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篇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9.1自然特征与农业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预习篇 2024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9.1自然特征与农业 导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29 18:51: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地理下册 预习篇
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世界屋脊
1、位置和范围:位于我国西南部,C横断山脉以西,A昆仑山脉——B祁连山脉以南.
2、地形特征:“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3、自然环境特征:高寒
(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2)气候: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3)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是D黄河、E长江、F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4)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5)地热资源丰富:位于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6)夏季去青藏高原旅游,需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
防寒衣物(羽绒服、棉衣)、抗缺氧物品(氧气袋、抗缺氧药品)、防晒物品(防晒霜、太阳镜、太阳帽)。原因: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青藏高原是我国高寒牧区。有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典型畜种——牦牛、藏
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1)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2)农业分布在河谷的原因: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水源充足。
农作物:青稞、小麦。
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或青稞、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
A.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C.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三、青藏地区民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服装:藏袍:适应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
2.饮食:主食是糌粑,牛羊肉、青稞酒;
3.民居:牧民:帐篷(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
农区和城镇:平顶碉房(以石块为原料,墙体厚实)。
川藏铁路是第二条进藏“天路”,起点为成都,终点是拉萨,沿途穿越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山脉峰岭最密集的地区,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1——2小题。
1.下列叙述符合川藏铁路沿线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地表沟壑纵横 D.沙漠、戈壁广阔
2.川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会促进沿线地区( )
①交通的发展 ②资源的开发 ③民族文化的交流 ④气候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B 2.A
【解析】1.从图中看,川藏铁主要位于我国西南部,经四川盆地、横断山区到青藏高原;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特点,A错误;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景观,川藏铁路沿线区域可以看到,B正确;地表沟壑纵横应为黄土高原的特征,C错误;沙漠、戈壁广阔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特点,D错误。故选B。
2.川藏铁路建成通车后,会促进沿线地区交通的发展,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资源开发,①②③正确;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气候,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中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宇宙射线探测站“拉索”,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缘。探测站充分利用了世界屋脊的地理优势,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射线探测装置。图1为“拉索”位置示意图,图2为青藏高原景观图,完成3——4小题。
3.“拉索”位于( )
A.29N,100°E B.29N,100°W C.29°S,100°E D.29°S,100W
4.“拉索”选址于青藏高原,考虑的自然条件有( )
①居民较少,人类活动影响小②海拔较高,视野开阔
③空气稀薄,大气对射线干扰小④地势平坦,便于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3.A 4.B
【解析】3.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拉索”位于(29°N,100°E),A正确,故选A。
4.宇宙射线探测站“拉索”,位于我国青藏高原,考虑的自然条件有②海拔较高,视野开阔、③空气稀薄,大气对射线干扰小、④地势平坦,便于建设,②③④正确;居民较少,人类活动影响小,属于社会经济条件,①错误;B正确,故选B。
5.为了让古老藏毯技艺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当地企业融合现代地毯编织手法,将藏毯产品从最初的手工编织,延伸到机织、手工枪刺、荧光等多种样态。如今,青海藏毯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远销海外,以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璀璨和雄奇。完成藏毯的主要原料最可能是( )
A.羊绒 B.棉花 C.蚕丝 D.化纤
【答案】A
【详解】青海有我国的青海牧区,主要发展畜牧业,藏毯的主要原料最可能是羊绒,A正确;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气候高寒,不适合发展种植棉花、养殖蚕,BC错误;藏毯技艺属于传统纺织技艺,不可能用到现代化纤,D错误。故选A。
6.对我国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异,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少,以旱地为主
B.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
C.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以草地、荒漠为主
D.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土地的生产力较高
【答案】D
【详解】我国北方地势较低,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少,主要以旱地为主,故A描述正确。我国南方多丘陵、山地,大部分位于位于亚热带气候地区,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故B描述正确。我国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以草地、荒漠为主,故C项描述正确。我国青藏地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但地形主要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耕地资源匮乏,降水稀少,故D项描述有误。故选D。
建设国家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重要保障。下图为中国高标准农田分布示意图,完成7——8小题。
7.国家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于(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北地区
B.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区
C.以季风气候为主地区
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8.青藏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小的原因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B.地形以高原为主,气温低
C.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少
D.山区面积广大,崎岖不平
【答案】7.C 8.B
【解析】7.读图可知,国家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C正确;不仅在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北地区,A错误;地形以平原为主,B错误;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均有分布,D错误。故选C。
8. 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畜牧业,AD错误;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B正确;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C错误。故选B。
读下图,回答9——10问题。
9.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省区太阳能、地热能资源丰富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我国最寒冷的地区
C.牦牛和细毛羊是甲、乙两省区的优良品种
D.甲、乙省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农作物单产量低
10.该区域高寒的自然特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 )
①传统服饰藏袍②主食米饭③耐寒的滩羊
④农业区在河谷地带⑤藏人脸上的“高原红”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⑤
【答案】9.A 10.A
【解析】9.乙是西藏自治区,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地处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有我国著名的羊八井电站,A正确;冬天我国最寒冷的地方是东北地区,B错误;细毛羊是新疆的优良品种,C错误;甲乙两省位于青藏高原,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农作物单产量较高,D错误。故选A。
10.青藏高原高寒,日温差大,人们身穿传统藏袍,可以适应气温的变化,①正确;青藏高原的粮食作物是青稞,主食糌粑,②错误;滩羊主要分布在宁夏地区,③错误;青藏高原热量不足,农业区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④正确;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藏人脸上会出现“高原红”,⑤正确。故选A。
11.辽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气候与人类活动”为题目开展主题式学习。阅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及部分地区生活景观图”,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1)青稞是一种适宜生长在低温条件下的农作物(如图a)。青藏高原成为青稞主要种植区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
(2)骆驼耐旱,是甲区域传统的运输工具(如图b),原因是甲区域为 气候,该地大多数居民讲 语。
(3)乙、丙、丁三个地区均为 气候,雨热同期,人口 (填稠密或稀疏)。
(4)屋顶坡度往往与降水有关,A地区的大多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陡(如图c),原因是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
【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
(2) 热带沙漠 阿拉伯
(3) 季风 稠密
(4)全年高温多雨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及部分地区生活景观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
【详解】(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气温低。因此适合青稞的生长。
(2)由图可得,甲区域是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这里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终年炎热干燥。该地大多数居民讲阿拉伯语。
(3)乙是温带季风气候,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丁是热带季风气候,故均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气候适宜,人口稠密。
(4)赤道附近主要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终年高温多雨,降水多,因此A赤道附近的多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陡,便于排水。
12.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下图是青藏高原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探秘雪城高原
(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①山脉,其山脉名称是 ,对河流②的研学中,观察到该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一青海湖,因此判断河流②是 (选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为了保证乘客安全,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往车厢内冲入氧气的原因是 。
主题二解码高原农业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从形态特征等方面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 。
(4)在青藏铁路南端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见到了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 和小麦。
主题三寻访特色民俗
(5)在当地特色民居平顶碉房住宿时,发现其多用石块成,窗小墙厚,门低矮,这样修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答案】(1) 祁连山 内流河
(2)海拔高、氧气不足
(3)毛长皮厚、体矮身健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高原环境
(4)青稞
(5)抵御严寒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高原区域图为材料,涉及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定义、青藏地区的气候、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青藏地区的民俗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以看出,①山脉是第一、第二阶梯分界线上的祁连山,呈西北--东南走向;有些河流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有些河流河水沿途蒸发、渗漏,最终消失于荒漠中。这些最终未能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内流河,②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一青海湖,因此判断河流②是内流河。
(2)为了保证乘客安全,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往车厢内冲入氧气的原因是该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氧气不足。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该畜种拥有发达的胸廓、心肺结构和强盛的呼吸、循环机能、毛长皮厚、体矮身健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等高原环境。
(4)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东部的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河谷农业,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青稞、小麦等作物的生长。
(5)青藏地区的特色民居是碉房,其多用石块砌成,窗小墙厚,门低矮,主要是为了抵御严寒。
13.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它位于我国的西南方位.读下图,回答问题.
(1)青藏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
(2)图中城市中,有“日光城”美誉的是 。
(3)造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的主要原因是 。
(4)A、B两河流中,最终流经我国最大城市上海的是 。
(5)青藏高原的农业以 (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在一些地势低矮的河谷地区也可以种植一些耐寒的青稞、小麦,形成这种农业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热量、水源或交通)。
【答案】(1)藏族
(2)拉萨
(3)海拔高
(4)B
(5) 畜牧业 热量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地区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青藏地区的民族、气候、河流、农牧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详解】(1)青藏地区是我国藏族等其他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
(2)因为我国西藏拉萨海拔高,大气层薄而且空气密度稀,水汽含量少,加上空气中含尘量小,云量少,大气透明度十分良好,因此阳光透过大气照射到地面,在大气层中被吸收、散射的量也就特别少。拉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多达3005.3小时,平均每天有8小时15分钟的太阳照射。比在同纬度上的东部地区几乎多了一半,比四川盆地多了两倍,因此有“日光城”之称。
(3)由于青藏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海拔气温低,空气稀薄,含氧量低。
(4)长江、黄河均发源于青藏高原地区,B河为长江自西向东在上海附近注入东海。
(5)青藏高原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在一些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水分、热量充足,也可以种植青稞、小麦等农作物。
1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字母代表的省和自治区的名称:A ,B ,C ,D 。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或山峰名称:E 山,G 山,F 峰。
(3)青藏地区的农业以 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 (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小麦单产很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强,昼夜温差 ;拉萨市的标志性宗教建筑是 ;这里可以大力开发的清洁能源是 能和 能。
【答案】(1) 西藏自治区 青海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四川省
(2) 可可西里 喜马拉雅 珠穆朗玛
(3) 畜牧 青稞 太阳辐射 大 布达拉宫 太阳 地热
【分析】本大题以青藏地区图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青藏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地形、农牧业、自然资源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读图分析能力。
【详解】(1)读图可得,A是西藏自治区,B是青海省,C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D是四川省。
(2)E是可可西里山,G是喜马拉雅山,该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F是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3)青藏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青藏地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青藏地区小麦单产很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该地区主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拉萨市的标志性宗教建筑是布达拉宫;青藏地区可以大力开发的清洁能源是太阳能和地热能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地理下册 预习篇
9.1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世界屋脊
1、位置和范围:位于我国西南部,C横断山脉以西,A昆仑山脉——B祁连山脉以南.
2、地形特征:“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3、自然环境特征:高寒
(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2)气候: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3)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是D黄河、E长江、F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众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4)太阳能资源丰富: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拉萨有“日光城”之称。
(5)地热资源丰富:位于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6)夏季去青藏高原旅游,需要准备哪些物品?为什么?
防寒衣物(羽绒服、棉衣)、抗缺氧物品(氧气袋、抗缺氧药品)、防晒物品(防晒霜、太阳镜、太阳帽)。原因: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年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海拔高,空气稀薄,缺氧;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青藏高原是我国高寒牧区。有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典型畜种——牦牛、藏
绵羊、藏山羊。
河谷农业:(1)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2)农业分布在河谷的原因: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水源充足。
农作物:青稞、小麦。
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或青稞、小麦穗大粒饱)的原因:
A.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气温低,作物的生长期长;C.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三、青藏地区民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服装:藏袍:适应青藏高原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
2.饮食:主食是糌粑,牛羊肉、青稞酒;
3.民居:牧民:帐篷(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
农区和城镇:平顶碉房(以石块为原料,墙体厚实)。
川藏铁路是第二条进藏“天路”,起点为成都,终点是拉萨,沿途穿越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山脉峰岭最密集的地区,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1——2小题。
1.下列叙述符合川藏铁路沿线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C.地表沟壑纵横 D.沙漠、戈壁广阔
2.川藏铁路建成通车后,将会促进沿线地区( )
①交通的发展 ②资源的开发 ③民族文化的交流 ④气候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中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宇宙射线探测站“拉索”,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缘。探测站充分利用了世界屋脊的地理优势,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灵敏度最强的宇宙射线探测装置。图1为“拉索”位置示意图,图2为青藏高原景观图,完成3——4小题。
3.“拉索”位于( )
A.29N,100°E B.29N,100°W C.29°S,100°E D.29°S,100W
4.“拉索”选址于青藏高原,考虑的自然条件有( )
①居民较少,人类活动影响小②海拔较高,视野开阔
③空气稀薄,大气对射线干扰小④地势平坦,便于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为了让古老藏毯技艺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当地企业融合现代地毯编织手法,将藏毯产品从最初的手工编织,延伸到机织、手工枪刺、荧光等多种样态。如今,青海藏毯不仅“飞入寻常百姓家”,还远销海外,以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璀璨和雄奇。完成藏毯的主要原料最可能是( )
A.羊绒 B.棉花 C.蚕丝 D.化纤
6.对我国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异,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少,以旱地为主
B.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
C.西北内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资源不足,以草地、荒漠为主
D.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土地的生产力较高
建设国家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重要保障。下图为中国高标准农田分布示意图,完成7——8小题。
7.国家高标准农田主要分布于(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以北地区
B.地形以盆地和高原为主的地区
C.以季风气候为主地区
D.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8.青藏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小的原因是( )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平坦
B.地形以高原为主,气温低
C.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少
D.山区面积广大,崎岖不平
读下图,回答9——10问题。
9.关于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省区太阳能、地热能资源丰富
B.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我国最寒冷的地区
C.牦牛和细毛羊是甲、乙两省区的优良品种
D.甲、乙省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农作物单产量低
10.该区域高寒的自然特征,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有( )
①传统服饰藏袍②主食米饭③耐寒的滩羊
④农业区在河谷地带⑤藏人脸上的“高原红”
A.①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⑤
11.辽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气候与人类活动”为题目开展主题式学习。阅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及部分地区生活景观图”,一起完成探究活动。
(1)青稞是一种适宜生长在低温条件下的农作物(如图a)。青藏高原成为青稞主要种植区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
(2)骆驼耐旱,是甲区域传统的运输工具(如图b),原因是甲区域为 气候,该地大多数居民讲 语。
(3)乙、丙、丁三个地区均为 气候,雨热同期,人口 (填稠密或稀疏)。
(4)屋顶坡度往往与降水有关,A地区的大多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陡(如图c),原因是该地的气候特点是 。
12.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下图是青藏高原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探秘雪城高原
(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①山脉,其山脉名称是 ,对河流②的研学中,观察到该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一青海湖,因此判断河流②是 (选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为了保证乘客安全,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往车厢内冲入氧气的原因是 。
主题二解码高原农业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请你从形态特征等方面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 。
(4)在青藏铁路南端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见到了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 和小麦。
主题三寻访特色民俗
(5)在当地特色民居平顶碉房住宿时,发现其多用石块成,窗小墙厚,门低矮,这样修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 。
13.青藏高原是我国面积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它位于我国的西南方位.读下图,回答问题.
(1)青藏地区居住的少数民族主要是 。
(2)图中城市中,有“日光城”美誉的是 。
(3)造成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空气稀薄的主要原因是 。
(4)A、B两河流中,最终流经我国最大城市上海的是 。
(5)青藏高原的农业以 (种植业/畜牧业)为主,在一些地势低矮的河谷地区也可以种植一些耐寒的青稞、小麦,形成这种农业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热量、水源或交通)。
14.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出字母代表的省和自治区的名称:A ,B ,C ,D 。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山脉或山峰名称:E 山,G 山,F 峰。
(3)青藏地区的农业以 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 (大麦的一种)、豌豆、小麦、油菜等,小麦单产很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强,昼夜温差 ;拉萨市的标志性宗教建筑是 ;这里可以大力开发的清洁能源是 能和 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