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寒假综合自检卷-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20千克铁和20千克棉花相比,( )。
A.20千克铁重 B.同样重 C.20千克棉花重
2.15个图钉大约重10克,( )个图钉的质量大约是30克。
A.30 B.45 C.50
3.如图是一个长为27厘米的长方形,剪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后,剩下涂色部分的周长是( )厘米。
A.54 B.108 C.27
4.5只燕子7天吃害虫350只,5只燕子平均每天吃害虫多少只?算式是( )。
A.350÷5 B.350÷7 C.350÷5÷7
5.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个。
①205×7的积里面有0;
②3个相同数相加的和等于这个数的3倍;
③最大的一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积是四位数;
④392×5的乘积比2000小。
A.1 B.2 C.3
二、填空题
6.一个喝水杯50元,某商场搞促销,买4送1,如果买20个杯子需要( )钱。
7.请和李明一起做这个数学实验活动: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数出每次对折后平均分成的份数,填在下表里。
对折的次数 1 2 3
平均分成的份数 2
(1)对折2次,每份占这张纸的,对折4次,每份占这张纸的。
(2)李明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
8.在一张长10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周长是( )厘米。
9.△÷9=104……○,○最大是( ),这时△是( )。
10.□35÷7的商是三位数,而且商中间是零,□里可以填( )。2□6×4,要使它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以填( )。
三、判断题
11.用分数表示。( )
12.150是甲数的6倍,是乙数的5倍,那么甲数大于乙数。( )
13.403÷8的商是5,余数是3。( )
14.被除数中间没有0,商的中间也可能有0。( )
15.打开教室的门,门的运动是平移现象。( )
四、计算题
16.口算。
30×4= 60×5= 12×7= 20÷3= 19+59=
15×6= 16×5= 100-38= 800×5= 204×8≈
17.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带★要验算。
★
★
18.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五、解答题
19.动物园的成人票是16元,儿童票是8元,一位老师带着35名学生去参观动物园,一共要多少钱?
20.希望小学的操场是一个长70米,宽50米的长方形,小深绕着这个操场跑了5圈,她一共跑了多少米?
21.花园小学消防安全会议请了488名家长,每4人围坐一桌,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
22.哪位老师打字打得更快?平均每分钟快多少个字?
23.希望小学的528名师生分4批去参观“青少年科技馆”,前三批每批去了142人,最后一批去了多少人?
24.一辆卡车8小时行驶680千米,一辆客车5小时行驶660千米。客车每小时比卡车每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1.B
【分析】要比较铁和棉花哪一个重,就是比较铁和棉花的重量大小,而铁和棉花都重20千克,据此判断。
【详解】由分析得:
20千克铁和20千克棉花相比,同样重。
故答案为:B
2.B
【分析】30克里面有几个10克,就有几个15个,计算即可。
【详解】30=10+10+10,30克里面有3个10克。
3×15=45(个)
15个图钉大约重10克,45个图钉的质量大约是30克。
故答案为:B
3.A
【分析】涂色部分长方形的长与宽之和是原长方形的长,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用长与宽的和27乘2即可求出涂色部分的周长;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27×2=54(厘米),所以剩下涂色部分的周长是54厘米。
故答案为:A
4.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5只燕子7天吃害虫的只数÷7=5只燕子平均每天吃害虫的只数,依此列式并选择。
【详解】5只燕子7天吃害虫350只,5只燕子平均每天吃害虫多少只?算式是350÷7。
故答案为:B
5.B
【分析】①先算出205×7的积,再看积里有没有0即可;
②三个相同的数相加,即为该数乘三,据此判断即可;
③最大的一位数为9,最大的两位数为99,相乘得到积,即可判断;
④计算392×5的积,再与2000比较即可。
【详解】①205×7=1435,该说法错误;
②3个相同数相加的和即为这个数的3倍,该说法正确;
③最大的一位数乘最大的两位数,即9×99=891,积为三位数,该说法错误;
④392×5=1960,1960<2000,该说法正确。
说法正确的有2个。
故答案为:B
6.800元
【分析】已知喝水杯买4送1,也就是买5个为一组只需要付4个的钱,用20除以5算出需要几组,再用4乘50算出4个水杯需要多少钱,最后用组数乘4个水杯需要的钱即可。
【详解】20÷5=4(组)
4×50=200(元)
4×200=800(元)
买20个杯子需要800元钱。
7.(1);;(2)见详解
【分析】(1)对折1次,将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再对折1次将这2份都平均分成2份,即整张纸被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1份是,对折3次,将纸平均分成8份,对折4次,将纸平均分成16份,其中的1份就是,对折5次将纸平均分成32份,对折6次,将纸平均分成64份,据此完成表格。
(2)表格中第2行的数据中,右边的数总是左边数的2倍,据此来解答。
【详解】(1)
对折的次数 1 2 3 4 5 6
平均分成的份数 2 4 8 16 32 64
(1)对折2次,每份占这张纸的,对折4次,每份占这张纸的。
(2)李明会发现每对折一次,将纸平均分成的份数是前一次的2倍。
8.20
【分析】如图,一张长方形纸,长10厘米,宽4厘米,如果从这张纸上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则剪出的正方形边长为4厘米,所以剩余长方形为宽为4厘米,长为10-4=6厘米,再根据长方形周长=(长+宽)×2计算即可。
【详解】10-4=6(厘米)
所以剩余长方形为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
(6+4)×2
=10×2
=20(厘米)
所以剩下的图形周长是20厘米。
9. 8 944
【分析】除数是9,余数比除数小,余数最大时比除数少1,所以9减1得余数最大是8,再根据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先求出104与9的积,再加8即可求出此时的被除数。
【详解】9-1=8
104×9+8
=936+8
=944
△÷9=104……○,○最大是8,这时△是944。
10. 7 5
【分析】□35÷7的商是三位数,被除数的前一位够除,即□≥7,□可以填7、8、9;要使商中间是零,□里的数除以7没有余数,□里只能填7。2□6×4,因为4乘2□6百位上的2得8个百,要使它的积是四位数,□里的数乘4要满二十,根据4的乘法口诀,□里可以填5、6、7、8、9,最小是5。
【详解】□35÷7的商是三位数,而且商中间是零,□里可以填(7)。2□6×4,要使它的积是四位数,□里最小可以填(5)。
11.×
【分析】分数的意义为: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为分数。据此意义结合图形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题目中的三角形分成3份,阴影部分为1份,
但不是平均分成,根据分数的意义可知,
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分数意义中“平均分”这一要素的理解。
12.×
【分析】用除法计算,分别求出甲数和乙数,再比较即可。
【详解】甲数:150÷6=25
乙数:150÷5=30
25<30
则甲数小于乙数,本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13.×
【分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每次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据此计算即可。
【详解】403÷8=50……3
商是50,余数是3,所以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位数除三位数除法的运算,关键是能够正确计算。
14.√
【分析】运用举例法进行判断,如515÷5、484÷4等。
【详解】515÷5=103
484÷4=121
所以被除数中间没有0,商的中间也可能有0,也可能没有0,原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根据题意,用赋值法能比较容易解决此类问题。
15.×
【分析】平移是物体沿直线的运动,旋转是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运动,据此解答判断。
【详解】打开教室的门,门的运动是旋转现象,原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移和旋转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16.120;300;84;6……2;78;
90;80;62;4000;1600;
【详解】略
17.450;1636;123;
2048;3213;222……1
【分析】根据乘法的运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根据多位数除法法则: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有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不够除,就在这一位上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并在余数右边一位落下被除数在这一位上的数,再继续除即可。除法用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进行验算。
【详解】75×6=450 409×4=1636 246÷2=123
验算:
256×8=2048 7×459=3213 889÷4=222……1
验算:
18.38厘米;40分米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把数据代入公式解答。
【详解】(12+7)×2
=19×2
=38(厘米)
10×4=40(分米)
长方形的周长是38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是40分米。
19.296元
【分析】35名学生买儿童票,1张8元,35乘8可以求出35名学生买票需要多少元,还有1名老师要买成人票,再用这个积加16即可解答此题。
【详解】35×8+16
=280+16
=296(元)
答:一共要296元。
20.1200米
【分析】根据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先求出长方形的周长,也就是绕着这个操场跑1圈的长度。跑了5圈,也就是5个这样的1圈,用乘法列式计算即可解答。
【详解】(70+50)×2
=120×2
=240(米)
240×5=1200(米)
答:她一共跑了1200米。
21.122张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用家长的总人数除以每桌围坐的人数,得到的商就是需要准备桌子的张数,依此计算。
【详解】488÷4=122(张)
答:需要准备122张桌子。
22.马老师;16个
【分析】分别算出张老师和马老师平均每分钟打的字数,然后再比较大小,平均每分钟打的字数越多的人,打字越快;要求平均每分钟快多少个字,用减法计算。
【详解】485÷5=97(个)
678÷6=113(个)
113>97
113-97=16(个)
答:马老师打字打得更快,平均每分钟快16个字。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需要仔细计算。
23.102人
【分析】根据题意,要求最后一批去了多少人,前三批每批去了142人,用乘法计算出前三批一共去的人数,用总人数减去前三批去了的人数即可。
【详解】528-142×3
=528-426
=102(人)
答:最后一批去了102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乘减混合运算的灵活应用,解题关键在于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
24.47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用两辆车行驶的路程除以各自用的时间,求出两辆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各是多少千米;然后用客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减去卡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求出客车每小时比卡车每小时多行驶多少千米即可。
【详解】卡车:680÷8=85(千米)
客车:660÷5=132(千米)
132-85=47(千米)
答:客车每小时比卡车每小时多行驶47千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