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hī tí mù lú shān shān fēnɡ
yǒu yuán jiànɡ luò wén zhānɡ cè miàn
【答案】吟诗;题目;庐山;山峰;有缘;降落;文章;侧面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拼音正确读写能力,注意读准字音,区分前后鼻音,读准音调,平时要主语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吟诗、题目、庐山、山峰、有缘、降落、文章、侧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的正确读写。平时读书要读准字音。
2.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
A.降(xiánɡ)落伞 阁(ɡé)楼
B.萧瑟(sè) 投降( jiànɡ )
C.骚(shāo)客 文章(zhānɡ)
D.谦逊(xùn) 浪费(fèi)
【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降(xiánɡ 改 jiàng)落伞
B:投降(jiàng 改 xiánɡ)
C:骚(shāo 改 sāo)客
故答案为:D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答案】(1)比喻
(2)夸张
(3)拟人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用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2)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3)使用了拟人修辞,“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故答案为:(1)比喻
(2)夸张
(3)拟人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4.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 。
【答案】(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背诵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只缘身在此山中;(2)露似真珠月似弓;(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
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告诉我们( )
①万事万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②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
③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④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雪和梅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启示我们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既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也要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
故答案为:②③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错误,《暮江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欢和热爱。
B:正确
C:错误,《雪梅》诗人运用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梅和雪各有千秋,又互为陪衬.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失去韵致。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按要求填空。
(1)“葬江吟”中“吟”的意思是 (①吟唱;②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 ,地点是 。
(2)”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①题目;②书写.题写)。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在 上面的。
(3)”缘”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缘”字的解释有:①缘散;②因为:③缘分:④沿着,顺着:⑤边。“缘”字在“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中解释为 ,在“缘由"一词中解释为 。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识”的意思是 。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
②诗句中的“真面目”指的是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 。
③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可概括为俗语( )。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5)一道残阳销水中。丰江瑟瑟半江红。
①"残阳”指 ,也叫作 。
②句中“瑟瑟”的意思是( )
A.形容轻微的风声
B.因寒冷身体发抖的样子
C.形容未受到残图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想象这两句诗描绘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答案】(1)②;傍晚;江边
(2)②;西林寺的墙壁
(3)Y;yuan;纟;9;②;①
(4)认识;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这层峦叠嶂的深山之中。;庐山的全貌;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A
(5)快要落山的太阳;夕阳;C;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柔和地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江水未受光处是青绿色的,受光处是红色的。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②、傍晚、江边(2)②、西林寺的墙壁(3)Y、yuan、纟、9、②、①(4)1、认识2、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这层峦叠嶂的深山之中。3、庐山的全貌4、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5、A(5)1、快要落山的太阳 2、夕阳 3、C 4、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柔和地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江水未受光处是青绿色的,受光处是红色的。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二、诗歌鉴赏
9.阅读《暮江吟》,回答问题。
暮江吟①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
(1)《暮江吟》描写了四种景物: , , , 。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3)在《暮江吟》中作者把 比作 ,因为他们都是 ,把 比作 ,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 。这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答案】(1)残阳;江水;露;月
(2)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就很准确、形象,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3)露;珍珠;球体;月;弓;半圆;轻松愉悦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是对诗句中的意象考查,也就是描写了哪些景物。首联中写道"残阳"铺洒在水面上,颔联中写的是"半江"也就是江水的颜色,尾联中分别写到"露"以及"月"这两处夜晚之中的景物分别像珍珠和弯弓。
(2)此题考查炼字,是诗歌鉴赏中常考的题型,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当时是夕阳西下,阳光几乎是平射过来的,所以要用“铺”字,而太阳当空时才用“照”。同时“铺”字比“照”字更能给人安闲舒适之感。
(3)本题考查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正是在闲暇之时带着欢愉的心情才能看着这平淡无奇的露珠像极了露珠,月亮像极了弯弓。
故答案为:(1)残阳;江水;露;月;
(2)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就很准确、形象,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3)露、珍珠、球体、月、弓、半圆、轻松愉悦
【点评】(1)每句诗中所描写的景物都十分浅显,阅读时只需结合诗意便可一目了然。
(2)古诗中常讲究炼字,要把握用词的准确性以及生动性。
(3)比喻的修辞注意找出本体与喻体分别是什么,之间是否有相似性;诗句中所表达的心情及情感要结合诗句联想诗人当时的处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
本题主要是针对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考察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以及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10.课内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人 。
(2)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 、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3)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 。
(4)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答案】(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
(2)横;竖;远;近;高处;低处;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B
【知识点】诗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
(2)横;竖 ;远 ;近;高处;低处;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B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3)这道题是按诗句的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1.下列加点字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未肯降(xiáng) B.骚(sāo)人
C.阁(gé)笔 D.逊(xùn)雪
12.下列古诗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雪梅》——宋 欧阳修 B.《题西林壁》——宋 苏轼
C.《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D.《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
1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降:服输。
B.骚人:诗人。
C.阁:阁下。
D.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4.“梅雪争春未肯降”一句采用了下列哪种修辞手法?( )
A.比喻 B.拟人 C.对比 D.夸张
15.下列哪句话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
A.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首诗的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B.“骚人阁笔费评章”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C.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D.这首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高鼎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答案】11.C
12.A
13.C
14.B
15.B
16.D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6)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A、B、D正确,C:阁(gé改gē )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故答案为:C
1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A:《雪梅》——宋卢梅坡,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课文,先找到要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看看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正确理解词义。A、B、D正确,C:错误。 阁:同“搁”,放下。
故答案为:C
14.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梅雪争春未肯降”句中把“梅雪”当做人来描写,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15.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
A: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故答案为:B
1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正确,D:错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写的。
故答案为:D
三、语言表达
17.看图,先根据图意写出两句诗,用上比喻句,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古诗: , 。
景色: 。
【答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如火的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面上一半像的碧绿的翡翠,一半像满天的云霞。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和运用,答题时注意图片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如火的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面上一半像的碧绿的翡翠,一半像满天的云霞。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 / 1部编版2022-2023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基础与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yín shī tí mù lú shān shān fēnɡ
yǒu yuán jiànɡ luò wén zhānɡ cè miàn
2.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一组词语是( )
A.降(xiánɡ)落伞 阁(ɡé)楼
B.萧瑟(sè) 投降( jiànɡ )
C.骚(shāo)客 文章(zhānɡ)
D.谦逊(xùn) 浪费(fèi)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4.用诗句回答问题。
(1)“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 。
(2)《暮江吟》一诗中含有比喻的诗句是: 。
(3)《雪梅》一诗中“雪”和“梅”对比的诗句是: , 。
5.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 )
A.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于复杂的事物,应从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会、去分析。
6.“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告诉我们( )
①万事万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②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
③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④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7.对于本文中三首诗的理解,错误的是( )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轻松愉快的心情。
B.这三首诗都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C.《雪梅》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雪梅争春的情趣,表达了诗人对雪梅的喜爱之情。
8.按要求填空。
(1)“葬江吟”中“吟”的意思是 (①吟唱;②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作者写这首诗的时间是 ,地点是 。
(2)”题西林壁”中“题”的意思是 (①题目;②书写.题写)。题目告诉我们。这首诗是写在 上面的。
(3)”缘”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缘”字的解释有:①缘散;②因为:③缘分:④沿着,顺着:⑤边。“缘”字在“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中解释为 ,在“缘由"一词中解释为 。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①”识”的意思是 。我能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
②诗句中的“真面目”指的是 。这两句诗告诉我们:想要全面地看问题,就要 。
③这两句诗告诉我们的道理可概括为俗语( )。
A.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5)一道残阳销水中。丰江瑟瑟半江红。
①"残阳”指 ,也叫作 。
②句中“瑟瑟”的意思是( )
A.形容轻微的风声
B.因寒冷身体发抖的样子
C.形容未受到残图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
③想象这两句诗描绘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二、诗歌鉴赏
9.阅读《暮江吟》,回答问题。
暮江吟①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
(1)《暮江吟》描写了四种景物: , , , 。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3)在《暮江吟》中作者把 比作 ,因为他们都是 ,把 比作 ,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 。这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 的心情。
10.课内古诗赏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人 。
(2)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 、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3)所谓“当局者迷”,诗中表示这个道理的诗句是: , 。
(4)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听古诗,并选正确的选项。
雪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1.下列加点字的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未肯降(xiáng) B.骚(sāo)人
C.阁(gé)笔 D.逊(xùn)雪
12.下列古诗与作者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雪梅》——宋 欧阳修 B.《题西林壁》——宋 苏轼
C.《游山西村》——南宋 陆游 D.《夏日绝句》——宋 李清照
13.下列对这首诗中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降:服输。
B.骚人:诗人。
C.阁:阁下。
D.评章: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14.“梅雪争春未肯降”一句采用了下列哪种修辞手法?( )
A.比喻 B.拟人 C.对比 D.夸张
15.下列哪句话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告诉人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
A.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6.关于这首诗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这首诗的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文人骚客难以评论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B.“骚人阁笔费评章”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C.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D.这首诗将梅与雪的不同特点用两句诗概括了出来,写得妙趣横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前人已经注意到梅与雪的这些特点,如高鼎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三、语言表达
17.看图,先根据图意写出两句诗,用上比喻句,说说这两句诗描写的景色。
古诗: , 。
景色: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吟诗;题目;庐山;山峰;有缘;降落;文章;侧面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拼音正确读写能力,注意读准字音,区分前后鼻音,读准音调,平时要主语多读多练。
故答案为:吟诗、题目、庐山、山峰、有缘、降落、文章、侧面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的正确读写。平时读书要读准字音。
2.【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降(xiánɡ 改 jiàng)落伞
B:投降(jiàng 改 xiánɡ)
C:骚(shāo 改 sāo)客
故答案为:D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3.【答案】(1)比喻
(2)夸张
(3)拟人
【知识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通过“露”、“月”视觉形象的描写,用新颖巧妙的比喻来精心为大自然敷彩着色,描容绘形,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
(2)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3)使用了拟人修辞,“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故答案为:(1)比喻
(2)夸张
(3)拟人
【点评】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4.【答案】(1)只缘身在此山中
(2)露似真珠月似弓
(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背诵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1)只缘身在此山中;(2)露似真珠月似弓;(3)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逊梅一段香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5.【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6.【答案】C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雪和梅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启示我们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既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也要正确认识和评价他人。
故答案为:②③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7.【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课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A:错误,《暮江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欢和热爱。
B:正确
C:错误,《雪梅》诗人运用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写出了梅和雪各有千秋,又互为陪衬.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失去韵致。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8.【答案】(1)②;傍晚;江边
(2)②;西林寺的墙壁
(3)Y;yuan;纟;9;②;①
(4)认识;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这层峦叠嶂的深山之中。;庐山的全貌;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A
(5)快要落山的太阳;夕阳;C;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柔和地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江水未受光处是青绿色的,受光处是红色的。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故答案为:(1)②、傍晚、江边(2)②、西林寺的墙壁(3)Y、yuan、纟、9、②、①(4)1、认识2、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处这层峦叠嶂的深山之中。3、庐山的全貌4、跳出局部,从整体上进行观察。5、A(5)1、快要落山的太阳 2、夕阳 3、C 4、傍晚时分,太阳快要落山了,阳光柔和地铺在江面上。晚霞斜映下,江水未受光处是青绿色的,受光处是红色的。
【点评】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9.【答案】(1)残阳;江水;露;月
(2)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就很准确、形象,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3)露;珍珠;球体;月;弓;半圆;轻松愉悦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诗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是对诗句中的意象考查,也就是描写了哪些景物。首联中写道"残阳"铺洒在水面上,颔联中写的是"半江"也就是江水的颜色,尾联中分别写到"露"以及"月"这两处夜晚之中的景物分别像珍珠和弯弓。
(2)此题考查炼字,是诗歌鉴赏中常考的题型,作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当时是夕阳西下,阳光几乎是平射过来的,所以要用“铺”字,而太阳当空时才用“照”。同时“铺”字比“照”字更能给人安闲舒适之感。
(3)本题考查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正是在闲暇之时带着欢愉的心情才能看着这平淡无奇的露珠像极了露珠,月亮像极了弯弓。
故答案为:(1)残阳;江水;露;月;
(2)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用“铺”就很准确、形象,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3)露、珍珠、球体、月、弓、半圆、轻松愉悦
【点评】(1)每句诗中所描写的景物都十分浅显,阅读时只需结合诗意便可一目了然。
(2)古诗中常讲究炼字,要把握用词的准确性以及生动性。
(3)比喻的修辞注意找出本体与喻体分别是什么,之间是否有相似性;诗句中所表达的心情及情感要结合诗句联想诗人当时的处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
本题主要是针对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考察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以及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10.【答案】(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
(2)横;竖;远;近;高处;低处;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B
【知识点】诗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
(2)、(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诗句的意思,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苏轼
(2)横;竖 ;远 ;近;高处;低处;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B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2)、(3)这道题是按诗句的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答案】11.C
12.A
13.C
14.B
15.B
16.D
【知识点】诗
【解析】【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5)做好本题要熟知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做到准确区分辨别,还要多做练习加以巩固
(6)此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1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A、B、D正确,C:阁(gé改gē )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
故答案为:C
12.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A:《雪梅》——宋卢梅坡,B、C、D正确。
故答案为:A
1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课文,先找到要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看看词语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正确理解词义。A、B、D正确,C:错误。 阁:同“搁”,放下。
故答案为:C
14.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梅雪争春未肯降”句中把“梅雪”当做人来描写,采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15.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
A: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故答案为:B
1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A、B、C正确,D:错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写的。
故答案为:D
17.【答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如火的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面上一半像的碧绿的翡翠,一半像满天的云霞。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考查对古诗、名句背诵积累和运用,答题时注意图片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古诗、名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故答案为: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如火的夕阳映照在平静的江面上,江面上一半像的碧绿的翡翠,一半像满天的云霞。
【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古诗、名句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