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查漏补缺检测卷-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2.按△○△○……△的顺序排下去,○有18个,△有( )。
A.17个 B.18个 C.19个
3.一瓶药有120片,医生说:“每天吃3次,每次吃2片。”120÷2可以算出( )。
A.这瓶药可以吃多少天 B.这瓶药可以吃多少次 C.每天吃多少片
4.下图中2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组合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厘米。
A.40 B.35 C.30
5.下列算式的积中有3个0的是( )。
A.604×5 B.725×8 C.8×625
6.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3厘米,把它们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是( )。
A.22厘米 B.20厘米 C.22厘米或20厘米
二、填空题
7.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或数。
(1)一只鸡重约2( ),每千克鸡肉中约含193( )的蛋白质。
(2)1元硬币重约6( ),500枚这样的硬币约重( )千克。
8.小军每分钟走72米,6分钟走到学校。小丽每分钟走68米,8分钟走到学校。从家到学校小军要走( )米,小丽要走( )米,( )家离学校近一些。
9.在△△○△△○△△○……中,第16个是( );12个△之间共有( )个○。
10.35的5倍是( ),35是( )的5倍。估计598÷4的商是( )百多,598÷9的商是( )十多。
11.学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二年级有四个班,平均每班借阅图书38本,三年级比二年级多借阅22本,三年级借阅图书多少本?
(1)先根据“二年级有四个班”和“平均每班借阅图书38本”两个条件可以求出( );
(2)再根据“三年级比二年级多借阅22本”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三年级借阅图书( )本。
12.101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 )个蘑菇。
三、判断题
13.一个长是8分米、宽是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 ( )
14.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一个20克的西瓜和2千克的苹果. ( )
15.小玲的体重是25千克. ( )
16.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 ( )
17.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
四、计算题
18.直接写出得数。
4×60= 280÷7= 15×6= 400÷5=
36÷2= 5×24= 9×300= 0÷7=
19.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加*题要验算。
63×9= 8×250= *872÷3=
145×6= 375÷7= *642÷6=
20.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五、解答题
21.在课后服务课程中,轮滑队有18人,啦啦操队比轮滑队多7人,花样跳绳队的人数是啦啦操队的人数的3倍,花样跳绳队有多少人?
22.红星小学的每个教室里安装9盏日光灯和4台吊扇,一共安装了216盏日光灯。红星小学一共有多少个教室?一共安装了多少台吊扇?
23.星期天,小芳一家三口围坐在一起吃西瓜。
爸爸:“我吃了这个西瓜的”。
妈妈:“我吃了这个西瓜的”。
小芳:“我吃的和妈妈同样多”。
(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小芳比爸爸少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这个西瓜吃完了吗?如果没吃完,还剩。
24.奶奶过生日,爸爸买回来一个生日蛋糕平均分成10块,妈妈吃了其中的2块,爸爸吃了其中的3块,奶奶吃了其中的1块,小明吃了其中的3块。
(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2)小明比奶奶多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
25.如图,小明用4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边长4厘米的大正方形。
(1)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如果将这4个小正方形拼成右边的图形,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分析】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分析即可。
【详解】A.是轴对称图形;
B.是轴对称图形;
C.不是轴对称图形。
故答案为: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2.C
【分析】图形排列是2个△中间一个○,△的个数比○多1,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18+1=19(个)
故答案为:C
【点睛】分析清楚图形的排列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B
【分析】用药的总数量除以一次吃的数量,求出的是这瓶药可以吃多少次,和天数无关。
【详解】120÷2可以算出这瓶药可以吃多少次。
故答案为: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各个量之间的关系。
4.C
【分析】仔细观察上图:长方形的长为(5+5)厘米,宽为5厘米,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代入相关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5+5=10(厘米)
(10+5)×2
=15×2
=30(厘米)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0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掌握与灵活运用。
5.C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据此计算出3个算式的积,再进行解答。
【详解】A.604×5=3020,积中有2个0;
B.725×8=5800,积中有2个0;
C.8×625=5000,积中有3个0。
故答案为:C
【点睛】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C
【分析】用两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有两种情况:
(1)使两个长方形的宽边重合,如下图:
(2)使两个长方形的长边重合,如下图,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即可求出大长方形的周长。
【详解】(1)大长方形的长是:4+4=8(厘米)
大长方形的周长:(8+3)×2
=11×2
=22(厘米)
(2)大长方形的长是:3+3=6(厘米)
大长方形的周长:(6+4)×2
=10×2
=20(厘米)
所以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是22厘米或20厘米。
故答案为:C
【点睛】关键是知道将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的长方形有两种情况,再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解决问题。
7.(1) 千克/kg 克/g
(2) 克/g 3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认识,可知计量一只鸡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计量每千克鸡肉中含的蛋白质含量用克作单位;计量1元硬币的重量用克作单位;用1元硬币的重量乘500,求出500枚这样的硬币约重多少克,再根据1000克=1千克进行单位的换算。
【详解】(1)一只鸡重约2千克,每千克鸡肉中约含193克的蛋白质。
(2)6×500=3000(克)
3000克=3千克
1元硬币重约6克,500枚这样的硬币约重3千克。
【点睛】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8. 432 544 小军
【分析】首先用小军每分钟走的路程乘他走到学校用的时间,求出从小军家到学校的距离。然后用小丽每分钟走的路程乘她走到学校用的时间,求出从小丽家到学校的距离。最后把两个距离比较大小,判断出谁家离学校近一些即可。
【详解】72×6=432(米)
68×8=544(米)
432<544
从家到学校小军要走432米,小丽要走544米。小军家离学校近一些。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
9. △ 5
【分析】(1)观察图形可知:图中排列规律是:3个图形一个循环周期,按照△→△→○的顺序依次循环排列。用16除以3,余数是几,就是一组中的第几位。
(2)每个周期都有2个△,1个○,那么12个△是经历了12÷2=6个周期,而○是经历了6-1=5个周期,○共有5×1=5个。
【详解】(1)16÷3=5(组)……1(个)
所以第16个是一组中的第一个图形,是△。
(2)(12÷2-1)×1
=(6-1)×1
=5(个)
12个△之间共有5个○。
【点睛】本题考查周期问题,根据题干得出图形的排列周期规律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0. 175 7 一 六
【分析】求35的5倍是多少,用35×5解答;
求35是哪个数的5倍,用35÷5解答;
估计598÷4的商是几百多,用百位的5除以4看商几,那么598÷4的商就是几百多;
估计598÷9的商是几十多,用59除以9看商几,那么598÷9的商就是几十多。
【详解】35×5=175,所以35的5倍是175;
35÷5=7,35是7的5倍;
5÷4=1……1,估计598÷4的商是一百多;
59÷9=6……5,598÷4的商是六十多。
【点睛】此题需要学生熟练整数乘除法的计算,以及估算的方法。
11.(1)二年级借阅图书152本
(2)174
【分析】(1)平均每班借阅图书本数乘二年级班级数可以算出二年级借阅了38×4=152(本)图书。
(2)二年级借阅图书本数加上三年级比二年级多借阅本数可以算出三年级借阅了152+22=174(本)图书。
【详解】(1)38×4=152(本)
先根据“二年级有四个班”和“平均每班借阅图书38本”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二年级借阅图书152本)。
(2)152+22=174(本)
再根据“三年级比二年级多借阅22本”这个条件就能求出三年级借阅图书(174)本。
【点睛】此题考查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实际应用,需从条件想起,看根据条件能解决怎样的问题。
12.100
【分析】101只小兔站成一排,一共有(101-1)个间隔,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也就是每个间隔有1个蘑菇,蘑菇个数等于间隔数。
【详解】101-1=100(个)
101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100)个蘑菇。
【点睛】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是解题关键。
13.×
【详解】略
14.×
【详解】略
15.√
【详解】略
16.×
【详解】分子相同时,分母大的分数比较小.故原题错误.
17.√
【详解】略
18.240;40;90;80;
18;120;2700;0;
【详解】略
19.567;2000;290……2
870;53……4;107
【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在那一位的下面写上相应的积。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除法验算时用商乘除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有余数时,用商乘除数加上余数看是不是等于被除数。
【详解】63×9=567 8×250=2000
*872÷3=290……2
验算:
145×6=870 375÷7=53……4
*642÷6=107
验算:
20.(1)38厘米;
(2)16分米
【分析】(1)根据周长的意义,把四条边的长度相加,求出左图的周长;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代入相关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1)12+7+12+7
=19+12+7
=31+7
=38(厘米)
(2)4×4=16(分米)
21.75人
【分析】先用轮滑队人数加7人算出啦啦操队的人数,再用啦啦操队人数乘3,即可算出花样跳绳队的人数。
【详解】18+7=25(人)
25×3=75(人)
答:花样跳绳队有75人。
【点睛】此题中有三个量,先根据已知量与第二个量的关系求出第二个量,再根据第二个量与第三个量的关系求出第三个量。
22.24个;96台
【分析】一共安装的日光灯盏数除以每个教室安装的日光灯盏数可以算出一共有(216÷9)个教室;每个教室安装的吊扇台数乘教室个数即可算出共安装的吊扇台数。
【详解】216÷9=24(个)
24×4=96(台)
答:红星小学一共有24个教室;一共安装了96台吊扇。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应用。
23.(1)
(2)
(3)没吃完;还剩。
【分析】(1)爸爸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加上妈妈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即可。
(2)爸爸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减去小芳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即可。
(3)用1减去爸爸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再减去妈妈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最后减去小芳吃的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即是西瓜剩下的几分之几。
【详解】(1)+=
答: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
(2)-=
答:小芳比爸爸少吃了这个西瓜的。
(3)1---
=--
=-
=
这个西瓜没吃完,还剩()。
【点睛】此题考查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是解题关键。
24.(1);(2)
【分析】(1)把爸爸、妈妈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相加即可解答。
(2)小明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减奶奶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即可解答。
【详解】(1)+=
答: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这个蛋糕的。
(2)-=
答:小明比奶奶多吃了这个蛋糕的。
【点睛】熟练掌握分数的意义及加减法计算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1)16厘米
(2)8厘米
(3)20厘米
【分析】(1)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2)拼成的大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则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2)厘米,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把数据代入计算即可。
(3)数出的边线有几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就用小正方形的边长乘几即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详解】(1)4×4=16(厘米)
答:大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
(2)4÷2=2(厘米)
2×4=8(厘米)
答:一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8厘米。
(3)4÷2=2(厘米)
2×10=20(厘米)
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20厘米。
【点睛】熟练掌握正方形周长公式是解题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