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篇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习篇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8.2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9 18:50:0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地理下册 预习篇
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位置: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
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气候:极端干旱(原因:远离海洋,
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气流不易到达)
自然景观:戈壁、沙漠广布。盆地
中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沙漠)。
绿洲:分布: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
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水源:山地降水和
冰雪融水
5.人口与城市: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影响因素是水源: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6.交通: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1.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
2.西气东输工程:
(1)对西部的意义:
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
收入和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
(2)对东部的意义: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②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减轻环境污染(或提高大气质量)。
(3)路线:①线:轮南油气田——上海
途经地形区: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线: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地形区: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塔克拉玛干沙漠某条公路北起轮台县,南至民丰县,沿线有流沙。图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遥感图像。据此完成1——4小题。
1.公路贯穿(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山东丘陵 D.塔里木盆地
2.公路修建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自驾旅游 B.打通外贸通道 C.开发油气资源 D.完善交通路网
3.为防止流沙对公路侵袭,公路两旁( )
A.栽种防风植被 B.建玻璃挡风墙 C.深挖沟渠阻沙 D.退耕还林还草
4.干旱是新疆突出的区域特征,下列与该特征无关的是( )
A.油气资源丰富 B.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C.植被稀少,荒漠广布 D.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
【答案】1.D 2.C 3.A 4.A
【解析】1.公路贯穿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该沙漠位于我国最大的塔里木盆地。故选:D。
2.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沙漠公路的可以更好的开发该地的油气资源。故选:C。
3.为防止流沙对公路侵袭,公路两旁主要是栽种防风植被,建设草方格等措施。故选:A。
4.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富含水汽的夏季风到达河西走廊后已属强弩之末,加上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再向西北前行。广大的新疆内陆地区属于典型的非季风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这也是当地荒漠面积广大的主要原因;和油气资源的分布没有关系。故选:A。
塔里木盆地是干旱的宝地,曾经黄沙漫天,荒无人烟,如今油井林立,生机勃勃。读图,完成5——7小题。
5.下列描述与该区域地理特征相符的是( )
A.油田都分布在盆地内部 B.城镇、绿洲多沿盆地边缘分布
C.沙漠公路的修建主要为方便居民出行 D.绿洲水源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
6.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镇多分布在绿洲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源充足 B.降水量大 C.热量丰富 D.地形平坦
7.在沙漠公路两边设置栅栏和草方格,并种植了梭梭、红柳等耐旱植物,主要目的是( )
A.美化环境 B.保护牧草 C.调节气候 D.防风固沙
【答案】5.B 6.A 7.D
【分析】5.读图可知,油田主要分布在盆地内部和盆地边缘,A错误;据图可知,水源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受其影响,城镇、绿洲多沿盆地边缘分布,B正确;修建沙漠公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方便石油的运输,C错误;绿洲水源主要来自昆仑山和天山的冰雪融水,D错误。故选B。
6.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水,据图可知,塔里木盆地的水源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这里水源充足,绿洲广布,可以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盆地内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难以生存。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镇多分布在绿洲上的主要原因是绿洲水源充足,与地形平坦关系不大,A正确,D错误;塔里木盆地地处西北内陆,不论是绿洲还是盆地其他地区,降水都较为稀少,B错误;盆地的绿洲和其他地区热量差别不大,C错误。故选A。
7.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沙漠面积广阔;在沙漠公路两边设置栅栏和草方格的根本目的是防止流沙掩埋,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美化环境、保护牧草、调节气候不是主要目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塔里木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其主要矿产资源是( )
A.煤炭资源 B.石油、天然气资源
C.铁矿石资源 D.有色金属
【答案】B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关于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能够使西部的矿产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
B.西气东输能够缓解西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C.西气东输能够有效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
D.西气东输对于西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答案】C
【详解】“西气东输”中的“气”指的是天然气,因此“西气东输”能够使本地的天然气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但对其他矿产资源的开发影响不大,A错误;西部地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丰富,东部地区能源短缺,西气东输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B错误;西气东输能够有效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C正确;西气东输不能起到改善西部环境的作用,D错误。故选C。
10.夏季风影响范围广泛,但是塔里木盆地受到夏季风影响较小,原因是塔里木盆地( )
A.位于青藏高原东部 B.北部受山脉阻挡
C.纬度最低 D.距海遥远
【答案】D
【详解】塔里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A错误;塔里木盆地北部受山脉阻挡,阻挡的是来自北冰洋的水汽,与夏季风无关,B错误;塔里木盆地大约在40°N附近,纬度不是最低,C错误;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夏季风带来的水汽难以到达,并且周围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水汽,D正确。故选D。
11.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 年 6 月 16 日,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建成通车。这条从和田至若羌的铁路,将“死 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环”。它北连兰新线,东经格尔木与青藏线相连,便利了与祖国 各地的联系。铁路两旁种植了耐旱的梭梭树、红柳等,部分路段修建了“过沙桥”。
(1)和若铁路位于我国的 (地形区)内,其所在区域地处 (温度带), 本区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图中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 ,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本区发展了绿洲灌溉农业,其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 。
(4)铁路两旁梭梭树、红柳的作用是 ;简析沙漠中“过沙桥”的作用 。
(5)和若铁路将“死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环”,分析铁路的开通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
【答案】(1) 塔里木盆地 暖温带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
(2) 边缘 水源
(3)高山冰雪融水
(4) 防风固沙 防止风沙掩埋铁路
(5)方便沿线人们出行;便利货物运输;带动沿线资源开发;完善新疆铁路网结构;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国防;助力乡村振兴。
【分析】本大题以塔里木盆地铁路分布示意图和过沙桥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新疆的气候、农业、生态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详解】(1)读图可得,和若铁路位于我国的塔里木盆地内,其所在区域地处暖温带,本区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该区域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本区显著的自然地理特征是干旱。
(2)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因此城市分布在绿洲上,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故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3)本区发展了特色的绿洲灌溉农业,其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塔里木盆地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该区有一种古老的地下引水工程是坎儿井,修建该工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地表水的蒸发,将水资源引入地下。
(4)铁路两旁多种植的耐旱植物梭梭树、红柳的作用是削弱风力,防风固沙,保护铁路线的安全。沙漠中“过沙桥”的作用是利于风沙通过、避免沙埋铁路,提高行车安全。
(5)和若铁路将“死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环”,铁路的开通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完善路网,便于与全国各地联系;促进当地物质、人员交流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地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等。
12.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往,传统牧区是“牛群跟着水草走,牧人跟着牛羊走”,但如今在新疆阿勒泰,牧民只需要坐在家中就可以完成放牛的工作。利用北斗卫星定位放牧系统,在每只牛的耳朵上分别装有定位耳标芯片,通过一部手机,牧民就能清晰的查看牛群的位置,以及哪只牛吃了什么草等信息。
材料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三: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全年降水少,该地区以 气候为主。
(2)小明的爸爸在旅行考察途中发现①→②→③地降水量的变化是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材料一中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得益于 产业的发展,该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4)观察材料三中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由此判断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新疆地区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的水利工程叫 。
(5)材料三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
【答案】(1) 干旱 温带大陆性
(2) 逐渐减少 海陆因素/海陆位置
(3)高新技术
(4) 水源 坎儿井
(5)开发油气资源
【分析】本大题以“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气候类型、降水量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新疆的水利工程、沙漠公路修建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超过一半的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故西北地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全年降水少,该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小明的爸爸在旅行考察途中发现①→②→③地降水量的变化是逐渐减少,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因素。图中①→②→③地距离海洋越来越远,受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小,年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3)材料一中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得益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该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影响其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技术和人才。
(4)观察材料和读图可知,图中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和交通线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原因是绿洲上水源丰富,由此判断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水源。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新疆地区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的水利工程叫坎儿井。
(5)结合所学知识和读图可知,塔里木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沙漠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开发油气资源,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局面,优化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13.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8月,受持续高温和强降雨影响,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持续出现超警戒、超保证流量洪水,这是塔里木河流域今年入汛后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混合型洪水。此次洪水并未给流域沿线生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反而利用洪水补充了当地的农业灌溉用水。截至目前,此次洪水利用率已达到77%。
材料二塔里木河水系图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山脉A ,山脉B 。沙漠C 。
(2)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 ,该河流水源主要来自 。
(3)本次塔里木河洪水对于流域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当地利用洪水 。
(4)请分析此次塔里木河混合型洪水的主要成因。
【答案】(1)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塔克拉玛干沙漠
(2) 内流河 高山冰雪融水
(3)进行农业灌溉
(4)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到了夏季,气温升高,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增大,导致塔里木河河水的水量增大;加上持续高温和强降雨影响,形成混合型洪水。
【分析】本题以塔里木河水系图为材料,共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塔里木河流域附近的山脉、沙漠、塔里木河混合型洪水的主要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山脉A是天山,山脉B是昆仑山,沙漠C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它是我国最大的沙漠。
(2)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该河流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每年冬春季节由于没有了补给来源而断流成为季节性河流。
(3)由材料可知,本次塔里木河洪水对于流域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当地利用洪水补充了农业灌溉用水。
(4)此次塔里木河混合型洪水水量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塔里木河位于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天山山脉,南部是昆仑山山脉,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到了夏季,气温升高,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增大,导致塔里木河河水的水量增大,加上持续高温和强降雨影响,形成混合型洪水。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山脉与 相间分布,位于中部的是 山脉,甲为 盆地,该盆地的人口和城镇多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2)甲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沙漠,天气越干旱,甲盆地中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其主要原因是: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 。
【答案】(1) 盆地 天山 塔里木 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2) 塔克拉玛干 大
【分析】本题以新疆地理位置图为材料,共设2个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疆的地形、人口分布、河流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详解】(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山脉与盆地相间分布,由北向南分列着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三大山脉,这三座山脉之间夹着准噶尔和塔里木两大盆地,形成了“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位于中部的是天山山脉。甲为塔里木盆地,该盆地的人口和城镇多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因为盆地边缘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2)甲塔里木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天气越干旱,盆地中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其主要原因是:当地降水稀少,河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河流流量越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地理下册 预习篇
8.2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位置:位于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
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气候:极端干旱(原因:远离海洋,
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海洋气流不易到达)
自然景观:戈壁、沙漠广布。盆地
中有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最大的沙漠)。
绿洲:分布: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
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水源:山地降水和
冰雪融水
5.人口与城市: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影响因素是水源: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6.交通: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
二、油气资源的开发
1.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丰富。
2.西气东输工程:
(1)对西部的意义:
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增加财政
收入和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
展。
(2)对东部的意义:
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②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减轻环境污染(或提高大气质量)。
(3)路线:①线:轮南油气田——上海
途经地形区: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线:霍尔果斯口岸——广州。
地形区:准噶尔盆地—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塔克拉玛干沙漠某条公路北起轮台县,南至民丰县,沿线有流沙。图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遥感图像。据此完成1——4小题。
1.公路贯穿(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山东丘陵 D.塔里木盆地
2.公路修建的主要原因是( )
A.发展自驾旅游 B.打通外贸通道 C.开发油气资源 D.完善交通路网
3.为防止流沙对公路侵袭,公路两旁( )
A.栽种防风植被 B.建玻璃挡风墙 C.深挖沟渠阻沙 D.退耕还林还草
4.干旱是新疆突出的区域特征,下列与该特征无关的是( )
A.油气资源丰富 B.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C.植被稀少,荒漠广布 D.山脉阻挡了来自海洋上的湿润气流
塔里木盆地是干旱的宝地,曾经黄沙漫天,荒无人烟,如今油井林立,生机勃勃。读图,完成5——7小题。
5.下列描述与该区域地理特征相符的是( )
A.油田都分布在盆地内部 B.城镇、绿洲多沿盆地边缘分布
C.沙漠公路的修建主要为方便居民出行 D.绿洲水源来自祁连山冰雪融水
6.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镇多分布在绿洲上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源充足 B.降水量大 C.热量丰富 D.地形平坦
7.在沙漠公路两边设置栅栏和草方格,并种植了梭梭、红柳等耐旱植物,主要目的是( )
A.美化环境 B.保护牧草 C.调节气候 D.防风固沙
8.塔里木盆地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其主要矿产资源是( )
A.煤炭资源 B.石油、天然气资源
C.铁矿石资源 D.有色金属
9.关于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气东输能够使西部的矿产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
B.西气东输能够缓解西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C.西气东输能够有效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
D.西气东输对于西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10.夏季风影响范围广泛,但是塔里木盆地受到夏季风影响较小,原因是塔里木盆地( )
A.位于青藏高原东部 B.北部受山脉阻挡
C.纬度最低 D.距海遥远
11.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 年 6 月 16 日,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建成通车。这条从和田至若羌的铁路,将“死 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环”。它北连兰新线,东经格尔木与青藏线相连,便利了与祖国 各地的联系。铁路两旁种植了耐旱的梭梭树、红柳等,部分路段修建了“过沙桥”。
(1)和若铁路位于我国的 (地形区)内,其所在区域地处 (温度带), 本区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 。
(2)图中的城镇主要分布在盆地的 ,影响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本区发展了绿洲灌溉农业,其水源主要来自山区降水和 。
(4)铁路两旁梭梭树、红柳的作用是 ;简析沙漠中“过沙桥”的作用 。
(5)和若铁路将“死亡之海”圈成了“希望之环”,分析铁路的开通对区域发展的有利影响 。
12.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往,传统牧区是“牛群跟着水草走,牧人跟着牛羊走”,但如今在新疆阿勒泰,牧民只需要坐在家中就可以完成放牛的工作。利用北斗卫星定位放牧系统,在每只牛的耳朵上分别装有定位耳标芯片,通过一部手机,牧民就能清晰的查看牛群的位置,以及哪只牛吃了什么草等信息。
材料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三: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与绿洲图
(1)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是 ,全年降水少,该地区以 气候为主。
(2)小明的爸爸在旅行考察途中发现①→②→③地降水量的变化是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3)材料一中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得益于 产业的发展,该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4)观察材料三中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由此判断影响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为适应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新疆地区人民创造的一种特殊灌溉系统的水利工程叫 。
(5)材料三中有两条纵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其修建的原因最可能是 。
13.读下列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8月,受持续高温和强降雨影响,塔里木河流域上游持续出现超警戒、超保证流量洪水,这是塔里木河流域今年入汛后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混合型洪水。此次洪水并未给流域沿线生活、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反而利用洪水补充了当地的农业灌溉用水。截至目前,此次洪水利用率已达到77%。
材料二塔里木河水系图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山脉A ,山脉B 。沙漠C 。
(2)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 ,该河流水源主要来自 。
(3)本次塔里木河洪水对于流域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大,主要原因是当地利用洪水 。
(4)请分析此次塔里木河混合型洪水的主要成因。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山脉与 相间分布,位于中部的是 山脉,甲为 盆地,该盆地的人口和城镇多分布在盆地的边缘地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2)甲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 沙漠,天气越干旱,甲盆地中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盼望出太阳,其主要原因是: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