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美食 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 中国美食 精读引领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7 20: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精读引领课——《中国美食》
【课 型】精读引领课
【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识字),围绕着“传统文化”为主题,汉字是我们伟大祖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神奇的汉字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让我们走进本单元课文,结合汉字的特点,了解我们悠久的文化。《中国美食》这一课是以形声字为主体的归类识字,形声字分布在美食名中,以图片配汉字的方式呈现菜肴名,以列举的方式呈现主食名。
每一种都包含着烹饪方法,但在烹饪方法种包含有需要识记的形声字,本课出现的美食均为生活中常见的,利于学生的自主朗读以及识记与美食相关的形声字,了解丰富的中国美食,感受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读好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各种中国美食,了解其简单的烹饪过程。
3.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准词语。认识各种中国美食,了解其简单的烹饪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的美食文化,激发对中国美食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布任务
同学们,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今天,让我们在词串中了解中华饮食文化,把中国美食介绍给更多人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活动一:食谱我会认。
1.学生借助“学习小贴士”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读好停顿。
(3)思考:如何给美食分类?
2.检查朗读,完成评价。
评价内容 自评 小组评
能正确读词语
能读好词语间的停顿
3.交流:如何给美食分类?配有图片的为菜肴,方框中的为主食。
4.学习主食,认识生字。
蒸饺:用换一换,识记“饺”字。
炸酱面:唤醒生活经验,识记“酱”字;识记多音字“炸”
小米粥:字理识字“粥”,拓展“粥”字词串。
活动二:食材我来找
想制作出美味的菜肴,首先要配菜,需要准备哪些食材?
1.学生借助“学习小贴士”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用“ ________ ” 画出需要的食材。
(2)组内交流。
2.交流分享,引导发现。食材主要分为两类,蔬菜和肉类。用蔬菜或豆制品做主要食材为素菜,用肉类做主要食材为荤菜。
3.归类识“艹”的字。
(1)交流发现:草字头的与植物有关,蔬菜实百草中可以吃的植物。
(2)拓展带有“艹”的蔬菜名称。
三、品读课文,归类识字
活动三:美食我会做
食材准备好了,如何制作出一道道美食?
1.学生借助“学习小贴士”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用“○”圈出食物的制作方法。
(2)组内交流。
2.交流分享,引导发现。制作方法大多含有“火”和“灬”
3.归类识“火”和“灬”的字。
(1)说一说“火”的字与什么有关,猜一猜“灬”的字与什么有关。
(2)观看视频,了解“灬”。
(3)拓展课后练习题火字底的字,查字典了解意思。
4.了解制作方法,说一说自己知道用这些方法的食物。
5.朗读《美食制作方法》儿歌。
活动四:美食我介绍
中国美食延绵 170余万年,各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
1.介绍自己家乡的美食,说一说美食名称、所用食材、制作方法等。
评价内容 自评 小组评
能说出美食名称
能说出所用食材
能说出制作方法
2.了解其他城市的特色美食,找一找所用食材、制作方法。
【作业布置】继续搜集家乡的美食,制作家乡的美食名片。
【板书设计】4 中国美食

煎 煮 蒸
烧 烤 爆 炖 炒
随堂练习
一、记录我家的一日三餐
早餐 午餐 晚餐
美食
二、搜集资料了解中国菜肴四大风味和八大菜系。
三、综合阅读。
凉拌菠菜 香煎豆腐 红烧茄子 水煮鱼 葱爆羊肉 小鸡炖蘑菇
蒸饺 炸酱面 小米粥 蛋炒饭
1.“肉 ”的音序是______,音节是 ______,它一共有______画。 “煎 ”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再查______画,我知道用“煎 ”制作的美食名称有______。 (不能与课文重复 )
2.关于 “凉拌菠菜 ”说法正确的是 ( )。
A.冬天制作的一道菜。B.秋天制作的一道菜。C.“凉 ”是一种制作工艺。
3.中国美食文化源远流长,美食跟歇后语也结合在了一起。
例如豆腐的做法多种多样,生出的歇后语也有不少,比如 :清水煮豆腐 -----淡而无味。
请你写出下面有关美食的歇后语。
小葱拌豆腐 ----( )
咸菜拌豆腐 ----( )
咸菜煮豆腐 ----( )
四、思维创新大拓展
苏轼写了一首《惠崇 <春江晚景 >》诗,这四句诗中包含着几道美食,请写出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几道美食分别是( )( )(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丰裕的美食中感觉劳动人民的智慧,明白到我国丰裕的饮食文化,以及我国不同地域的饮食习惯特色。本节课通过报菜名、找食材、烹饪方法等过程,引导学生欣赏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培养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感受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饮食文化的兴趣。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学科课程很好地整合了起来;二是切合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气氛一直很热烈;三是学生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老师的帮助,及与同学的协作、交流,同时利用学生已知信息为基础,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取认识,符合教学规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深刻认识到: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实际能力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高效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