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湖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篇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 湖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8 08:57:2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1. 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运用文章的主要信息。   
2.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3.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5. 把握文体特点,了解常见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6. 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形象的人物活动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2.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间接交代的要素,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掌握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3.记叙文结构: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
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
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
第四,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记叙文中的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及时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了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4.记叙文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兼有抒情。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1.记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角度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3.议论: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文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找出线索,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6.记叙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叫顺叙。
倒叙,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有:开篇点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紧凑。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情节表达上的需要,插入另一些相关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作用有:交代了……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7.记叙中心: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概括记叙性作品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概括段意可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语来加以综合、归纳。
8.记叙详略:凡是对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即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中心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了文章的深度,突出中心思想;面(略写),体现了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有时,在安排详写材料时,还应注意前后呼应。
9.记叙文阅读的考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4)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6)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
10.答题策略:
(1)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和“统观”意识
对字、词、句、段、篇的分析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捕捉材料信息
①捕捉“重点词”,理解和品味语言。
②捕捉“重点句”,深入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③捕捉“中心句”和“议论句(段)”,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
④捕捉“文本性”,把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3)排除干扰选项
①排除法(筛选法)。②比较法(对比法)。③还位法(复位法)。
(4)逐层深入
分析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时,要从表面意思的分析开始,逐层深入,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不能一步就写出它们的深层含义。
(5)一准二全三简明
在回答主观简答题时,表达力求做到“一准二全三简明”。
(6)紧扣文本
在回答开放题时,必须先从阅读的文本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经历谈看法,不能凭空臆想,随便发挥。
例1.(2023七上·蕲春期中)阅读《金色花》选段,完成问题。
金色花
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金色花》一文中,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2)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答案】(1)C
(2)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将“我”想象成金色花,是为了赞美孩子的纯洁可爱,歌颂母爱的圣洁美好。
【知识点】抒情性(写景)散文;金色花;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一熟悉文章内容,二根据选项逐一比对材料,选出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文章的构思。解答此题,要熟悉文章内容,从内容上和手法上进行分析。
(1)C.有误。“暗暗地”“匿笑”“一声儿不响”表达的是孩子的顽皮、可爱、活泼、天真,不能体现对母爱的回报。
故答案为:C。
(2)本题要求分析作者的构思。从内容方面看,由第①段“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喧喧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呀,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可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从手法方面看,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想象新奇而美妙。因为“金色花”是最美丽的花,借此赞美孩子的可爱,同时“金色花”也是最圣洁的花,那金黄的颜色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爱花,花儿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
故答案为: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将“我”想象成金色花,是为了赞美孩子的纯洁可爱,歌颂母爱的圣洁美好。
例2.(2023七上·梁子湖期中)阅读《济南的冬天》,完成小题。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恒久那么毒,洪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胆怯。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稀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志向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似乎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宁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或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暖和,今日夜里山草或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焦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更加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似乎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似乎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望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似乎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渐渐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完全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第④段划横线句子中的“白”指积雪,“暗黄”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
C.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第⑥段划横线比喻句的本体是“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喻体是“空灵的蓝水晶”。
(2)下列描写观察角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从上面看下面。)
B.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不断改变立足点描写所见景物。)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地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从下面仰视上面。)
D.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写小雪后的山景。(从下面仰视上面)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答案】(1)C
(2)D
(3)B
【知识点】济南的冬天;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2)本题考查把握观察角度的能力。观察角度是观察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称为观察点。不同的观察角度,产生不同的观察效果;观察角度的选择,又受观察目的影响。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1)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C.“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误。阅读句子“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可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村庄和雪都拟人化,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小村庄被雪覆盖的场景,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文章的理解和分析。D.“从下面仰视上面”有误。作者观察的视角是从远处到近处,先看到山上的景色,然后逐渐向下看到山尖、山坡和山腰的景色。通过对不同位置雪后山景的描绘,展现出一幅美丽、宁静、清新的山村雪景图。这种观察视角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故答案为:D。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有误,“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错误。文章第①段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北平、伦敦和济南冬天的气候对比,突出了济南“温晴”的特点。但是并没有表明作者认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气候令人讨厌。故答案为:B。
1.(2022八下·恩施月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尖山梁的月光
马晓红
①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是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卖面皮。
②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③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山砍柴吃过晌午一头钻进苞谷地,晚上早早把鸡赶进笼,摸摸窝里有没有蛋然后就着月光编簸箕……
④四叔走的那天,他没有上山,一早就端个小板凳坐在院坝边上,慢慢地撕着烟叶、塞进烟锅,也不点火,吧嗒吧嗒干吸着。我坐在门槛上,默默地看着他脚下的扁担,看着四叔顺着田埂爬上尖山梁,转个弯不见了人影。他划了根火柴,点着了烟,仍然坐着没动——一直坐到天黑。
⑤进城上学那天,我很早就醒了。月亮很大很圆,皎洁的月光穿过破损的窗纸,随意地洒在床前,形成凹凸不平的光斑。他蹲在灶台前抽着烟。见我起来了,盛了一碗红苕稀饭给我,还有一小块掺了芭谷面的白面锅盔馍。我吃饭的时候,他一边抽烟,一边整理着背篓。背篓里是一个化肥袋子,装着红苕、苞谷,还有一罐腌菜,那是我的口粮。等我放下碗,他拿出一块折成方形的红布。小心翼翼地递给我——里面大大小小的零钱就是我的学费。
⑥他背起背篓,佝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花3块钱,坐半个时辰的公交车,才到县城。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篓,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
⑦我看着他灰色的背影被金色的晨曦吞没,却生不起一点感激之情:娘带着襁褓中的我嫁给他,没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也没钱医治,到死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现在,他又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
⑧我在老师面前维持着乖巧的样子,在同学面前只有沉默和自卑。我也不愿意回山里。经常以学习紧张为借口。一连几个星期也不回家。
⑨周末,我就在大街小巷乱窜。最终迷上了网络游戏。越陷越深。白天,我上课、下课、吃饭、做作业……晚上,网瘾犯了,就爬墙出去玩一两个小时,学校围墙并不太高,里外都有几棵老树,斜出的虬枝就是最好的梯子。腊月初八那天,虽然下着雪,但我还是忍不住了,等同学们睡熟了,我又偷偷地溜了出去。走进网吧,揉了揉眼睛,跟网管打了个手势,径直向最里面的角落走去。太冷了!只有三四个人,都戴着耳机,盯着电脑,没有人抬头看我。我常坐的位置已经有人了。那人看样子已经玩累了,用一件土灰的衣服蒙着头。干瘪的背脊,蜷曲着身子,趴在桌上睡着了。走近几步,隐约闻到一阵腐木的酸臭,我不由得皱了皱眉,绕到最后一排,仍然选一个靠墙的角落。
⑩'呼呼'那人真的累了,打起了鼾。
网管走过来,拍了拍那人的脊背。鼾声停了,那人抬起头。衣服滑了下来,露出一头稀疏的白发。“外面那么大的雪,我才让你进来,你也不能吵着人啊!”网管小声说着。那人不停地哈腰点头,咿咿呀呀地道歉。网管摇了摇头,做了个“嘘”的手势,走回门口去了。
我心头一颤。像被雷击了一下:那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是我穿旧的,那头花白的头发曾陪我从山里走到城里。脚下背篓里是我吃了十几年的红苕和腌菜……
他摸出一张烟叶闻了闻,又放回口袋。支着头发呆,过了一会儿,又趴下了——这次没有打鼾。
我弯着腰,蹑手蹑脚出了网吧。巷子里,回荡着“吱吱”的脚步声,白白的积雪反射着月光,刺得双眼有点酸痛。
灰色的围墙,在月光下起伏,像夜风下的山脊。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舞,泛着亮光,像爹的白发,在尖山梁上摇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我不想进城读书——   ——   ——我明白了爹的苦心
(2)作者仅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称呼“哑巴”为“爹”请分析原因。
(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②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
(4)文中的“月光”与《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在行文中多次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自选两个角度分析。(提示:结构、手法、情感、主旨等)
链接材料
①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②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③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节选自《驿路梨花》
【答案】(1)“我”被迫进城读书;“我”沉迷于网吧,巧遇爹。
(2)文章开头称呼“哑巴”为“爹”是为了引出人物,交代身份。结尾处称呼“哑巴”为“爹”是为了表达对爹的愧疚、感激、敬重之情,表明自己已经醒悟。
(3)①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爹的淳朴善良,表达了他的得意、感激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我”的未来充满希望。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夜中山脊绵延起伏的特点,烘托了“我”不情愿的心情。
(4)①结构:月光和梨花都是文章的线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首尾呼应,照应题目。②手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月光”象征无言的父爱;都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③情感:情景交融,体现人物情感的变化。④主旨:“月光”和“梨花”在文章中都有突出和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知识点】驿路梨花;文章线索;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分析人物行为思想变化原因;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象征;先抑后扬;自然环境描写;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根据题目要求,在文中找到对应句,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欲扬先抑的手法。先骂后夸就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能够更好突出作者情感态度观点。分析时要写出骂和夸的具体内容及表达的深意,结合文章分析即可。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画线句,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注意一个句子,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要答全了。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根据题目要求,分析两篇文章相似处不同点即可。阅读中如果意象多次出现,可能是作用是:①是文章的线索,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首尾呼应,照应标题。②一般是象征手法,寓意什么。③一般是环境描写,写景色如何,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形象。④一般是突出主旨,深化文章重心。具体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分析。
概括题在文中找到对应句,根据题目要求简要概括大意即可。
①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是不想读书了。⑥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篓,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写我被爹送进学校读书,但是我其实不乐意。
⑨周末,我就在大街小巷乱窜。最终迷上了网络游戏。 我心头一颤。像被雷击了一下:那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是我穿旧的,那头花白的头发曾陪我从山里走到城里。脚下背篓里是我吃了十几年的红苕和腌菜……写我迷上网络游戏,碰巧遇到爹。
故答案为:“我”被迫进城读书;“我”沉迷于网吧,巧遇爹。
(2)先骂后夸就是欲扬先抑的手法,能够更好突出作者情感态度观点。开头称呼哑巴是为了引出人物,为下文具体的内容描写作铺垫,这时候的作者不理解爹,所以称呼上也很不尊重。结尾称呼爹,是作者突然认识到爹的爱,自己很惭愧,作者决定回去好好读书,不辜负爹的期盼。
故答案为:文章开头称呼“哑巴”为“爹”是为了引出人物,交代身份。结尾处称呼“哑巴”为“爹”是为了表达对爹的愧疚、感激、敬重之情,表明自己已经醒悟。
(3)赏析画线句,从修辞手法、加点字、描写方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结构、五感、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
①笑着、塞给,神态和动作描写,写爹听到老师说孩子是个读书料子时很高兴,塞鸡蛋是老实人的淳朴和感激,感激老师对孩子的教导,也表现了他对我的期盼。
②山脊像人一样,佝偻着腰,向前蠕动,赋予山人的动作,写出了月夜下山脊绵延起伏的样子,也写出了我并不愿意去读书。
故答案为:①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爹的淳朴善良,表达了他的得意、感激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我”的未来充满希望。
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夜中山脊绵延起伏的特点,烘托了“我”不情愿的心情。
(4)阅读中如果意象多次出现,可能是作用是:①是文章的线索,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首尾呼应,照应标题。②一般是象征手法,寓意什么。③一般是环境描写,写景色如何,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形象。④一般是突出主旨,深化文章重心。具体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分析。月光和梨花都是文章的线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首尾呼应,照应题目。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月光象征父爱,突出文章中心。写梨花的美与月光下的场景都是在烘托人物心情。
故答案为:①结构:月光和梨花都是文章的线索,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首尾呼应,照应题目。②手法:都运用了象征手法,“梨花”象征雷锋精神,“月光”象征无言的父爱;都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③情感:情景交融,体现人物情感的变化。④主旨:“月光”和“梨花”在文章中都有突出和深化文章中心的作用。
2.(2022七下·恩施月考)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问题
他在岁月前认了输
丁立梅
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他说:“这下子可以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
“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阳光里。仿佛那竹架上,已有果实累累。其时的夕阳,正穿过一扇透明的窗,落在院子里,小院子像极了一个敞口的罐子。
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能长出什么来呢?且我根本不稀罕吃那些了。我言不由衷地对他的“杰作”表示出欢喜,我说:“哦,真不赖。”
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的一套紫砂壶。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我叮嘱他:“帮我看着煤气灶上的汤锅啊,汤沸了帮我关掉。”他答应得相当爽快:“好,好,你放心做事去吧,这点小事,我会做的。”然而,等我在电脑上敲完一篇稿子出来,发现汤锅的汤,已溢得满煤气灶都是,他正手忙脚乱地拿了抹布擦。
我们聊天,他的话变得特别少,只顾盯着我傻笑,我无论说什么,他都点头。我说:“爸,你也说点什么吧。”他低了头想,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你小时候,一到冬天,小脸就冻得像个红苹果。”想了一会儿又说:“你妈现在开始嫌弃我喽,老骂我老糊涂,她让我去小店买盐,我到了那里,却忘了她让我买什么了。”
“呵呵,老啦,真的老啦。”他这样感叹,叹着叹着,就睡着了。身子歪在沙发上,半张着嘴,鼾声如雷。灯光下,他头上的发,腮旁的鬓发和下巴的胡碴儿,都白得刺目,似点点霜花落。
可分明就在昨日,他还是那么意气风发,把一把二胡拉得音符纷飞。他给村人们代写家信,文采斐然。最忙的是年脚下,村人们都夹了红纸来,央他写春联。小屋子里挤满人,笑语声在门里门外荡。我上大学,他送我去,背着我的行李,大步流星走在前头。再大的城,他也能摸到路。那时,他的后背望上去,像一堵厚实的墙。老下去,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我带他去商场购衣,帮他购一套,帮母亲购一套。他拦在我前头抢着掏钱:“我来,我有钱的。”他“刷”一下,掏出一把来,全是五块十块的零票子。我把他的手挡回去,我说:“这钱,留着你和妈买点好吃的,平时不要那么省。”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待看清衣服的标价,他吓得咋舌:“太贵了,我们不用穿这么好的。”
那两套衣,不过几百块。
我让他试衣。他大肚腩,驼背,衣服穿身上,怎么扯也扯不平整。他却欢喜得很,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连连说:“太好看了,我穿这么好回去,怕你妈都不认得我了。”
他先出去的。我在后面叫:“爸,不要跑丢。”他嘴硬,对我摆摆手:“放心,这点路,我还是认得的。”等我付了款,拿了衣出门,却发现他在商场门口转圈儿,他根本不辨方向了。
我上前牵了他的手,他不习惯地缩回。我也不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牵过手。我再次牵他的手,我说:“你看大街上这么多人,你要是被车碰伤了怎么办?你得跟着我走。”他“唔”一声,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夕阳晃花眼了吧?什么时候,他竟这样矮下去,矮下去,矮得我看他时,须低了头,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
(1)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文中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标题的妙处。
(2)结合语境,品析句子中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
(3)第7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最后一段的划线句与下面的链接材料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链接】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土地的誓言》
【答案】(1)题目中的“认了输”一词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线索作用。本文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文章的主题。以父亲的老去表示“我”内心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2)“豪气”准确描写出父亲说话时意气风发的神情,表现了父亲不愿服老,不想拖累孩子的心情。
(3)这段话是插叙,交代父亲以前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文章的情节,同时,在对比中突显父亲“老了”,“在岁月面前认了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划线句抒情方式:间接抒情,生动形象写出父亲在岁月面前渐渐老去,表现作者对父亲老去的伤感之情;链接材料:直接抒情,表明了作者愿意为了解放美丽的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热烈而深沉的爱乡、爱国之情。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土地的誓言;文章标题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抒情;记叙顺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
(2)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第二步结合句子分析这个加点字让句子哪里变得更好更优美更突出,第三步这句话表达作者何种情感态度。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思考角度都想全了,一句话有可能不止一个赏析的点。
(3)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常考的记叙顺序有三种。顺叙: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便于理解。倒叙: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文章的平铺直叙,设置悬念,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插入一段和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丰富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形象,使文章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4)本题考查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答题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标题的作用包括:①是否有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②文章线索;③新颖,吸引读者注意力;④交代文章写作对象;⑤交代文章写作情感等。认了输,谁认输了,标题设置了悬念,让人产生阅读兴趣。也以认输为线索展开内容描述,暗示主题父亲老了我也意识到自己要接过父亲的担子,一家之主照顾家人承担责任。
故答案为:题目中的“认了输”一词制造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线索作用。本文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线索来组织材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文章的主题。以父亲的老去表示“我”内心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2)赏析加点字注意三步法,第一步先看加点字①词性,如动词、叠词、色彩词等;②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③描写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描写。④词语本义和语境义。
豪气,指英雄的各种品质;豪放的气概。这里写出了父亲神采风扬的表示自己还有钱不要孩子的钱,写出父亲不服老,不愿老,不想拖累孩子的样子。
故答案为:“豪气”准确描写出父亲说话时意气风发的神情,表现了父亲不愿服老,不想拖累孩子的心情。
(3)插叙:插入一段和主要事件相关的内容,丰富文章内容,丰富人物形象,使文章中心思想更加鲜明。插入父亲昨日还是意气风发的状态,丰富文章内容,昨日的样子和今天的样子对比,写了父亲已经老了的状态,突出文章中心。
故答案为:这段话是插叙,交代父亲以前的精神状态非常好,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文章的情节,同时,在对比中突显父亲“老了”,“在岁月面前认了输”,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4)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答题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划线句: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是间接抒情。写父亲就像植物枯萎般老了,表现对父亲老去的伤感。
链接材料:为了她我愿意......是直接抒情,写作者为了故乡解放而奋斗,不怕牺牲的爱国之情。
故答案为:划线句抒情方式:间接抒情,生动形象写出父亲在岁月面前渐渐老去,表现作者对父亲老去的伤感之情;
链接材料抒情方式:直接抒情,表明了作者愿意为了解放美丽的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达了作者热烈而深沉的爱乡、爱国之情。
3.(2023五上·龙岗月考)现代文阅读
清水麻鞋
秦岭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长,独缺麻鞋对岁月的丈量。儿时在老家天水,偶见两三伙伴脚穿玲珑轻巧的麻鞋去学堂,去田间,去赶集,那平地而起的开心在眉宇间荡漾。我曾问母亲:“您做的千层底用的也是麻线,为啥就不编麻鞋哩?”
③母亲说:“你不晓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从清水那边捎来的。”
④我这才明白,尽管天水处处有麻线,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样出尽风头。清水那地儿像极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应了句老话:“好水养好麻,好麻养麻鞋。”
⑤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岔五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个好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⑥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⑦“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
⑧“买,一定买!”我说。
⑨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为表示歉意,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但没有滴下来。我没见过这样的泪,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⑩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我并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
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甘肃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老乡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那天,他特意送我一双崭新的麻鞋。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人民日报》2019年8月17日08版)
(1)文章围绕“清水麻鞋”分别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简要概括。
(2)说说文章第⑤段引用杜甫的诗句及吉鸿昌用“清水麻鞋”作为武术大赛的奖品起什么作用?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①赏析加点词语:   
②赏析画线句子:   
(5)少年时期的“我”对清水麻鞋情有独钟,因为囊中羞涩而买不起麻鞋,长大后应该买得起麻鞋,为什么“我”参加工作后,“并没买麻鞋”?请简要概括。
(6)文章结尾处写“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1)听说清水麻鞋、见到清水麻鞋、寻找卖清水麻鞋的少年、获赠清水麻鞋。
(2)文章引用杜甫的诗句及吉鸿昌用“清水麻鞋”作为武术大赛的奖品,意在表明清水麻鞋的历史悠久。
(3)①交代了文章叙事的线索——麻鞋;②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③“该是另一番样子吧”一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呼应文章标题。
(4)①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对编麻鞋的大姐们的动作描写,这一系列的动作,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编麻鞋的大姐们编织麻鞋时动作的娴熟,配合的默契。;②这是对“我”看到麻鞋编织场面时的心理描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麻鞋以人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麻鞋的亲切感。
(5)因为“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在“我”看来,麻鞋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
(6)表面含义:“我”穿上了卖麻鞋的少年送给“我”的清水麻鞋,回到了天津;深层含义:①卖麻鞋的少年送给了“我”一双麻鞋,弥补了少时送不起“我”麻鞋的缺憾;②“我”终于穿上了清水麻鞋,满足了“我”对清水麻鞋的欣羡之情
【知识点】文章开头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心理描写;引用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要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对主要叙写的事件进行概括。通读全文,作者围绕“清水麻鞋”主要讲述了三件事:第一件是求学的时候,买不起鞋,为表歉意借书给卖鞋少年;第二件是参加工作后,来到清水寻找卖鞋少年;第三件是在天津的老乡会再与卖鞋少年。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时,结合文章内容来一一分析。第②段中,引用杜甫的诗句及吉鸿昌用“清水麻鞋”作为武术大赛的奖品不仅为了突出清水麻鞋的历史悠久,更借诗句塑造出了一个热爱学习的少年形象,突出了小男孩对知识的渴望。
)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理解。考生要学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进行回答。结合第一段内容。不但交代了文章叙事的线索——麻鞋;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同时“该是另一番样子吧”一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呼应文章标题。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词语的赏析能力。第一小题是对一系列动词的赏析,“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是对编麻鞋的大姐们的动作描写,这一系列的动作,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编麻鞋的大姐们编织麻鞋时动作的娴熟,配合的默契。第二小题可从心理描写,也可从修辞角度赏析。“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麻鞋以人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麻鞋的亲切感。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结合文段内容与具体语境,少年时期的“我”对清水麻鞋情有独钟,因为囊中羞涩而买不起麻鞋,长大后应该买得起麻鞋,“我”参加工作后,“并没买麻鞋”因为“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在“我”看来,麻鞋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
(6)关键句子的含义,做这类题型时,通读全文,联系文章的中心,再结合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本文以麻鞋为线索,记叙了匆匆岁月中的两三事,揭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真情。作者的脚上的麻鞋其实代表着过往的生活,作者舍弃不了麻鞋,其实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因此表面含义:“我”穿上了卖麻鞋的少年送给“我”的清水麻鞋,回到了天津;深层含义:①卖麻鞋的少年送给了“我”一双麻鞋,弥补了少时送不起“我”麻鞋的缺憾;②“我”终于穿上了清水麻鞋,满足了“我”对清水麻鞋的欣羡之情。
故答案为:⑴听说清水麻鞋、见到清水麻鞋、寻找卖清水麻鞋的少年、获赠清水麻鞋。
⑵文章引用杜甫的诗句及吉鸿昌用“清水麻鞋”作为武术大赛的奖品,意在表明清水麻鞋的历史悠久。
⑶①交代了文章叙事的线索——麻鞋;②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③“该是另一番样子吧”一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呼应文章标题。
⑷①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是对编麻鞋的大姐们的动作描写,这一系列的动作,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编麻鞋的大姐们编织麻鞋时动作的娴熟,配合的默契。②这是对“我”看到麻鞋编织场面时的心理描写,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麻鞋以人的情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麻鞋的亲切感。
⑸因为“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在“我”看来,麻鞋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
⑹表面含义:“我”穿上了卖麻鞋的少年送给“我”的清水麻鞋,回到了天津;深层含义:①卖麻鞋的少年送给了“我”一双麻鞋,弥补了少时送不起“我”麻鞋的缺憾;②“我”终于穿上了清水麻鞋,满足了“我”对清水麻鞋的欣羡之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来理清情节。先明确贯穿全文的线索,然后接着题目中所给出的第一个情节往下,按时间顺序去寻找事件,再用简洁的话语分别进行归纳概括。
⑵记叙文中引用名言或者介绍名人事例,都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仔细分析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去体会,一定在表现某种思想感情。
⑶记叙文开头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开门见山,点题主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考生可仔细体会。
⑷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句子赏析的方法一般为“角度+内容+情感”。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⑸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要学会结合具体语境去分析文章中人物此时此刻的心理和情感,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即可。
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点句子含义的理解分析能力。做此类题目先解释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有些树木是空心的
刘光裕
①很多大树随着年岁增长,树心会慢慢腐烂,最后成为空心,威胁大树生长。在古树相对较多的北方,空心是个大问题,如曹雪芹纪念馆前的歪脖子老槐树,北京植物园龙王庙前的老槐树等。
②事实上,树木空心不止发生在北方我们所熟知的老槐树、大青树或常见大树中,在水热丰沛地区,树木的空心现象也很严重。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稀树草原上66%—89%的物种会发生空心,树干空心直径达50%;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有37%的空心率;云南哀牢山原始森林的空心树木也相当多。
③从树木生长环境与自身生长特征看,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空心树最多,老粗矮的树木容易空心,主干比侧枝容易空心。那么,有些树木为什么会空心了呢?
④1976年,生态学家丹尼尔·扎森发表了一篇文章《为什么热带树木的心会腐烂掉》,认为树木空心是一种适应策略,空心乃自然界“无用之用”的体现。树木在闪电、火烧或真菌侵扰、动物啃噬之后,会形成空心。树木内心慢慢腐烂,营养逐步流到植物根部,被循环利用。扎森对树木空心“无用之用”的解释,听起来合乎逻辑,但长期缺乏证据,尚未被生态学家证实。
⑤细细思之,当树木中心在微生物或动物作用下慢慢腐败的时候,营养首先被白蚁等昆虫大量获取,枯木中最重要的部分被雨水冲刷到地表的土壤里,这些到达地表的营养则会被地表浅根的草本植物获取,而不能到达大树的深根。树木空心后渗入土壤中的营养实际上是被大树的竞争者草本植物获取了。此外,若树木空心是一种适应性策略,理论上空心木应该吸引很多分解者和啃噬者,而现实是啃噬倒木的动物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高于空心木。所以,营养循环利用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⑥英国科学家最近在《生物学快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为什么那么多树是空心的》,认为植物空心可能是选择性地牺牲一部分化学防御来节省能量,并非如扎森所言的促进能量循环。
⑦植物通常依靠化学物质来防御微生物或动物。对于长新叶新枝条、掉落老叶老枝的树木来说,像保护嫩叶嫩枝一样保护树心可能并不是一种经济的选择。对于较大的树木来说,树干外周的树皮通常是活的,用来运输水分、矿物质,树木要维持外周树皮通常每年要耗费5%—13%光合获取的能量。为了节约能量,很多树木的心实已死去,它既不储存能量也不传输物质。所以,树心一旦形成,化学防御物质没法更新,因此抵抗能力降低了。缺乏化学物质更新的树心自然容易受到真菌和动物的侵蚀,造成树木空心。
⑧从树木物理稳定性考量,高大树木的水平侧枝通常比直立的枝干更能忍受高强度的拉升力。因此,水平侧枝通常生长更加强壮,物理性强,更耐真菌和动物腐蚀一些。硕大的侧枝同时会将拉力施加在空心树木的外周,对树皮形成选择,树木空心的现象或许还能合理解释为什么树皮外周比树心结构复杂的现象。
⑨不过,树木为何会出现空心现象,这个问题仍然没有最好的解释。有人可能还会问,为何有的植物(如伞树或竹子)的茎干生来便是空心的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那还得等待新的科研结果。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请简要概括。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关于树木空心之谜的两个理论,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4)简要分析选文第⑦段中划线的词语“通常”的表达效果。
(5)人类对树木为什么会发生空心现象的研究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案】(1)逻辑顺序。文章先说明了很多树木会发生空心的现象,接着说明人类对为什么会发生空心现象进行的研究,最后说明树木为什么会发生空心现象到目前还没有最好的解释。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条理清楚,便于读者理解。
(2)举例子,列数字。引用数据,列举了澳大利亚稀树草原上树木的空心率很高(或空心现象非常普遍),空心的直径也很长的事例,进而说明了水热丰沛地区的树木空心现象也很严重这一特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不能。因为这两个理论是按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的。这两个理论分别从树木生长环境与自身生长特征这两个角度来解释树木空心之谜,与第③段相关内容照应,且后一个理论是对前一个理论的否定,所以不能调换。
(4)“通常”起修饰限制作用,指的是正常情况下,不包括特殊情况,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5)任何科学成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探索研究。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难解之谜被揭开。
【知识点】事理性说明文
【解析】(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就三种,即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其中逻辑顺序又包括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局部等说秘密那个顺序。而本文正是由现象到本质,所以就是逻辑顺序。简要概括就是归纳概括一下本文写了什么。套路就是:首先说明了什么,接着说明了什么,最后说明了什么,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条理清楚,便于读者理解。
(2)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做题时,不仅要辨别出说明方法,还要把握每一种说明方法的特点和作用,然后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所以本题的答案应为”举例子,列数字。引用数据,列举了澳大利亚稀树草原上树木的空心率很高(或空心现象非常普遍),空心的直径也很长的事例,进而说明了水热丰沛地区的树木空心现象也很严重这一特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考查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情况下两个段落或者两个句子,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者与文章的总分关系一一对应的,所以不能调换。
(4)考查说明文语言准确性。首先要明确该词语起到修饰限制作用,然后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物的特点。最后更不该忘记加上一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考查对文中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这就要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认真思考总结。
【点评】说明文阅读主要考查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等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应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说明顺序;认真分析说明方法和作用;理解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的特点,把握文中关键语句的意义和作用。
5.(2023九上·湖北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烟雨山塘,从东到西逶迤而去,似与雨声共吟一首悠长淡雅的唐诗。我发现这里的平 屋小楼,时而被宽宽窄窄的水埠隔断,又时而与古古朴朴的小桥相连。山塘的雨,也似有 了时隔时连的感觉,恰似古典词曲中的长句复短句,既显示出断续相间错落有致的节奏, 又呈现出一种强弱对比绵长不绝的旋律。【甲】
今天我在山塘赏雨,确乎远离了市嚣俗尘,任凭心灵与天机相牵。你看看那雨:[A]洒 落在街面和小桥上,洒落在四方天井和深深庭院中,洒落在深黑浅灰的瓦楞上,洒落在静 静流淌的河水里,自是那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闲散之态;[B]你听听那雨:淅淅沥沥,细 细微微,正与檐下人叨叨絮语,单调里分明透出一种亲切和柔情。[C]独行雨中,旁若无人, 我细细体悟着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自然随意的人生况味,人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是何等不易?[D]
山塘雨,飘进了我的思绪,洒透了我的心灵。【乙】雨,衬出我心境一片宁静,一片 平和。看雨中山塘,就好像看一部“ 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 ”的黑白影片。生活在 屋檐下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平民,有的卷起了袖子淘米洗菜,有的在油漆脱落的门口与孩 子白相,有的则在木格子窗前闲话家常,使人感到一种散淡安逸的人生情味。听山塘的雨 声,又好像听一首“一切色彩喧哗 ”都已“消隐 ”的江南丝竹, ① 是母亲吟唱的充满 温馨之感的生命之歌。余光中说,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是啊,行 在雨中,听在雨中,思在雨中,更激起我穿越岁月回忆历史的意趣,尽管盛唐气象烟消云 散,明清繁华风光不再,但这条古街在起起伏伏中对古文明的执着坚守,古老的牌坊在 ② 里幽叹低吟鳞次栉比的古宅里许许多多的老故事,却始终没有在岁月的流逝中湮灭,时间 定格成历史,彳亍(chì chù:漫步,走走停停)其间,如同置身历史。山塘雨,给人的也 许不在游兴,而是回忆,是沉思,是品味。【丙】今天,春光乍泄,雨助我思,吸引我从 历史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将来,确是一种与历史气脉相通的生命和精神的感悟。
半个多世纪来,我第一次行走在雨中山塘。身段苗条的水巷, ③ 地从东到西一路 瘦了过去,绵绵密密的雨也一路瘦瘦的飘了过去。及至走过半塘,山塘水竟穿出或高或低 的房舍,不再如半遮面的琵琶女, ④ 地依偎着堤岸,在雨的触摸中闪着眉眼,隔街 面对着一扇扇门扉和窗根,漾出了生动的表情。【丁】河畔有树有草,有亭子和小屋,那 是春天的小站。行人可以在这里赏春和听雨。我看到河对岸或稠密或疏朗的枕河人家,在 烟雨中显得空空阔阔,迷迷茫茫。
垂柳飘拂,雨声如乐,绿了肺腑,湿了灵思,顿觉凡尘俗垢都消失在山塘雨中。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市嚣 xiāo 俗尘 B.鳞次栉 zhì比
C.湮 yān 灭 D.门扉 fě i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见标①②③④) 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风雨雨 依依袅袅 大大方方 娉娉婷婷
B.娉娉婷婷 依依袅袅 风风雨雨 大大方方
C.依依袅袅 风风雨雨 娉娉婷婷 大大方方
D.依依袅袅 大大方方 娉娉婷婷 风风雨雨
(3)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 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B.“迁 ”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 ”就是降低官职,“左迁 ”就是提升官职,汉代尊 左卑右的习惯被后代沿用。
C.《沁园春·雪》的体裁是词,《行路难》是古体诗中的乐府诗,《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是近体诗中的律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新诗。
D.“风骚 ”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世先生同在桑梓 ”中的“桑梓 ”指代家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身在这荷花的世界里,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习习凉风夹带着荷花的清香阵阵袭来,吹散了一身的热气和烦躁,一种不可名状的惬意感弥漫全身。
B.自古以来,墨客骚人大多与竹结缘,时至今日,也有不少附庸风雅之辈唯恐他人看
低自己品位,喜欢往竹林品茗小聚。
C.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
卑宽宥了自己。
D.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家 族文化,因此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5)第二段文字四处标点符号(标识[A][B][C][D]),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施“校园足球计划 ” ,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的 更好。
C.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的多个休闲公园,成为了市民娱乐的 新去处。
D.我市着力重点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正在打造具有现代人文气息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 精致之城。
(7)将“我感受到了山塘雨所特有的音乐之美,这种音乐般的美感,竟不仅来自于听觉,而 且还缘自于视觉,是视听觉共谋而相互融透的境界。 ”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1)D
(2)C
(3)B
(4)D
(5)D
(6)C
(7)A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常见易混成语辨析;句子排序;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外国文学;诗歌文学常识;其他常识;沁园春·雪;职官;成分残缺;表意不明;重复啰嗦;字体书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2)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3)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4)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先要分析成语本身的意思,注意成语的感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6)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7)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复位句子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
(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D.门扉( fēi)。
故答案为:D。
(2)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依依袅袅 :形容依恋不舍的样子和树枝轻柔随风摇动的样子。
娉娉婷婷:形容女子美丽的姿态与姣好的身型。
风风雨雨:不断地刮风下雨;比喻障碍重重;又比喻时代动荡,谣言纷传。
大大方方:指人的行为举止自然不俗气。
故答案为:C。
(3)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B左迁是降低官职调动,右迁是升官的意思。
故答案为:B
(4)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B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C可望而不可即:距离遥远,无法企及。形容看似可以到达而实际上很难达到或不能接近。
D一气呵成:形容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故答案为:D。
(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 人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是何等不易 ”这是一个陈述句,句尾用句号。
故答案为:D。
(6)此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缺宾语,在“运动水平”后加上“的能力”。
B “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有歧义,可以理解为“说服了老师,让老师和你一起去”,也可以理解为“说服了老师,让老师同意我和你一起去”。当然还可以有别的理解,但是后半句的语境决定了只能有这两种理解。
C无误。
D“着力”和“重点”两个状语语意重复,删掉“重点”。
故答案为:C。
(7)此题考查句子复位的能力。前文是“ 烟雨山塘 ”“ 山塘的雨 ”,后文应该是自己的感受,即“我感受到了山塘雨所特有的音乐之美,这种音乐般的美感,竟不仅来自于听觉,而 且还缘自于视觉,是视听觉共谋而相互融透的境界。 ”
故答案为:A。
6.(2021九上·红安月考)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弘扬“工匠精神”,驱动“中国制造”
①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②曾几何时,山寨文化大行其道,大有变中国为“山寨中国”之势。“山寨”折射了中国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利益,忽略产品品质的现象。事实上,低端、低效、低质量一段时间以来成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高耗能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必然遭到淘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大势不可逆。在这一过程中,要用好工匠精神这把利器来驱动“中国创造”。
③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又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的竞争,工匠精神显得尤其重要。正如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所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高铁、大飞机的制造令我们扬眉吐气,但国人又有几人知道,在中国经济稳坐世界第二把交椅的今日,一颗小小的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或许有人不屑于圆珠之“小”,以为那是“小事物”、“小格局”。但俗话说得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人生之成败,企业之兴衰,往往取决于其对细节的重视程度。很难想象,一个小事做不好的人,能做得好大事;更难想象,一个小产品过不了关的企业,能有大制造。
④弘扬工匠精神,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工匠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与共产党人凡事讲认真的品质是一脉相承的,要坚决把胡适所说的“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打倒在地,把“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深入到全国人民,尤其是技术工人的骨髓之中,这是关键一招。
⑤除此之外,还要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让中国制造尽情挥洒才情。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走好“用三个十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还要“两条腿走路”,抓紧抓实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使“中国制造”迈向精细化、高端化。
⑥“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号角已然吹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境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一流产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甚至“创造强国”转变的目标,已然是当代中国不容绕过且必须完成的命题。
(黄朝光/文据大河网2016年3月8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细读全文,选出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山寨”折射了中国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利益,忽略产品品质的现象。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必然遭到淘汰。
B.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的话告诉我们,工匠精神就是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专注持久地做事,多出优品精品。
C.文章列举中国能造高铁、大飞机,但是一颗小小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的事例,证明即使小事做不好,仍然能做好大事。
D.时代的发展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一流产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甚至“创造强国”转变的目标,是当代中国不容绕过且必须完成的命题。
【答案】(1)弘扬“工匠精神”,驱动“中国制造”
(2)C
【知识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中心论点;举例论证
【解析】(1)认真阅读文章,可以看出这篇文章的题目就明确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就是本文的论点。
(2)ABD符合文意。C.文章列举中国能造高铁、大飞机,但是一颗小小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的事例,证明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又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的竞争,工匠精神显得尤其重要 。
故答案为:⑴ 弘扬“工匠精神”,驱动“中国制造”
⑵ C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论点应满足三点:①作者的观点;②明确的判断;③完整的句子。议论文的论点位置有三处:题目、开头、结尾,论点的出现在文中往往有标志性词语,如:“可见”“所以”“总之”“我觉得”“我认为”等。有些还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去概括。
⑵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在把题目中的这几句话与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其细微差别,然后作出选择。
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 涛
①雨水已经在地上横流,稀泥在脚下咕叽着,很有张力。这时,肯定是上帝让他在偶然间一瞥,发现了正在泥水中蠕动的一物!他原以为是一只野兔或可怜的黄鼠狼,黄乎乎的一团,蜷缩着也不逃窜。近前细看,竟万万没有料到是一只老鹰——天空的遗物!这家伙也许刚才盘旋得过分悠然自得、忘乎所以,它自以为熟悉风云变幻,却不想竟被骤降的暴雨凌空击落,成了这副倒霉样子,全身湿淋淋的,涂满泥浆,比一只老鼠还糟糕。
②它显得非常小,形体和一只半大公鸡差不多;而精神状态更渺小,淋湿的翅膀和羽毛塌陷下去,就现出了支棱着的嶙峋瘦骨。它的两只爪是用来抓捕猎物而不是用来走路的,所以它移动起来十分别扭,像个瘸子。就连那双眼睛,黄眼珠,圆圆的,外圈镶着一圈金丝,据说平时在空中相当锐利的眼睛,也毫无凶悍的光芒了,只剩下哀告无援的神色。
③他捡它的时候,它丝毫也没有挣扎,很顺从地被他用外衣兜起来,提走了,一直提回到他住的泥巴房,顺手将它放在堆炭的土房的顶上。那房顶很矮,个儿高的人伸手就能够着它。它像一截老树根那样,一动不动并涂满泥浆地被扔在那上面,任凭雨水冲洗着泥浆,它无动于衷,而且毫不引人注意。他这时的心情,就像意外地捡了个古陶瓷瓶,可惜碰缺了一角,成了弄坏的宝物,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得来容易,便也没多少珍惜和遗憾。他把那只湿不拉叽的倒霉老鹰的事,很快就丢在脑后了。而且,应该承认,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了,他完全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家伙会飞。
④后来,天放晴了。
⑤他忘了当时是被什么鬼名堂给吸引住了,大概是读一本哈萨克大诗人写的《箴言①》,那里边有些话他现在还记得:“如果不了解世界上我们见到的或没见到的全部,至少是大部分奥秘,人就不能称其为人。”还有:“畜牲是不懂,但它并不装懂。我们什么也不懂,但偏要装懂。”
⑥当他隐约觉得似乎忘记了什么而伸着懒腰走出屋门的时候,矮屋顶上的声响提醒了他。他转过头,看见那涂满泥浆的老树根活了。
⑦它正拍打着翅膀,头颈向前伸着。
⑧它已经完全晒干了,洗净了,在阳光下变得生气勃勃,每片灰赭色的羽毛都粼光闪闪,它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东西,大了几倍,翅膀凌空扇动时有一种气势,一副雄姿。这是它离开屋顶的前几秒钟,恰恰被他看见。
⑨他站在那儿没动,根本没有打算扑上去抓它,只是眼睁睁地望着它起飞。甚至心里还暗暗替它担着一份心,害怕它丧失了飞的能力。
⑩它飞走了,先是低低地滑翔,有时候离地面很贴近,像个小孩做的飞行玩具。不一会儿,它就升起来,飞进了天空,盘旋,徜徉,就在这屋顶的上空,遥远成一个黑点。
他仰起脸,注视着它,看那黑点儿的移动,看那放晴了的天空中  ▲  (A.大朵大朵爆裂 B.朵朵飘浮)在阳光下的云,这时,他觉得那只鹰神奇而又陌生。
(选自《高榻》,原题为“天空”,有删改)
【注】①箴言:规劝告诫的话。
(1)文中第③段写到“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了”。为什么说“他”被鹰“蒙骗”了?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原因。
(2)文中第②段和第⑧段画线句写了鹰翅膀和羽毛前后的变化,结合具体词语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根据上下文,为第 段空缺处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结合语境说说理由。
(4)文中第⑤段《箴言》中的两句话,意味深长,是理解本文的关键。仔细品读这两句话,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加以阐述。
【答案】(1)被暴雨凌空击落的鹰的那种可怜相,让“他”忘了鹰会飞;可是后来鹰还是重新恢复活力,飞进天空。所以说,“他”被鹰“蒙骗”了。
(2)鹰的翅膀和羽毛,先前是“淋湿”“塌陷”,后来却“粼光闪闪”“凌空扇动”,这样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鹰前后形象的巨大变化,突出了鹰的雄姿与气势,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3)A。理由:经过一场暴雨后,天空刚刚放晴,阳光灿烂。“大朵大朵”能表现出云朵层叠的壮美,而“爆裂”更有力度,传神地写出云朵翻涌的状态,烘托出鹰生命力爆发时的张扬和神奇,表现了“他”此时对鹰的敬仰。
(4)示例一:世界原本比我们所了解的更神奇,更丰富,人类太自以为是,就像文中的“他”,起初捡到鹰时,觉得鹰连老鼠都不如,到后来却发现鹰变得生气勃勃,不经意间给“他”带来震撼,鹰是“他”观照自己的一面镜子,让“他”明白:任何事物都不能只看它的表面,要以谦逊的态度去了解自然,敬畏自然,认识世界的丰富和阔大。
示例二:“他”可以称为“真正的人”。“他”看见一只被暴雨击落的鹰就用外衣包起来带回家,表明他天生有一颗怜悯之心。后来“他”目睹了鹰从落魄到恢复神力的过程,感受到鹰的生命之美。“他”对鹰的生命力和神奇怀有敬畏之心。鹰给了“他”人生启迪: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不够,一些原以为熟悉的事物,却常常让人感到陌生;而这种“陌生”恰恰是对事物更深入的认识。
示例三:“我们什么也不懂,但偏要装懂”这句话其实是“他”的一种自我反省,同时也表明了“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懂了。鹰被暴雨击落后,毫无生气,以致“他”没有意识到鹰的价值。可见“他”起先并不懂。可是,这鹰在天晴后却能自己恢复神力,飞进天空,给“他”带来强烈的震撼。仰望之时,“他”已经懂得了鹰,也懂得人类不能太自以为是了。
示例四:畜牲“并不装懂”,就像鹰。困顿时,它就是一副落魄的样子;雨水冲洗它,就任其冲洗;天晴了,它就坦然地在人的面前飞起。“不装懂”,是鹰的生活态度,也应是人的生活态度。也只有“不装懂”,人类才能更好地理解包括鹰在内的世间一切事物,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身外的世界。鹰教会我们应该以一种谦卑的态度面对一切。
【知识点】海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1)段描写的“鹰”在暴雨后的可怜相,分析人物的心理;再联系后文所写的鹰飞进天空,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2)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找出写鹰翅膀和羽毛前后变化的词语,可以看出形成鲜明的对比,强调了恢复精力后的鹰的雄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3)本题考查对词语表达作用的理解。这是景物描写,结合鹰击长空的语境,可知该空应填能衬托鹰气势的词语,“大朵大朵爆裂”比“朵朵飘浮”更有力度,表现了“他”对鹰的敬仰之情。(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先理解语句含意,再结合文本,陈述自己的深刻感触,从敬畏自然、认识世界、谦虚反省等角度展开,言之成理即可。
8.(2022九上·大冶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不时刮过一阵寒风,卷起刚刚停歇的落雪,扬洒在空中。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着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大雪天,有谁会来当东西呢?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很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吗?”老板问。
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孩子,进店说吧。”
老板说。男孩从雪里拔出腿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将上面的积雪拍打掉,一边把帽子递回给男孩,一边说:“孩子,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
“哦,不,不,我不是。”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病。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从紧揣着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抱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用手抚拭了两下,像是下定决心似的,将它递给了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湮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这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儿弄来的?”老板盯着男孩。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在哪呢?快让我看看。哇!这么漂亮的流云百福瓶。”老板娘说着将瓷瓶从盒中拿了出来,男孩双脚向前迈进一步,生怕瓷瓶从老板娘手中滑脱,答道:“这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目光在一处处云纹上停留、跳转,忽然皱起了眉头,嘴角一撇,把瓷瓶递给了老板。老板接过来,又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会,没吭声,拿着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三步并作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瓷瓶……”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我已经仔细看过了,云纹形若如意,绵延不断,福纹呈飞临之态,寓意进福,没问题。把这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
说着,老板把瓷瓶递给老板娘,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
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
男孩看着老板递过来的钱,眼中闪过一丝疑虑。老板说:“哦,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落日的余晖照在雪面上,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老板站在当铺门外,探着头,眯着眼,不时在男孩回望时挥手示意,直到那小小的身影远去,消失在转角。
又是一个春天,天气格外好,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当东西的,赎东西的,出出进进。
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慌忙走出来,看见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男孩典当瓷瓶、老板娘鉴定瓷瓶、老板留下瓷瓶、小孩母亲赎回瓷瓶的情节展开叙述。
B.文章描写小男孩“瑟缩地站着”、“很瘦,穿得很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等动作细节表现了他家境贫困。
C.老板仔细鉴定青花瓷瓶是真品后,决定以高价典当男孩的青花瓷瓶,先付给了他一半的价钱。
D.文章的末尾写“春天”“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有暗含小男孩和他的母亲渡过难关之意。
(2)结合上下文,根据提示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男孩从紧揣着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抱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用手抚拭了两下,像是下定决心似的,将它递给了老板。(提示:从描写方法与作用的角度赏析)
②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落日的余晖照在雪面上,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提示:环境描写有何特点与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当铺老板是一个怎样特点的人?
(4)本文缺少一个题目,如果提供“青花瓷瓶”、“风雪典当”、“善心无价”三个题目供选择,你选择哪一个?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答案】(1)D
(2)①这句话中“紧揣”“抱”“抚拭”等动词是动作描写,细腻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对盒子里物品的珍视,虽然不舍也要当掉瓷瓶给妈妈治病,表现出小男孩的孝顺。
②环境描写与前文环境相呼应,雪停了,落日余晖照在雪面等细节与故事结局相吻合,暗示小男孩得到了老板的帮助,小男孩救母亲愿望得以实现。
(3)店铺老板:善良,有同情心,扶危济困,他留下男孩的青花瓷瓶,给男孩救命钱;性情温和,懂得尊重别人的自尊,耐心而沉着,他告诉男孩钱不够还可以再来拿;机敏,善于经营,当铺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4)三个标题分别从文章线索、主要事件、主题思想三个角度拟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选择“青花瓷瓶”。全文的情节都是围绕青花瓷瓶展开的,小男孩珍视爸爸留下来的青花瓷瓶,但为了给妈妈治病,依然选择当掉瓷瓶,体现了小男孩的孝顺。而老板明知青花瓷瓶是假的,依然将花瓶收下,把钱给小男孩去给妈妈治病,体现了老板的善良。以此为题,体现了文章的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感受、分析环境描写;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人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小说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文章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 其次,答题一定要结合原文,切忌空洞叙述。
(2)本题考查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字词句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情感、主旨)。应对这样的题型,学生只需找出本义和深层含义即可,难点在于深层含义中的主旨部分。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是特点+事例,即一个人物的特点+一件与此相关的事例。 此类题目切忌简单罗列人物的特点,应该结合文章内容。
(4)本题考查拟写文章的标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是人+事,活动+结果。即人物+与此相关的事例。 平时学生应牢记解题的技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提取关键字词,以点带面的去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对文本的解析能力。
A、 小孩母亲没有来赎回瓷瓶;有误。
B、外貌描写;有误。
C、老板发现了瓷瓶有问题,只是没有当众说出来;有误。
D、无误。
故答案为:D
(2)①本题考查动作描写,“紧揣”“抱”“抚拭”等动词 准确写出了小男孩对盒子里物品的重视。②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此处的环境描写交代了 不仅仅照应了前文的环境描写,契合此刻人物的内心情感,即小男孩的愿望实现了。
故答案为:①这句话中“紧揣”“抱”“抚拭”等动词是动作描写,细腻形象地写出了小男孩对盒子里物品的珍视,虽然不舍也要当掉瓷瓶给妈妈治病,表现出小男孩的孝顺。
②环境描写与前文环境相呼应,雪停了,落日余晖照在雪面等细节与故事结局相吻合,暗示小男孩得到了老板的帮助,小男孩救母亲愿望得以实现。
(3)老板发现了瓷瓶的问题,却留下男孩的青花瓷瓶,给男孩救命钱,说明他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
老板发现了瓷瓶的问题,却没有当众指出,尊重小男孩的自尊心。故答案为:店铺老板:善良,有同情心,扶危济困,他留下男孩的青花瓷瓶,给男孩救命钱;性情温和,懂得尊重别人的自尊,耐心而沉着,他告诉男孩钱不够还可以再来拿;机敏,善于经营,当铺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青花瓷瓶”是贯穿文章的线索,“风雪典当”概括了文章的事件,“善心无价”正是点明了主题,老板的善心帮助小男孩度过了难关。此类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三个标题分别从文章线索、主要事件、主题思想三个角度拟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选择“青花瓷瓶”。全文的情节都是围绕青花瓷瓶展开的,小男孩珍视爸爸留下来的青花瓷瓶,但为了给妈妈治病,依然选择当掉瓷瓶,体现了小男孩的孝顺。而老板明知青花瓷瓶是假的,依然将花瓶收下,把钱给小男孩去给妈妈治病,体现了老板的善良。以此为题,体现了文章的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9.(2022九上·大冶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
3月3日,全国妇联官方发布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来自湖北大冶市的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刘小红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她曾先后获评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和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刘小红痴迷刺绣40年,不仅创作了无数精美的刺绣作品,更带领了许多姐妹从事到与刺绣相关的工作中,传承大冶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创新发明了“双面打籽绣”技法、“巢针绣”和“双面盘金绣”刺绣技法。2016年由她设计和主绣者的刺绣作品《星云之梦》曾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非物质的属性,更多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三】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祥。”
(1)下列适合作材料一新闻标题的一项是(  )
A.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B.刘小红多次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
C.刘小红传承大冶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D.《星云之梦》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
(2)下列关于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B.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文化认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突出非物质属性与物质形态共存。
D.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在于其以声音、形象和技艺等为核心内容。
(3)下列关于材料三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是创新。
B.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创新又不能忘记传承。
C.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不能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
D.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要符合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4)大冶刺绣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读完上述三则材料,对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大冶刺绣制作技艺,你能获得哪些启示?请简要叙述。
【答案】(1)A
(2)B
(3)B
(4)①创大冶刺绣作品时,加入潮流(流行)元素;
②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创作作品;
③作品可以表达人们的内心感受;
④可以用影像的方式传播,借助抖音等新型传播方式。答出三点即可。
【知识点】新闻、材料类;理解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拟写新闻材料标题;启示、感悟、建议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侧重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是人+事,活动+结果。即人物+与此相关的事例。平时学生应牢记解题的技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提取关键字词,以点带面的去阅读,提高阅读的速度和对文本的解析能力。
(2)本题考查学生搜集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尤其侧重于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题目可以直接观察选项,带着选项的内容去材料中寻找相关的句子,进而判断对错,尤其需要注意说法绝对、以偏概全等脱离材料的情况。此类情况一般是有误的。
(3)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这是议论文阅读中最常见的题目。应对此类题目有以下方法,论点是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可以直接从题目、开头、结尾三个位置直接提取,如果没有,则需要自己概括 。其次,论点是 一个表肯定的陈述句,应简洁、鲜明、具有概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语文中考二轮复习 专题07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1. 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运用文章的主要信息。   
2.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3.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感情。   
5. 把握文体特点,了解常见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并体会其作用。   
6. 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1.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说通过具体的事件叙述、形象的人物活动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记叙文必须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与文学作品塑造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有本质不同。
2.记叙文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在文中既可以直接交代,也可以间接交代。间接交代的要素,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悟出。掌握记叙的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发生、发展的脉络。
3.记叙文结构: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
第二,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
第三,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安排结构;
第四,按事件的一定关系安排结构。
另外,记叙文中的过渡段,也是不可忽视的。这些过渡段落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过渡段及时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了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
4.记叙文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兼有抒情。在记叙文中这几种表达方式往往结合在一起运用。
1.记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交代和说明。
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绘声绘色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按内容分,主要有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从角度分,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
3.议论:是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主要起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
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抒情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其作用是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记叙文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也可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记叙文则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找出线索,有利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6.记叙顺序: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叙述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方法叫顺叙。
倒叙,即先写事物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的过程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有:开篇点题;制造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使文章结构紧凑。
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根据情节表达上的需要,插入另一些相关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作用有:交代了……内容;解释了……的原因;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伏笔;突出人物性格(形象);突出文章主题;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7.记叙中心:记叙的中心是作者通过记叙人和事件体现出来的对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意思贯穿着文章的始终,贯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之中。
概括记叙性作品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是: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概括段意可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句和关键词语来加以综合、归纳。
8.记叙详略:凡是对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即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中心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了文章的深度,突出中心思想;面(略写),体现了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有时,在安排详写材料时,还应注意前后呼应。
9.记叙文阅读的考点:
(1)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主题思想;
(3)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
(4)推敲重要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把握文中关键语句,并根据表达方式及常用修辞手法等,体会其深层含义及作用;
(6)提炼作者流露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及情感倾向,并进行个性化的评价和鉴赏
10.答题策略:
(1)有整体意识、语境意识和“统观”意识
对字、词、句、段、篇的分析要注意上下文的联系,要结合语境理解分析,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捕捉材料信息
①捕捉“重点词”,理解和品味语言。
②捕捉“重点句”,深入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层含义和特殊作用。
③捕捉“中心句”和“议论句(段)”,把握文章内容和主旨。
④捕捉“文本性”,把握各种文体的基本常识。
(3)排除干扰选项
①排除法(筛选法)。②比较法(对比法)。③还位法(复位法)。
(4)逐层深入
分析字、词、句、段的深层含义时,要从表面意思的分析开始,逐层深入,理解它们的深层含义;不能一步就写出它们的深层含义。
(5)一准二全三简明
在回答主观简答题时,表达力求做到“一准二全三简明”。
(6)紧扣文本
在回答开放题时,必须先从阅读的文本出发,再联系生活实际或自己的经历谈看法,不能凭空臆想,随便发挥。
例1.(2023七上·蕲春期中)阅读《金色花》选段,完成问题。
金色花
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金色花》一文中,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C.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D.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2)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例2.(2023七上·梁子湖期中)阅读《济南的冬天》,完成小题。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恒久那么毒,洪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胆怯。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稀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志向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似乎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宁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或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暖和,今日夜里山草或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焦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更加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似乎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似乎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望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似乎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渐渐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完全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列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第④段划横线句子中的“白”指积雪,“暗黄”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
C.第⑤段划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古老的济南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第⑥段划横线比喻句的本体是“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喻体是“空灵的蓝水晶”。
(2)下列描写观察角度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从上面看下面。)
B.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不断改变立足点描写所见景物。)
C.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地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从下面仰视上面。)
D.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写小雪后的山景。(从下面仰视上面)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美景。
B.文章开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三组对比,反衬出北平、伦敦、热带三处令人讨厌的气候。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比喻、拟人,描绘出济南冬天的景色,流露出自己的赞美之情。
D.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
1.(2022八下·恩施月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尖山梁的月光
马晓红
①我是尖山梁第一个考进县城高中的,但我是不想读书了。我想跟四叔去省城卖面皮。
②但我不敢跟爹提这事。因为老师对他说过:哑巴,你这娃是块读书的料。将来一定有出息,一定能光宗耀祖的。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③他每天天不亮就进山砍柴吃过晌午一头钻进苞谷地,晚上早早把鸡赶进笼,摸摸窝里有没有蛋然后就着月光编簸箕……
④四叔走的那天,他没有上山,一早就端个小板凳坐在院坝边上,慢慢地撕着烟叶、塞进烟锅,也不点火,吧嗒吧嗒干吸着。我坐在门槛上,默默地看着他脚下的扁担,看着四叔顺着田埂爬上尖山梁,转个弯不见了人影。他划了根火柴,点着了烟,仍然坐着没动——一直坐到天黑。
⑤进城上学那天,我很早就醒了。月亮很大很圆,皎洁的月光穿过破损的窗纸,随意地洒在床前,形成凹凸不平的光斑。他蹲在灶台前抽着烟。见我起来了,盛了一碗红苕稀饭给我,还有一小块掺了芭谷面的白面锅盔馍。我吃饭的时候,他一边抽烟,一边整理着背篓。背篓里是一个化肥袋子,装着红苕、苞谷,还有一罐腌菜,那是我的口粮。等我放下碗,他拿出一块折成方形的红布。小心翼翼地递给我——里面大大小小的零钱就是我的学费。
⑥他背起背篓,佝偻着腰,走上弯曲的田埂。在露珠上拖着长长的影子,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我默默地跟在他后面,翻过尖山梁,过了王家岭,沿着李家河,走差不多一个时辰,到了镇上,再花3块钱,坐半个时辰的公交车,才到县城。县城很小,学校也不大。还没到校门口,他就停下。卸了背篓,拿出袋子,放在我脚边,打个手势,转身就走了。
⑦我看着他灰色的背影被金色的晨曦吞没,却生不起一点感激之情:娘带着襁褓中的我嫁给他,没过一天好日子,生病也没钱医治,到死连一副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现在,他又把我一个人扔进陌生的县城……
⑧我在老师面前维持着乖巧的样子,在同学面前只有沉默和自卑。我也不愿意回山里。经常以学习紧张为借口。一连几个星期也不回家。
⑨周末,我就在大街小巷乱窜。最终迷上了网络游戏。越陷越深。白天,我上课、下课、吃饭、做作业……晚上,网瘾犯了,就爬墙出去玩一两个小时,学校围墙并不太高,里外都有几棵老树,斜出的虬枝就是最好的梯子。腊月初八那天,虽然下着雪,但我还是忍不住了,等同学们睡熟了,我又偷偷地溜了出去。走进网吧,揉了揉眼睛,跟网管打了个手势,径直向最里面的角落走去。太冷了!只有三四个人,都戴着耳机,盯着电脑,没有人抬头看我。我常坐的位置已经有人了。那人看样子已经玩累了,用一件土灰的衣服蒙着头。干瘪的背脊,蜷曲着身子,趴在桌上睡着了。走近几步,隐约闻到一阵腐木的酸臭,我不由得皱了皱眉,绕到最后一排,仍然选一个靠墙的角落。
⑩'呼呼'那人真的累了,打起了鼾。
网管走过来,拍了拍那人的脊背。鼾声停了,那人抬起头。衣服滑了下来,露出一头稀疏的白发。“外面那么大的雪,我才让你进来,你也不能吵着人啊!”网管小声说着。那人不停地哈腰点头,咿咿呀呀地道歉。网管摇了摇头,做了个“嘘”的手势,走回门口去了。
我心头一颤。像被雷击了一下:那件打着补丁的衣服是我穿旧的,那头花白的头发曾陪我从山里走到城里。脚下背篓里是我吃了十几年的红苕和腌菜……
他摸出一张烟叶闻了闻,又放回口袋。支着头发呆,过了一会儿,又趴下了——这次没有打鼾。
我弯着腰,蹑手蹑脚出了网吧。巷子里,回荡着“吱吱”的脚步声,白白的积雪反射着月光,刺得双眼有点酸痛。
灰色的围墙,在月光下起伏,像夜风下的山脊。昏黄的路灯下,雪花飞舞,泛着亮光,像爹的白发,在尖山梁上摇曳。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我不想进城读书——   ——   ——我明白了爹的苦心
(2)作者仅在文章开头和结尾处称呼“哑巴”为“爹”请分析原因。
(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①他咿咿呀呀地笑着,硬是塞给老师几个鸡蛋。
②远处一层一层黑灰的山脊,同样佝偻着腰,陪着我们向前蠕动。
(4)文中的“月光”与《驿路梨花》中的“梨花”在行文中多次出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自选两个角度分析。(提示:结构、手法、情感、主旨等)
链接材料
①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②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③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节选自《驿路梨花》
2.(2022七下·恩施月考)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问题
他在岁月前认了输
丁立梅
他花两天的时间,终于在院门前的花坛里,给我搭出两排瓜架子。竖十格,横十格,匀称如巧妇缝的针脚。搭架子所需的竹竿,均是他从几百里外的乡下带来的。难以想象,扛着一捆竹竿的他,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是副什么模样。他说:“这下子可以种刀豆、黄瓜、丝瓜、扁豆了。”
“多得你吃不了的。”他两手叉腰,矮胖的身子,泡在一罐阳光里。仿佛那竹架上,已有果实累累。其时的夕阳,正穿过一扇透明的窗,落在院子里,小院子像极了一个敞口的罐子。
我不想打击他的积极性,不过巴掌大的一块地,能长出什么来呢?且我根本不稀罕吃那些了。我言不由衷地对他的“杰作”表示出欢喜,我说:“哦,真不赖。”
他在我家沙发上坐,碰翻掉茶几上的一套紫砂壶。他进卫生间洗澡,水漫了一卫生间。我叮嘱他:“帮我看着煤气灶上的汤锅啊,汤沸了帮我关掉。”他答应得相当爽快:“好,好,你放心做事去吧,这点小事,我会做的。”然而,等我在电脑上敲完一篇稿子出来,发现汤锅的汤,已溢得满煤气灶都是,他正手忙脚乱地拿了抹布擦。
我们聊天,他的话变得特别少,只顾盯着我傻笑,我无论说什么,他都点头。我说:“爸,你也说点什么吧。”他低了头想,突然没头没脑地说:“你小时候,一到冬天,小脸就冻得像个红苹果。”想了一会儿又说:“你妈现在开始嫌弃我喽,老骂我老糊涂,她让我去小店买盐,我到了那里,却忘了她让我买什么了。”
“呵呵,老啦,真的老啦。”他这样感叹,叹着叹着,就睡着了。身子歪在沙发上,半张着嘴,鼾声如雷。灯光下,他头上的发,腮旁的鬓发和下巴的胡碴儿,都白得刺目,似点点霜花落。
可分明就在昨日,他还是那么意气风发,把一把二胡拉得音符纷飞。他给村人们代写家信,文采斐然。最忙的是年脚下,村人们都夹了红纸来,央他写春联。小屋子里挤满人,笑语声在门里门外荡。我上大学,他送我去,背着我的行李,大步流星走在前头。再大的城,他也能摸到路。那时,他的后背望上去,像一堵厚实的墙。老下去,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
我带他去商场购衣,帮他购一套,帮母亲购一套。他拦在我前头抢着掏钱:“我来,我有钱的。”他“刷”一下,掏出一把来,全是五块十块的零票子。我把他的手挡回去,我说:“这钱,留着你和妈买点好吃的,平时不要那么省。”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待看清衣服的标价,他吓得咋舌:“太贵了,我们不用穿这么好的。”
那两套衣,不过几百块。
我让他试衣。他大肚腩,驼背,衣服穿身上,怎么扯也扯不平整。他却欢喜得很,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连连说:“太好看了,我穿这么好回去,怕你妈都不认得我了。”
他先出去的。我在后面叫:“爸,不要跑丢。”他嘴硬,对我摆摆手:“放心,这点路,我还是认得的。”等我付了款,拿了衣出门,却发现他在商场门口转圈儿,他根本不辨方向了。
我上前牵了他的手,他不习惯地缩回。我也不习惯,这么多年了,我们都没牵过手。我再次牵他的手,我说:“你看大街上这么多人,你要是被车碰伤了怎么办?你得跟着我走。”他“唔”一声,粗糙的手,惶惶地,终于在我的掌中落下来,脸上,露出迷惘的神情。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是夕阳晃花眼了吧?什么时候,他竟这样矮下去,矮下去,矮得我看他时,须低了头,他终于如一株耗尽生机的植物,匍匐到大地上。
(1)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文中以“他在岁月面前认了输”为标题的妙处。
(2)结合语境,品析句子中下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他推让,极豪气地说:“我们不省的,我和你妈还能忙得动两亩田,我们有钱的。”
(3)第7段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说说它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最后一段的划线句与下面的链接材料分别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链接】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土地的誓言》
3.(2023五上·龙岗月考)现代文阅读
清水麻鞋
秦岭
①一直想脚穿麻鞋,与时光一起走走。那脚印,该是另一番样子吧。
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只有皮鞋、旅游鞋懂我所有旅程的山高水长,独缺麻鞋对岁月的丈量。儿时在老家天水,偶见两三伙伴脚穿玲珑轻巧的麻鞋去学堂,去田间,去赶集,那平地而起的开心在眉宇间荡漾。我曾问母亲:“您做的千层底用的也是麻线,为啥就不编麻鞋哩?”
③母亲说:“你不晓得,人家那是清水麻鞋,多半是从清水那边捎来的。”
④我这才明白,尽管天水处处有麻线,但不是所有的麻鞋都能像清水麻鞋那样出尽风头。清水那地儿像极了它的名字,清清如水,如水清清,应了句老话:“好水养好麻,好麻养麻鞋。”
⑤在天水城求学时,我隔三岔五要蹭几趟新华书店。某天,突然发现书店一侧的土特产市场冒出了一家出售清水麻鞋的摊位。摆摊的少年不仅脚穿麻鞋,手里还捧着一部世界名著。一聊方知,少年来自清水,家中贫困,全靠母亲编麻鞋为生。为了卖个好价,他只好辍学到天水租房卖鞋。他告诉我,清水麻鞋自古有名,当年杜甫写过“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的诗句,于右任途经清水时写过《清水麻鞋歌》,吉鸿昌在天水举办武术大赛时,奖品就是清水麻鞋……那一刻,我眼前的麻鞋似乎不是麻鞋了,而是蓄满远古哨音的鸽子,是写满文化符号的信笺,是充满五谷味道的炊烟。
⑥蓬乱的头发,黝黑的皮肤,稚气未脱的脸。少年也就十三四岁。
⑦“大哥,您买一双吧!”少年的热切期待像透明的火焰。
⑧“买,一定买!”我说。
⑨少年蹲下身子,不厌其烦地帮我试穿了至少五六双麻鞋。一问价钱,每双四元,我顿时窘红了脸。这价钱在当年至少可以买三部小说。为表示歉意,我主动把新买的一本书借给他。几天后,他还我的书多了一层用旧报纸折的书皮。“大哥,您是第一个借给我书的人。很想送您一双麻鞋,可我……送不起……”泪花在他的眼睛里打旋儿,但没有滴下来。我没见过这样的泪,清清如水、如水清清的那种,照得见麻鞋和大地。
⑩终于走进清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古老、清澈的牛头河两岸荡漾着一层层碧波绿浪,那便是茂密、修长的麻汇成的无边海洋。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可是,时过经年,我已习惯了用皮鞋迎合流行与时尚。麻鞋再好,似乎已成为过时的东西。我并没买麻鞋,但没忘打听当年那个少年。大姐说:“连个名字都没有,咋找哩?那一茬人,都外出打工了。”说话间,柜台上的麻鞋居然被游客抢购一空。
时光荏苒。我在几千里之外的天津落脚后,某天应邀赴四川参加一个甘肃老乡茶话会,主持活动的老乡居然脚穿一双麻鞋。“先生脚下,可是清水麻鞋?”我试探了一下。“大哥好眼力!我想告诉您的是,您是我特意安排邀请的嘉宾。”
他,正是当年那个卖麻鞋的少年。他告诉我,甘肃人下四川,真正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可穿上母亲编的清水麻鞋,他发现不管多难的路,都可以走一走。“那年去清水,我曾打听过您哩。”我感叹。“可归根到底,是我找到了大哥您啊。”
那天,他特意送我一双崭新的麻鞋。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
(《人民日报》2019年8月17日08版)
(1)文章围绕“清水麻鞋”分别写了哪几件事?请你简要概括。
(2)说说文章第⑤段引用杜甫的诗句及吉鸿昌用“清水麻鞋”作为武术大赛的奖品起什么作用?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县城的一家店铺里,几位正在编麻鞋的大姐配合默契,有的盘扎鞋底,有的穿扎鞋帮,有的缠扎鞋鼻,有的搓扎鞋带,有的勾扎鞋穗。那细柔的麻线、麻绳、麻辫在她们手中如白练飞舞。柜台上的一摞摞成品麻鞋,分明对我发出久违的呼唤。
①赏析加点词语:   
②赏析画线句子:   
(5)少年时期的“我”对清水麻鞋情有独钟,因为囊中羞涩而买不起麻鞋,长大后应该买得起麻鞋,为什么“我”参加工作后,“并没买麻鞋”?请简要概括。
(6)文章结尾处写“飞回天津的当天,我就穿上了清水麻鞋,一抬脚,却发现走进了岁月”。请简要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有些树木是空心的
刘光裕
①很多大树随着年岁增长,树心会慢慢腐烂,最后成为空心,威胁大树生长。在古树相对较多的北方,空心是个大问题,如曹雪芹纪念馆前的歪脖子老槐树,北京植物园龙王庙前的老槐树等。
②事实上,树木空心不止发生在北方我们所熟知的老槐树、大青树或常见大树中,在水热丰沛地区,树木的空心现象也很严重。研究发现,澳大利亚稀树草原上66%—89%的物种会发生空心,树干空心直径达50%;亚马孙热带雨林中有37%的空心率;云南哀牢山原始森林的空心树木也相当多。
③从树木生长环境与自身生长特征看,潮湿的原始森林中空心树最多,老粗矮的树木容易空心,主干比侧枝容易空心。那么,有些树木为什么会空心了呢?
④1976年,生态学家丹尼尔·扎森发表了一篇文章《为什么热带树木的心会腐烂掉》,认为树木空心是一种适应策略,空心乃自然界“无用之用”的体现。树木在闪电、火烧或真菌侵扰、动物啃噬之后,会形成空心。树木内心慢慢腐烂,营养逐步流到植物根部,被循环利用。扎森对树木空心“无用之用”的解释,听起来合乎逻辑,但长期缺乏证据,尚未被生态学家证实。
⑤细细思之,当树木中心在微生物或动物作用下慢慢腐败的时候,营养首先被白蚁等昆虫大量获取,枯木中最重要的部分被雨水冲刷到地表的土壤里,这些到达地表的营养则会被地表浅根的草本植物获取,而不能到达大树的深根。树木空心后渗入土壤中的营养实际上是被大树的竞争者草本植物获取了。此外,若树木空心是一种适应性策略,理论上空心木应该吸引很多分解者和啃噬者,而现实是啃噬倒木的动物多样性和真菌多样性高于空心木。所以,营养循环利用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
⑥英国科学家最近在《生物学快报》上发表一篇文章《为什么那么多树是空心的》,认为植物空心可能是选择性地牺牲一部分化学防御来节省能量,并非如扎森所言的促进能量循环。
⑦植物通常依靠化学物质来防御微生物或动物。对于长新叶新枝条、掉落老叶老枝的树木来说,像保护嫩叶嫩枝一样保护树心可能并不是一种经济的选择。对于较大的树木来说,树干外周的树皮通常是活的,用来运输水分、矿物质,树木要维持外周树皮通常每年要耗费5%—13%光合获取的能量。为了节约能量,很多树木的心实已死去,它既不储存能量也不传输物质。所以,树心一旦形成,化学防御物质没法更新,因此抵抗能力降低了。缺乏化学物质更新的树心自然容易受到真菌和动物的侵蚀,造成树木空心。
⑧从树木物理稳定性考量,高大树木的水平侧枝通常比直立的枝干更能忍受高强度的拉升力。因此,水平侧枝通常生长更加强壮,物理性强,更耐真菌和动物腐蚀一些。硕大的侧枝同时会将拉力施加在空心树木的外周,对树皮形成选择,树木空心的现象或许还能合理解释为什么树皮外周比树心结构复杂的现象。
⑨不过,树木为何会出现空心现象,这个问题仍然没有最好的解释。有人可能还会问,为何有的植物(如伞树或竹子)的茎干生来便是空心的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那还得等待新的科研结果。
(1)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请简要概括。
(2)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中关于树木空心之谜的两个理论,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4)简要分析选文第⑦段中划线的词语“通常”的表达效果。
(5)人类对树木为什么会发生空心现象的研究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5.(2023九上·湖北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烟雨山塘,从东到西逶迤而去,似与雨声共吟一首悠长淡雅的唐诗。我发现这里的平 屋小楼,时而被宽宽窄窄的水埠隔断,又时而与古古朴朴的小桥相连。山塘的雨,也似有 了时隔时连的感觉,恰似古典词曲中的长句复短句,既显示出断续相间错落有致的节奏, 又呈现出一种强弱对比绵长不绝的旋律。【甲】
今天我在山塘赏雨,确乎远离了市嚣俗尘,任凭心灵与天机相牵。你看看那雨:[A]洒 落在街面和小桥上,洒落在四方天井和深深庭院中,洒落在深黑浅灰的瓦楞上,洒落在静 静流淌的河水里,自是那种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闲散之态;[B]你听听那雨:淅淅沥沥,细 细微微,正与檐下人叨叨絮语,单调里分明透出一种亲切和柔情。[C]独行雨中,旁若无人, 我细细体悟着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 ”的自然随意的人生况味,人生要达到这样的境界, 是何等不易?[D]
山塘雨,飘进了我的思绪,洒透了我的心灵。【乙】雨,衬出我心境一片宁静,一片 平和。看雨中山塘,就好像看一部“ 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 ”的黑白影片。生活在 屋檐下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平民,有的卷起了袖子淘米洗菜,有的在油漆脱落的门口与孩 子白相,有的则在木格子窗前闲话家常,使人感到一种散淡安逸的人生情味。听山塘的雨 声,又好像听一首“一切色彩喧哗 ”都已“消隐 ”的江南丝竹, ① 是母亲吟唱的充满 温馨之感的生命之歌。余光中说,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是啊,行 在雨中,听在雨中,思在雨中,更激起我穿越岁月回忆历史的意趣,尽管盛唐气象烟消云 散,明清繁华风光不再,但这条古街在起起伏伏中对古文明的执着坚守,古老的牌坊在 ② 里幽叹低吟鳞次栉比的古宅里许许多多的老故事,却始终没有在岁月的流逝中湮灭,时间 定格成历史,彳亍(chì chù:漫步,走走停停)其间,如同置身历史。山塘雨,给人的也 许不在游兴,而是回忆,是沉思,是品味。【丙】今天,春光乍泄,雨助我思,吸引我从 历史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将来,确是一种与历史气脉相通的生命和精神的感悟。
半个多世纪来,我第一次行走在雨中山塘。身段苗条的水巷, ③ 地从东到西一路 瘦了过去,绵绵密密的雨也一路瘦瘦的飘了过去。及至走过半塘,山塘水竟穿出或高或低 的房舍,不再如半遮面的琵琶女, ④ 地依偎着堤岸,在雨的触摸中闪着眉眼,隔街 面对着一扇扇门扉和窗根,漾出了生动的表情。【丁】河畔有树有草,有亭子和小屋,那 是春天的小站。行人可以在这里赏春和听雨。我看到河对岸或稠密或疏朗的枕河人家,在 烟雨中显得空空阔阔,迷迷茫茫。
垂柳飘拂,雨声如乐,绿了肺腑,湿了灵思,顿觉凡尘俗垢都消失在山塘雨中。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市嚣 xiāo 俗尘 B.鳞次栉 zhì比
C.湮 yān 灭 D.门扉 fě i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见标①②③④) 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风雨雨 依依袅袅 大大方方 娉娉婷婷
B.娉娉婷婷 依依袅袅 风风雨雨 大大方方
C.依依袅袅 风风雨雨 娉娉婷婷 大大方方
D.依依袅袅 大大方方 娉娉婷婷 风风雨雨
(3)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莫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的欧 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 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品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等。
B.“迁 ”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 ”就是降低官职,“左迁 ”就是提升官职,汉代尊 左卑右的习惯被后代沿用。
C.《沁园春·雪》的体裁是词,《行路难》是古体诗中的乐府诗,《酬乐天扬州初逢 席上见赠》是近体诗中的律诗,《周总理,你在哪里》是新诗。
D.“风骚 ”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世先生同在桑梓 ”中的“桑梓 ”指代家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身在这荷花的世界里,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习习凉风夹带着荷花的清香阵阵袭来,吹散了一身的热气和烦躁,一种不可名状的惬意感弥漫全身。
B.自古以来,墨客骚人大多与竹结缘,时至今日,也有不少附庸风雅之辈唯恐他人看
低自己品位,喜欢往竹林品茗小聚。
C.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终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
卑宽宥了自己。
D.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沿袭,能够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的家 族文化,因此美好家风的形成是漫长的,不可能一气呵成。
(5)第二段文字四处标点符号(标识[A][B][C][D]),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施“校园足球计划 ” ,旨在普及足球运动,进一步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
B.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的 更好。
C.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市政府加大投入,建设的多个休闲公园,成为了市民娱乐的 新去处。
D.我市着力重点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正在打造具有现代人文气息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 精致之城。
(7)将“我感受到了山塘雨所特有的音乐之美,这种音乐般的美感,竟不仅来自于听觉,而 且还缘自于视觉,是视听觉共谋而相互融透的境界。 ”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6.(2021九上·红安月考)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弘扬“工匠精神”,驱动“中国制造”
①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
②曾几何时,山寨文化大行其道,大有变中国为“山寨中国”之势。“山寨”折射了中国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利益,忽略产品品质的现象。事实上,低端、低效、低质量一段时间以来成了“中国制造”的标签。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以高耗能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生产方式,必然遭到淘汰,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的大势不可逆。在这一过程中,要用好工匠精神这把利器来驱动“中国创造”。
③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产品的竞争,产品的竞争又在于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归根结底是一种精神的竞争,工匠精神显得尤其重要。正如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所说:“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高铁、大飞机的制造令我们扬眉吐气,但国人又有几人知道,在中国经济稳坐世界第二把交椅的今日,一颗小小的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或许有人不屑于圆珠之“小”,以为那是“小事物”、“小格局”。但俗话说得好:“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人生之成败,企业之兴衰,往往取决于其对细节的重视程度。很难想象,一个小事做不好的人,能做得好大事;更难想象,一个小产品过不了关的企业,能有大制造。
④弘扬工匠精神,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工匠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与共产党人凡事讲认真的品质是一脉相承的,要坚决把胡适所说的“中国全国人的代表——差不多先生”打倒在地,把“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深入到全国人民,尤其是技术工人的骨髓之中,这是关键一招。
⑤除此之外,还要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让中国制造尽情挥洒才情。以实施《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走好“用三个十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还要“两条腿走路”,抓紧抓实管理制度和严格的质量考核标准,使“中国制造”迈向精细化、高端化。
⑥“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号角已然吹响,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功成不必在我”的大境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一流产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甚至“创造强国”转变的目标,已然是当代中国不容绕过且必须完成的命题。
(黄朝光/文据大河网2016年3月8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2)细读全文,选出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山寨”折射了中国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利益,忽略产品品质的现象。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必然遭到淘汰。
B.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的话告诉我们,工匠精神就是要静下心来、脚踏实地、专注持久地做事,多出优品精品。
C.文章列举中国能造高铁、大飞机,但是一颗小小圆珠笔的“圆珠”都需要进口的事例,证明即使小事做不好,仍然能做好大事。
D.时代的发展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创造一流产品,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甚至“创造强国”转变的目标,是当代中国不容绕过且必须完成的命题。
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周 涛
①雨水已经在地上横流,稀泥在脚下咕叽着,很有张力。这时,肯定是上帝让他在偶然间一瞥,发现了正在泥水中蠕动的一物!他原以为是一只野兔或可怜的黄鼠狼,黄乎乎的一团,蜷缩着也不逃窜。近前细看,竟万万没有料到是一只老鹰——天空的遗物!这家伙也许刚才盘旋得过分悠然自得、忘乎所以,它自以为熟悉风云变幻,却不想竟被骤降的暴雨凌空击落,成了这副倒霉样子,全身湿淋淋的,涂满泥浆,比一只老鼠还糟糕。
②它显得非常小,形体和一只半大公鸡差不多;而精神状态更渺小,淋湿的翅膀和羽毛塌陷下去,就现出了支棱着的嶙峋瘦骨。它的两只爪是用来抓捕猎物而不是用来走路的,所以它移动起来十分别扭,像个瘸子。就连那双眼睛,黄眼珠,圆圆的,外圈镶着一圈金丝,据说平时在空中相当锐利的眼睛,也毫无凶悍的光芒了,只剩下哀告无援的神色。
③他捡它的时候,它丝毫也没有挣扎,很顺从地被他用外衣兜起来,提走了,一直提回到他住的泥巴房,顺手将它放在堆炭的土房的顶上。那房顶很矮,个儿高的人伸手就能够着它。它像一截老树根那样,一动不动并涂满泥浆地被扔在那上面,任凭雨水冲洗着泥浆,它无动于衷,而且毫不引人注意。他这时的心情,就像意外地捡了个古陶瓷瓶,可惜碰缺了一角,成了弄坏的宝物,已经没有多少价值。得来容易,便也没多少珍惜和遗憾。他把那只湿不拉叽的倒霉老鹰的事,很快就丢在脑后了。而且,应该承认,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了,他完全忘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家伙会飞。
④后来,天放晴了。
⑤他忘了当时是被什么鬼名堂给吸引住了,大概是读一本哈萨克大诗人写的《箴言①》,那里边有些话他现在还记得:“如果不了解世界上我们见到的或没见到的全部,至少是大部分奥秘,人就不能称其为人。”还有:“畜牲是不懂,但它并不装懂。我们什么也不懂,但偏要装懂。”
⑥当他隐约觉得似乎忘记了什么而伸着懒腰走出屋门的时候,矮屋顶上的声响提醒了他。他转过头,看见那涂满泥浆的老树根活了。
⑦它正拍打着翅膀,头颈向前伸着。
⑧它已经完全晒干了,洗净了,在阳光下变得生气勃勃,每片灰赭色的羽毛都粼光闪闪,它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东西,大了几倍,翅膀凌空扇动时有一种气势,一副雄姿。这是它离开屋顶的前几秒钟,恰恰被他看见。
⑨他站在那儿没动,根本没有打算扑上去抓它,只是眼睁睁地望着它起飞。甚至心里还暗暗替它担着一份心,害怕它丧失了飞的能力。
⑩它飞走了,先是低低地滑翔,有时候离地面很贴近,像个小孩做的飞行玩具。不一会儿,它就升起来,飞进了天空,盘旋,徜徉,就在这屋顶的上空,遥远成一个黑点。
他仰起脸,注视着它,看那黑点儿的移动,看那放晴了的天空中  ▲  (A.大朵大朵爆裂 B.朵朵飘浮)在阳光下的云,这时,他觉得那只鹰神奇而又陌生。
(选自《高榻》,原题为“天空”,有删改)
【注】①箴言:规劝告诫的话。
(1)文中第③段写到“他是被那家伙的可怜相给蒙骗了”。为什么说“他”被鹰“蒙骗”了?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原因。
(2)文中第②段和第⑧段画线句写了鹰翅膀和羽毛前后的变化,结合具体词语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根据上下文,为第 段空缺处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结合语境说说理由。
(4)文中第⑤段《箴言》中的两句话,意味深长,是理解本文的关键。仔细品读这两句话,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加以阐述。
8.(2022九上·大冶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雪下得很大,也很急,街道上空空的,没有几个人。绵软柔滑的积雪,蓬蓬松松地挂在枝梢上,亮白而倦怠的枝条被压低了头。不时刮过一阵寒风,卷起刚刚停歇的落雪,扬洒在空中。这样的天气,不会有什么顾客来当东西,当铺老板早早地关了店门,捅旺火炉,懒洋洋地趴在柜台上,一边翻看图片,一边哼着京戏。
突然,有人敲门,声音极轻。他抬头,支起耳朵细听,什么声音也没有。他怀疑自己听错了,于是,他又低下头继续翻着手里的图片。敲门声又起,这次声音很重,他很吃惊,自语道,大雪天,有谁会来当东西呢?
他迟疑着打开门。雪地里,瑟缩地站着一个男孩,十二三岁的样子,很瘦,穿得很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厚厚的积雪没了他的双脚,他双手揣在怀里,脸冻得通红,衣服上满是雪。
“孩子,你要当东西吗?”老板问。
一朵朵大大的雪花翻飞着落在男孩的额头上,男孩打了个冷战。“孩子,进店说吧。”
老板说。男孩从雪里拔出腿脚,走进店,站在门口,不敢再向前迈一步。他的两只手仍在怀里揣着。老板摘下男孩的棉帽,将上面的积雪拍打掉,一边把帽子递回给男孩,一边说:“孩子,你究竟来做什么呢?”
“我……我妈病了。”男孩低着头,怯怯地说。
当铺老板很机敏,一下子就听出男孩的意思:“你是来跟我借钱?”
“哦,不,不,我不是。”男孩显得局促不安,“我妈病了,老咳嗽,夜里咳嗽更厉害,医生说,是肺病。家里没钱,我想……我想把这个当给你们。”男孩从紧揣着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抱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用手抚拭了两下,像是下定决心似的,将它递给了老板。
男孩鞋子上的积雪,在暖烘烘的屋子里很快化成了雪水,在男孩脚下,一圈一圈,慢慢湮散。
老板接过红盒子,慢慢打开。“啊!这青花瓷瓶你是从哪儿弄来的?”老板盯着男孩。老板娘听说有人来当青花瓷瓶,兴冲冲地从屋里走出来,说:“在哪呢?快让我看看。哇!这么漂亮的流云百福瓶。”老板娘说着将瓷瓶从盒中拿了出来,男孩双脚向前迈进一步,生怕瓷瓶从老板娘手中滑脱,答道:“这是我家的,是我爸爸留下来的。”
老板娘拿着青花瓷瓶,上下左右地翻看,目光在一处处云纹上停留、跳转,忽然皱起了眉头,嘴角一撇,把瓷瓶递给了老板。老板接过来,又翻来覆去仔细看了一会,没吭声,拿着瓷瓶走进柜台,然后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老板娘急了,三步并作两步,挡住老板,双臂护着抽屉,嚷道:“你要做什么?你看仔细了,那瓷瓶……”老板温和地看着老板娘说:“我已经仔细看过了,云纹形若如意,绵延不断,福纹呈飞临之态,寓意进福,没问题。把这瓷瓶放到你的梳妆台上吧。”
说着,老板把瓷瓶递给老板娘,老板娘半信半疑地边看边向屋里走去。
老板笑了,回过头来对男孩说:“孩子,瓷瓶我们留下了。这些钱拿回去给你妈治病。不够的话,你再过来拿。”
男孩看着老板递过来的钱,眼中闪过一丝疑虑。老板说:“哦,我是说,我先付给你一半钱,另一半你下次再来拿。”男孩笑了,说了声谢谢,拿着钱,跑了出去。
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落日的余晖照在雪面上,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老板站在当铺门外,探着头,眯着眼,不时在男孩回望时挥手示意,直到那小小的身影远去,消失在转角。
又是一个春天,天气格外好,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的,当铺的生意红红火火。当东西的,赎东西的,出出进进。
一个少妇带着一个男孩远远地走来,走到当铺门口,少妇一下就跪下去了,当铺老板慌忙走出来,看见站在少妇身边的男孩,明白了一切。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男孩典当瓷瓶、老板娘鉴定瓷瓶、老板留下瓷瓶、小孩母亲赎回瓷瓶的情节展开叙述。
B.文章描写小男孩“瑟缩地站着”、“很瘦,穿得很单薄,头戴一顶破旧的棉帽”等动作细节表现了他家境贫困。
C.老板仔细鉴定青花瓷瓶是真品后,决定以高价典当男孩的青花瓷瓶,先付给了他一半的价钱。
D.文章的末尾写“春天”“明媚的阳光照得人暖洋洋”有暗含小男孩和他的母亲渡过难关之意。
(2)结合上下文,根据提示品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①男孩从紧揣着的怀里小心翼翼地抱出一个精致的红盒子,用手抚拭了两下,像是下定决心似的,将它递给了老板。(提示:从描写方法与作用的角度赏析)
②外面的雪不知啥时候停了,落日的余晖照在雪面上,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没有感觉到,就消逝了。(提示:环境描写有何特点与作用)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的当铺老板是一个怎样特点的人?
(4)本文缺少一个题目,如果提供“青花瓷瓶”、“风雪典当”、“善心无价”三个题目供选择,你选择哪一个?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9.(2022九上·大冶期末)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材料一】
3月3日,全国妇联官方发布全国三八红旗手名单,来自湖北大冶市的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刘小红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和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她曾先后获评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和湖北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刘小红痴迷刺绣40年,不仅创作了无数精美的刺绣作品,更带领了许多姐妹从事到与刺绣相关的工作中,传承大冶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创新发明了“双面打籽绣”技法、“巢针绣”和“双面盘金绣”刺绣技法。2016年由她设计和主绣者的刺绣作品《星云之梦》曾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
【材料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非物质的属性,更多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材料三】
创新是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但在创新发展中,又不能为了创新而忘记传承。手工艺与纯艺术不同,它的本源是日常生活需要,因而,无论如何创新,都不应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例如在当代,由于远离了日常生活需要,苏绣传承一度出现了危机。此外,不能因为创新就远离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秦淮灯彩传承人说:“做灯是讲究寓意的,要讨喜,我创作过飞机灯,但不制作枪炮子弹灯,因为它们的寓意不吉祥。”
(1)下列适合作材料一新闻标题的一项是(  )
A.刘小红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B.刘小红多次荣获三八红旗手称号
C.刘小红传承大冶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D.《星云之梦》随天宫二号遨游太空
(2)下列关于材料二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B.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文化认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C.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突出非物质属性与物质形态共存。
D.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的文化,在于其以声音、形象和技艺等为核心内容。
(3)下列关于材料三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力保护的内在要求是创新。
B.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创新又不能忘记传承。
C.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不能丢弃其生活器物的本性。
D.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要符合本民族固有的审美心理。
(4)大冶刺绣制作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读完上述三则材料,对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大冶刺绣制作技艺,你能获得哪些启示?请简要叙述。
10.(2023九上·枣阳期中)议论文阅读
以工匠精神筑梦新时代
①在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国家领导人指出,“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礼赞劳动创造,勉励劳动者不懈奋斗,国家领导人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②工匠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已被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2020年11月,国家领导人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精辟概括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大国工匠的倾情奉献。劳动者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③我国自古就推崇工匠精神。我们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故事,就是对匠心匠魂的形象表达。新时代,高铁动车、航天飞船、大国重器等成就背后,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离不开我们对工匠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精神风貌,每个人都可以是工匠精神的诠释者和践行者。
④执着专注,是心无旁骛,是矢志不渝的热爱。择一事终一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工匠精神的核心。热爱,是劳动的动力源泉;热爱,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热爱,是被誉为“火药雕刻师”的航天人徐立平专注雕刻火药30余年,仪凭手感就能将药面整形误差从允许的0.5毫米提高到0.2毫米;是从事数控加工20年潜心钻研的秦世俊对飞机案部件0.01毫米的较量,警让中国制造更有话语权。他们执着于自己选择的事业,专注于自己投身的领域,自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始终努力向前,一生敬业奉献、永不言弃。弘扬工匠精神,就要立足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以敬畏之心对待工作,尽心竭力练就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⑤精益求精,是高标准严要求,是好了还要更好。干一行钻一行。术业有专攻,精益求精是对品质的追求,对一流的追求。这种对极致的追求,也许是我们看得到的精雕细琢。巧夺天工,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精密精准、胜在毫厘,于毫厘之间体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准。认真,就能做得更好;高标准,方能成为本领域的专家;深入钻研,才能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⑥一丝不苟,是严谨认真,是追求细节完美。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偏毫厘不敢安。做好一件事,必须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开始,在每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古人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优秀的工匠能从细处见大,在细节的追求上没有终点。坚持细致工作,从细节入手,才能汇涓涓细流成江海。
⑦追求卓越,是不断进取,是敢于开拓创新。千万锤成一器。在工作中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要以创新求突破。广大劳动者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培育创新能力,超越自我、勇攀行业顶峰,这是工匠精神的必然追求。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干劲,离不开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
⑧匠心筑梦,只要每一位劳动者都努力践行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重细节求品质,敢创新求卓越,我们一定能以优秀的业绩奉献新时代、以出色的答卷回应时代主题。
——摘自《光明日报》(2023年05月08日02版有改动)
(1)阅读选文,说说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④⑤⑥⑦段的顺序不能调换,为什么?
(4)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选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11.(2023九上·枣阳期中)记叙文阅读
泥土温润的光芒
刘学刚
①土,能育生万物,古人称为“地母”。人们在土地上种植五谷,繁衍生息,唤醒深藏于泥土之中的无尽能量。
②小时候,她是一个爱玩泥巴的女孩;长大后,她成了许多泥人的“妈妈”。她的故事从和面烙油饼开始。
③那年,她从山东安丘县城的一家毛巾厂下岗,然后开了一家油饼店。她用一双灵巧的手揉面成团,擀为大饼,将饼搁到鏊(ào)子上,旋转、翻动、刷油,面饼由白转黄,开满金黄的烙花,香味丝丝缕缕飘到街巷上。
④她从油饼的香气中嗅到了泥土的味道,她似乎置身于故乡的广阔田野,仿佛看见,有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向她跑来。加上在毛巾厂时,她已能够用纱线呈现花鸟虫鱼的千姿百态,离了厂,这技艺却没有离身。于是,在空闲的时候,她抓起一团团泥巴,捏制出一个个小小的泥人。
⑤她捏的那些泥人摆在店铺的窗台上。店铺不大,临街的一间平房,前面是柜台,往里,面板、鏊子分列左右,最里边放着面粉和花生油,小店的格局一目了然。不过,再仔细看,发现在面粉上面的窗台,站了一群小泥人。有一天,店铺柜台外边排队买油饼的人群里,有一位在县城文化部门工作的干部。他看见了那些可爱的小泥人,然后对她说:“专心捏泥人吧。”那个瞬间,油饼的热气熏得她的脸有些发烫,她手抓着面团,眼睛却接上了那些小泥人的目光。
⑥后来,她真的专心捏泥人了。接的第一件活儿,是为本地酒厂捏制一组泥塑群,以此复原酒镇熙熙攘攘的旧日场景:坐着的烧锅,悬着的酒旗,酒肆的店家吆五喝六,赶集的人们摩肩接踵……彼时,她已在县城东郊的青云山上安家落户,终日与泥土厮守。
⑦山上,泥土强大的能量以植物春华秋实、绿叶红果的形式呈现。清晨,山风裹挟着泥土的馨香扑面而至。她抓起一团泥巴,捶打摔揉,要把宁静的时光和甜美的想法揉进泥团里。泥人们站在她的身边,她听得见它们的呼吸,她的内心漾起层层涟漪,一种幸福的涟漪。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骨架早早搭好了,一些木板钢筋铁钉会让泥人更加牢固。接着是上泥堆大形。先在骨架上喷一层水,然后,她把泥团一块一块地往骨架上堆,继而,手持木槌将泥团砸实,那捶打的声音邦邦作响,应和着她心跳的节拍。
⑧山中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树叶的簌簌声、飞鸟的啾啾声、枝条喀吧喀吧的拔节声……这些天籁都为她设定泥人的艺术细节带来了灵感。她又开始思考如何让泥人更加坚固。她选用土质细腻、含沙量少的黄河土渠河泥,加入适量棉絮,让泥土们紧紧抱成团。她又心怀敬慕,远赴陶都宜兴,求教紫砂艺人,变泥人为陶人。最终,她成了“泥人王”,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让更多的人看见了泥土温润的光芒。
⑨现在,她在城里捏泥人。仔细听,那些质朴的泥人,似乎在讲述着熟悉、鲜活的人生故事。定睛看,那是一幕幕蓬勃、喧闹的生活现场。
(1)结合全文内容,根据主人公的从业经历,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
毛巾厂下岗→ ① →空闲捏制小泥人→ ② →变泥人为陶人,成了非遗文化传承人。
(2)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心满意足的她,手指在泥土里蠕动,那种感觉恍若游鱼归渊,又如飞鸟入林,自在欢畅。
(3)本文主人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4)请简要分析文题“泥土温润的光芒”的妙处。
12.(2023九上·枣阳期中)说明文阅读
揭秘天舟六号上的那些“黑科技”
①5月11日,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本次任务中,有哪些科技产品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保驾护航?
高科技船衣:柔性“盔甲”贴身有型
②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完成总装和综合测试之后,需要转运并进行下一步工作。在此期间,必须适应海南高温、高湿、高盐雾的特殊环境。
③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新型柔性船衣,这套船衣的主体结构由里层、中芯和外层组成,不仅可以阻隔高温、高湿、高盐雾环境对飞船的影响,还是防雨、防尘、防雷电、防污染的“盔甲”。
④研制人员首次采用刚柔结合式设计理念,专门设计了前锥段船衣支撑装置,有效避免船衣磕碰划伤敏感设备和电缆,并针对后锥段大量的载荷设备凸出物设计了不同大小的“帽子”,加强对个别载荷的保护,让柔性船衣穿起来既“贴身”又“有型”。
舱门保护罩:一“罩”呵护安全出入
⑤当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完成“太空牵手”后,航天员将通过舱门进入货运飞船,拆解来自地球的“大礼包”。
⑥为确保航天员进出舱以及在轨工作和生活的安全与便利,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研制人员分别设计了舱内用、舱外用两种规格的舱门保护罩。航天员在舱内工作和生活时,只需将“骨架式”舱门保护罩口部撑开,就像给电视机、空调套上防尘罩一样套在舱门上,便可保护整个舱门安全。
⑦航天员出舱时,在厚重的舱外服和舱外手套的限制下,操作灵活性、抓握能力降低。舱外用保护罩被设计成“卷帘式”结构,只需将其两侧的把手固定在舱门相应位置,一“抓”、一“套”、一“拉”几个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安装,守护航天员安全出入。
太阳电池阵:“巨能翅膀”动力满满
⑧相较于此前批次货运飞船的载货量,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再次扩容,整船物资装载能力大幅提高。这需要一张太阳能“巨能翅膀”,保证它时刻电力满满。
⑨中国电科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打造的半刚性太阳电池阵“翅膀”,一天发电量就能满足普通家庭半个多月的用电量,确保天舟六号“带货”和航天员在轨驻留开展工作需要的电能供应。
⑩“巨能翅膀”展开后,在飞行过程中可通过太阳帆板驱动机构不断调整方向,使太阳能电池对准太阳,获取源源不断的太阳能。
精密元器件:“百般武艺”保驾护航
空间站在轨长期飞行,燃料不断消耗,需要货运飞船来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被称为“太空加油”。
中国电科研发的“混合式步进电动机——丝杠组件”,就像“加油枪”的“助动器”一样,为推进剂补加管路的连通与断开提供动力,从而保证“太空加油”任务顺利实施。
研制人员还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配套了10余种100余只传感器,精密测量各系统内的压力、温度、湿度、气体、位移等信号,对货运船舱内的环境稳定和在轨运行起到监测作用,既可以为星地通信搭起“高速路”,又能使飞船在太空与卫星快捷通信。
为了保障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电源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航天科工二院23所微电公司研制了配套的磁性元件,其重量轻、体积小,最小的约和5角硬币一样大,是电源电路中的核心器件,能够抑制国环境变化引起的电流突变,提高设备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摘自新华网(2023年05月11日有改动)
(1)选文四个小标题语言特色鲜明,请以第一个小标题为例作具体分析。
(2)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试结合选文第⑧段画线句,说说该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画线句在全文结构中起领起下文的作用。
B.选文主要说明对象有四个:高科技船衣、舱门保护罩、太阳电池阵、精密元器件。
C.第③段加点词语“不仅”“还”进一步突出说明了新型柔性船衣的主要作用。
D.研制人员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配套了10余种100余只传感器,只是为星地通信搭起“高速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