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1月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19 分)
1. (3 分) D (“有家不能回”表述有误,原文表述的是“大部分人选择
留在杭州”。综合文本信息,杭漂在文中应指在杭州工作和生活的、非杭州籍贯
的人)
2. (3 分) B (“根本原因在于江南一带的气候”表述有误。原文相关信
息是“得益于江南潮湿多雨的气候以及三面环山又与大海阻隔的地形,湖中咸苦
的海水终于逐渐变淡”)
3. (3 分) C (A 项,“在气候适宜、降水量充足的情况下,西湖能给城
内百姓提供足够生活所需的淡水”表述绝对化,西湖本身的状况,比如淤泥等,
也会影响供水,从选文多处提到清淤可以看出;B项,苏轼前来杭州做官不是由
于受西湖美景吸引主动前来的;D 项,“元代时,西湖的治绩没有和官吏的政绩
联系在一起”于文无据)
4. (4 分) ①李泌凿建六井引西湖淡水解决城中饮水问题,惠及杭州的繁
荣;②白居易清淤、修堤、设闸,对西湖进行治理,解决饮水及水利问题,又恢
复了西湖的秀美;③苏轼疏浚西湖并修筑堤桥、开辟菱荡等,在实用基础上形成
了今日西湖的浪漫景观;④历代杭州治理者对西湖的重视与疏浚,使西湖保留了
永久的诗意。(每点 1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5. (6 分) ①文中引用的诗句多是描绘和赞颂西湖风光的,能有力证明西
湖之美;②文中引用的古文多是对当时情景的还原与叙述,彰显了文本的真实性;
③这些诗句和古文富有文学韵味,增添了文化底蕴。(每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16 分)
6. (3分) C (“就像毕业证书难以保持原样,伯父发现,他已经无法背
— 1 —
{#{QQABbQgEggigAAIAAQhCUwFYCkGQkBAAAIoORAAMsAAAyRFABAA=}#}
起行囊奔向远方”不是比喻;“充满惋惜地写出了伯父在乡村生活侵蚀下放弃理
想的凄楚无奈”曲解了文中人物的心境。此时伯父心中更多的是一种世事变迁的
怅惘之情)
7. (3分) D (村支书的存在、大伯给人评理等说明乡村的社会秩序是需
要外力来维持的)
8. (4分) ①这条进出村的路一头连着贫瘠的乡村,一头连接着繁华的远
方,是通往理想世界的路径,年轻的伯父对这条路的关注反映了他对更高层次生
活、对外面辽阔世界的向往。②这条路也连接着游子和故乡,选择留在村庄的伯
父认识到故乡是人们难以割舍的根脉,远离家乡的人终有一天会回到家乡来。(每
点 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9. (6分) 伯父留在村里,是他遵从本心的自然选择。①伯父有忠孝的传
统观念,极其迂腐固执的父亲他都不忍违逆,家乡更难割舍。②伯父责任心强,
村庄整个电力系统的维护没有可靠的人接手,他放心不下。③伯父牵挂乡亲们。
现实生活中村民信任他,依赖他,他在村中处处被需要。(每点 2分,意思答对
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
10. (3分) AD F (每涂对 1处给 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给分)
11. (3分) B (A项中的“就”字含义分别为“接近,靠近”和“从事”;
B 项中的“益”字含义分别为“增加”和“更加”;C项中的“食”字含义分别
为“食物”和“吃”;D项中的“策”字含义都为“马鞭子”)
12. (3分)D (“晋平公问晚间如何求学的问题时”表述有误,晋平公询
问的问题是“年纪老迈的时候才开始读书晚不晚”)
13. (8分) (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
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大意 2分。“参省”“知”1处 1分)
(2)点燃蜡烛,在蜡烛的光亮中行走,与在昏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
— 2 —
{#{QQABbQgEggigAAIAAQhCUwFYCkGQkBAAAIoORAAMsAAAyRFABAA=}#}
(大意 2分。“明”“孰与”1处 1分)
14. (3分) (1)“木”车柔 为“轮”,强调后天的影响能够改变事物的本性,
即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对于后天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回答正确给 1分,
意思答对即可)
(2)在箭尾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很锋利,本身优质的箭能射得更深,强
调君子也需坚持学习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回答正确给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9分)
15. (3分) B (“立足泰山,能看到烟尘从山脚下升起”表述有误。此句
意为,站在泰山高处往下看,觉得九州小如烟尘。这是诗人极言居处之高的夸张
之语)
16. (6分) ①二者都借此抒发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赞美之情;②《登泰山》
尾联写诗人幻想与古代众仙结伴盘旋于泰山之巅,是诗人志得意满之际忘却尘世
喧嚣的情感流露;③《赤壁赋》在夜游赏景的快乐中暗含有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
及避世之念。(每点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
酌情给分)
(三)(6分)
17.(6分)
(1) 绕树三匝 羁鸟恋旧林
(2)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3)(答案不唯一)
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示例二:怎敌他 晚来风急
示例三: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示例四: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每空 1分。有错字、别字、添字、漏字等该空不给分)
— 3 —
{#{QQABbQgEggigAAIAAQhCUwFYCkGQkBAAAIoORAAMsAAAyRFABAA=}#}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9分)
18. (3 分) D (D 项中的“会”和文中加点的“会”都是助动词,表示
擅长。A项和 B 项中的“会”是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C 项“会儿”是一个
词,指很短的一段时间)
19. (6分) ①原句“各种各样”反复出现,强调了葡萄、梨、苹果的种类
之多;改句只是客观陈述,语气较为平淡。②文本整体是从人的视觉、听觉、嗅
觉等多种主观感受来写北平的秋天的,原句“叫人”这个词直接突出了水果种类
繁多给人带来的冲击。和改句相比,原句和文本的语言风格更为契合。(每点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11分)
20. (2分) 以青春风采书写亚运精彩(关键词“青春”“亚运”一处 1分。
字数超过要求,酌情扣分。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 (4分) 示例:年轻运动员在拼搏中坚持、在奋斗中成长,体现了精湛
的竞技水平,彰显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将“的”改为“了”,“精神力量”
和“积极向上”调换位置。改对一处给 2分)
22. (5分) ①以青年运动员在亚运会上勇创佳绩的新闻事实为评论基础,
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②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明青春的意义和价值,更有力
度。③多处使用“则”“只有……才”“就一定”等表示判断的词,鲜明地表达了
情感倾向。(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4分,答出三点给 5 分,意思答对即
可。如果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写作(60 分)
23.(60 分)
【审题指导】
这是一道叙事性材料作文题。本则作文的材料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
袁隆平请战斗英雄签名的事,第二部分介绍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的贡献和
— 4 —
{#{QQABbQgEggigAAIAAQhCUwFYCkGQkBAAAIoORAAMsAAAyRFABAA=}#}
成就。审题时,要综合考虑两部分内容,比较异同,找准立意角度。
从相同之处着眼,应看到志愿军战士嵇炳前和袁隆平从不同方面心系祖国,
并为祖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都是心中常有“国之大者”的奋斗者,都是我们应
该学习的榜样;还可进一步指出,在嵇炳前和袁隆平身上体现了爱国精神的传承,
而这种精神未来还应该代代传承下去。
从相异之处着眼,可分析同是“为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奋斗到底”,嵇炳
前和袁隆平的践行方式有什么不同。由此认识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爱国可以用多种形式去表达。
从价值观念看,本题关联青年的成长,让榜样力量为其人生赋能,学习他们
将“小我”与“大国”结合起来的精神,思考青年一代应该为国家做些什么、应
该有何担当。在此基础上,更应从方法论的角度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论述新时代
青年在具体的人生方向选择和日常行为上,该做出怎样的改变和努力。
【参考立意】
①铭记时代榜样,继承报国使命 ②传承爱国精神,青年擘画未来
③家国情怀薪火相传,奋斗奉献代代坚守 ④以奋斗的姿态谱写爱国新篇
⑤立足本职也是爱国⑥青春的底色是爱国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分) 二等(15~11分) 三等(10 ~ 6分) 四等(5 ~ 0分)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确
内容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内容不当
20分 思想健康 思想健康 思想基本健康 思想不健康基
础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等
级 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表达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分
字迹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基本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深意
发
展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例子较好特征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有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级分
有创意 较有创意 略有创意 个别地方有新意
— 5 —
{#{QQABbQgEggigAAIAAQhCUwFYCkGQkBAAAIoORAAMsAAAyRFABAA=}#}
说明:
(一)基础等级(40 分)
1. 基础等级分内容和表达两项,基础等级的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
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
2. 内容项(20 分)的重点是题意、内容。
3. 对于内容要综合考虑,若对材料的把握符合题意,但中心基本明确、内
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的,可以在三等上打分。
4. 要特别注意考生考卷中所述论据的真实性,如果是编造,或者有明显错
误,或者不能佐证文章观点的,要适当扣分。
5. 表达项(20 分)的重点是作文的结构、语言、文体、卷面等,也要综合
考量。
(二)发展等级(20 分)
基础等级分要与发展等级分相匹配,发展等级分不能跨越基础等级的得分等
级。
1. 发展等级分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等次给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
发展等级一般可在二等给分。
2. 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分,如内容一等,表达二等,
发展等级一般在一等或二等给分。
3. 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 一般不跨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
级不能在一等给分。
4. 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可以给 1 到 2分;确为抄袭的,发展等级不给
分。
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 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
分。
1. 深刻:(1)透过现象看本质;(2)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3)观点
— 6 —
{#{QQABbQgEggigAAIAAQhCUwFYCkGQkBAAAIoORAAMsAAAyRFABAA=}#}
具有启发作用。
2. 丰富:(4)材料丰富;(5)论据充足;(6)形象丰满;(7)意境深远。
3. 有文采:(8)用词贴切;(9)句式灵活;(10)善于运用修辞手法;(11)
文句有表现力。
4. 有创意:(12)见解新颖;(13)材料新鲜;(14)构思精巧;(15)推理
想象有独到之处;(16)有个性特征。
(三)关于作文其他项的评定
1. 扣分项评定
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 1分,重复不计,扣完 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
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每少 50 字扣 1分;无标题扣 2分。
2. 残篇评定
(1)400 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个字扣 1分)
(2)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3)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
(5)只写标题的,给 1分或 2分,不评 0分。
(6)完全空白的,评 0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冰由水凝冻而成,但比水冷。木材直
得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烘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
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变直,这是因为火的烘烤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过墨线比量就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
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材料二:
学习,是提高名声、立身处世的根本。仪表体态相同,会修饰打扮的就更漂
— 7 —
{#{QQABbQgEggigAAIAAQhCUwFYCkGQkBAAAIoORAAMsAAAyRFABAA=}#}
亮;天资禀性类同,但好学善问的人智慧。 所以磨刀石不是金属之物, 却可以
使金属锋利;诗书壁立并不是我写的,却可以激励心志。那虚心提问请教的读书
人,早起晚睡,磨砺精神,增长智慧,以辨别不同的道理,所以立身处世就安全
而不危险。一个读书人,如果要深明道理、了解一切,使美名流传到后代,而不
喜欢勤学好问,就是砍去智慧的根本,堵塞智慧的源泉,凭什么来立身呢?
周召公年满十九岁时,他志趣纯正,就举行了加冠礼,加冠后就可以作为一
方诸侯之长了。人在儿童幼稚时期,除非求师以正根本,是不能立身处世保全天
性的。年幼的人一定愚昧,愚昧的人就会有荒诞的行为。愚昧的人荒唐行事,就
不能保全自身。孟子说:“人们都知道用食物解决饥饿,却不知道用学习来医治
愚昧。”所以优秀的人才在幼小的时候,一定要勤奋地学习和请教,以此来修养
自己的本性。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的年岁已经七十,想要学习,恐怕太晚了。” 师旷说:
“晚了,为什么不点蜡烛?”平公说:“哪有做人臣的反而戏弄自己的君主呢?”
师旷说:“盲臣我怎敢戏弄自己的国君呢?我听说,少年好学,好像早上的太阳;
壮年好学,好像中午的太阳;老年好学,好像点起蜡烛的光亮。点燃蜡烛,在蜡
烛的光亮中行走,与在昏暗中行走,哪一个更好呢?”平公说:“你说得好极啦!”
子路说:“学习也有益处吗?”孔子说:“一个国君如没有敢于直言劝谏的大
臣,政治上就会有缺失;一个读书人如没有能获得教益的朋友,所闻就不广。狂
奔的马不能放开马鞭子,使用弓弩不能不用矫正器。木料经墨线就能取直,人接
受谏言就能圣明。接受教育注重请教,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呢?诋毁仁义,厌恶读
书人,就将接近刑罚。君子不能够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竹子,不用揉制它
就长得很直,砍下来做成箭射出去,可以射穿犀牛的皮, 又为什么要学习呢?”
孔子说:“在箭尾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很锋利,射进去不是更深吗?”子路作
揖说:“恭敬地接受老师的教诲!”
— 8 —
{#{QQABbQgEggigAAIAAQhCUwFYCkGQkBAAAIoORAAMsAAAyRFABAA=}#}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題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
粘贴的条形码上“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
作答,若在试题上作答,则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于不少杭州人来讲,西湖是跑步爱好者们心中的“天花板”。从断桥出发,沿着白
堤、孤山、苏堤一路向雷峰塔奔去,经过柳浪闻莺、湖滨公园再折返断桥,一路上不仅湖光
山色让人沉醉,一步与一景的相遇更会让人恍然仿若穿越不同的历史时空回望西湖。正
如本届亚运会奖牌“湖山”所体现的,在湖水涟漪与山峦起伏间徐徐展开的杭城画卷中,西
湖不仅是杭州人、更是国人心中追溯历史往昔的诗意地标,而西湖也诞生于历代人杰实用
主义与浪漫主义创见的交融之中。
让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直到2000多年前,西湖还只是钱塘江口一个与海相连的浅海
湾。汉代以前西湖之地仍有海潮出没,直到汉晋之间才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湖泊。隋唐
年间,这片湖水最终因钱塘县而名,又因湖水位于县城西侧,而得名西湖。也正是在西湖
籍籍无名之时,得益于江南潮湿多雨的气候以及三面环山又与大海阻隔的地形,湖中咸苦
的海水终于逐渐变淡,降雨以及四周群山的溪涧清泉成为淡水西湖最重要的水源。
唐建中二年(781),曾在安史之乱中出谋划策的朝中元老李泌被贬谪至杭州任刺史。
李泌到任后“悯钱塘濒海市民苦江水卤恶难以安土”,便发动当地人在西北沿湖一带凿建
六井。只要西湖不干,城中就总能饮到淡水。尽管这项工程在今人看来并非难事,但作为
最早发现并善用西湖之水的“市长”,李泌凿建的六并却惠及唐宋以来杭州的繁荣。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深感“宦途气味已谙尽”的白居易主动上书请求外调,赴任杭
州刺史。出发时,他还带着些归隐放逐之意。毕竞彼时杭州已是一座风物优美的城市,虽
不及长安繁盛,但“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的人烟稠密,与“绕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树
一千株”的景致也颇令人向往。可惜好巧不巧,当他来到杭州时,正逢杭州大旱,不仅禾苗
枯黄,就连人畜饮水都有困难。西湖附近更是一片狼藉。
白居易调集民夫清理西湖淤泥之余,又让人在钱塘门外的石桥到武林门之间修筑一
条增高的湖是,将上湖与下湖分割开来,湖水则尽量贮藏于上湖。为了防范水高易泄的风
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