校,请监督和教师严厉地看管她,特别是提防她爱骗人这个最坏的缺点,那我一定很高兴。简,我当着你的面说这些话,是要你死了心,别欺骗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这让简爱忍受不了,等到这个人走后,于是和里德太太发生了一场冲突,她勇敢地反驳里德太太,自己不是那样的孩子。据此答题即可。
(2)里德太太是简爱的监护人,简爱能对自己的监护人发生这么强烈的冲突,足可见她具有敢于反抗的性格特点。
故答案为:⑴ 在与里德太太的冲突中,简·爱勇敢地反驳了里德太太
⑵ 敢于反抗(敢于斗争)
【点评】⑴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记忆,然后按照题目要求回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9.九年级某班以“中国很赞”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宋明同学在网络上搜集了关于“中国很赞”由来的信息,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在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发起“中国很赞”众筹MV活动,【A】以“点赞青春,点赞中国,奋斗新时代”为主题,让网友深度互动、共同参与,用形象化的手指舞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3月7日晚,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正式发布MV《中国很赞》。轻快清新的旋律、阳光向上的歌词、自编自演的手指舞,迅速引发刷屏。网友纷纷点击人民日报客户端首页右下角的“中国很赞”悬浮框。【B】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
①【A】处画线句子有语序不当的问题,应将“   ”与“   ”互换位置。
②【B】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可修改为   。
(2)为中国点赞,你认为近些年中国值得你骄傲的事有哪些?请举出两例。
(3)“中国很赞”的主题激起了大家心中最厚重的家国情结,班级组织同学们在黑板报上留言、表白祖国,诉说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请你也写一条,要求不超过30个字。
【答案】(1)共同参与;深度互动;进入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
(2)①共享单车的普及;②众多高铁路线的开通;③世界最大的中国天眼;④支付宝的方便快捷;⑤全民广场舞,关注身体健康;⑤“一带一路”的务实推进。(任意两点即可)
(3)示例一:一生有你,不会害怕,谢谢你中国!示例二:祖国很赞,最美的语言也无法描述我对你的依恋。示例三:爱您的雄伟壮阔,爱您的宽广无边,爱您的生生不息,我爱您中国。
【知识点】主题活动;语言连贯;语言简明;语序不当;成分残缺
【解析】【分析】(1)这句话不符合逻辑,只能是先参与,对这个活动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才能深度互动。故应将”共同参与“和”深度互动“调换顺序。”B缺少谓语动词,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是在活动页面上完成的,首先要进入活动。因此应在”活动页面“前面加上”进入“。
(2)此题要求举出两个近些年中国值得你骄傲的事 ,这个题要求我们平时要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发展。根据平时积累即可答题,如:①共享单车的普及;②众多高铁路线的开通;③世界最大的中国天眼等。
(3)本题要求写一条热爱和赞美祖国的留言,只要所写的内容符合这个主题,语言简洁恰当,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故答案为:⑴共同参与;深度互动;进入活动页面,上传手指舞视频,一起为中国点赞
⑵ ①共享单车的普及;②众多高铁路线的开通;③世界最大的中国天眼;④支付宝的方便快捷;⑤全民广场舞,关注身体健康;⑤“一带一路”的务实推进。(任意两点即可)
⑶ 示例一:一生有你,不会害怕,谢谢你中国!示例二:祖国很赞,最美的语言也无法描述我对你的依恋。示例三:爱您的雄伟壮阔,爱您的宽广无边,爱您的生生不息,我爱您中国。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熟知病句的类型,然后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⑵本题考查积累。有这样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道题很好地诠释了它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特点,语文学习需要积累的很多,没有积累,一切方法技巧无从谈起。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二、阅读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2)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B
(2)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知识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古讽今
【解析】【分析】(1)ACD分析正确。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运用的不是反问的修辞手法,而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2)“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接下来,辛弃疾为了把这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他异乎寻常地第三次发问,以提请人们注意:“天下英雄谁敌手?”若问天下英雄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在这首词里,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据此分析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B
⑵ 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要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判断正误。
⑵此题考查对思想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理解诗歌的主旨,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 鄙:   
②神弗福也 福: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
【答案】(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
(2)当权者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3)鲁庄公的“鄙”: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的“远谋”: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4)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鄙”是古今异义词,今义是鄙视,轻视的意思,这里是见识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福“名称活用于动词,赐福,保佑。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谋:谋议。间:参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当权者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3)根据战前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分析,当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和齐国一战时,鲁庄公说了三个条件,分别是:“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只有在他说道第三个条件时曹刿才认为这是根本条件:即取信于民。据此可以概括出本题的答案:鲁庄公的“鄙”: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的“远谋”: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写到:十年春,齐师伐我。自己的国家受到别国的攻伐,任何人都有责任挺身而出,曹刿虽然不是当权者,但他有勇有谋,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所以我们要学习和赞扬他这种精神。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言之有里即可。
故答案为:⑴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赐福,保佑
⑵ 当权者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⑶ 鲁庄公的“鄙”: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的“远谋”: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⑷ 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⑴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⑵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⑶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根据文章某一内容谈观点的能力。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再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⑥连:率领。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悉:   
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晓:   
③战胜而不予人功 予: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①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答案】(1)都,全部;通晓、知晓;给予
(2)①先帝曾称赞向宠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荐举他为中部督。
①项羽有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3)C
(4)相同之处:都强调重用人才并且让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同之处:【甲】文诸葛亮侧重亲贤臣,远小人;【乙】文高祖则心胸宽广,用人所长。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悉”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 能:有才能。是以;因此。举:推举,推荐。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先帝曾称赞向宠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荐举他为中部督。②用;重用。所以:……的原因。为;被。故此句可以翻译为:项羽有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3)ABD理解正确。 C理解错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是先帝简拔的,向宠管理“宫中”之事, 是众议推举的,都不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的。
(4)从”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可以看出诸葛亮侧重亲贤臣,远小人,既注重才华,也注重品德。从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可以看出汉高祖则心胸宽广,用人所长,注重的是他们的才华。 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要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为国家做贡献。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1、都,全部;2、通晓、知晓;3、给予
⑵ ①先帝曾称赞向宠有能力,因此大家商议荐举他为中部督。
①项羽有谋臣范增却不能够重用他,这就是项羽被我擒住的原因啊。
⑶ C
⑷ 相同之处:都强调重用人才并且让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同之处:【甲】文诸葛亮侧重亲贤臣,远小人;【乙】文高祖则心胸宽广,用人所长。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
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
⑶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①,宁大将安乐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②,督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毕沅《岳飞》,有删改)
【注】①宵旰:天未亮就起床穿衣,天黑了才吃饭。②休舍:休息。③注坡跳壕:军事训练内容。注坡:从斜坡上急驰下去;跳壕:跃过壕沟。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飞事亲至孝 事:   
②饰名姝遗之 遗:   
③皆铠以习之 铠:   
④秋毫无犯 犯: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②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4)为什么敌人会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请概括其原因。
【答案】(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赠送(给予、馈赠);穿上铠甲;侵占(侵犯)
(2)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①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②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4)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词类活用;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事”“铠”属于词类活用,“遗”是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根据句意:士兵晚上宿营,百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停顿划分为: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反问句式。重点的词有惜:吝惜;惜辞:推辞。“飞何功之有” 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飞有何功?”
(4)解答此题,应该先熟悉文章大概意思,然后再进一步了解文章作者的基本态度,想表达的主要思想。由“师每休舍,督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可知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由“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凡有所举,谋定而后战,所向克捷”可知岳家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故答案为:⑴1、伺候(侍奉、照顾、服侍);2、赠送(给予、馈赠);3、穿上铠甲;4、侵占(侵犯)
⑵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⑶ ①文臣不贪图钱财,武臣不吝惜生命,天下就太平了! ②每次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⑷ 岳家军训练严格;军纪严明;岳飞关爱体恤下属、百姓;清廉不贪;军事才能杰出;岳家军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要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方法:①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一步一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②抓住“曰”“云”“言”等表示对话的词语进行断句;③根据虚词进行断句;④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断句;⑤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进行断句。
⑷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三、写作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著名作家肖复兴新书《我们的老院》的发布会上,有读者提问道:“随着看书越来越多,戴了眼镜,但眼睛看到的世界却变平了。请问,怎样能够保持灵性?”肖复兴回答道:“保持自己的灵性,实际上要保持自己心的一种敏感。比如今天我们见到很多人,如果你觉得是司空见惯的,觉得都是大同小异,你就没有敏感。我一直坚信,文学就是写小的,不是写大的。你即使写大的也要从小入手,注意小的地方就会增加你的敏感性,写东西也有的可写,容易下手,否则的话很难下手。”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这则材料讲的是作家创作的心得:要保持灵性,就要保持心的敏感;而要保持心的敏感,就要从小入手,注意小的地方。显然,灵性不仅仅是指写作的灵感和文笔的灵动,“灵性”其实就是人的天赋的智慧,是一种聪明才智。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灵性更体现为一种超凡脱俗的清新与气度、一种摇曳多姿的活力与激情、一种不等撞到南墙就会另辟新径的聪慧。保持灵性可以使人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迅捷的领悟力和蓬勃的创造力。人们应该从“小”入手涵养“灵性”,多“敏”善感保持“灵性”。材料中,保持灵性、保持敏感、从小入手,三者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敏感”是“灵性”的基础,“灵性”是“敏感”的升华,“从小入手”是保持敏感和灵性的有效途径。材料看似简单,但考生不仔细分析,草率地从“从小入手”入手,把“敏感”和“灵性”抛却一边,大谈特谈“细节决定成败”,稍有不慎便会偏题。
【点评】本题考查写材料作文的能力。材料作文最为常见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就是抓关键词或关键句。关键词或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论性语句。审题后可以根据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这篇作文。这篇作文适合写议论文,可以把题目作为论点,然后再用一些事例及名人名言来论证,注意写作时论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有说服力,论证要完整、严密,语言要准确,严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