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终(期末)质量评估数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终(期末)质量评估数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1-28 08:01:26

文档简介

2023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8.若函数f(x)=e2一ax2一x有两个不同的极值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数学
B.(0,十∞)
试题
A.(-∞,0)U(0,+o∞)
C0,2U(2+∞)
D.(0,1)U(1+∞)
注意事项:
r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做题时将答案答在答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
卡的指定位置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9.设复数=一2
3
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
2
i的共轭复数为乏,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A.z=cos+in号
3
2
5.保持卷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C11=1
D.z2十z2=2小,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10.为了研究某种作物在特定温度下(要求最高气温t满足:27℃≤t≤30℃)的生长状况,某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农学家需要在10月份去某地进行为期10天的连续观察试验.现有关于该地区近十年10
符合题目要求的.)
月份日平均最高气温和日平均最低气温(单位:℃)的记录如下:
1.已知集合A={1,3,n},B={n2,1},且AUB=A,则实数n的值为
35HH
田◆平均最高温度
A.0
B.1
C.0或土√3
D.±3

●平均最低温度信个首
2.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2,2),若P(X≤1一2a)+P(X≤1+a)=1,则实数a
的值为
A.-1
B.-2
C.0
D.2
20
3.函数y=1一士的图像大致为
15
大绿的
10中中甲由
的小火水码答酸,四
2
6
11
1621
26
3
-2-01
234
根据上述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B
C
D
A.农学家观察试验的起始日期为10月7日或10月8日
4.在三棱锥P-ABC中,PA=1,PB=2,PC=3,则当该三棱锥的体积最大时,其外接球的
B.设该地区今年10月上旬(10月1日至10月10日)的最高气温的方差和最低气温的方
表面积为
差分别为D1,D2,则D1A.12元
B.13元
C.14π
D.15π
C.设该地区今年10月上旬(10月1日至10月10日)的最高气温的方差和最低气温的方
5.反比例函数y=
色(≠0)的图像可以看作是由双曲线经过旋转得到的,那么双曲线y=2
差分别为D1,D2,则D1>D2

的焦距为
D.从10月份的31天中随机选择连续3天,则所选3天中日平均最高气温值都在[27,
A.2W2
B.4√2
C.4
D.8
30]的概率为号

6.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m.若a1=1,am+1=2Sm,则a2o24
A.32022
B.32023
C.2×3202
11.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关于截面的说法,正确的有
D.2X32022
A.截面有可能是三角形,并且有可能是正三角形
7.抛物线E:y2=x的焦点为F,P为准线上任意一点,过点P作E的切线,切点为A,则
PA·P的最小值为
B.截面有可能是四边形,并且有可能是正方形
A
C.截面有可能是五边形,并且有可能是正五边形
B
C.1
D.2
D.截面有可能是六边形,并且有可能是正六边形
高三数学第1页(共4页)
高三数学第2页(共4页)2023 年秋期高中三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数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8. CBDC BDAC
二.选择题
9.AC 10.ACD 11.ABD 12.CD
三.填空题
13. -12 14.( 1,0) (1, ) 15. 89 16. 1 3
四.解答题 (答案仅供参考,各小题若有其他解法,请酌情给分)

17.解析:(1) m a,b , n sinB, 3 cos A ,且m n 0,
a sin B 3b cos A 0,
由正弦定理得 sin Asin B 3 sin B cos A 0 .……………………………………………2 分
0 B π, sin B 0, sin A 3 cos A, tan A 3 .
0 A π A π , .………………………………………………………………………5 分
3
(2) a 10, 由余弦定理得 a2 b2 c2 2bc cosA 102 ,
即 b2 c2 bc 100 .…………………………………………………………………………7 分
b2 c2 2bc, 100 bc 2bc, bc 100 .
S 1 bc sin A 3 bc 3 100 25 3 ,………………………………………………8 分
2 4 4
当且仅当 b c时,△ABC面积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25 3 .…………………………10 分
a
18.解析:(1)因为 n 1
an 2 2,所以 ana
3
n 1 a
1
n 1 an 1,anan 1 an 1 2 2
1 1 an an 1 an a则 n 1 2,
an 1 1 an 1 anan 1 an an 1 1 1 a 1
2 n
a
2 n 1
所以bn 1 bn 2,……………………………………………………………………………2 分
又 a1 0,所以b
1
1 1,故数列 bn 是首项为 1,公差为 2的等差数列,a1 1
所以bn 1 2(n 1) 2n 1,……………………………………………………………5 分
a 1n 1
1 2 2n
1 .…………………………………………………………6 分
bn 2n 1 2n 1
高三数学 第 1页 共 6 页
{#{QQABbQCEogAIABAAAAgCQwWqCEGQkAGACAoOxBAAoAAAiQFABAA=}#}
2 1 1
(2)证明:(方法一)由(1)可得 Sn n ,所以 2 .Sn n
n 1 T = 1 1 7当 时, 1 .…………………………………………………………………7 分S1 4
n 2 1 1 1 1 1当 时, 2 2

n n 1 2 n 1 n 1
,…………………………………………8分

T 1 1 1 1n S1 S2 S3 S n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3 2 4
3 5 n 2 n n 1 n 1
1 1 1 1 1 1 7 1 1 1 7

2 2 n n 1 4 2 n n 1 4 .………………………………11 分
7
综上可得Tn .…………………………………………………………………………12分4
2 1 1
(方法二)由(1)可得 Sn n ,所以 .Sn n
2
1 7
当 n 1时,T1= 1 .…………………………………………………………………7 分S1 4
1 1 1 5 7
当 n 2时,T2= + 1+ = .…………………………………………………8 分S1 S2 4 4 4
当 n 3 1 1 1 1时, 2 ,…………………………………………………9分n n(n 1) n 1 n
T 1 1 1 1n S1 S2 S3 S n
1 1 + 1 1 +1 1 1 1 7 1 7 .…………………………………11 分
4 2 3 3 4 n 1 n 4 n 4
7
综上可得Tn .…………………………………………………………………………12分4
19.解析:(1)证明:如图,连接 A1C,在 A1AC中, A1A 2, AC 1, A1AC 60 ,
高三数学 第 2页 共 6 页
{#{QQABbQCEogAIABAAAAgCQwWqCEGQkAGACAoOxBAAoAAAiQFABAA=}#}
由余弦定理,得
A 2 2 2 11C AA1 AC 2AA1 AC cos A1AC 4 1 2 2 1 3,2
所以 A1C 3
2 2 2
,所以 A1C AC A1A ,
所以 A1C AC, …………………………………………2 分
同理 A1C BC,又 BC AC C, AC,BC 平面 ABC ,
所以 A1C 平面 ABC ,又 A1C 平面 A1ACC1,
所以平面 ABC 平面 A1ACC1 . ……………………………………………5 分
(2) 由平面几何知识可知,AC⊥CP, ……………………………………………6 分
以C为坐标原点,以 CA,CP,CA1为 x,y, 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则 A(1,0,0) 1 3, B( , ,0), A (0,0, 3),……………………………………………7 分
2 2 1

所以 AA1 ( 1,0, 3) AB
3 3
, ( , ,0)
2 2

m AA1 x1 3z1 0,
设平面 A

1AB的法向量为m (x1, y1, z1),则
m·AB
3 x 3 1 y1 0, 2 2
z 1 令 1 ,得m ( 3,3,1) . …………………………………………………………9 分
又平面CA1P的法向量为 n (1,0,0), …………………………………………10 分
cos m,n 3 39 …………………………………………11 分
3 9 1 13
130
所以二面角C A1P B1的正弦值为 .……………………………………………12 分
13
(若用综合几何法求解,请按照步骤酌情给分)
20.解析:(1)∵前四组频数成等差数列,
∴设 a=0.2+d,b=0.2+2d,c=0.2+3d,
∴0.5×(0.2+0.2+d+0.2+2d+0.2+3d+0.2+d+0.1+0.1+0.1)=1,
解得 d=0.1,∴a=0.3,b=0.4,c=0.5.
居民月用水量在 2~2.5内的频率为 0.5×0.5=0.25. ……………………………4 分
(2)由题图及(1)可知,居民月用水量小于等于 2.5的频率为 0.7<0.8,
∴为使 80%以上居民月用水价格为 4元/立方米,
0.8 0.7
应规定w 2.5 2.83…………………………………………………8 分
0.15
(3)将频率视为概率,设 A(单位:立方米)代表居民月用水量,
高三数学 第 3页 共 6 页
{#{QQABbQCEogAIABAAAAgCQwWqCEGQkAGACAoOxBAAoAAAiQFABAA=}#}
可知 P(A≤2.5)=0.7,
由题意,知 X~B(3,0.7),
P(X=0)=C03×0.33=0.027,
P(X=1)=C13×0.7×0.32=0.189,
P(X=2)=C23×0.72×0.3=0.441,
P(X=3)=C33×0.73=0.343.
∴X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0.027 0.189 0.441 0.343
………11 分
∵X~B(3,0.7),∴E(X)=3×0.7=2.1.…………………………………………………12 分
21.解析:(1)设 P(x, y),则 y b aQ x, xR y,a b
2 2
| 1 x ( b x) | | 1 y a ab x y ( y) | 1
由题意可得, 2 a 2 b 2 ,即 a2 b2 ,
x2 y2
故点 P的轨迹 C的方程为 2 2 1; ……………4分a b
x2
y2 1
(2)由(1)可知 C: 4
假设存在常数 n, 使 AD AE (常数),设直线 l:x my n ,代入 C,整理得
(m2 4)y2 2mny (n2 4) 0,设D(x1, y1),E(x2, y2)
y y 2mn n
2 4
则 1 2 2 , y y ……………6分m 4 1 2 m2 4
所以 AD AE (x1 4, y1) (x2 4, y2 )
(x1 4)(x2 4) y1y2 (my1 n 4)(my2 n 4) y1y2
(m2 1)y1y2 m(n 4)(y1 y2 ) (n 4)
2
……………7分
(m2 1)(n2 4) 2m2n(n 4)
2 2 (n 4)
2
m 4 m 4
(算法一)
2 2
整理化简得: (12 )m 5n 32n 60 4 0对 m R恒成立.……9分
故12 0,5n2 32n 60 4 0
12,5n2 2 32n 12 0 n 或 6(舍去) ……………11 分
5
高三数学 第 4页 共 6 页
{#{QQABbQCEogAIABAAAAgCQwWqCEGQkAGACAoOxBAAoAAAiQFABAA=}#}
当直线 l为 x 轴时 AD AE 12
2
综上,存在常数 n ,对任意直线 l ,使
5 AD AE 12
(为定值) ……………12 分
(算法二)
(m2 1)(n2 4) 2m2n(n 4) ( n2 8n 4)m2 (n2 4)
2 (n 4)
2 (n 4)2
m 4 m2 4 m2 4
2 n2 4
根据对应系数成比例得: n 8n 4 . ……………9 分4
5n2整理得 32n 12 0
2
,解得 n 或n 65
当 n 6不能保证任意 l成立,故舍去.
将 n
2
代入上式可得 AD AE 125 ……………11 分
当直线 l为 x 轴时 AD AE 12
n 2综上,存在常数 ,对任意直线 l ,使
5 AD AE 12
(为定值) ……………12 分
22.解析:(1)依题意知: x 0, ', f x a ln x a,
g (x) a 1 1 2 (a
1
) …………………1分
x x x x
①a 0时, g (x) 0恒成立, g(x)在(0, )上单调递减; ……………………3 分
1 1
② a 0时,由 g (x) 0,得0 x , g (x) 0,得x ,
a a
g(x) 1 1在(0,)上单调递减,( , )上单调递增. ……………………5分
a a
(2)依题意,要证: x ln x ex sin x 1,
①当0 x 1时, x ln x 0,ex 1 sin x 0,故原不等式成立,…………………………7 分
②当 x 1时,要证: x ln x ex sin x 1,
即要证: x ln x ex sin x 1 0,
x
令 h(x) x ln x ex sin x 1, (x 1)则 h x ln x e cos x 1,
h x 1 ex sin x, ………………………………8分
x
x 1, h (x) 0 ………………………………9 分
高三数学 第 5页 共 6 页
{#{QQABbQCEogAIABAAAAgCQwWqCEGQkAGACAoOxBAAoAAAiQFABAA=}#}
h x 在 1,+ 单调递减 h x h 1 1 e cos1 0 ………………………10 分
h(x)在 1,+ 单调递减, h(x) h(1) 1 e sin1 0,
即: x ln x ex sin x 1 0,故原不等式成立. …………………………………12 分
高三数学 第 6页 共 6 页
{#{QQABbQCEogAIABAAAAgCQwWqCEGQkAGACAoOxBAAoAAAiQFABAA=}#}
同课章节目录