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寒假必背21天计划(第2周)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寒假必背21天计划(第2周)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7 22: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致孩子:
亲爱的孩子们,红火火的寒假即将开始,想到要领压岁钱,你们是不是很开心呢?不知不觉间,你们又长大了一岁,欢笑和泪水伴随着你们这一年的成长,为师实在欣慰。
看着你们小小的背影和似乎被学习压着的“沉重身躯”,为师也感叹你们承受着孩提时不应承受的重,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辛勤的付出才会有喜悦的丰收,对吧 。
我们一起制定21天成长计划,赶快行动起来吧!
Day 8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古诗词常常寄托了文人墨客的心智情志,常见的事物也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通过今日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他们被赋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
Day 8
第10课 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 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注释:
①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Day8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Day 9
郑燮,人称板桥先生,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他被称为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从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等。
Day9
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注释:
1任:任凭。 ②尔:你。
竹石
[清]郑燮(xie)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Day 9
语文园地五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Day10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AY 10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Day11
坚持好的,改正错的。
DAY 11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③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Day12
DAY 12
语文园地四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Day13
同是学弈,同样的老师,学习结果却截然不同。
Day 13
译文: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个人一起学棋,但棋艺不如前一个人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学弈
弈(yì)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huì)/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
惟(wéi)/弈秋/之为(wéi)听;
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wéi)/有鸿(hóng)鹄(hú)/将至,
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弗(fú)/若之矣。
为(wèi)是/其智/弗若与(yú)?
曰:非/然也。
Day 13
注释:
1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为后人所加。弈,下棋。
②弈秋:“秋”是人名,因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③通国:全国。④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诲。
⑤鸿鹄:指天鹅、大雁一类的鸟。⑥援:引,拉。
⑦缴:系在箭上的丝绳,这里指带有丝绳的箭,射出后可以将箭收回。
⑧之:他,指专心致志的那个人。
⑨弗若:不如。 ⑩为:因为。
(11)与:同“欤”,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这里读yú。
(12)然:这样。
Day14
辩论,碰撞思想的火花。
Day 14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wéi)/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wéi)/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wèi)汝(rǔ)多知(zhì)乎?”
Day 14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 的看着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
Day 14
注释:
①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为后人所加。 ②辩斗:辩论,争论。
③以:认为。 ④日中:正午。 ⑤车盖:古时车上的圆形篷盖,像雨伞一样。
⑥及:到,到了。 ⑦盘盂:盛物的器皿。圆的为盘,方的为盂。
⑧沧沧凉凉:寒凉。 9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⑩孰:谁。 (11)为:同“谓”,说。 (12)汝:你。 (13)知:同“智”,智慧。
六下必背21天(第二周)
序号 时间 背诵内容 完成打√
1 周一 《马诗》《石灰吟》
2 周二 《竹石》日积月累五
3 周三 《为人民服务》第2段
4 周四 《为人民服务》第3段
5 周五 日积月累四
6 周六 《学弈》
7 周日 《两小儿辩日》
通过本周的背诵,是否感觉棒棒的?加油!
时光飞逝,积累的如何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