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2 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正确识记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汉字的字音(能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能掌握读音拼写规则,辨析出错误的读音;汉字书写规范,能辨识错别字并改正。
2.词语运用: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成语及新生词;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能辨析词语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词语成语使用的正误并作改正;正确辨识词语成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根据具体语境选词填空或根据具体语境义写出相应的词语成语;判断句中词语解释的正误。
3.病句修改:能辨析并修改常见的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4.修辞手法: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衔接与排序:衔接和排序要求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理解语段中关键句子的意思;为上下文衔接选用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语段空白处插入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具体语境中完成句子;调整文中画线句的顺序。
6.文学常识:中学生能“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1.字音字形:以选择题为主,常出现在第一大题中,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主要考查字音辨析、根据字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等,今年来对于易误读常考字及易错多音字的考察日渐增多。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音,一字多音,形声字、形近字读音,易读错字读音,还要掌握汉语拼音规则。字形也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形式,一是书写,二是辨别。书写时注意工整规范,不要出现错别字;辨别主要是以别字为主。而容易出现别字的情况是同音字和形似字。
解答策略:
(1)重在积累,答题时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
(2)以"熟"求"生",进行推断;
(3)辨别汉字读音的正误,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语境;
(4)给汉字注音必须以认识为基础,同时要注意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
2.词语运用:要想能结合语境对词义进行具体分析,就必须要了解汉语的词义特点。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比较单纯,只有一个义项,容易理解。大多是科学术语和行业术语。相对来说,单义词较少,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所谓本义就是指较原始的意义,如“走”的本义是“跑”(走马观花)。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意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人们所接受。
解答策略: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病句修改:
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判断病句方法:主干简缩法,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等。
修辞手法: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题、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大部分出现在阅读题中)、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1)比喻注意事项: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2)拟人:指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注意事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7)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在问句中。作用:增强语气。
5.衔接与排序:注意事项: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句子的衔接和排序要注意“五性”:
①前后的勾连性。“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②内部的层次性。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如果标点符号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③事理的逻辑性。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④连词的提示性。连词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于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⑤代词的指代性。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指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
当然,在解答衔接和排序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排序手段和方法,但难点往往落在一两个关节点上,这就需要你从上述五个突破口中获取灵感,灵活运用,机智操作,以提升排序的精确性和快捷性。
解答策略:明中心,定首句;把握话题衔接;利用关联词解题;利三时间词解题;利用方位词解题;利用对应关系解题;逻辑顺序法;陈述对象的同一;利用标点符号解题等。
6.文学常识:重点考查:
①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②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作品中出现过的名言警句。
③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
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动等等。
解答策略:(1)加强基本训练。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多演练,熟悉内容和题型。
(2)归纳整理,掌握知识体系。按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中国当代、外国作家作品及所处时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分类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3)注意文学文体文化常识,加深对名句名言的理解记忆,注意练习写作背景、作者风格及对整篇作品主题的理解。
例1.(2021七下·黄冈开学考)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柠檬níng嗔怪 chēn 倚靠yī懒惰duò拈轻怕重 niān
B.怂恿 sǒng 倒坍 tān 怅然 chàng蜷伏 quán 目光灼灼zhuó
C.殉职 xùn虐待nüè惩戒chěng干涸hé参差不齐cī
D.狭隘ài 突兀wù热忱 chén呻吟 yín畏罪潜逃qián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 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辨析注音。
解答:A.有误,“倚靠”的“倚”应读作“yǐ”。
B.有误,“倒坍”的“坍”应读作“tān”。
C.有误,“惩戒”的“惩”应读作“chéng”。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例2.(2023八上·惠城月考)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肇中(zhào) 华裔(yì) 论语(lún)
B.中庸(yōng) 儒家(rú) 彷徨(páng)
C.测量(liáng) 埋没(mò) 袖手旁观(xiù)
D.诺言(nuó) 朱熹(xǐ) 不知所措(cuó)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D中项“
诺言(nuó)”应为“
诺言
(nuò)”;“朱熹(xǐ)”应为“朱熹(xī)”;“
不知所
措(cuó)”应为“
不知所
措(cuò)”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识汉字读音的能力。考查的重点是生活中的常用易错的字音,也包括形近音同字、形近音异字、和多音字的考查。此类题强调平时的积累。
1.(2022,番禺月考)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iè) 诬蔑(miè) 蛮横(héng)
B.召开(shào) 卑鄙(bǐ) 捶击(chuí)
C.屠杀(tú) 恐怖(bù) 两桩(zhuāng)
D.协商(xié) 赋予(yú) 离间(jiàn)
【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生字、多音字的辨别判断能力。A项中“蛮横(héng)”应为“蛮横(hèng)”
B项中“召开(shào)”应为“召开(zhào)”
D项中“赋予(yú)”应为“赋予(yǔ)
故答案为C
【点评】多音字、常用字的字音辨析贵在平时积累。可采用音义结合法、比较记忆法、情景记忆法等多种方法反复记忆。
2.(2022八下·龙岗期中)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淀丰厚。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在演讲比赛中,王磊夸夸其谈,最终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最佳风采奖”。
D.一批黑恶势力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铲除,群众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答案】C
【知识点】特定含义与使用范围的成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辨析。C项中,夸夸其谈是指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属于贬义词,不合适。
故答案为:C
【点评】成语的正确使用,除了准确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义之外,还根据具体语言环境具体分析灵活使用。
3.(2023九上·番禺期中)下列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答案】A
【知识点】多义成语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解析】A项“袖手旁观”的意思是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与句子意思不符合。故答案为A
【点评】成语的使用要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搭配要恰当;更要符合文体、语体及感彩。
4.(2023八上·惠城月考)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见/小潭,水/尤清冽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答案】C
【知识点】停顿与节奏;小石潭记
【解析】正确的停顿是:似/与游者/相乐。
【点评】 初中语文考查语句停顿(节奏划分)的一般是诗歌和文言文。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语句停顿。要根据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从而正确划分朗读节奏。
5.(2023八上·惠城月考)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 D.潭西南而望
【答案】B
【知识点】小石潭记;词类活用
【解析】A项,名词作状语,向西;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D项,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故选B。
6.(2023八上·惠城月考)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乐:快乐)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答案】A
【知识点】小石潭记;常用文言虚词
【解析】“乐”是“以……为乐”的意思。
7.(2023八上·黄冈月考)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句中加点词依次是代词、副词、拟声词、动词。
B.“雄伟壮丽”“热烈欢迎”“勇士出征”“热爱祖国”“干得漂亮”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孙权劝学》选自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该书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史册等。
【答案】C
【知识点】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家作品
【解析】 本题考查词性、短语以及文体知识。
C.有误,司马光是北宋史学家,《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词性、短语以及文体知识。认真阅读题干结合自己积累作答。短语类型的判断需要首先理解短语的意思,然后根据意思做出判断。
8.(2022七下·襄州月考)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这一句没有语病。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邓稼先》一文表现的是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答案】D
【知识点】邓稼先;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土地的誓言;作家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的说法错误,应将“南宋”改为“北宋”。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涉及语病的判断、作家作品、课文内容等等。
9.(2022七下·潜江期中)下面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所写的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文中充满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B.《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物理学家臧克家,他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由冼星海作词,光未然作曲,有8个乐章组成。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实事。
【答案】D
【知识点】阿长与《山海经》;邓稼先;孙权劝学《资治通鉴》;作家作品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不是小说;
B.《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物理学家杨振宁;
C.《黄河大合唱》是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广义的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城市免费WiFi“智慧桂林”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答案】C
【知识点】成分残缺;前后矛盾
【解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A句缺少主语。可以把“孩子们”放到“充满”的前面;
B句“逾”和“左右”矛盾,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D项介词“通过”和“使”滥用,导致句子主语的缺失,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故答案为:C。
【点评】修改病句,首先要认真阅读原句,在了解原句的意思之后,再逐项查找病因,找准了病因,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继而找到解决的办法,准确修改。要注意读题一定要仔细,不能疏漏;修改句子一定不能改变句子原意,且要做最小幅度的修改。
11.(2022八上·京山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了不到200字的篇幅,便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B.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回忆了自己爱戴的一位外国老师。在他的另一篇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描写了一位老师——寿镜吾老先生。
C.新闻特写,指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古代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
【答案】B
【知识点】三峡/郦道元;藤野先生;新闻常识;作家作品
【解析】《藤野先生》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散文,B项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等,又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2.(2021八上·郧阳期中)下面关于语文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B.《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山海经》,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古人的书信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好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答案】C
【知识点】答谢中书书;三峡/郦道元;藤野先生;新闻常识;书信常识
【解析】C.“《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山海经》”有误,《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道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对语文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文体知识的一般考点为:新闻、说明文、信、记叙文、议论文等。
13.(2021八上·仙桃月考)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B.“采菊东篱下”中的“菊”与“何处无竹柏”中的“竹”既属于花中四君子,还属于岁寒三友。
C.称谓常暗含情感倾向。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与“智叟”,同样是称呼老年男子,“公”比“叟”更显尊敬。
D.《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朱德,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答案】B
【知识点】其他常识;回忆我的母亲;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ACD.正确;
B.有误,“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梅、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
14.(2021八下·湖北月考)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背影》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融于字里行间。
B.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悔》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题,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
C.学习《铁骑兵》这篇课文,我们要理解八路军英勇善战、勇敢杀敌的行为,学习他们大无畏的精神。
D.《苏珊·安东尼》记叙了英国女权运动第一人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现了这位伟大的女性大无畏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答案】D
【知识点】背影;苏珊·安东尼;铁骑兵;永久的悔;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C.正确。
D项“ 英国女权运动第一人 ”有误,应为“美国女权运动第一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于重点作家、重要文体必须熟记。对作品中的重要内容应熟练掌握,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情节做出正确的评价。
15.(2022八下·潜江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快速记记忆可将他们的名字编成顺口溜“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
B.《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C.《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核舟记》是明末的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D.《社戏》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典籍;社戏;桃花源记;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D.《社戏》是小说,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故答案为:D。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理解能力。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学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零散琐碎,繁多庞杂。这么多的内容,要想掌握它,确非易事。大家平时就注意搜集、归纳、整理。只要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集腋成裘,积沙成塔;再加上常看常记,烂熟于心,考试时定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正确地完成此类考题。
16.(2021八下·江汉期末)下列对文本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意境开阔渺远,景象雄奇瑰丽。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个故事中庄子惠子二人正反问答,反复辩难,言语中充满趣味。
C.《虽有嘉肴》一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对比,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D.《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重用人才。
【答案】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马说;北冥有鱼;虽有嘉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
ABD.正确。
C. 《虽有嘉肴》一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选项中的“对比”说法有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7.(2021八下·孝感期中)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经过三年的使用,迎宾大道出现了路面坑陷、井盖松动和路灯损坏等问题。
B.《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C.是否选择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D.通过在观音湖举办的龙舟公开赛,吸引了数万观众前来寻找久违的龙舟记忆。
【答案】A
【知识点】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前后不一致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能力。
B.前后主语不一致,改为“我对《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很熟悉”。
C.前后不一致,应将“是否”去掉。
D.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可将“通过在”去掉。
故答案为:A
【点评】病句的辨析一是要靠语感,感觉读起来别扭、不通顺的句子基本上为病句;二是可以先把句子压缩,只留下主干,然后从语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18.(2023九上·番禺期中)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批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武汉第一高楼,抢先拍摄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主轴”。
B.武汉市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C.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答案】B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病旬的辨析能力。B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句末应加“的问题”。故答案为B
【点评】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首先要阅读句子,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作分析。
19.(2023九上·番禺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起了巨大反应。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答案】A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句式杂糅;最后一次讲演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B项是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应删除“能否”
C项用词不当,“反应”改为“反响”
D项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
故答案为A
【点评】病句辨析首先可以从语感上判断,其次可以从语法上、逻辑上、语言习惯上、感彩上判断。
20.(2023九上·番禺期中)下列对课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自然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B.第四自然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七自然段以“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答案】D
【知识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
【解析】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观点。
【点评】概括论点时要注意论点的完整性,应该用一个能简明地表明态度的完整陈述句来表述。
21.(2022九上·潜江期中)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骆驼祥子》《茶馆》《济南的冬天》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渔家傲”“破阵子”“天净沙”都是词牌名。
D.“世先生”“世兄弟”是旧时人们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
【答案】C
【知识点】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词的文学常识;其他常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ABD.正确。
C. 有误。“天净沙”是曲牌名。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文体知识、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做这类题目时,学生必须对所考查的作品内容及作家十分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2 基础知识
1.字音字形: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正确识记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汉字的字音(能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能掌握读音拼写规则,辨析出错误的读音;汉字书写规范,能辨识错别字并改正。
2.词语运用:词语成语题主要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成语及新生词;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能辨析词语成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词语成语使用的正误并作改正;正确辨识词语成语的感彩和语体色彩;根据具体语境选词填空或根据具体语境义写出相应的词语成语;判断句中词语解释的正误。
3.病句修改:能辨析并修改常见的病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4.修辞手法: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借助常用的语法修辞知识理解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它们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衔接与排序:衔接和排序要求句与句之间或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要连贯,顺序要合理,过渡要自然,上下文必须相互照应。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理解语段中关键句子的意思;为上下文衔接选用恰当的句子;用序号重新排列句子顺序使其通顺并前后衔接一致;在语段空白处插入上下文相衔接的句子;在具体语境中完成句子;调整文中画线句的顺序。
6.文学常识:中学生能“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对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考核,侧重于课文中出现的比较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内容。
1.字音字形:以选择题为主,常出现在第一大题中,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主要考查字音辨析、根据字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等,今年来对于易误读常考字及易错多音字的考察日渐增多。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读音,一字多音,形声字、形近字读音,易读错字读音,还要掌握汉语拼音规则。字形也是语文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考查形式,一是书写,二是辨别。书写时注意工整规范,不要出现错别字;辨别主要是以别字为主。而容易出现别字的情况是同音字和形似字。
解答策略:
(1)重在积累,答题时直接根据自己的积累判断;
(2)以"熟"求"生",进行推断;
(3)辨别汉字读音的正误,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语境;
(4)给汉字注音必须以认识为基础,同时要注意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
2.词语运用:要想能结合语境对词义进行具体分析,就必须要了解汉语的词义特点。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比较单纯,只有一个义项,容易理解。大多是科学术语和行业术语。相对来说,单义词较少,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所谓本义就是指较原始的意义,如“走”的本义是“跑”(走马观花)。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浅”的本义是表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短的意思(水很浅)。引申为程度不深(他的功底浅);引申为表示时间不久(他们相处的日子很浅);引申为颜色淡(浅蓝色)。
比喻义是由词的比喻用法而逐步固定下来的意义。如用“手足”比喻“兄弟”,用“虎口”比喻危险境地。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人们所接受。
解答策略:
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是能够根据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
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也就是上下文。要确定词语的意思,必须把它放在语境中考虑。汉语词语有许多是多义的,但是到了一个语境中,每个词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意义。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主要是看其适合语境与否。
选择恰当词语,要先把握语境含义及特点是十分必要的。
病句修改:
常见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判断病句方法:主干简缩法,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逻辑分析法等。
修辞手法:考试题型主要有判断题、选择题、辨析其表达作用(大部分出现在阅读题中)、仿写或续写修辞句。
(1)比喻注意事项: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喻;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2)拟人:指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注意事项: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4)对偶: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来。作用:形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
(5)排比:定义: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修辞方式。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6)反复: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
(7)设问:定义: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作用: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8)反问: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答案在问句中。作用:增强语气。
5.衔接与排序:注意事项: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的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句子的衔接和排序要注意“五性”:
①前后的勾连性。“嵌入式”的句子,既要“勾前”,要“连后”,只有这样,才能使句子的衔接紧密,脉络贯通。
②内部的层次性。多个句子的排序,为确保其快捷性和精确性,必须首先从大的方面把握其内部层次(粗排),然后再在同一层次内调整(细排)。如果标点符号明确表明了层次,则更要牢牢抓住。
③事理的逻辑性。无论叙事、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生活的逻辑、自然的逻辑和思维的逻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这些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贯性。
④连词的提示性。连词在语句中有强化语意关系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连词引起的句子常常处于后续位置,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条线索。
⑤代词的指代性。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指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
当然,在解答衔接和排序题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综合运用多种排序手段和方法,但难点往往落在一两个关节点上,这就需要你从上述五个突破口中获取灵感,灵活运用,机智操作,以提升排序的精确性和快捷性。
解答策略:明中心,定首句;把握话题衔接;利用关联词解题;利三时间词解题;利用方位词解题;利用对应关系解题;逻辑顺序法;陈述对象的同一;利用标点符号解题等。
6.文学常识:重点考查:
①中国古代某些常见作家的字、号、别名、笔名,所处的朝代,外国作家的国籍。他们的代表作品及艺术风格。
②对于与课本有关的中国著名作品的体例、命名,以及作品里的主要人物形象,典型的故事情节;作品中出现过的名言警句。
③对于文学作品的分类;古代诗词曲、史传、小说、论文、杂记的特点及分类。
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学流派、文学团体、诗人作家的合称和文学运动等等。
解答策略:(1)加强基本训练。学习和复习过程中多演练,熟悉内容和题型。
(2)归纳整理,掌握知识体系。按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中国当代、外国作家作品及所处时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分类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3)注意文学文体文化常识,加深对名句名言的理解记忆,注意练习写作背景、作者风格及对整篇作品主题的理解。
例1.(2021七下·黄冈开学考)下列加点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柠檬níng嗔怪 chēn 倚靠yī懒惰duò拈轻怕重 niān
B.怂恿 sǒng 倒坍 tān 怅然 chàng蜷伏 quán 目光灼灼zhuó
C.殉职 xùn虐待nüè惩戒chěng干涸hé参差不齐cī
D.狭隘ài 突兀wù热忱 chén呻吟 yín畏罪潜逃qián
例2.(2023八上·惠城月考)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肇中(zhào) 华裔(yì) 论语(lún)
B.中庸(yōng) 儒家(rú) 彷徨(páng)
C.测量(liáng) 埋没(mò) 袖手旁观(xiù)
D.诺言(nuó) 朱熹(xǐ) 不知所措(cuó)
1.(2022,番禺月考)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卑劣(liè) 诬蔑(miè) 蛮横(héng)
B.召开(shào) 卑鄙(bǐ) 捶击(chuí)
C.屠杀(tú) 恐怖(bù) 两桩(zhuāng)
D.协商(xié) 赋予(yú) 离间(jiàn)
2.(2022八下·龙岗期中)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淀丰厚。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在演讲比赛中,王磊夸夸其谈,最终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最佳风采奖”。
D.一批黑恶势力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铲除,群众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3.(2023九上·番禺期中)下列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B.老师的严厉斥责,让他不知所措。
C.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充满荆棘才充满挑战。
D.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4.(2023八上·惠城月考)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见/小潭,水/尤清冽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2023八上·惠城月考)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 D.潭西南而望
6.(2023八上·惠城月考)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乐:快乐)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7.(2023八上·黄冈月考)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句中加点词依次是代词、副词、拟声词、动词。
B.“雄伟壮丽”“热烈欢迎”“勇士出征”“热爱祖国”“干得漂亮”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孙权劝学》选自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资治通鉴》,该书是一部上起战国下至五代的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史事。
D.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史册等。
8.(2022七下·襄州月考)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这一句没有语病。
B.《土地的誓言》是作家端木蕻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之情。
C.《邓稼先》一文表现的是中华几千年优秀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孙权劝学》节选自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编的《资治通鉴》,以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9.(2022七下·潜江期中)下面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所写的回忆自己童年生活的小说,文中充满了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B.《邓稼先》一文的作者是物理学家臧克家,他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C.《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交响乐作品,由冼星海作词,光未然作曲,有8个乐章组成。
D.《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实事。
1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城市免费WiFi“智慧桂林”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1.(2022八上·京山月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峡》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作者只用了不到200字的篇幅,便描写出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B.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回忆了自己爱戴的一位外国老师。在他的另一篇小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描写了一位老师——寿镜吾老先生。
C.新闻特写,指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古代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
12.(2021八上·郧阳期中)下面关于语文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
B.《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本文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三峡》选自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山海经》,该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古人的书信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好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13.(2021八上·仙桃月考)下列选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也被称为“哲理散文”或“哲学散文”。《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B.“采菊东篱下”中的“菊”与“何处无竹柏”中的“竹”既属于花中四君子,还属于岁寒三友。
C.称谓常暗含情感倾向。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与“智叟”,同样是称呼老年男子,“公”比“叟”更显尊敬。
D.《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朱德,他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14.(2021八下·湖北月考)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背影》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融于字里行间。
B.当代语言学家季羡林先生的《永久的悔》全文以“永久的悔”为主线展开。开篇点题,引出对往事的回忆,结尾扣题进一步突出“永久的悔”。
C.学习《铁骑兵》这篇课文,我们要理解八路军英勇善战、勇敢杀敌的行为,学习他们大无畏的精神。
D.《苏珊·安东尼》记叙了英国女权运动第一人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而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现了这位伟大的女性大无畏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15.(2022八下·潜江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合称为唐宋八大家,快速记记忆可将他们的名字编成顺口溜“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
B.《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C.《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核舟记》是明末的魏学洢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D.《社戏》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6.(2021八下·江汉期末)下列对文本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北冥有鱼》中,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意境开阔渺远,景象雄奇瑰丽。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个故事中庄子惠子二人正反问答,反复辩难,言语中充满趣味。
C.《虽有嘉肴》一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对比,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D.《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重用人才。
17.(2021八下·孝感期中)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经过三年的使用,迎宾大道出现了路面坑陷、井盖松动和路灯损坏等问题。
B.《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很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C.是否选择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D.通过在观音湖举办的龙舟公开赛,吸引了数万观众前来寻找久违的龙舟记忆。
18.(2023九上·番禺期中)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批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武汉第一高楼,抢先拍摄正在建设中的“长江主轴”。
B.武汉市新一轮的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C.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19.(2023九上·番禺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起了巨大反应。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20.(2023九上·番禺期中)下列对课文论点、论据和论证的分析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三自然段概括地引述《大学》里格物致知的目的作为论据,用道理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B.第四自然段以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观点。
C.第七自然段以“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为论据,举例论证“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的观点。
D.第十一自然段作者以自身的经验为论据,用事实论证“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的观点。
21.(2022九上·潜江期中)下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他的《骆驼祥子》《茶馆》《济南的冬天》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渔家傲”“破阵子”“天净沙”都是词牌名。
D.“世先生”“世兄弟”是旧时人们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