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2.5茧中钻出了蚕蛾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
内容总览
新知讲解
05
课堂练习
06
课堂总结
07
板书设计
08
作业布置
09
目录
03
核心素养目标
04
新知导入
01
02
单元主题概述
单元教学结构图
单元主题概述
本单元主题研究动物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在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中,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理解繁殖的意义,感受动物生命过程的丰富多彩。
单元教学结构图
卵:颜色、形状、大小
成虫:外形、生命现象、生长条件
蛹:茧、蛹
成虫:外形、生命现象、生长条件
动物的一生
蚕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卵:有壳的、无壳的
其他动物生命周期
繁殖方式:卵生 胎生
出生
↓
成长
↓
繁殖
↓
死亡
核心素养目标
科学观念
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
态度责任
用比较方法,理解蚕蛾与蚕蛹联系;依据昆虫共同特征,认识更多昆虫。
能用图画和文字来描述和记录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主要生命活动现象。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生命的神奇。
(1)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蛹发育而来。
(2)了解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3)蚕是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新知导入
蚕结茧十多天后,我们的蚕房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蚕茧中钻出了蚕蛾
新知导入
视频:观察蚕蛾破茧而出
新知导入
蚕蛾长什么样?与蚕的幼虫和蛹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发生了什么变化?
新知讲解
活动1:交流新发现
(1)蚕茧一部分变薄、出现了一个小洞
(2)蚕蛾口器分泌液体,软化茧层 , 将破茧而出
(3)蚕蛾从蚕茧中出来
结合观察记录,描述蚕蛾破茧而出的过程。
新知讲解
活动1:交流新发现
(1)雌雄蚕蛾交尾
(2)雌性蚕蛾产卵
(3)交配产卵后,蚕蛾相继死亡
观察到哪些蚕蛾的生命活动现象?
新知讲解
活动1:交流新发现
蚕茧里有蚕第6次蜕的皮
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有些蚕蛾会不断振动翅。
我们还观察到哪些有趣的现象?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蚕蛾
头
胸
腹
触角(1对)
翅膀(1对)
足(3对)
眼睛(1对)
蚕蛾的身体可以分几部分?各部分有哪些器官?
新知讲解
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全身披着白色鳞毛;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一对复眼和羽状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及两对翅。
活动2:观察蚕蛾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蚕蛾
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
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快
怎么区分雄蛾和雌蛾?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蚕蛾
蚕蛾口器退化,无法取食
蚕蛾和蚕的幼虫一样吃桑叶吗?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蚕蛾
画出我们观察到的蚕蛾样子。
新知讲解
活动2:观察蚕蛾
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下图中哪些动物是昆虫?
√
√
√
具有昆虫共同特征
新知讲解
活动3: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形态特征
剪开蚕茧,里面是蚕蛹,没有蚕蛾。现在蚕蛾破茧而出,蚕蛾是蚕蛹变的。
蚕蛾是蚕蛹变的吗?
新知讲解
从蚕蛾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上,能观察出蚕蛾是蚕蛹变的吗?
活动3: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形态特征
蚕蛹的头、胸、腹分别发育成了蚕蛾的头、胸、腹,蚕蛹的翅和触角的雏形分别发育成了蚕蛾的翅膀和触角。
新知讲解
研讨活动
(1)哪些动物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苍蝇
蜜蜂
瓢虫
蚊子
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新知讲解
(2)蚕蛾的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
研讨活动
蚕蛾羽化钻出蚕茧后,体型小的雄蚕蛾就开始不断地扇动双翅、原地打转,寻找雌蚕蛾,而体型大的雌蚕蛾则不断放出信息素(身体分泌物质,通过嗅觉器官察觉),吸引雄蚕蛾。雌雄蚕蛾交尾3~4小时后,雌蚕蛾就产下受精卵。交尾、产卵是蚕蛾繁殖后代的行为。
课堂练习
1.填空题
(1)有一种蚕蛾腹部瘦小、翅膀拍打有力,它最有可能是_________。
(2)蚕的幼虫、蛹和蚕蛾, 身体结构都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3)昆虫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头有一对________,胸部有________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膀。
雄蛾
头
胸
腹
头
胸
腹
触角
三
课堂练习
2.判断题
(1)一般来说,雌性蚕蛾体型更大,腹部更圆。( )
(2)蚕蛾也需要吃桑叶。( )
(3)蚕吐丝结茧后,马上就变成蚕蛾。( )
(4)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一对复眼和羽状触角。( )
(5)昆虫的种类很多,蜜蜂、蚕蛾、蚂蚁都属于昆虫类。( )
√
√
√
课堂练习
3.选择题
(1)关于蚕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昆虫 B.食量很大 C.能远距离飞行
(2)蚕蛾有雌蛾和雄蛾之分,雌蛾的形体、腹部都要大些,主要是因为( )。
A.雌蛾吃得多 B.雌蛾的腹部还有丝 C.雌蛾的腹部有大量的卵
(3)蚕蛾的身体结构与蚂蚁比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相似的结构是( )
A.都有翅膀 B.都会用足爬行 C.胸部都有三对足
A
C
C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蛹发育而来。了解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产卵繁殖后代。蚕是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板书设计
茧中出了蚕蛾
蚕蛾
头 胸 腹
一对触角
三对足
昆虫
作业布置
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5《茧中钻出了蚕蛾》教学设计
一、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
(1)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蛹发育而来。
(2)了解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3)蚕是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科学思维:
用比较方法,理解蚕蛾与蚕蛹联系;依据昆虫共同特征,认识更多昆虫。
3.探究实践:
能用图画和文字来描述和记录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和主要生命活动现象。
4.态度责任: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悟生命的神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蚕蛾的形态特征和行为方式。
难点:比较蚕蛹和蚕蛾的形态,建立蚕蛹和蚕蛾身体各部分的联系。
三、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 评价标准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交流新发现 能说出更多蛹变蛾新发现。 能 基本能 不能
观察蚕蛾 能描述蚕蛾及昆虫特征 能 基本能 不能
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形态特征 能比较蚕蛹和蚕蛾形态,建立蚕蛹和蚕蛾身体各部分联系 能 基本能 不能
学习收获
四、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一)情境导入 1.蚕结茧十多天后,我们的蚕房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蚕茧中钻出了蚕蛾。 2.播放视频:观察蚕蛾破茧而出 3.思考交流:蚕蛾长什么样?与蚕的幼虫和蛹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发生了什么变化? 帮助学生把观察研究的重点自然转向蚕蛾。 关注学生对蚕蛾的观察记录与交流。
(二)探究活动 评价活动一:交流新发现 1.结合观察记录,描述蚕蛾破茧而出的过程。 (展示图片) 明确: 左图:蚕茧一部分变薄、出现了一个小洞。 中图:蚕蛾口器分泌液体,软化茧层,从而破茧而出。 右图:蚕蛾从蚕茧中出来。 2.观察到哪些蚕蛾的生命活动现象?(展示图片) 明确: 左图:雌雄蚕蛾交尾 中图:雌性蚕蛾产卵 右图:交配产卵后,蚕蛾相继死亡 3.我们还观察到哪些有趣的现象? 明确: (1)蚕茧里有蚕第6次蜕的皮 (2)刚羽化的蚕蛾身体湿润,翅下垂,柔软皱缩,但很快便干燥展开;有些蚕蛾会不断振动翅。 活动评价二:观察蚕蛾 蚕蛾的身体可以分几部分?各部分有哪些器官? 出示图片: 明确: 蚕蛾的全身披着白色鳞毛,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呈小球状,有一对触角,一对眼睛,胸部有一对翅膀和三对足。 怎么区分雌蛾和雄蛾? 出示图片: 明确:雌蛾体大,触角灰色,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体小,触角黑色,腹部狭长,翅大,爬行较快,翅膀振动快。 3. 蚕蛾和蚕的幼虫一样吃桑叶吗? 明确:蚕蛾口器退化,无法取食。 4.画出我们观察到的蚕蛾样子。 学生画图记录交流。 5.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昆虫。下图中哪些动物是昆虫? 明确:前三个,蚂蚁、蜻蜓和蝴蝶是昆虫,具有昆虫共同特征。 活动评价三: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形态特征 1.蚕蛾是蚕蛹变的吗? 明确:剪开蚕茧,里面是蚕蛹,没有蚕蛾。现在蚕蛾破茧而出,蚕蛾是蚕蛹变的。 从蚕蛾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上,能观察出蚕蛾是蚕蛹变的吗? 出示图片: 明确:蚕蛹的头、胸、腹分别发育成了蚕蛾的头、胸、腹,蚕蛹的翅和触角的雏形分别发育成了蚕蛾的翅膀和触角。 活动一: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上次课堂观察研究蛹之后,这段时间的观察记录情况,继续建构对蚕一生生长变化的认识。
活动二:帮助学生构建研究动物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不断提升学生观察研究动物的能力。 活动三:比较蚕蛾和蚕蛹的外部特征,建立蛹和蛾的联系,与第 1、3、4 课的学习形成对蚕的发育过程的完整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活动一: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发现,评估学生是否认真观察记录了蚕蛾破茧而出的过程。 活动二:考查学生能否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能否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活动三:考查学生能否建立蚕蛹和蚕蛾身体各部分的联系
(三)研讨 1.哪些动物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明确:苍蝇、蜜蜂、瓢虫、蚊子等动物的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它们有着共同的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蚕蛾的哪些行为与繁殖后代有关 明确:蚕蛾羽化钻出蚕茧后,体型小的雄蚕蛾就开始不断地扇动双翅、原地打转,寻找雌蚕蛾,而体型大的雌蚕蛾则不断放出信息素(身体分泌物质,通过嗅觉器官察觉),吸引雄蚕蛾。雌雄蚕蛾交尾3~4小时后,雌蚕蛾就产下受精卵。交尾、产卵是蚕蛾繁殖后代的行为。 引导学生将探索部分的观察发现进行思维加工 关注学生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四)知识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谈收获、启示,实现科学育人。 鼓励学生多谈收获,及时给予表扬。
五、成果集成
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蛹发育而来。了解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产卵繁殖后代。蚕是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六、作业设计
【知识技能类作业】
1.填空题
(1)有一种蚕蛾腹部瘦小、翅膀拍打有力,它最有可能是_________。
(2)蚕的幼虫、蛹和蚕蛾, 身体结构都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3)昆虫的身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头有一对________,胸部有________对足,多数有一对或两对翅膀。
2.判断题
(1)一般来说,雌性蚕蛾体型更大,腹部更圆。( )
(2)蚕蛾也需要吃桑叶。( )
(3)蚕吐丝结茧后,马上就变成蚕蛾。( )
(4)蚕蛾的头部呈小球状,长有鼓起的一对复眼和羽状触角。( )
(5)昆虫的种类很多,蜜蜂、蚕蛾、蚂蚁都属于昆虫类。( )
3.选择题
(1)关于蚕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昆虫 B.食量很大 C.能远距离飞行
(2)蚕蛾有雌蛾和雄蛾之分,雌蛾的形体、腹部都要大些,主要是因为( )。
A.雌蛾吃得多 B.雌蛾的腹部还有丝 C.雌蛾的腹部有大量的卵
(3)蚕蛾的身体结构与蚂蚁比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相似的结构是( )
A.都有翅膀 B.都会用足爬行 C.胸部都有三对足
【综合实践类作业】
观察我们周围的动物,利用昆虫的特征判断哪些动物是昆虫。
参考答案
1.(1)雄蛾 (2)头 胸 腹 (3)头 胸 腹 触角 三
2.(1)√ (2) (3) (4)√ (5)√
3.(1)A (2)C (3)C
七、板书设计
茧中出了蚕蛾 头 胸 腹 蚕蛾 一对触角 昆虫 三对足
八、教学反思
蚕吐丝结茧后,经过大约10~15 天,蚕茧中钻出了蚕蛾。蚕蛾是蚕的成虫。至此,学生养的蚕已经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不同的生命形态,这也是蚕的一生经历的四个主要阶段。蚕蛾身体同它的幼虫一样,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但身体形态与幼虫截然不同,它已经不是学生所熟悉的样子了。如果不是亲眼目睹了蚕的生长变化,学生很难将这四种形态联系起来,不会想到此时的蛾和蚕的幼虫是同一种动物,也不会想到蚕蛹是蚕蛾的前身。像观察蚕卵、蚕的幼虫及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一样,本课要求学生观察描述蚕蛾的外部形态特征,继续培养提升学生观察、记录生物外部形态特征的能力。在认识蚕蛾外部特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与第 4 课认识的蚕蛹的外部特征进行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蚕蛹与蚕蛾的联系,进一步理解蚕蛾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动物的一生》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教科版(2017) 单元(或主题)名称 动物的一生
主题概述 本单元主题是研究动物生命周期。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过程,这样的生命过程循环往复,使种族得以延续,呈现出动物的生命周期现象。学生在饲养、观察、记录、交流、展示等活动中,能够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理解繁殖的意义,感受动物生命过程的丰富多彩。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1)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2)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3)生命的延续与进化 二、学习内容: (1)5.2.2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5.2.3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的共同特征。 (3)5.6.8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4)5.6.9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 (5)6.2.3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6)6.2.4描述动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食物和适宜的温度。 (7)8.2.4举例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8)8.2.5描述和比较胎生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方式。 三、学业要求: (1)能描述常见动物共同特征。 (2)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3)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知道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列举相关实例。 (4)在认识常见生物、认识生物生存行为的过程中,认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以及保护当地动植物资源的积极意义。 (5)能说出植物和动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认识到植物、动物的某些结构具有帮助其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6)认识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 (7)能分析动植物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相应特点。 (8)能记录、整理和描述常见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9)对栽培植物、饲养动物以及观察动植物的生命周期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8课,以蚕的一生研究为载体,由蚕的一生延伸到昆虫的一生,再到 更多动物的一生。其中,第1、3、4、5、6课是以蚕为主要研究对象,呈现了蚕的生命周期现象。第2、7、8课是对蚕卵、蚕的繁殖、蚕的一生认识的延伸,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总之,整个单元,两条线索并进,引导学生在观察、记录、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形成对更多动物卵、繁殖和动物一生的认识,从个别到一般,逐步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学情分析 饲养小动物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实践活动,本单元在一年级“动物”单元观 察蜗牛、鱼等常见动物的基础上,以养蚕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活动为主要线索,引导学生在亲历养蚕的过程中观察蚕的生命需求、不同时期蚕的形态结构及与其相适应的动物的一生生命活动现象,了解蚕的繁殖方式,建立生命周期的模型。单元内容由蚕的繁殖拓展到其他动物繁殖、由蚕的一生拓展到昆虫的一生及更多动物的一生。在此过程中,学生将认识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常见的动物类别。
单元目标 一、科学观念 1.动物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不同。 2.动物通过卵生或胎生方式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3.动物与植物以及其所生活的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4.动物生存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适宜的条件。 5.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等不同动物类群都有自己共同特征。 二、科学思维 (1)用摄像、拍照、画图、写观察日记、使用观察记录表等方式记录蚕生长变化。 (2)利用建模的方法呈现昆虫一生的生长发育变化过程。 三、探究实践 1.能制定计划,长期观察,研究蚕的生长变化和发育过程。 2.能从个别到一般,构建动物生命周期模型,认识不同类别的动物。 3. 能抓住主要特征对动物及动物卵进行分类。 四、态度责任 1.对饲养蚕以及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2.能坚持不懈对蚕的一生进行长期观察,感受生命的可爱和可贵。 3.能客观记录蚕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愿意与人分享养蚕经验和记录结果。
单元结构化活动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1.关注课堂问题预设与学生课堂反馈表现。 2.作业设计与学生答题正确率的及时分析。 3.对《动物的一生》的测试性评价。 围绕单元和主题目标 分层设置单元测试。
单元课时课型规划 课 时课型课时内容课时目标 (单元目标分配)课时学习任务(或问题)(一般1-2个)达成评价1观察课迎接蚕宝宝的到来(1)观察、记录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用收集资料或访谈的方法获得养蚕的相关知识。 (3)制订切实可行的蚕的一生观察计划。(1)说说你知道的蚕的情况。 (2)蚕卵是什么样的 (3)怎样观察记录蚕生的生长变化 (1)知道蚕的一生从卵开始,卵的外部形态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2)知道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1观察课认识其他动物的卵(1)能根据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卵进行简单分类。 (2)能观察并能识别鸡卵的内部结构,推测各部分的功能。(1)不同动物的卵都一样吗? (2)动物的卵里有什么?(1)知道许多动物都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2)知道不同动物的卵外部形态不同,但内部结构相似。 (3)知道鸡卵包的结构和作用。1观察课蚕长大了(1)掌握正确的养蚕方法,描述幼蚕的形态特征。 (2)会借助工具观察幼蚕的生长变化,推测生命活动现象。(1)刚出生的蚕的幼虫是什么样的 (2)长大一些的蚕的幼虫又是什么样子 (1)知道蚕有眠和蜕皮现象,它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氧气和食物。 (2)蚕的幼虫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1观察课蚕变了新模样(1)能概括蚕吐丝结茧的过程,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2)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1)蚕茧是怎样形成的 (2)蚕茧中的蚕蛹又是什么样的?(1)知道蚕蛹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2)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1观察课茧中钻出了蚕蛾(1)描述蚕蛾的主要生命活动现象,外部形态特征。 (2)能根据外部特征识别雄性蚕蛾和雌性蚕蛾,推测蚕蛾身体各部分结构与蚕蛹的联系。 (3)能依据昆虫的共同特征,认识更多的昆虫。(1)蚕蛾长什么样 (2)与蚕的幼虫和蛹相比,蚕蛾的生活习性发生了什么变化 (1)知道蚕蛾是蚕的成虫,是由蚕蛹发育来的。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2)蚕蛾有雌雄之分。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3)蚕是昆虫,昆虫类动物具有共同的特征。1研讨课蚕的一生(1)观察记录的蚕一生的生长变化情况,描述蚕一生经历的生命过程。 (2)统计蚕的不同阶段经历的时间以及蚕的寿命。从蚕卵孵化出蚁蚕,到蚕蛾产出更多的蚕卵,直至蚕蛾死亡,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了解了蚕的一生。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蚕的一生经历了怎样过程?(1)知道蚕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过程,它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食物、生活空间以及适宜的温度、湿度。 (2)知道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1调查课动物的繁殖(1)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按照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哪些动物生小动物的方式与蚕相似 哪些与蚕不同 (1)知道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知道动物生存依赖于植物。1研讨课动物的一生归纳出鸟类及哺乳动物一生的共同特点,区分更多的动物。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的过程。其他动物的一生又是怎样的呢 知道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死亡的生命历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