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1-27 23:46:28

文档简介

机密★启用前
2023一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稀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签±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城内。写在试卷、苹稿纸和答题卡的非

答题区城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唐人孟柒《本事诗》中说,杜甫“逄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


时号为‘诗史’”。杜甫不仅是时代生活的记录者,还以其一生旅行所著诗歌,成就了一幅堪称“苦
旅”的文化地图。

盛唐时期,海婆河清,诗人也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受时代风气影响,唐玄
宗开元十九年,杜甫开始了历时四年的吴越之游。开元二十四年,杜甫又开始了历时五年的齐越

之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其间,杜甫写的《望岳》一诗,既有力凸显了泰山的高峻,也寄

窝着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期望。流落夔州期间,杜甫写的《瞿唐怀古》体现了瞿塘峡奇伟险峭、江水
奔注的特点。晚年漂泊荆湘,杜青作《登岳阳楼》,道出了洞庭湖的地理信怠,呈现了洞庭湖的地
理特色。
杜甫漂治的过程,其实也是“天路看殊俗”的过程。对于他乡习俗,杜甫有时感到“异俗呼可
怪”有时感到“天涯风俗自相亲”。究其原因,与当地人情、作者心境以及文化落差都有关系。当
地人情浇薄,作者心境欠佳,文化差异较大时,杜甫就感到“异俗吁可怪”;当地人情淳厚,作者心
境佳好,文化差异较小时,杜甫便感到“天涯风俗自相亲”。杜甫诗歌具有“诗史”特质,“讲论风俗
待陈诗”这一说法用在他身上再恰当不过了。
对于路途上的文化胜迹,热衷于“侧身天地更怀古”的杜甫,从不放弃拜谒的机会,并对相关
历史人物深情吟咏。这是杜甫诗歌文化地图上的一个亮点。
滞留夔州期间,杜甫诗歌题材有所变化,除了不断反思唐王朝何以由盛转衰之外,也缅怀了宋
玉,庾信和玉昭君等历史人物。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社会治乱兴衰总是与人才问题密切相关,
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历史人物都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了胜迹。更重要的是,他们与杜甫的人生经
历不乏相似之处,自然引起了诗人的强烈共鸣。在杜甫缅怀的历史人物当中,最特别的当数诺葛
亮。因为诸葛亮才能卓越,品德高尚,并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杜甫心目中完美的人物。
2023一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圳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3一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D解析:A项,根据“盛唐时期,海晏河清,诗人也有四方之志”,道出诗人“四方之志”的诗歌是
其“吴越、齐赵之游”时的诗歌。B项,根据“究其原因,与当地人情、作者心境以及文化落差都
有关系”可知,决定杜甫感知的除了文化差异,还有“当地人情、作者心境”。C项,根据材料二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和“把诸葛亮鞠躬尽瘁又贪志以殁的遭遇化为一种千古英
雄的悲剧来写”的说法,可知“诸葛亮的人生…堪称完美”说法不当,材料一中的“完美”主要
体现在诸葛亮的品格方面。
2.A解析:A项,根据“滞留夔州期间,杜甫诗歌题材有所变化,除了不断反思唐王朝何以由盛
转衰之外,也缅怀了宋玉、庾信和王昭君等历史人物”,得不出杜甫此时“开始缅怀历史人物”的
结论。
3.C解析:“按照时间的顺序”说法不当,材料一第二段和最后一段对杜甫诗歌总体概括,中间两
段重在从内容上论述,没有以时间为顺序。“一生苦涩的经历”说法不当,安史之乱前,杜甫对
未来充满希望,“苦涩”是对杜甫漂泊生涯的概括。
4.答案:①安史乱前,因为时代强盛,杜诗表现出和其他盛唐诗歌一致的光明气象。②亲历安史
之乱时,杜甫强化了“盛唐气象”中信念坚定、强调斗争等优秀品格。③居留蜀中时,杜甫时刻
保持济时救世的盛唐精神。④生命最后两年,杜甫还能在荆湘大地唱出盛唐的壮歌。(每点
1分,如有其他答案,可的情给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根据材料二,概括杜甫诗歌发展的阶段,然后根据不同阶段,概述其所
体现的盛唐气象。材料二中相关信息主要有:“反映出一个盛世青年诗人的壮心豪气”“对于自
己身为盛唐诗人胸襟气魄的书写,仍然激越震撼”“同样见出追步李白的盛唐精神”;“但越是艰
难苦恨,杜甫越是斗志昂扬”“但作为诗人,杜甫并不相信盛世会一去不返”;“杜甫居蜀六年
…仍涌动着‘盛唐气象’,证明杜甫即便生活安定,也未忘记自己作为盛唐诗人的使命”;“人
生近暮,但杜甫仍关切四方十年的纷纷杀气”等。
5.答案:①可以知道杜甫的生平经历与时代变迁。杜甫在诗歌中记录了自己的抱负、志向,遭遇
的时代变迁以及情感的变化。②可以知道杜甫时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杜甫的诗歌是时
代生活的记录,笔下的地域文化也具有多元性特征。③可知其时代的精神特征。杜甫的诗歌
展现了盛唐的气象、风神精神,使诗歌攀登上一座沉雄悲壮的高峰。(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
案,可酌情给分)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应理解题干中“世”的内涵,“世”即是时代,在文中指杜甫所生活的时代。
结合材料可知,材料中在杜甫的诗里所体现的“世”主要包括时代变迁、文化风俗、精神气象等
方面。材料一主要论述的是时代变迁和文化风俗,材料二主要论述的是“盛唐气象”。答题时,
可分别在材料里提取相关信息,然后筛选概括组织答案。
2023一2024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