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电压电阻课时教学课件(共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电压电阻课时教学课件(共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1-28 09:42:09

文档简介

(共10张PPT)
第1节 电压
一、电压
1.要让一段电路中有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     。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     。
2.电压的国际单位是    ,简称  ,符号是    。常用单位有千伏、毫伏等。1 kV=    V,1 V=    mV。
电压
电压
伏特

V
1 000
1 000
二、电压的测量
1.电压的高低可以用      测量。
2.电压表的使用
(1)电压表要     在被测电路两端;
(2)要让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从   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     。
电压表
并联
+
-
量程

电压表的使用
正确使用电压表是本节的难点也是重点,使用前应理解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1)电压表应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若将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电路就近似地看成开路,电压表有示数,跟它串联的用电器都不能工作。
(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这里“正确”的意思是指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若把电流的流向弄反,指针会反向偏转,会把指针碰弯,损坏电压表。
(3)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否则电压表会被烧坏。选择量程的方法一是估测被测电压大小,方法二是在不能估测电压大小时,要用大量程试触。
(4)读数时,应明确所使用电压表的量程,认清所使用量程的最小刻度值,由指针所指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5)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两极上,这一点与电流表
是绝对不同的,当把电压表直接连在电源两极上时,所测的是电源电压。
【例题】 关于电压表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既可以与电源并联,也可以与用电器并联
B.电压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会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而烧坏电
压表
C.使用电压表时,如果选取量程过小,有可能读数不准,如果选取量程过大,有可能烧坏电压表
D.为了避免烧坏电压表,我们使用电压表时应始终选用电压表的大量程
解析:使用电压表时,只要被测电路的电压不超过所选取的量程,量程越小,读数越准确,如果电压较小,但选用大量程,虽然也能测量,但是读数不准确,所以选项C、D错误;电压表可以直接测电源电压,故选项B错误。
答案:A
一、电压
1.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  )
A.380 V        B.220 V
C.110 V D.36 V
2.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  )
A.伏特 B.欧姆
C.库仑 D.瓦特
B
A
伏特发明了伏打电池,人们为了纪念他在物理学上做出的贡献,将其名字规定为电压的单位。
3.电压使电路中形成    ,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手机电池的电压一般是    V,合    mV。
电流
电源
3.7
3 700
解析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电路中要有电流就必须有电压。电压的单位kV、V、mV之间的进率都是
1 000。
二、电压的测量
4.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仪表的表盘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你从图中得到的两条信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仪表是一只电压表
该仪表有一个负接线柱和两个正接线柱
解析 本题是一道与电压表知识相关的结论开放题,主要考查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5.电压表如图所示,若选用“-”和“15”两个接线柱,它的量程是     ,表盘上每一大格表示    ,每一小格表示    ,指针所指的示数是    ;若选用“-”和“3”两个接线柱,它的量程是     ,表盘上每一大格表示    ,每一小格表示    ,指针所指的示数是    。
0~15 V
5 V
0.5 V
9 V
0~3 V
1 V
0.1 V
1.8 V(共11张PPT)
第2节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
一、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   。
2.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两端电压     。
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总电压跟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
之和
之和
相等
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探究过程
【例题】 亮亮同学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的实验中,提出了猜想: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亮亮同学准备了两只相同的灯泡L1、L2和其他实验器材进行实验:
(1)按右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2)闭合开关,用电压表分别测出AB、BC、AC间的电压,并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与论证:
(1)在物理学中,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是          。
(2)分析亮亮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与他的猜想    (选填“相符”或“不相符”)。
评估:这个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1)                         ;
(2)                          。
解析: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到结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这是与他的猜想相符的,但是由于他使用了两个相同的灯泡,导致两个灯泡两端的电压也相等,这样在分析数据时,可能得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相等的错误结论,所以使用两个不同的灯泡来做实验更好。
答案:分析与论证:(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2)相符
评估:(1)以两只相同的灯泡代替一般情况下两个不同的灯泡 (2)用一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物理规律
一、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将电灯L1和L2串联,用电压表测出电灯L1两端的电压是8 V,电灯L1和L2串联的总电压是12 V,那么电灯L2两端的电压和两灯中的电流I1和I2的关系是(  )
A.12 V I1>I2      B.8 V I1C.4 V I1=I2 D.16 V I1=I2
C
根据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可知选项A、B错误;再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间的关系得U2=U-U1=12 V-8 V=4 V,所以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是6 V,电压表示数是2 V,电压表测的是灯
    两端的电压,灯L1两端的电压是    V。
L2
4
解析 该电路中L1、L2串联,电压表与L2并联,所以测得的是L2两端的电压,因此灯L1两端的电压为6 V-2 V=4 V。
4.下面几种叙述是并联电路的特征的是(  )
A.电路中每一处的电流都相等
B.电路中任何一处断开都不会产生电流
C.各条支路上的电压都相等
D.电路中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C
A、B、D选项都是串联电路的特征。
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3.关于并联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电压小于各支路电压 B.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C.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总电压。
5.电路如图所示,V1的示数为2.5 V,则V2的示数为    V,V的示数为    V。
2.5
2.5
解析 题图中,灯L1、L2并联,电压表V、V1、V2分别测电源、L1、L2两端的电压,根据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可知,其示数U=U1=U2。
6.将电铃与电动机串联后接入电源电压为10 V的电路中,用电压表测得电铃两端的电压为6 V,则电动机两端的电压为    V;如果将它们并联后接入电源电压为6 V的电路中,则电铃两端的电压是    V,电动机两端的电压是    V。
4
6
6
解析 当电铃和电动机串联时,电动机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与电铃两端的电压之差,即U电动机=U-U电铃=10 V-6 V=4 V;当电铃与电动机并联在电路中时,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共9张PPT)
第3节 电阻
一、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       的大小,用字母   表示。
2.电阻的单位是     ,简称欧,符号是Ω,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1 MΩ=   Ω,1 kΩ=   Ω。
3.电阻器是具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也叫       ,简称    。
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是导体   的一种性质,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的   、材料、      ,另外还跟    有关。
阻碍作用
R
欧姆
106
103
定值电阻
电阻
本身
长度
横截面积
温度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例题】 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活动中,小明发现实验器材中金属丝只有一根,其他器材足够。如果要他完成下面的一些实验探究活动,其中他不可能完成的是(  )
A.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
B.探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C.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D.探究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解析:要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必须保证所选择金属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相同,而材料不同。因为只有一根金属丝,不可能保证材料不同,故选项C无法完成。
答案:C
一、电阻
1.有两段导体A和B,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导体A的电流较大,通过导体B的电流较小,则有(  )
A.导体A的电阻大 B.导体B的电阻大
C.两段导体的电阻一样大 D.无法比较
B
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电阻是导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跟外部其他因素无关,但可通过检测在一定电压下导体中的电流大小来感知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A和导体B,在相同的电压作用下,导体A中通过的电流比较大,说明导体A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小,导体A的电阻比较小。
2.10 kΩ=    Ω;300 Ω=    kΩ;2 MΩ=    Ω。
3.如图所示,小红将5 Ω和50 Ω的不同电阻分别接在同一电路中,把
    Ω的电阻接入电路时灯泡较亮。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
0.3
2×106
5
电阻越小,
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小
二、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4.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导体的材料     
B.导体的横截面积
C.导体的长度
D.导体中的电流
D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5.关于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忽略温度的变化)(  )
A.导线越长,电阻越大
B.导线越粗,电阻越小
C.铁导线的电阻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D.同种材料、粗细相同的导线越短,电阻越小
D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若仅得知上述因素之一,则不能判断电阻的大小。(共9张PPT)
第4节 变阻器
一、变阻器
1.概念:能改变接入电路中     大小的元件叫作变阻器。
2.电路符号:    。
3.构造:由绝缘筒、       、     、金属杆、接线柱组成。
4.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的电阻丝的     来改变电阻的。
二、变阻器的应用
1.作用:       ;通过调节其电阻值,改变电路中的     。
2.电位器:可以调节用电器的   、    、    等。
电阻
电阻丝
滑片
长度
保护电路
电流
音量
亮度
温度
如图所示,表面附着绝缘层的电阻丝紧密绕在瓷筒上形成一个线圈,它的始端和末端分别接到A、B两个接线柱上。瓷筒上方有金属杆CD与支架相连,C端和D端各有一个接线柱。滑片P可在金属杆上左右滑动,线圈与滑片接触处的绝缘层已被刮去。当滑片滑动时,连入的电阻丝的长度发生改变,从而使连入的电阻随之改变,这就是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滑动变阻器由于接线柱多,而且又同时接入两个接线柱,容易接错,使用时,①采用“一上一下”的接线方式。②不能同时使用上面两个接线柱(R=0),也不能同时使用下面两个接线柱(R为定值,即最大电阻),这样就不能起到改变电路中电阻的目的。③要了解所使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允许值。④为了保护电路,在通电前应将变阻器接入的阻值调到最大。
【例题】 将两个滑动变阻器按下图所示连入电路后,要使电路中电流最小,则滑片P1和P2的位置应为 (  )
A.P1、P2都移至最左端
B.P1、P2都移至最右端
C.P1移至最左端,P2移至最右端
D.P1移至最右端,P2移至最左端
解析:本题易错选A,认为只要将两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即使得两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均最大,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真正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要使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应最大,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一、变阻器
1.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实现的(  )
A.电阻丝的材料  
B.电阻丝的横截面积
C.电阻丝的总长度
D.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
D
滑动变阻器制好后,它的电阻丝的材料、横截面积和电阻丝的总长度都不再发生变化,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的。故选项D正确。
2.一些实验仪器具有调节作用。下列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接线方式不同,其中对电路能起调节作用的是(  )
A
只有把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才能起调节作用,“上上式”和“下下式”连接不能对电路起调节作用。选项B的连接相当于一根导线;选项C的连接相当于定值电阻,选项D接了同一个接线柱,更不起作用,故选A。
3.欲使图中的灯泡变亮,应将滑片 (  )
A.向右移动
B.向左移动
C.向左向右均可
D.无法判断
B
当电路中电阻变小时,电流变大,灯变亮。从题图中可以看出,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部分为AP间的电阻,欲减小AP之间的电阻,应将滑片向A端移动,即向左端移动。
二、变阻器的应用
4.使用滑动变阻器前要观察其铭牌上标明的__________________和            。为了保护电路,滑动变阻器应
   联在电路中,且在开关闭合前将滑片调到_____________处。
最大电阻值
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电阻最大处
解析 滑动变阻器的铭牌上都标有最大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使用时,通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这一电流值,否则会烧坏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电流最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之一是保护
电路。
5.右图为收音机上调节音量的旋钮。若A、B已
接入了电路,则顺时针转动旋钮触片时,收音机的
音量将    。
变小
解析 在题图中,当A、B被接入电路后,旋钮触片顺时针转动,则连入电路中的金属条变长,金属条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连入电路中的金属条越长,电阻越大,电流越小,音量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