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8-17 10:00:46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练习
一、选择题
1.小明想了解老子的言论,他应该阅读下列的(  )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B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因此要了解老子的言论,应该阅读《老子》或《道德经》,不符合题意;
A.《论语》,孔子的思想言论,不符合题意;
C.《孟子》,是孟子的思想言论,不符合题意;
D.《韩非子》,是韩非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
C.墨子,兼爱非攻思想,不符合题意;
D.韩非,以法治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3.《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为《论语》一书,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老子,其著作是《老子》(或《道德经》),不符合题意;
C.韩非,其著作是《韩非子》,不符合题意;
D.墨子,其著作是《墨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教育方面:孔子创办私学,不分贫富贵贱广收门徒。他还注意“因材施教’。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出自《论语》一书,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故选B。
5.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韩非 B.孔子 C.墨子 D.老子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C.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D.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6.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的信息,结合将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要求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厉行严刑峻法,监察官吏职守,建立官僚制度。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所以为君主争霸出谋划策的学派是法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7.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学术思想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不符合题意;
B.诸侯争霸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D.商业繁荣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8.下列选项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选自《论语·为政》)出自同一人之口的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教学中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不符合题意;
C.“不别亲疏, 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不符合题意;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识记其出处,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识记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9.(2019·鄂州)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B.百家争鸣出现
C.地方书院兴起 D.儒家学派形成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观察明信片可知,图中人物孔子、孟子、墨子、韩非都是百家争鸣时期的重要人物,孔子、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百家争鸣出现。
B项百家争鸣出现是题干图片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为主线,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10.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无为而治” B.韩非——“民贵君轻”
C.墨子——“兼爱”“非攻” D.庄子——以法治国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之间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孟子——“无为而治”,不符合史实;
B.韩非——“民贵君轻”,不符合史实;
D.庄子——以法治国,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1.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孔子的治国思想;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主张;战国时期法家的韩非强调依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
12.(2016七上·滨州期中)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联系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赏识。与题意相符。秦统一后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13.(2019·聊城)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诲人不惓 D.温故知新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孔子兴办私学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百家争鸣的准确把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4.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言论中能直接体现孔子核心思想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的,不符合题意;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孟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来对照备选项,注意要理解备选项的含义,细心辨别比对回答。
15.(2019·益阳)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诚信”“友善”“法治”得益于古代百家争鸣各派的思想主张,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和谐”“诚信”“友善”“法治” ,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16.原创2020年12月27日,《国家宝藏》第三季第四集聚焦于曲阜孔子博物馆,为观众呈现了国宝三圣像。这幅画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衣裳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楷,正是《论语》全文。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C.孔子为阐述自己的主张而写的
D.是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典籍
【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为《论语》一书,因此孔子为阐述自己的主张而写的是错误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 是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典籍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7.(2021七上·登封月考)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
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A项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符合题意。
BCD表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明确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学生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儒、道、墨、法学派排列正确的是 (  )
关注社会 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关注国家 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人生 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文化 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反对苛政,认为只有施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道家思想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法家思想是以法治国,因此它们的顺序应该是④③①②,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题肢,注意理解题肢的含义,再进行分析回答。
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融 B.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C.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D.是一百位思想家的争论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各学派之间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各个学派彼此对立 ,互不相融,不符合史实;
C. 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不符合史实;
D. 是一百位思想家的争论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理解,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0.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
C.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D.脱离现实,禁锢人民的思想
【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百家争鸣的思想是一致的,这反映出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C. 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不符合题意;
D. 脱离现实 , 禁锢人民的思想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二、非选择题
21.简答题:诸子百家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故答案为: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再结合今天的现实社会,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2.把下列人物前的序号填到下面相应内容前的括号里。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E.韩非
(1)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2)   提出“仁”的学说,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3)   “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
(4)   “兼爱”“非攻”。
(5)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国家。
【答案】(1)D
(2)A
(3)C
(4)B
(5)E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 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还是大教育家,提出“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等;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以仁政治国,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5)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故答案为:(1)D
(2)A
(3)C
(4)B
(5)E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观点主张,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寻找所给的序号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课本基础知识。
23.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官学的没落和私学兴起,征战杀伐带来的对思想控制的放松,在民族大融合的环境下,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不同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他们代表了不同阶级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社会和宇宙万物提出各自的解释和主张,推动了思领域的大繁荣。
(1)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答案】(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其他原因:官学没落,私学兴起;思想控制放松;民族大融合。
(2)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其他原因:官学没落,私学兴起;思想控制放松;民族大融合;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子百家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故答案为:(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其他原因:官学没落,私学兴起;思想控制放松;民族大融合。
(2)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概括,不要向外延伸;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 /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练习
一、选择题
1.小明想了解老子的言论,他应该阅读下列的(  )
A.《论语》 B.《道德经》 C.《孟子》 D.《韩非子》
2.在中华传统美德里,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就是“仁”。提出“仁”的学说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3.《论语》记载的是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 (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墨子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
A.礼治思想 B.教育思想 C.仁政思想 D.法治思想
5.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韩非 B.孔子 C.墨子 D.老子
6.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7.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  )
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8.下列选项与“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选自《论语·为政》)出自同一人之口的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C.“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9.(2019·鄂州)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如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科学技术发达 B.百家争鸣出现
C.地方书院兴起 D.儒家学派形成
10.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无为而治” B.韩非——“民贵君轻”
C.墨子——“兼爱”“非攻” D.庄子——以法治国
11.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改革”“法治”
12.(2016七上·滨州期中)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
A.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13.(2019·聊城)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诲人不惓 D.温故知新
14.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言论中能直接体现孔子核心思想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15.(2019·益阳)我国古代儒家主张“仁”“信”、墨家主张“兼爱”、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和谐”“诚信”“友善”“法治”等内容。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A.照搬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B.是现代中国建设的经验总结
C.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D.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16.原创2020年12月27日,《国家宝藏》第三季第四集聚焦于曲阜孔子博物馆,为观众呈现了国宝三圣像。这幅画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衣裳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蝇头小楷,正是《论语》全文。下列关于《论语》的说法不正确的 是 (  )
A.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C.孔子为阐述自己的主张而写的
D.是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典籍
17.(2021七上·登封月考)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
A.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
18.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儒、道、墨、法学派排列正确的是 (  )
关注社会 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
关注国家 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关注人生 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
关注文化 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①②
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各个学派彼此对立,互不相融 B.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C.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D.是一百位思想家的争论
20.一位同学在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时制作了下表,表中内容反映出“百家争鸣” (  )
百家争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家 仁、义、礼、智、信、民为邦本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墨家 “兼爱”,爱无差别等级
法家 “尚法”,依法治国
A.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 B.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
C.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D.脱离现实,禁锢人民的思想
二、非选择题
21.简答题:诸子百家思想对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22.把下列人物前的序号填到下面相应内容前的括号里。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E.韩非
(1)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2)   提出“仁”的学说,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
(3)   “春秋无义战”“仁政治国”。
(4)   “兼爱”“非攻”。
(5)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国家。
23.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社会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官学的没落和私学兴起,征战杀伐带来的对思想控制的放松,在民族大融合的环境下,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想大解放,不同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他们代表了不同阶级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社会和宇宙万物提出各自的解释和主张,推动了思领域的大繁荣。
(1)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2)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老子的主张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因此要了解老子的言论,应该阅读《老子》或《道德经》,不符合题意;
A.《论语》,孔子的思想言论,不符合题意;
C.《孟子》,是孟子的思想言论,不符合题意;
D.《韩非子》,是韩非的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老子,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不符合题意;
C.墨子,兼爱非攻思想,不符合题意;
D.韩非,以法治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3.【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为《论语》一书,故选项B符合题意;
A.老子,其著作是《老子》(或《道德经》),不符合题意;
C.韩非,其著作是《韩非子》,不符合题意;
D.墨子,其著作是《墨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4.【答案】B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教育方面:孔子创办私学,不分贫富贵贱广收门徒。他还注意“因材施教’。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孔子的言论,由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关于教育的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出自《论语》一书,是孔子的教育思想。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C.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D.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比较简单。
6.【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的信息,结合将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要求巩固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统一的君主国家。厉行严刑峻法,监察官吏职守,建立官僚制度。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所以为君主争霸出谋划策的学派是法家。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学术思想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各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不符合题意;
B.诸侯争霸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D.商业繁荣的局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8.【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孔子既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教学中发现和总结了许多教育规律,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不符合题意;
C.“不别亲疏, 不殊贵贱 ,一断于法”,不符合题意;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识记其出处,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识记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9.【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观察明信片可知,图中人物孔子、孟子、墨子、韩非都是百家争鸣时期的重要人物,孔子、孟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所以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百家争鸣出现。
B项百家争鸣出现是题干图片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为主线,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注意对图片的解读,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10.【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之间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孟子——“无为而治”,不符合史实;
B.韩非——“民贵君轻”,不符合史实;
D.庄子——以法治国,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1.【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为政以德”是春秋时期孔子的治国思想;兼爱、非攻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学派的主张;战国时期法家的韩非强调依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
12.【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联系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赏识。与题意相符。秦统一后建立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
13.【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
BCD选项与孔子兴办私学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百家争鸣的准确把握,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14.【答案】A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的,不符合题意;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是孟子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来对照备选项,注意要理解备选项的含义,细心辨别比对回答。
15.【答案】C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诚信”“友善”“法治”得益于古代百家争鸣各派的思想主张,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 “和谐”“诚信”“友善”“法治” ,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
16.【答案】C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为《论语》一书,因此孔子为阐述自己的主张而写的是错误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 是了解和研究孔子思想的基本典籍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7.【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A项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符合题意。
BCD表述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明确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学生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D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仁”,反对苛政,认为只有施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道家思想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墨家思想的核心是兼爱非攻,法家思想是以法治国,因此它们的顺序应该是④③①②,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题肢,注意理解题肢的含义,再进行分析回答。
19.【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各学派之间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各个学派彼此对立 ,互不相融,不符合史实;
C. 造成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不符合史实;
D. 是一百位思想家的争论 ,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来分析备选项,细心分析理解,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20.【答案】A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百家争鸣的思想是一致的,这反映出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思想文化影响深远,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不利于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 ,不符合题意;
C. 推动了战国时期经济的繁荣 ,不符合题意;
D. 脱离现实 , 禁锢人民的思想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1.【答案】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故答案为: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再结合今天的现实社会,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2.【答案】(1)D
(2)A
(3)C
(4)B
(5)E
【知识点】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 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 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还是大教育家,提出“因材施教”,要求学生“温故而知新”等;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以仁政治国,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
(4)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5)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故答案为:(1)D
(2)A
(3)C
(4)B
(5)E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观点主张,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寻找所给的序号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课本基础知识。
23.【答案】(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其他原因:官学没落,私学兴起;思想控制放松;民族大融合。
(2)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其他原因:官学没落,私学兴起;思想控制放松;民族大融合;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子百家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故答案为:(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其他原因:官学没落,私学兴起;思想控制放松;民族大融合。
(2)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共同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注意一定要紧扣材料信息概括,不要向外延伸;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注意要理解,不要死记硬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